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唐装,又称中式服装.作为中国特色服装,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青睐,王家卫的《花样年华》中张曼玉身着旗袍的曼妙身姿,把中国女性的含蓄、端庄、典雅表现得淋漓尽致,折服了台下观众无数.引得大街小巷无数女性纷纷去店里定做一袭属于自己的旗袍。小到一家一户,大到国家首脑会晤,都有唐装的一席之地。因此更好地开发和设计唐装,宏扬中华民族传统服饰,开始被提上日程。像《服装时报》和深圳服装行业协会共同主办、深圳衡韵时装有限公司赞助的“衡韵杯”首届中国唐装设计大赛在深圳举办,设计主题为“时尚中国风”;像中国著名设计师吴海燕设计的中华衫;…  相似文献   

2.
宗教服饰     
宗教服饰,广义而言,是指公共、家庭和个人祭祀活动中穿着的范围广范的服装和饰物徽记。它们包括自东正教具有高度象征意义的装饰华丽的圣餐礼服,以及原始社会人们的纹身、刺身和人体彩绘。某些类型的宗教服装可用于区分一宗教集团内部的祭司阶层和一般成员,亦可用于表示祭司集团的阶级和地位。某些宗教集团要求其神职人员(祭司、和尚、修女、道士、尼姑等)在所有的时间均穿着相应的宗教服装,而其他一些宗教团体仅要求在祭祀活动中穿着。在诸如犹太教、伊斯兰教这样的神权社会中,宗教法规决定其成员是否可穿着某些服  相似文献   

3.
张波 《美与时代》2004,(10):62-63
1.引言 作为舞蹈审美基本物质材料的延展,舞蹈服装是最贴近作为基本物质材料的运动人体的,舞蹈服装作为角色外部造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身就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一位美国学者认为:"舞蹈除需要舞步、技术等要素外,还需要服装等与之密切相关的要素来配合,才能达到更大的效果.舞蹈服装多姿多彩、风格各异,令人赏心悦目、回味无穷;它是构成舞蹈美的重要因素,它对表现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形象等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艺术创作总离不开材料,服装艺术的发展同样亦是服装材料的发展。每一种新的服装材料的出现都会给服装设计带来新的设计理念及设计语言。它也体现着同时代的服饰文化水平,是服装设计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在琳琅满目的服装材料中,其外观、性能、质感、风格各不相同,都具备各自的独特个性。因而,在服装设计的过程中,正确选用材料,了解服装材料的特征,采用科学的工艺手段,才能准确表达设计意图,展现服装设计的风格及美的意蕴。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对18岁至30岁的250名大学生进行了八套不同款式服装的15种颜色的爱好研究,结果表明:(1)男、女大学生都较喜爱白、天蓝、黑(衬衫除外)、大红、深蓝、蓝、咖啡色的服装(运动衫除外);(2)对不同款式服装的颜色爱好顺序存在着一定差异,尤其是对运动衫的颜色爱好表现出许多与其它服装颜色爱好不一致之处;(3)对服装颜色爱好的性别差异,在羊毛套衫的颜色爱好上表现得很明显。  相似文献   

6.
在课堂上,当教师的看法和学生的看法不一致时,就会产生矛盾冲突.解决这种矛盾冲突要借助于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塞尔曼(Selman)曾提出“儿童人际协商策略理论”(theory of Children’s Interpersonal Negotiation Shategies).首先,该理论将通过人际协商解决矛盾冲突的过程分为四个步骤:(1)问题的定义:即找出在矛盾冲突中存在的问题;(2)行为的选择,即选择一个能解决问题的行为;(3)行为的正当理由:即为行为提出正当的理由;(4)情感的评价:描述在此矛盾冲突中双方的感受.  相似文献   

7.
采用延迟满足范式,考察了彝、白、纳西族272名4~6岁儿童延迟满足能力发展。结果发现:(1)在延迟满足的"选择"阶段,三个民族95%儿童选择"延迟满足",表现出一致选择倾向;(2)在延迟满足的"维持"阶段,4、5岁年龄组白族、纳西族儿童等待时间显著长于彝族儿童,而6岁年龄组三个民族在等待时间上未表现出显著差异;(3)加入协变量语言后,民族和年龄间主效应、民族与年龄间交互作用均不显著。研究表明, 4~6岁彝、白、纳西族儿童表现出相当的价值评估能力, 4~5岁的儿童延迟满足能力表现出民族差异性,而这种差异主要与其独特文化背景下形成的语言、生活历史策略等有关。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的提升,对于自己的着装打扮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针织服装不断出现在我们的视野当中,使人们在穿着的时候能够有着不一样的美,引起了很多人的亲睐。但是,设计针织服装的过程中,对于技术方面的要求非常高,尤其是对于分割线的使用上更加需要注意。对此为了促进我国服装行业更好的发展,本文通过下文对分割线在针织服装当中的应用上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西南少数民族心理研究是我国民族心理学的重要部分。20世纪80年代以来, 西南少数民族研究主要集中在儿童认知、智力发展、人格、价值观和品格等方面, 并取得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成果。目前, 西南少数民族心理研究主要有几个特点:(1)研究取样主要是青少年和学生; (2)研究取向主要是民族心理的发展; (3)民族心理研究大多与教育研究相联系; (4)民族心理研究的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有待增强; (5)民族心理研究的核心是民族文化, 民族心理研究应该深入民族生活中去考察民族习俗; (6)民族心理研究多将民族和民族文化作为实验中一个变量, 对民族心理本质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  相似文献   

10.
研究以139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2(信息素养:高、低)×2(批判性思维倾向:强、弱)×2(信息量:高、低)×2(批判情境:有、无)四因素混合设计,考察个体变量和材料变量对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1)从个体变量看,批判性思维倾向在信息素养预测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时起调节作用;(2)从材料变量看,信息量高且含批判情境的材料对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有促进作用;(3)个体变量和材料变量在灵活性和独创性上存在交互作用。高信息素养或强批判性思维倾向的被试在含批判情境材料下灵活性、独创性表现更好;低信息素养或弱批判性思维倾向的学生在无批判情境材料下灵活性表现更好,在两种批判情境下独创性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化妆造型是服装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服装表演的内容、主题等有很大关系。化妆造型的设计是千变万化的,造型材料的运用是随需所取的,通过对模特的外形塑造满足表演的要求,提高服装表演的艺术效果。因此在今后的服装表演发展中应当充分重视化妆造型的作用,提高化妆造型在服装表演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服装作为时尚,它与当下流行有关;作为文化,它与传统积淀有关.中国服装设计师内心的困惑是基于这样一种矛盾,既要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又要符合现代审美时尚.研究东西方服装设计师在各自作品中理解运用中国元素的的差异,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两者关系.  相似文献   

13.
选取66名大学生和40名小学四年级儿童,运用选择/无选法研究范式,采用自编乘法估算材料考察了数学焦虑对成人和四年级儿童算术策略运用的不同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数学焦虑仅影响成人在自由选择条件中策略选择的正确率.(2)数学焦虑影响儿童的策略分布、策略执行的正确率及最佳选择条件中策略选择的正确率.(3)成人和儿童策略选择的适应性(以有选条件下的策略使用正确率为指标)均受到数学焦虑的影响,低数学焦虑者的适应性明显更好.文章讨论了数学焦虑影响成人与儿童算术策略运用的不同潜在机制.  相似文献   

14.
"家族制度过去是中国的社会制度.传统的五种社会关系: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其中有三种是家族关系,其余两种,虽然不是家族关系,也可以按照家族关系来理解.君臣关系可以按照父子关系来理解,朋友关系可以按照兄弟关系来理解".传统中国的家族制度(家长制)是整个封建专制制度的社会基础.作为传统社会中承担整个民族精神气韵的载体之一,在某种意义上,它是传统文化的一个征符.选择了"家族"视角的作家们,都无可回避地遭遇到了关于文化的选择.由此,家族文化文本中文化冲突的营造,也就成了作家阐明特定时期文化趋向的方略之一.  相似文献   

15.
人们在穿着、生活方式等方面追求时尚感的同时,对服装的趣味性、创意性也有了新的要求。波普图案以其个性、创意、新奇的图案特征在服装设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根据针织服装及面料特性,将波普艺术图案使用印花、编织、镂空及镶嵌等工艺应用在针织服装的图案设计与表达中,从而表明波普艺术图案在针织服装中的应用更能突出波普艺术的独特性与装饰性。两者结合更能凸显针织服装简约而又不失细节的特色,为休闲运动风格针织服装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内隐和外显态度预测消费者行为的一致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非耐用商品(洗发水)和耐用商品(手机)为态度对象,探讨了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之间的一致性及其对行为选择的预测作用.结果发现:(1)当态度对象为非耐用品时,内隐和外显态度之间呈一致性,而当态度对象为耐用品时,内隐和外显态度之间出现分离;(2)在非耐用品上,内隐态度能更好地预测被试的选择行为,而在耐用品上外显态度能更好地预测被试的选择行为.  相似文献   

17.
中式服装,即具有传统风格、民族风格特点的服装。它积淀了“中国文化精神”,具有典型的民族标识性。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中式服装现状,中西服装的差异,中式服装走向国际的可能性,探索中国服装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归纳推论-演绎推论的不对称性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会做出较多的归纳推论,而较少做出演绎推论,但这种社会推论倾向亦受到了文化及语言的影响.本研究目的是检验该现象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表现.采用Maass等人提出的研究范式,在一个实验中同时引发被试做出归纳和演绎两种推论,使用特别选取的特质形容词和相应的行为信息,用录音呈现实验材料.因变量为: (1)正确再认实际呈现过的材料; (2)正确拒绝没有呈现过的材料; (3)虚报没有呈现过的材料; (4)从已呈现的材料中做出推论的数量.统计被试做出各类反应的次数及反应时间.结果表明,中国被试并没有表现出对归纳推论的偏向,研究讨论了这一现象的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19.
通过访谈法和问卷法调查了生活事件对民族院校大学生心理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1)生活事件(校区搬迁)对民族院校大学生一般焦虑心理的产生有重要的影响。(2)民族院校大学生的现实性焦虑和轻度焦虑之间差异显著;焦虑心理得分在性别、年级、专业之间呈现显著差异,而在民族、家庭所在地之间差异不显著。(3)民族院校大学生在心理适应性方面普遍在中等水平以上,而且差异不显著;心理适应性得分在性别、年级、民族、家庭所在地和专业之间差异是不显著的。(4)民族院校大学生焦虑心理和心理适应性具有负相关,且这一相关极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就业能力的关系,运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PQ)》和《大学生就业能力自评量表》对河西学院60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研究发现:1.大学生心理资本总体均值大于量表的理论中值;在心理资本的各因子上,不同民族的大学生在韧性因子上差异非常显著(p0.05),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自我效能感、韧性和希望因子上差异显著(p0.05),文理科大学生在韧性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2.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总体均值及各因子的均值均大于量表的理论中值;在就业能力各因子上,不同民族的大学生在实践能力与适应能力上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年级大学生在人际沟通能力、适应能力上差异显著(p0.05),不同专业学生在大学生就业能力中的人际沟通能力、适应能力上差异显著(p0.05)。3.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就业能力显著相关,且大学生心理资本各因子对就业能力具有较强的预测作用,可以通过加强大学生心理资本的积累进而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