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心理学的角度说,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迷恋、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学习的情感动力,是渴求知识的源泉。如果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所以说兴趣是学生学好语文课的入门向导。作为语文教师,应千方百计的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变学生被动、消极的“要我学”为热情生动的“我要学”,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多年来,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逐渐摸索出出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2.
语文是中学主修课程,也是母语课程。语文课始终围绕着一个“情”字,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承担着培养中学生健康情感的任务。本论文围绕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贯彻情感教育展开研究,分析了对中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可能性;系统阐释了中学语文情感教学;从而提出培养中学生健康情感的策略,以求达到中学语文教育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3.
“在加强双基训练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智力”,这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一个新课题。低年级教师,常常是刚入学孩子的启蒙老师,怎样才能使懂得甚少的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并启发其智慧,使之越学越聪明呢?我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就这个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实践使我体会到,我们的教学不能只是单纯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应在双基教学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使学生能动地参加“知识生产”,而不是  相似文献   

4.
吴峥嵘 《大众心理学》2020,(1):19-19,18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精彩课堂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强烈的学习动机驱使下,集中精力专注学习目标,提升课堂效率,最终实现学习任务的达成。语文学科的最大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融合。语文学习既是学生知识累积的过程,也是激发其创造力和生命力的过程。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关注学生语文知识积累、能力发展的同时,更加关心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使其内在精神与心灵在文学作品的熏陶中得到满足与升华。一、善用导语,在设问中激发学生"心"趣。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是提高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即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在一定意义上,语文课是能力课。培养语文能力的基本途径是语文实践,即在阅读中学习阅读,在写作中学习写作,在听说中学习听说。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堂教学作为学生语文学习最重要的途径,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的质量。在教改的今天,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再以老思路和老方法来“传授”语文知识。若还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把语文知识硬塞给学生,而不管教学效果如何,势必会导致语文教学的失败。因为它不能达到让学生愉快的目的,也不能把学生引入兴趣的大门,产生学习的欲望而达不到教学目的。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学生心态,在语文教学中,切实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合作为基础,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能力提高,使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情感教育是教育发展过程的组成部分,是使学生身心感受愉快的教育。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全面完成语文教学的任务与目标,必须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受到情的感染、爱的激励、美的享受,让学生在兴趣中感悟语文,在微笑中认识语文,在激励与期待中增强信心,不断焕发学习语文的动力。  相似文献   

8.
正汉语拼音是帮助学生识字,学习普通话的工具,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如何使学生爱学,乐学,尽快掌握汉语拼音呢?倪海曙说过:"对于孩子来说,学习的最大动力,第一是兴趣,第二是兴趣,第三还是兴趣。"教学实践也证明:兴趣是学好汉语拼音的关键,所以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巧妙创设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热情。  相似文献   

9.
正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十分强的学科,其对于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数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提升与情感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学生今后适应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数学核心素养可以说是学生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其主要以数学的知识技能为基础,强调学生知识、技能与情感发展的和谐统一。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可以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应用数学  相似文献   

10.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情感教育,把课堂设计成一种良好的“情感场”,让每位学生自始至终地保持良好的心境,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从而使学生的智力、能力得到发展,课堂的教学质量也得到提高。下面笔者就“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新颁布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砍掉了逻辑知识,我以为这是一个重大的失误。如果说,语文是基础学科,是学好各门学科的工具,那么,逻辑基础知识就是语文这个基础学科的基础,是掌握语文这个工具的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不利,而欲其事善,岂可得乎?逻辑,和语法修辞、读写知识等一样,它是培养语文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一把“利器”,抛弃了它,必然影响语文能力的提高,必然影响智力的发展。先说一个对比。在我们学校,新大纲颁布之后,一位高一语文教师停止了逻辑短文的教学以及有意识的逻辑训练;而另一位教师却一如既往,仍然把逻辑教学列入教学计划并认真加以实施。结果仅在  相似文献   

12.
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推广实施,语文课越来越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合作、探究活动,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基于以上教学理念,笔者以为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积极发动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等为原则,开展各类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正是“新课标”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现实体现,是弥补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缺陷的必要手段,也是现阶段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3.
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是互相作用的,教学设计可以指导课堂教学,同时,从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反观教学设计是否合理。那什么是教学设计呢?教学设计是指在教学目标的指示下,对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系统规划和科学统筹安排的工作。语文教学设计就是语文教师根据语文教学的目的,对一节课、一篇课文或者一个单元、一个学期的教学进行总体规划,对其教学内容、课堂结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活动作出科学的、合理、系统的整体性安排。教学设计有单元教学设计,有课文教学设计,有课时教学设计。语文教学设计的艺术性是指语文教学设计既要符合科学性、教育性,还要符合审美的要求,要让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体验到艺术的感受和美的情感,并且这种感受和情感应该是水到渠成,自然而不矫揉造作的,应该是如行云流水一般的流畅。黑格尔说:“使人感到快乐的表现必须显得是自然产生的,而同时却又像是心灵的产品,产生时无须通过自然物产生时所须通过的手段。这种对象之所以使我们欢喜,不是因为它自然,而是因为它制作得自然。”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要达到这种艺术性要求,必须要做全方位的理性的审视。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师是美的传播者、创造者,每一位语文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有意识,有目的地结合语文学科教学的特点,通过“听”、“说”、“读”、“写”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让“美育”来优化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美、发现美和创造美,在美的海洋里遨游,在美的熏陶下成长。  相似文献   

15.
怎样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而中学生可谓爱美也深,爱美也切。在语文教学中除注意道德和社会目的外,还要注意渗透审美教育。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用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呢?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美的情感、美的语言、美的分析和美的板书。一、美的情感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美到处都有。语文是所有科目中最富有感情和美的一门科目。语文课本中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和语言美。如何让这些美为学生所认识、所感悟、所接受呢?以情动人是最好的方式。现代教育十分重视美的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美国以罗杰斯为代表…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中的讨论式教学是指在教师的引导和参与下,学生围绕某一议题,各抒已见,互相启发,通过信息的多向交流来获取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充当着知识的传授者、权威者、垄断者,学生则因为知识的不完备而处于被动的接受者的位置。新课程理念不再以知识的传授为本,而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师生的平等参与和探究。讨论式教学因其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很好的体现,有师生平等交流、学生共同参与、学生自主学习等特点,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实际运用过程中,有的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有的则因为运用不当,使之成为教学中的“花架子”,甚至适得其反。笔者在几年的语文教学中深有感触,现对此谈谈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正自学能力是指能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语文基本技能,学到语文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能力获得知识。一、培养兴趣,引导参与,启迪思维  相似文献   

18.
李雪峰 《美与时代》2003,(12):88-89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声”是美育的一个特征。随着社会的发展,美的因素已开始向社会的各个角落渗入。语文课是一座贮藏着丰富美育内容的宝库,通过挖掘和展示语文教学中的美,将会使学生受益无穷。他们将会在美的享受中汲取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健全审美观、完善人格。  相似文献   

19.
中学生学习英语,兴趣是关键,也是最大的学习动力。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设计的各环节都要注意这个问题,拿冀教版初一课本Lesson20为例,课前准备要充分认真,课中师生要互动,课堂气氛活泼热烈,授课节奏张弛有序,使得“漫长”的45分钟,虽非“余音绕梁”,但却耐人回味。☆深钻细研教材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一个优秀的教师必然是注重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把兴趣附着在知识上,这样不仅使教学内容组织得系统周密,循序渐进,而且使所教知识变得新颖奇妙,从而…  相似文献   

20.
正小学生正处于情感教育的初级阶段,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与情感,并借助情感教育开展相应的素质培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为了促使课堂更加有趣味性,在课堂当中应用情感教育,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与"课文"对话,促使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从而更好地进行学习。对此,研究以"情"动人、以"境"导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必然能够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1.根据课堂需求,借助"情"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