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昆仑神话是中国古代神话两大系统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源泉之一。中国本土道教在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吸纳融摄昆仑神话,建构了神仙栖集的昆仑仙境,形成了以昆仑山为地中的世界结构说,同时建构了以西王母为女仙首领的形象,建构了以昆仑意象为存思对象的修炼法术。可以说,昆仑作为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元素,与中国本土产生的道教文化具有源流共生、水乳交融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儒家思想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中庸思想堪称儒家思想的精髓,其不仅有利于巩固政治统治,还对文学创作尤其是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使得诗歌具有一种中和美、包容美、平衡美、和谐美。中庸思想以其包容性使中国古代文学在内容上更加的深刻与丰富。因此,中庸美学不仅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精髓,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创作的重要影响因素与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古代版画在技术上是伴随着印刷术的产生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从开始出现就打上了传统文化的烙印,表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观念。中国古代版画将"黑白"两种色彩语言的哲学意味表现得淋漓尽致,简洁纯粹而又变化无穷,质朴自然而又和谐圆融。  相似文献   

4.
以琴入诗,以诗颂琴,自先秦《诗经》就已经开始,经过魏晋南北朝,在唐宋时期达到顶峰,发展出独特的琴诗文化。琴诗作为一种特殊主题的文学作品,具有言志、放怀、悟道等审美作用。诗人通过"琴"这一对古代文人最重要的修身养性之器的吟诵,抒发内心的情怀,感悟人生的道理,获得心灵上的解放与对道的形而上之体悟。诗与琴是中国古人言志缘情的最佳途径,通过优美感人的琴诗,古人将诗乐文化的精髓表达得淋漓尽致,也在其中寄托了其审美理想与人生哲理。  相似文献   

5.
论礼与服饰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是中国礼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礼文化与中国古代服饰文化有着非同一般的关系。自黄帝垂衣裳,中国古代服饰文化与中国礼文化就同步孕育、产生;中国古代服饰是中国礼文化形成和传播中的重要礼器,在中国礼文化的认同建构与传播中具有其他礼器无可比拟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论《周易》的阴阳和谐思维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阴阳和谐思维是建构<易经>体系和<易传>解释系统的灵魂,它的形成与中国社会、历史条件密切相关,是古代"五行"、"阴阳"、"天人合一"等观念发展的必然结果.<周易>的阴阳和谐思维充分彰显了中国哲学与文化和谐思维的特色,它逐渐积淀成尚中求和的思维模式,对其后中国哲学与文化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和谐,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理念。古代的思想家们对这一理念多有阐发,形成了源远流长的和谐思想,深深渗透进了中国人的观念与生活中。《道德经》对和谐的阐发别开生面,处处流露着道家独有的精神气质。它的和谐思想层次分明、内涵丰富,我们可以将它分为“冲气之和”、“音声之和”、“六亲之和”、“赤子  相似文献   

8.
当我们断言中国古代没有逻辑学的时候,并不否认中国古代有逻辑思维。问题就在于:为什么中国古代的逻辑思维不能发展为逻辑学?通过文化比较可以发现,文化的终极关怀对逻辑学的命运有决定性影响。何以希腊文化能完成从逻辑思维到逻辑学的发展,希伯来文化却不能?根本原因在于希腊文化以知识作为终极关怀,使认知主义成为主流,而希伯来文化以宗教信仰作为终极关怀,使反智主义成为主流。中国文化不能产生逻辑学的根本原因在于以"内圣外王之道"作为终极关怀:一、在"内圣外王之道"的支配下,由道德与政治结成的价值体系的霸权与逻辑学的价值中立的本性不相容;二、在"内圣外王之道"的支配下,逻辑思维没有充分发展的余地。  相似文献   

9.
当我们断言中国古代没有逻辑学的时候,并不否认中国古代有逻辑思维.问题就在于:为什么中国古代的逻辑思维不能发展为逻辑学?通过文化比较可以发现,文化的终极关怀对逻辑学的命运有决定性影响.何以希腊文化能完成从逻辑思维到逻辑学的发展,希伯来文化却不能?根本原因在于希腊文化以知识作为终极关怀,使认知主义成为主流,而希伯来文化以宗教信仰作为终极关怀,使反智主义成为主流.中国文化不能产生逻辑学的根本原因在于以"内圣外王之道"作为终极关怀:一、在"内圣外王之道"的支配下,由道德与政治结成的价值体系的霸权与逻辑学的价值中立的本性不相容;二、在"内圣外王之道"的支配下,逻辑思维没有充分发展的余地.  相似文献   

10.
生态女性主义是女性主义与生态主义思想结合下产生的,它强调女性必须和自然结成同盟,在解放女性的同时解放所有生命。中国古代神话中,女神与自然世界关系密切,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域回溯中国神话中的生态智慧,可以丰富生态女性主义理论,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乃至最终解放提供启迪。  相似文献   

11.
“和谐观”中西合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和谐(Harmony)指事物协调地生存与发展的状态。从作为社会活动主体的人类的角度来看,和谐包括人自身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和谐是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古代还是现代,人们都在孜孜不倦地探索着和谐的理念。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和谐是人类的永恒追求。中国哲学的和谐观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和”的概念出现很早,在甲骨文和金文中都有“和”字。在(易经)“兑”卦中,“和”是大吉大利的征象;在(尚书)中,“和”被广泛地应用到家庭、国家、天下等领域中去,用以描述这些组织内…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琴歌,是文人学士衬以琴乐曼声长吟诗歌的产物,琴歌旋律的形式与诗歌语言的吟诵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琴歌节奏直接受诗歌节律的制约。古琴的器乐性特征影响了琴歌的声乐特色,限定了琴歌演唱的行腔风格和润色特征。  相似文献   

13.
古代和谐思想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中国古代和谐思想内容广泛,包含着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也就是内心和谐、社会和谐、宇宙和谐.这一宝贵思想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统筹协调各方面伦理关系,妥善处理社会矛盾,以达到内心和谐、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  相似文献   

14.
为纪念日本18世纪唯物主义哲学家安藤昌益逝世230周年和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和亚太所、山东大学、日本国际交流基金等单位联合发起的“中日安藤昌益学术讨论会”,于1992年9月22日至24日在山东大学举行。会议提交论文40多篇。现将讨论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中国文化对安藤昌益哲学思想的影响大多数学者认为,中国文化与安藤日益哲学属于同一个东方思想体系。但中国文化对安藤日益哲学思想的形成产生了有益的影响。黄心川、李今山认为,昌益以“气”为基础的唯物主义思想与中国古代的唯物论;昌益的“互性妙道”与中国古代的辩证法思想;昌益的“自然世”思想与中国历史上的“大同”思想;昌益的“直耕”、“直织”思想与中国古代的农本主义思想;昌益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与中国古代的天人关系论等  相似文献   

15.
内丹是道教历史上的一种特殊修炼方法体系。它起源甚早,但随着中国文化的发展,它逐渐融摄吸收各个朝代的科学技术及各家学术精华,汇聚成一门体系精严完整的思想、理论和方法。它既是中国古代文化整体的产物,反过来说,又对中国古代文化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和谐价值观弘扬与发展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弘扬与发展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和为贵"思想,追求人与人的和谐;弘扬与发展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厚德载物"思想,追求人的自身的和谐;弘扬与发展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追求国泰民安、社会和谐。如果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思想只是一种理想目标追求,追求的只是一种片面和谐、局部和谐、静态和谐,那么,当代中国的和谐价值观则走向了现实价值追求,追求全面和谐、整体和谐、动态和谐。  相似文献   

17.
中国革命道德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在在大力弘扬我国古代传统优良道德传统的同时,还应该大力弘扬中国共产党人、人民军队、一切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中所形成的优良革命道德传统.中国革命道德源生于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取决于共产党人的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意识.从先秦到辛亥革命时期所积淀和流传下来的传统伦理道德是中国革命道德产生的历史前提,革命道德是中华民族道德发展的崭新阶段,其产生和形成实现了中国伦理道德发展史上空前的革命性变革,它同古代传统道德既有联系又有本质上的区别,既有继承又有创新,是在对古代传统道德扬弃和超越的前提下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8.
唐代国家繁荣富强,昌明发达,外交上采取开放、和谐的民族政策,中西交流频繁,大量的外来人士涌入中土,带来许多别样的技术与艺术文化,并逐步溶入中国原有文化之中,最终成为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唐代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社会的一个黄金时期,唐代金银器是古代工艺美术中的绚丽瑰宝,同时,也带有着唐朝人们鲜明的审美特征与心态。  相似文献   

19.
邱文山 《管子学刊》2013,(2):48-51,73
先秦时期,齐国历时800年之久,在此基础上产生的齐文化,既是时代变迁在思想领域的反映,又是推动时代变迁的重要力量。透过对齐文化中的和谐价值观念产生的时代背景分析,可以得见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齐文化中的天人和谐、君臣和同、经济和谐、和合偕习、社会和谐等方面主张与要求,是齐文化和谐价值观念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20.
裘梧 《中国道教》2007,(2):10-11,17
和谐,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理念。古代的思想家们对这一理念多有发明,形成了源远流长的和谐思想,深深渗透进了中国人的观念与生活中。《道德经》对和谐的阐发别开生面,处处流露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