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古代建筑材料中,实用性占主导地位的瓦当,其应用年代可追溯到西周中晚期,并有一种自然含蓄,古朴稚拙,原始之美。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发生了巨大变革,瓦当艺术受其影响和推动,逐渐活跃并迅速发展,赋予了极强的装饰功能,形成了地域性特征瓦当体系。齐、秦、燕三国瓦当艺术各具风格特点,地域特色鲜明。以树木纹为母题左右两边再置以各种动物形象等构成的瓦当画面,是齐国瓦当最鲜明特色;秦国瓦当的题材内容以写实的动物纹圆瓦当最具特色;饕餮纹流行于燕国瓦当的始与终。三国瓦当各自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深深地影响着中国古代瓦当艺术的发展和演变。  相似文献   

2.
心理学与经济、科学技术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傅小兰  荆其诚 《心理学报》1994,27(2):208-218
该文通过对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及45个国家和地区情况统计材料的分析研究,探讨了心理学与经济、科学技术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其心理学发展水平也相对较高;心理学家数目的增长依赖于经济和社会需求;心理学发展晚于经济发展并服从于S形模型;对于经济实力尚不够强大的国家,提供更多的机会培训心理学家是十分重要的;应重视和加速我国心理学的发展,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唐宋时期海上贸易的兴盛,推动了沿海港口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港口所带来的人流物流聚集和财富增长促进了城市的发展,也引导着城市空间的拓展方向。原先依托港口自发形成的城外商业街区被括入新建的外城,发展成综合航运交通与商业贸易为一体的城市经济功能区。整个城市空间也因而呈现出复合式的格局:子城以官署为核心的规整布局与外城街道沿水道自然发育而成的随机布局相容并立;礼制秩序的官府社会与自由开放的民间社会互融共生。  相似文献   

4.
《学海》2017,(4):115-121
本文以2003-2015年被证监会处罚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讨媒体关注对财务报告舞弊的影响机制,着重考察媒体的事前监督效应。进一步,探索媒介环境发展程度及政治关联与财务报告舞弊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媒体关注加重了舞弊声誉成本及处罚成本,有效地抑制了财务报告舞弊行为;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分布存在着地区化差异,地区媒介发展程度与财务报告舞弊呈负相关关系;但较强的政治关联会削弱媒体关注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作为"义"在甲骨文、《尚书》中已不鲜见。孔子以后"义"沿两个方向发展:墨子以超越而外在的"天志"作为"义"的根据与保证的"贵义"论,使义向客观化、外在化拓展;孟子内在心性作为义的保证和根据,义由孔子、墨子的人的"应然"回归人的"当然"。墨家义的保证潜存着工具化危险,而孟子义的保证也潜存着滑向道德相对主义的危机。荀子沿孔子的路向,整合并超越了墨子、孟子的两种对立倾向,实现了义的"天数"与人性即外在与内在,超越与实现的双向保证。他的"分义"即差异正义的原则至今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相似文献   

6.
印度的婆罗门教、佛教与中国的儒家、道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的婆罗门教和中国的儒家学说都有着维护社会秩序、延续既有文明、创造符号体系的建构功能 ;与此相对立 ,印度的佛家和中国的道家学说则以反向解构的姿态分别对婆罗门教和儒家学说在民族文化的建构过程中所导致的异化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这种建构与解构的关系体现了追求文明与反抗异化、积极进取与消极无为、崇尚秩序与回归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作为这种逻辑关系的历史性发展 ,印度宗教文化从婆罗门教到佛教再到印度教的发展过程 ,与中国世俗文化中儒家和道家之间的彼此更迭 ,都形成着“否定之否定”式的阶段性变革。  相似文献   

7.
<正>2009年10月31日至11月1日,第十届东亚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以"东亚实学的意义与发展"为主题,在韩国首尔新闻中心举行。韩国实学博物馆馆长、韩国实学研究会前会长安秉直先生致开幕词。他回顾了20年来中、韩、日三国实学会通力合作,两年一届轮流召开东亚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历程,盛赞各国学者共襄盛举所取得的一系列学术成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以113名7、10、13岁的儿童青少年为被试,考察了注意、工作记忆与推理能力发展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7~13岁期间,注意与工作记忆在推理能力的发展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注意与工作记忆的作用在不同年龄组之间略有差异;在儿童7岁时,注意对推理的影响显著,工作记忆对推理的影响不显著;到儿童10岁时,注意和工作记忆对推理的影响均显著,但工作记忆开始在注意与推理之间起部分中介的作用;13岁时,工作记忆对推理的影响显著,并在注意与推理之间起完全中介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应用伦理学以道德与实践的关系为对象。其任务主要有:1.为提高人的道德素质服务;2.为促进社会明发展服务;3.为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服务;4.为培育人的理想信念服务。其研究方法有:依托实践,归演理念;一无为主,综合创新;以人为本,德福并举。  相似文献   

10.
分配公正、程序公正、互动公正影响效果的差异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以大学生奖学金评比为例,探讨了组织公正各维度影响效果的差异。以661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2×2×2的完全随机设计,以情境故事法(scenarios)呈现刺激,研究了奖学金评比中分配公正、程序公正、互动公正对大学生学习投入、班级荣誉感、班级归属感、与辅导员的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组织公正三个维度与效果变量之间存在清晰的对应影响关系:分配公正主要影响具体、以个人为参照的效果变量;程序公正主要影响与组织有关的效果变量;互动公正主要影响与上司有关的效果变量。  相似文献   

11.
以松、太、沪地区明清园墅为研究对象,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园墅营造的选址、规模、景象及造园观念进行相似性聚类,并对聚类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退隐官宦多选择"市隐",而文人多隐居在村庄郊野;造园规模以大中型园为主;园墅的景色以水景与山水景园为主;营造园墅的主要目的是隐逸、自娱以及社交。  相似文献   

12.
尹娜 《法音》2015,(2):52-55
<正>众所周知,中国对日本的历史发展影响深远,而佛教则在很大程度上担当了思想文化传播的载体。随着佛教传入日本,与佛教相关的文化也开始生根发芽,佛教美术就是典型代表之一。日本从飞鸟时代开始就以极大的热情在寺院建筑等方面效仿中国,以致于当时日本出现了远高于其社会发展水平的寺院建筑与佛像雕塑。这种单纯的模仿一直持续到平安时代前期,直到唐朝安史之乱后日本中止向唐朝派遣遣唐使才告一段落。在中国佛教美  相似文献   

13.
<正> 中国的过去以至现在,都没有抖落农业文明这块浓重的色彩,因此,笔者认为,要研究中国传统的审美情调,就必须从农业文明这个切口契入。正如工业生产的迅猛发展,必将呼唤着城市的大量涌现一样,中国这个传统的农业大国,也必然历史性地要求以乡村作为它自身构成的基本单位。因而农业文明的中国的乡村化就自然构成了它与工业文明的西方的城市化大不相同的特色。以乡村为其基本构成单位的传统中国社会,是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形成了乡村以小为其特征,人们以牺牲个性为代价而适范于一种普遍的认同——规矩,从而形成了一种乡村化的伦理情感——温柔敦厚;同时,乡村化节奏作为农人们灵魂的另一种最基本的颤动方式,与乡村化的伦理情感交相作用。在此基础上,便孕育出了田园牧歌式的审美情调。  相似文献   

14.
我国对西方哲学的研究起步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100多年来,它历经曲折,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尤其在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间,成绩更为显著。在这里,我将主要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的西方哲学研究工作为视角,概述我国西方哲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并展望未来的发展。一、历史回顾与现状中西文化的接触和交流古已有之,而一般公认这种交流在明清之际就已形成开启之势。19世纪下半叶,西方列强的入侵和中国国力的衰微使很多中国知识分子认识到,西方各国之强不仅在于它们的经济发达和船坚炮利,而且在于思想文化的蕴力;因此中国要富强,必须了解和学习西…  相似文献   

15.
杨洁 《伦理学研究》2022,(1):135-140
孔子的“均、和、安”思想内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公平正义意蕴。孔子以“均”为基,以“和”为贵,以“安”为重,将分配正义与仁义道德、民本经济统一起来,形成从“各得其分”的等级分配正义层面,到“崇仁尚中”的内生道德正义层面,再到“藏富于民”的民本经济正义层面的理论逻辑,建构出一套有机联系的传统公平正义思想体系。以“义”为内在根据的等级分配正义约束逐利欲望膨胀以缩小贫富差距,保持财富均衡;以“仁”为本源的内生道德正义缓解社会等级固化以保障民之平等,维护社会和谐;以“利”为发展动力的民本经济正义增进民之福祉以实现富国裕民,保障国泰民安。  相似文献   

16.
杨勇 《哲学研究》2015,(2):118-125
三世说的研究对揭示佛学发展逻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有部从观念论的角度,提出三世法体的先验存在,划分了现象界和本体界,以对时间现象的反思,确立"三世恒有"的命题;中观取消了本体界,借助思维悖论,否定三世的诸要素;经部借意识流的认知方式,以色心种子的流变现象,否定三世法体存在的可能;唯识学以三世为语言概念,将三世现象作为概念的错误认知,论证了世界的唯识性。通过研究各流派对三世说的争论,佛学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得以呈现。  相似文献   

17.
<正>一、导言海上丝绸之路是历史上中国与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欧陆、北非交通往来的重要通道,它以海路商贸为纽带把世界各地的文明与中国紧密连接在一起。它形成于秦汉、发展于晋隋、繁荣于唐宋,式微于明清。随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启,它又一度成为了世人的焦点。笔者在对海南穆斯林研究过程中注意到,穆斯林作为一个信仰集合,是海上丝绸之路除汉民族外的另一个重要群体。它以古波斯、阿拉伯等西亚地区的伊斯兰教信  相似文献   

18.
李宇  王沛  孙连荣 《心理科学进展》2014,22(11):1691-1707
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社会性客体和社会现象及其关系的感知与理解。根据对象可以分为自我认知、人际认知、群际认知以及以社会决策为核心的社会事件认知。针对以上四个方面, 国内学者开展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 为中国人社会认知的研究做出了先驱性贡献。但无论就理论建构、研究范式还是研究内容而言, 大量研究沿袭了国外研究的预设前提与范畴, 即“本位认知”, 脱离了中国人社会认知滋长的基础--以“差序格局”为基调的传统文化以及当前剧烈的社会变迁背景下转型期的文化。通过梳理与整合涉及社会认知主题的研究及其内在逻辑, 发现中国人社会认知的根本特点为“他位认知”, 并且集中体现为“差序格局”文化衍生与发展的“群际认知(阶层认知)”, 进而尝试围绕“群际认知”这条主线解读与建构中国人社会认知的理论框架, 推进中国人社会认知的深层研究, 具有深刻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 魏晋哲学家向秀、郭象以注《庄子》闻名于世,现存《庄子注》代表了两人的共同思想。在伦理观上,向、郭兼综道儒,发展了道家思想中可以与儒家互补的东西,试图把自然与名教完美地结合起来。一、“足于其性”的安分顺命论安分顺命是道儒两家的共同主张,向、郭发展了这一思想,对安分顺命的根据、内容、意义等都作了阐论,构成他们伦理观的一条主线。(一)“物各有性,性有定极”  相似文献   

20.
以2150名小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同伴接纳、学生知觉教师期望与小学生人格发展的关系。结果发现:(1)父母教养方式民主性正向预测小学生人格外倾性、亲社会性的发展;(2)同伴接纳分别在父母教养方式民主性与小学生人格外倾性、亲社会性之间起中介作用;(3)学生知觉教师期望消极反馈调节了中介过程的前半路径,因此,同伴接纳是有调节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