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家的创作往往受到其民族传统文化和其生活环境的影响;沈从文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独立个体人格小说大师,在他的作品中构筑了一个神秘奇幻的"湘西世界";在沈从文的"湘西世界"里,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沈从文对传统文化中的湘楚文化、道家文化的精神体认和审美趋向。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编辑家、出版家、社会活动家。早在本世纪二十年代,他就与沈雁冰、郑振铎等一起,创立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并以自己的“为人生小说”和童话的创作,奠定了自己...  相似文献   

3.
董宝芳 《美与时代》2014,(6):102-102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沈从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萧萧》中,描绘了远离尘嚣的田园风光,深刻反映了湘西地区民俗风情和女性历经磨难仍能够坚忍、倔强的秉眭,蕴涵着浓厚的乡土民性的自然、真诚与善美,颂扬了生命及优美的人性。  相似文献   

4.
作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文学思潮之一,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对中国作家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沈从文作为"最后一个浪漫派",他在文学思想和文学创作等诸多方面都受到了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沈从文以湘西为背景的小说《丈夫》,以湘西某河畔的妓船为写作背景,讲述了妻子在船上"做生意",丈夫逢年过节偶尔来探望的故事。小说《丈夫》典型地体现了沈从文田园牧歌式的乡土浪漫主义,一方面是城乡二元对立的创作模式,另一方面是"回归自然"的创作倾向。这也是沈从文独特的浪漫主义精神追求和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5.
王品 《美与时代》2006,2(2):93-95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创作风格独特的女作家。她的一生漂泊无依,孤独寂寞。然而寂寞中的萧红在文字里寻找到了失去的乐园,因此出现了独特的独语式小说《呼兰河传》,从而也成就了萧红。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巴金先生深受俄罗斯文学与文化的影响.而对巴金的小说创作影响最大的,则是极富俄罗斯特色的东正教文化中独有的女性崇拜的文化传统.巴金在其作品中塑造了一个个近乎完美的女性人物形象系列,其中所彰显出来的女性崇拜意识与他所受俄罗斯东正教文化的影响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7.
丁玲创作历程的新探索──评《丁玲创作论》陈辽撰写、出版一部《丁玲创作论》,是完全必要的。丁玲既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优秀女作家,也是当代文学史上的杰出女作家。她的创作历程长达六十年。缺少了对丁玲创作的论述,中国现代文学史和当代文学史就是不完整的。但是,迄今...  相似文献   

8.
凡读过现代著名作家许地山以“落华生”的笔名写的散文《落华生》的,对那些朴实无华却闪烁着做人真谛的句子都会记忆犹新,如:“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这篇散文体现了他的平民主义思想。郑振铎对他做了极高评价:“在1920年到1941年的20多年里,他的创作无疑地是中国现代文学上耀目的  相似文献   

9.
正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国内外开始兴起"沈从文热",许多人都对沈从文及其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但在这场"沈从文热"中,作为中心人物的沈从文却表现得非常淡泊。那时,不断有人写信给沈从文,说要研究他的作品,对于众多粉丝的热情,沈从文一律复信进行劝阻。徐州师范学院《中国现代作家传略》编辑组请沈从文提供他的自传稿,打算给他出一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乡土小说聚焦“流动农民”已成为引人瞩目的创作现象.在城市与乡村、城市与城市和乡村与乡村之间迁徙流动的农民,比“在乡农民”更深地卷入到中国社会现代转型的时代大潮中,不幸成为“双重边缘人”与不能表达自己的“沉默群体”.其外在的流动迁徙与内在的文化精神裂变,是新世纪最重要的“社会事件”与“精神事件”.新世纪乡土小说对流动农民心灵苦旅的及时发现与深入开掘,写出了乡土中国心灵史上的新篇章,具有思想史和文学史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戴惠 《学海》2008,1(3):179-184
苏曼殊及其小说创作是从旧文学向新文学演变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中间物".苏曼殊从翻译走向小说创作,他的译作带着"小说界革命"所倡导的政治小说的特点而小说创作"六记"全是爱情小说.这既与他的生活体验有关,也与那个时代社会思潮与文学思潮,特别是小说观念的发展有关.苏曼殊的爱情小说(六记)是他的独特个性的表现,从一定意义上讲,开了中国现代浪漫主义小说的先河.苏曼殊的爱情小说表现了新的恋爱观,表现了对个性解放,个人意志自由的追求.这与"五四"文学革命的精神,特别是"人的文学"的倡导是息息相通的.  相似文献   

12.
大后方庇护、滋养了战时作家,提供了相对安稳的生活和创作环境。战时作家也在大后方营造了浓厚的文艺氛围,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大后方文学创作打上了强烈的时代烙印——抗日救亡是战时作家书写的主题,是许多战时文学作品的核心内容。大后方文学创作的繁荣发展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灿烂的一笔。  相似文献   

13.
青春家园     
青春实力派小作家张悦然是山东大学的学生,她初中阶段的作品《诺言角落》就发表《青年思想家》上;高中阶段的《残食》在《青年思想家》上发表后,引起了文坛广泛关注;她大学阶段由中国作家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小说集《葵花走失在1890》,获得了著名作家莫言的好评。这里我们编发了一组评论张悦然小说的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潘海鸥 《学海》2003,(4):173-175
中国新感觉派是 2 0世纪 2 0 - 30年代出现于中国文坛的一个重要的小说流派。它的出现是中西文化相碰撞的结果 ,而其在艺术上的追求更多地受到了西方现代派及日本新感觉主义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国新感觉派作家如何将西方的现代派和日本新感觉主义的理论与方法运用于其小说创作中 ,从而使他们的小说呈现了有别于中国传统小说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5.
吕思静 《美与时代》2013,(11):24-25
“新时期”以来,对文艺“形式”的探索再一次引起广泛讨论,不同于50年代,它以不可遏制之势创造了系列理论与大量作品,“意识流”、“怪诞变形”等手法普遍运用于小说创作中。对“现代派”创作资源的征用究竟在哪些方面影响了中国现代主义写作?中国的文艺、政治和社会在西方意识形态的冲击下发生了什么改变?重新进入中国现代主义创作,将有助于找到进入上述问题的切入口。  相似文献   

16.
亚里士多德《诗学》中提出的悲剧理论,奠定了西方美学史上悲剧范畴的理论基础。以《诗学》中的悲剧理论为参照,探讨《原野》在创作上的结构安排、情节布局以及隐含在剧作中作者的人性理念,不仅可以更好地从理论上把握《原野》剧中所暗含的普遍悲剧创作理论与文章背后所传达的人生价值观,而且也可以了解西方美学悲剧理论对于中国现代戏剧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苏东坡是后世文人的典范,是古代绘画中常见的题材,近现代画家张大千十分地仰慕苏东坡,曾多次以他为题材进行创作。文章以张大千绘画作品中的苏轼形象为切入点,把它与张大千的绘画风格、人生阅历、师承关系、创作思想和当时的社会现状等结合在一起,于细小之处洞察个体及时代的变化,探究其背后所蕴涵的人生追求和美学理想,以对这位大师有更加全面系统的了解。  相似文献   

18.
《贵妇画像》的悲剧色彩与跨文化交际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妇画像》是亨利·詹姆斯的经典之作,小说中的女主人公伊莎贝尔·阿切尔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个特色人物。伊莎贝尔过分独立的个性决定了她的婚姻和人生悲剧,使其成为跨文化交际的最大失败者。  相似文献   

19.
张蕊青 《学海》2003,(5):161-163
《浮生六记》作者沈复 ,是清乾嘉时代一位向往自由、富有个性的文人知识分子。他生性浪漫 ,热爱艺术 ,忠于爱情 ,敢于反抗封建礼教。他以一种特殊的小说形式和朴素的文词、真挚的情感 ,记叙了自己的家庭日常生活和各地浪游的所见所闻 ,大胆表达了悲欢离合的人生体验和人生感悟。思想内容上 ,沈复可以说是近代思想解放的先驱人物之一 ;艺术手法上 ,《浮生六记》的问世 ,预示着中国小说革新的到来  相似文献   

20.
著名音乐词作家阎肃一生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歌词,有人把他称作中国当代词作的泰斗。阎肃老先生虽年纪已高,但精神矍铄,乐观豁达,仍活跃在文化艺术界,深受大家的欢迎。他虽成就卓著,但为人幽默谦和。在谈到人生体验时,他说,人活在世上要想做出一点成绩应该具备本分、勤奋、天分、缘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