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碎片化叙事是波兰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擅长运用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小说叙事脉络的新型叙事方式,其代表作《太古和其他的时间》在这样的碎片化叙事中却呈现出了一种异样的完整。其碎片化叙事集中体现在小说的情节、结构和时间概念中。托卡尔丘克叙事特色的形成既受荣格"集体无意识"理论的影响,也与波兰跌宕起伏的历史命运和社会现实紧密相关。可以看出,小说中无论是扎根在脚下的写实还是飘忽在远古的神话,都是托卡尔丘克对文学叙事新方式的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2.
余华长篇小说《第七天》以一种独特的视角展示了亡灵人杨飞死后的七天经历,余华用一种客观的态度讲述了现实的真实与荒诞,展现了生命的苦难与温情。他的表述方式极为独特,既继承了以往的写作传统,也蕴含着很多新变。余华运用宗教式的叙述方式,主副线穿插交织的叙事结构,荒诞、诡异的叙事内容营造了死亡世界和现实世界二元对立的空间,表达了对社会问题的焦虑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像猪一样生活关键词:拒绝思考、知足常乐、得过且过道具:方便面、快餐、麦兜家庭经典剧目:《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他爱自己,但不自恋;他追求幸福,但不刻意;他按部就班,享受今天。高高在上的理想能把一个野心勃勃的人折磨得牢骚满腹生不如死,但他没有。他吃得饱,睡得香,不想出人头地,只求现实安稳,在职业和物欲上都满足于目前的所得。成功会伴随失败,收获会付出代价“做痛苦的哲学家还是快乐的猪”于他自然是后者,他不用反抗什么,哪怕生活就是一个烂泥淖也就此把它当作现实的天堂。不去想明天有几天,不去想永远有多远,不去想幸福在哪里,…  相似文献   

4.
刘红林 《学海》2004,(6):120-122
长久以来,对杨逵小说是有争议的,其思想性得到人们的推崇,而对它的艺术性则多有微词,似乎杨逵文学的不朽地位全是由其作品所表现的“非文学”意义而建立起来的。然而,正是由于杨逵用他的小说形象化地反映了社会的真实,才能使它们具有“别样的吸引力”、“真情直逼人心”的力量。同时,杨逵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毫无矫揉造作,完全是放在社会生活的实践中加以刻画。正因为如此,人物性格随着生活的改变、认识的加深而有所发展变化,人物形象就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杨逵小说基本上继承了中国传统小说的表现方法,但他并不墨守成规,而是能够借鉴和吸收中外现代文学的滋养,尤其注重以多种手法来丰富现实主义创作。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现实的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近代欧洲哲学实现了从本体论研究向认识论研究的转换,凸显了唯理论和经验论的争论。古典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与这两大哲学传统是分不开的。古典经济学把经验主义的方法运用在对现实社会的经济学研究中,对经验事实进行归纳和描述,把资本主义现象当作不证自明的事实加以直接肯定。它只承认感性的经验,只利用从感性的经验中得出的证据。它也强调抽象,但它的抽象只把事实当作不变的基础进行抽象,追求的是现象背后的齐一性,而不对经验事实作辩证的思考,这样就只能对资本主义的日常生活现象进行抽象归纳和简单复制,自然会把资本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个有着文体自觉意识的作家,韩少功在不断地拓宽文体的边界。他在多种文本中都使用了元小说叙事策略,元叙述的应用既扩展了创作的文类,又体现了作家娴熟的叙述技巧。在《第四十三页》中,作者用反省式叙述、互文性效果以及不确定文本使小说中的元叙述策略达到高潮。韩少功用反省式叙述探讨了真实与虚构之间的关系,使小说具有了玄幻的色彩;多重叙述视角让文本具有共时性的互文效果,揭示出两层文本空间的复调特征;元叙事技巧让文本内容充满"不确定"氛围,是作家独特文学观和审美思想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7.
本文讨论了道教教义和道教的宗教思维方式对“神魔小说”中二元对立的神—魔形象的影响。文章指出,“神魔小说”大都具有双重主题,即宣传“神仙救世”和“修道成仙”的道教观念。同时,“神魔小说”情节结构的独特性不仅具有文学功能,而且是为了更好地宣传道教“济世”与“修仙”相通,“利他”也“利己”不悖的宗教观念。  相似文献   

8.
以“伤痕”、“反思”、“改革”文学为代表的新时期小说借助于现实主义美学原则,通过宏大叙事行为模式完成了“现代化/人”的双重话语建构,从文学角度给予历史、现实以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本质性的存在意义,从而确立了宏大叙事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作为小说家,毛姆有着不同于专业批评家的文学观念.他坚持文学的娱乐功能至上,反对将小说视为道德宣传和教化的工具,这种观点在他的文学批评集《巨匠与杰作》中得到了充分展现.此书专注于作家生平,一个作家能写出什么样的书,取决于他是什么样的人.因此,他认为对十位小说家的性爱隐私、心理冲突、神经官能症等进行了细致的剖析,让读者了解到经典作家不为人知的一面,对他们的作品(乃至小说这一文类的本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在法兰克福学派形成的最初年代里,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不久的那个时期,它把积极地研究社会现实直接地当作“批判理论”的首要任务。于是,它把建立在大量经验材料的分析和概括基础上的社会研究同这样一种哲学相对立,这种哲学把自己与世界的关系说成是一种根本的思辨关系。当时,法兰克福学派的成员们深信,对社会关系进行一种理性的、以科学为基础的改良和改造不仅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1.
地域文化,不仅能为作家的成长提供丰富的文化营养,而且可为其创作提供取之不竭的素材,进而促成作家富有地域特色文化烙印的创作风格。作为当代"中原作家群"核心构成和主要力量的南阳作家群,在南阳文化的滋养下,创作出了一大批富有"南阳文化"特色的优秀作品。宋云奇的长篇小说《蓝色寓言》,延续了南阳作家对现实生活的持续关注,通过对挂职锻炼干部萧剑平的官场、情场生活描绘,刻画出了一批形态各异的中低层官员众生像,从而以文学的方式对权力、对情感、对人性进行了拷问。小说为达到"现实与浪漫的并存",也在叙事中引入了荒诞、象征等超现实主义的手法,并对叙事视角、叙事节奏、叙事内容进行了巧妙的调整。  相似文献   

12.
王鸢清  刘国雄 《心理科学》2022,45(6):1524-1530
摘要:文学小说阅读可以提高个体社会认知能力,但其中具体心理机制有待探索。本文通过梳理以往研究,从文学小说的社会性和文学性两个视角入手,结合模拟理论,精加工似然模型和叙事传输理论讨论了文学小说阅读影响社会认知的心理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构建了文学小说影响社会认知的动机-情感-认知加工策略框架。文学小说的社会性会增强读者对故事的情感卷入(叙事传输理论),并引发读者对故事内容进行心理模拟(模拟理论);文学小说的文学性同样能够增强读者对故事的情感卷入(叙事传输理论),同时促使读者在动机层面愿意耗费更多认知资源去理解故事内容(精加工似然模型),进而促进心理模拟。未来需要更多实证研究来检验这一框架的解释力,完善其边界条件,寻找脑机制层面的证据。  相似文献   

13.
对西方文明的反思促使青年卢卡奇批判现实社会的异化状况,这种批判首先以文学的或美学的形式得到了实现,其成果就是《小说理论》。青年卢卡奇以文学为内容,以黑格尔辩证法为形式,以左翼立场为理论意涵,为我们诠释出了这样一幅图景:古希腊的史诗时代是一个具备总体性的时代,但过渡到古希腊戏剧的历史环节后,总体性就被打破了;而以柏拉图主义为代表的古希腊哲学则彻底制造了现存世界和理念世界的二元对立;要恢复总体性,必须寄希望于小说。他认为小说是现代社会的产物,而现代社会自身保留着呼唤总体性复归的力量,因而小说也承担着恢复总体性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4.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绪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精神现象学"?精神现象学按黑格尔自己的说法,叫做"意识的经验科学",是专门谈意识的。在这里,意识是以"经验"的方式呈现出来的,这里的"经验"(Erfahrung)有"经历"之意,也就是说,意识就是这样一路走过来的。但是,我们决不能把精神现象学单纯当作一门现实的历史科学,类似于人类从古到今的意识发生学。相反,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的确是被当作一种哲学,它考察的是一般意识本身的层次结构。  相似文献   

15.
晚清知识分子梁启超在探索“新”的社会制度、启蒙“新民”方面,展现了无比的热情.梁启超力求以“新”的形式,来呈现他对晚清社会走向“宏大叙事”的理解和定位.《新中国未来记》就是按照他的政治理想所想象和展开的,是他的“中国梦”.从该小说对未来国家的构想、小说叙事时间的表现和小说叙事的多重声音中,我们看到该小说集个人的政治诉求、国家政法制度与社会集体想象于一体,显示了政治小说的特有文体特征.因此,它是我们理解近代中国向现代中国转型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实例.同时,它也为我们今天的“中国梦”打开了一扇幻想的大门.  相似文献   

16.
反讽叙事注重以与作者相“间离”的叙述者讲述故事。从而造成隐幽委婉的多重叙事视角,使小说又本呈现一种含蓄的张力,极大地丰富了作品的意义空间,使作品具有一种繁丰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7.
刘鸣 《美与时代》2006,(9):34-35
“张力”,在文学活动中,可以增强文学叙事作品的戏剧性和抒情作品的趣味性,引发动人心魄的艺术效应与强大的艺术冲击力。就其实质而言,文学的艺术张力根本上是个借用异质同构的原理实现“陌生化”的艺术过程。  相似文献   

18.
宋代理学家高度肯定韩愈对弘扬儒家道统所作出的贡献,而对韩愈论道的具体内容评价并不高,这在宋儒对《原道》的批评中表现得最为集中和突出。宋儒认为韩愈之道不够醇厚,其原因在于,韩愈把作文当作第一义,把穷理当作第二义。儒学史上的韩愈之所以具有很高的地位,与他大力弘扬儒家道统的努力以及推尊孟子之举有关。《原道》既是重要的儒学经典文献,也是重要的文学经典文本,对它的细致阅读,既是文学的审美享受,亦有助于推进对韩愈儒学以及宋代理学的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9.
周艳秋 《美与时代》2008,(1):129-131
余华是20世纪80年代先锋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家,他的长篇小说<活着>、<许三观卖血记>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内涵赢得了读者的喜爱.小说一版再版,被翻译为多国文字,并多次获国内外文学大奖.  相似文献   

20.
纬书《河图》虽属经书范畴,但它以虚幻迷离的神话故事和远荒蛮夷的地理面貌,阐释天、地、人的互动关系,从而区别于典雅朴实的经文表现手法与叙述语言。纬书《河图》所具有的神话叙事模式、仙山仙境的描述、休咎之征的隐喻性思维,使它产生了与经之雅正不同的神、怪、奇、异的文学审美特点和情趣,具有了几分小说家言的特征。从其上承《山海经》的内容和思想,下启魏晋志怪小说、唐传奇的“奇异”来说,汉代纬书《河图》不自觉地参与了小说的发韧,是古代小说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