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张腾 《美与时代》2023,(5):88-90
亚明作为新金陵画派的组织者,担起了运用传统中国画服务人民、反映时代的重任。亚明凭借多年的革命经验,在艺术实践中敢于大胆改造传统中国画,为传统中国画表现现实题材找寻新方向。尤其是亚明带领江苏画家外出采风写生,其间创作的人物画作品大多切合时代、主题鲜明,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现实题材美术创作的发展。不仅如此,亚明在写生中还能不断丰富自己的笔墨语言,试图用自己的笔墨语言去表现现实题材,并提出了“中国画有规律无定法”的艺术标准,为中国画的发展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通过对亚明阶段性写生进行梳理,对其人物画作品进行分析,为进一步认识亚明笔墨语言表现现实题材创作的蜕变过程做铺垫,并以此来指导现实题材的主题性创作。  相似文献   

2.
钟涛 《美与时代》2013,(5):32-37
关于“意象”的讨论远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争论的人也很多,但都局限在哲学、文学领域,并把它看作是一种精神层而的产物,很少在绘画中提及,更鲜有把它看成是中国画创作所持有的一种思考方式。如今,要提高中国画创作和教学水平,培养新时期中国厕创作人才,我们必须重视用意象思维方式来指导我们的中国画创作和教学。本人就意象及意象思维进行了一些思考,意在抛砖引玉,引发大家一同探讨,共同把中国画事业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3.
中国画的“写意”是中国传统美学的艺术观,是中国绘画艺术的表现方法,是迥异于西方美学的另一种美学体系。  相似文献   

4.
时代的快速发展,对新时期我国中国画的创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新时代创作环境中,高校如何提高中国画创作课程的质量已经成为重要的问题。中国画创作课程的研究和探索两个过程,需要高校花长时间对中国画创作课程进行深入的分析,明确中国画创作课程教学的实际要求,同时根据当前我国中国画创作领域的发展情况,制定出最为恰当的对策,推进高校中国画创作课程的改革和实施工作。  相似文献   

5.
中国画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是我国一种传统的绘画形式。我国中国画包括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等,其中人物画是出现最早的。由于中国画中人物画的发展历史最为悠久,因此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其内容逐渐丰富,题材也越来越多样。基于此,对人物画创作中的"主题性"创作进行简要概述,并分析其创作价值和对"主题性"创作的自我认知,以更好地实现人物画的"主题性"创作。  相似文献   

6.
中国画对空间的表现有其自身的观念和创作形式,这种意识表现构成了中国画的形式美与意境美。中国画的空间表现通过虚实来体现,虚实结合不仅构成了画面的整体布局,也完美地展现了空间意境的塑造。  相似文献   

7.
艺术教育是大学生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要想真正地理解中国画的深刻内涵,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通过对中国美术史的学习分析,了解中国画的美学思想;二是了解“气韵”在中国画创作中的重要性;三是中国画讲究诗画一体,情境交融的“意境”表达;四是了解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和造型特点,从而更深刻地感受传统中国画的魅力,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增强爱国主义精神,使自己从审美、道德、文收素养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传统中国画中,线是主观的、意象的,是中国画最基本的语言元素,是画家最直接和最丰富的主观创造性表达。中国画艺术排除模仿再现,强调线的主观表现性,同时,在中国画创作过程中,线条起到表达情感的作用,用来表现中国画线条的韵律和画面装饰的形式美。有着独特形式特征的中国画线元素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创造中国画线元素表现形式,使中国画艺术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9.
丁芳 《美与时代》2023,(3):54-56
写意就是写“我”之意,是画家借助绘画创作来表现内心情感的一种手段。工笔花鸟画是传统中国画中历史最为久远的绘画形式之一,在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一直广受人们的认可。工笔花鸟画中承载了丰富的写意性特点,画家们也正是通过工笔花鸟画创作中的写意性来表现自然,从而更好地抒发内心的所思所感。介绍工笔花鸟画写意性的基本概念,研究写意性在工笔花鸟画中的具体展现,探索工笔花鸟画写意之新变,旨在推动当代工笔花鸟画在理论层面的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0.
花山岩壁画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作为壮族文化中的重要遗产之一,是壮族人民审美意识的典型表现。而在当代高校中国画的教学中,不但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技能,更需要引入学生所熟悉的当地民族特色文化。利用岩壁画的色彩进行中国画创作,不但使学生通过探索当地民族历史文化而引发其对绘画艺术的兴趣,而且培养学生依据身边的艺术对国画创作进行创新。文章着重研究花山岩壁画独特的表现方式和色彩特征、中国画教学与当地民族文化资源的结合及花山岩壁画色彩在中国画教学中的运用三个方面,分析花山岩壁画色彩对于当代中国画教学中的运用,特别是对高校中国画教学带来的启示,希望能够为民族区域高校中国画教学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画家在长期的绘画探索中,逐渐从艺术实践中形成了对客观事物独到的认识,并以其独特的审美在中国画艺术上进行艺术表现,从而产生了一种创作个性,最终形成了中国画的艺术风格。中国画家不以形似为追求,而更重视对对象的全面观察,然后提炼概括,再加以艺术化加工,并融进自己的思想感情。中国画的风格经过两千多年的演变,形成了中国画独特的形式美,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画不断探索与发展的进程中,构成原理的运用举足轻重。笔墨以点、线、面形态出现在二维空间,结合一定的程式和法则,加强分割和组合,从而使良好的构成形式在中国画创作中得以形成。在多元化时代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艺术家也对艺术价值的独创性予以高度重视。在当今艺术时代,对中国画构图进行深入分析,集中整合平面构成和当代中国画构图的关系,将中国画构图提升到创新领域,将中国画的表现语言拓展开来,促进当代中国画的健康发展,并且实现中国画在继承中探索求新的目标。文章主要针对平面构成原理在当代中国画创作中的融合展开深入研究,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可行的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气,从物理层面看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体,从精神层面看则是一种精神状态,从医学上来看气又是一种病状,比如:气虚、湿气……而韵这个字本身就具有舒适雅致和谐的含义。古代的名人志士则用气韵来表现和评赏绘画的意境(见于各种画论之中)。对于儒雅端庄的文人来说,气韵是尤为重要的,气韵在南朝画家谢赫《古话品录》中首次作为绘画创作和品评的准则——谢赫六法中的最高的准则和第一标准出现,这一条准则对于后世的绘画创作和品评标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随着人类的进步,中国画的不断发展,气韵仍然作为创作和品评中国画的标准在中国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将通过分析气韵在中国画中的作用,展现中国画艺术独特的语言和审美形态。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以后,都市风盛行,传统的中国画图式已不能满足当代人的审美需求和视觉感受。时代迫使中国画图式进行改革,表现新的时代语境和形式风格,而这种创新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图式的陌生化。图式的陌生化是中国画又一次创新的结果,对近年来图式陌生化的部分优秀中国画作品进行简单梳理,旨在为以后中国画创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线性素描是将中国画的线与西洋绘画的面(即调子)相结合。两种技法相融合更加丰富了中国画"尽精微,致广大"的美学思想。对于研究造型、磨炼功力、训练观察能力、调整造型观念和造型方法,培养中国人物画内在素质而生成绘画风格,写生线性素描是最有效的途径。其不仅丰富了中国人物画的表现技法,也给中国人物画注入新鲜血液,又与时俱进地创作出具有时代特征的新的中国画作品。  相似文献   

16.
当代山水画构成形式打破了传统绘画艺术的局限性和束缚,使现代山水画具有一种新颖独特的意蕴,这也是山水画艺术构成性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画历史悠久,自人类文明开始时,中国画就开始衍生、发展。当代的中国画是一整套完整而全面的艺术体系,对传统中国画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不断弘扬、发展、创新传统中国文化,并借鉴和吸收西方艺术文化。文章主要阐释西方构成艺术对当代山水画的意义和影响,分析当代山水画构成形式在创作中的艺术表现,对其创作意义和表现技法进行研究,对构成艺术的借鉴、吸收、包容、继承和创新是发展当代山水画重要途径,采用新技法、新理念、新思想促进山水画的改良,加强和提高当代山水画艺术语言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曹明 《美与时代》2006,(10):53-54
对“以大观小”的阐释是构建民族绘画理论不可回避的课题。把“观”简单地理解为“看”是对传统中国画创作机制的扭曲和误读。文章通过对理论界“以大观小”研究的反思,从视觉文化的高度,在艺术创作的层面上对中国“观”的哲学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和诠释,揭示了传统中国画所独具的空间意识。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展厅里常会听见许多人喃喃自语:“看不懂!”因此可以说“费解”是当代中国画抽象画风的一大特点。十几年前,各大刊物载登的文章呼吁中国画的发展创新,要摆脱传统的束缚,要体现出当代中国画的“品质”,主要的方法是要借鉴西方现代艺术,但是当“咖啡”与“茶”混到一起时,却品不出是什么味道。这类抽象的画风所引发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抽象的中国画到底是一种“无品”状态还是“有品”状态?我们还能用中国传统美学的标准去品评这些作品吗?人云亦云的“盲从”使中国画的抽象作品处于“无品”状态基本造型能力的欠缺是导致众多中国画抽…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绘画连亘数千年,变革不断,先辈们开创了许多中国画技法来描绘大千世界,表达自己的志向。最能表现大自然瑰丽神奇、如醉如梦之境的莫过于泼墨这一技法,泼彩法是在泼墨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文章叙述了工笔花鸟画创作时选择泼彩这一技法的原因和目的,叙述了在工笔花鸟画创作过程中运用泼彩法的体会和感悟,结合理论进行总结与学习,促进个人艺术创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从倪瓒画对树与季节表现可以看出中国画对树的一种表现方式和创造过程,即掌握了最基本构成元素进行程式化的组合。中国画中的树不是要画出具体的树的质感、品种以及季节性,而只是抽象的表现,是抽象的树的符号而非某一棵具体的树,是笔墨的承载物,文人借此达到抒情寄兴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