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调查的目的(略)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调查表) 结果与分析(略) 小结 1、足球和排球分别是大连市男女学生最喜爱的体育活动,从兴趣水平来看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建议在体育活动中,遵循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征,积极开展这两项活动。 2、游泳是大连市中学男女同学共同感兴趣的项目,学校应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游泳活动,以利增强体质。 3、当前应趁"武术热"之有利条件,把学生对武术的直接兴趣引导到间接兴趣中来,树立为振兴中华而锻炼的正确思想,同时在开展武术活动中,要教育学生不要乱打  相似文献   

2.
多项选择题是认知诊断中常用的测验项目形式, 其正确答案选项和经过特殊编制的干扰项都能提供诊断信息。为了提取干扰项的信息, 需要采用不同于传统认知诊断模型的心理计量模型。分类介绍能使干扰项提供诊断信息的多项选择题编制方法, 分析这类多项选择题的认知诊断模型, 认为未来应加强干扰项编制方法和能提取干扰项信息的认知诊断模型的选择和开发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已逐渐成为治疗中央气道病变的新手段。为使该项技术在我国规范化开展,呼吸科医生必须严格掌握其治疗适应证,明确治疗目的并正确选择治疗方法。本文还介绍了不同类型的支气管结核在内镜下的治疗方法以及支气管镜下实施肺减容治疗重度肺气肿这项新型技术,同时指出了我国在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方面的不足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趣味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对体育学习产生兴趣,通过积极锻炼掌握体育运动项目,提高体育运动技能。在教学过程中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让他们对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有正确的认识,激发他们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在快乐的氛围中进行,实现高效的教学效率。一、加强师生互动,创设活跃的课堂氛围在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很少,只有在进行动作示  相似文献   

5.
李嘉惠  刘清  蒋多 《心理科学进展》2020,28(10):1688-1696
在原选项集中加入一个诱饵选项能够使人们的选择发生改变, 这就是诱饵效应。研究者发现可以通过设置相似诱饵、妥协诱饵、吸引诱饵以及幽灵诱饵等达到诱导决策者选择目标选项的目的。当前, 很多研究探索了诱饵效应的认知加工机制, 有研究者基于启发式加工和分析式加工的视角开展研究, 也有研究者从维度加工和选项加工的视角对此进行探索。诱饵效应的认知加工过程受到年龄、后悔情绪、决策形式以及时间压力等因素的影响。未来的研究需要构建适用于各类诱饵效应的统一的认知加工机制模型, 探索知觉在诱饵效应形成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 探索个体的决策风格对不同类型诱饵效应的影响, 并通过合理利用诱饵效应助推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6.
该文在新一代测验理论的视角下,以几何类比推理测验为研究对象,以认知策略的诊断为目的,研究更能引发被试的规则构建策略或选项剔除策略的项目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项目中元素数量是影响被试使用规则构建策略或选项剔除策略的关键因素,元素数量越多时越倾向于用规则构建策略,而元素数量越少时倾向于用选项剔除策略。研究结果可直接用于测验设计,使得测验能更多在某一策略的框假下分析描述被试特征。  相似文献   

7.
一、实验的时间、内容和方法:.实验内容武术操是新型项目,符合中学生对新鲜活跃事物特有浓厚兴趣和激情的心理特点,通过学习与锻炼,能发展学生的手臂力量、灵魂、协调柔韧性,同时,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健美意识。在学习过程中运用合作学习法比较容易。它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师生合作、学生合作,把合作学习引入武术操教学课堂,为学生的武术操学些创建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并对培养学生武术操动作合作创编能力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实验室和现场实验的方法检验了默认选项的助推策略是否能够促进慈善捐赠行为。结果发现:(1)相较于把被试费的“保留选项”设置为默认,把“捐献选项”设置为默认时,被试捐献的概率和金额更高;(2)在多个捐款选项情景中,默认选项的设置总体上提高了默认选项被选择的概率;将最大金额选项设置为默认选项有助于提高被试平均捐赠额。这些发现表明,应用默认选项的助推策略能够有效促进人们的捐赠行为。本研究结果对减少募捐成本、提高募捐效率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9.
动机是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选择专项的动机是激发学生进行专项学习的活动,使其行为朝一定的目标正常发展的内在过程或心理状态。选择专项动机是在专项学习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学生对专项学习的需要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专业2013级100名新生选择专项的动机进行调查研究,找出影响新生选择专项动机的因素,为指导学生正确选择专项而建言献策。指出新生选择选择专项的动机主要有:1、兴趣爱好2、入学前的体育基础3、推荐4、就业。根据2013级新生选择专项的动机特点,提出学生选择专项前应该发展兴趣,明确选项目的。学校应加强对学生选择专项的指导,避免学生盲目选项。  相似文献   

10.
助推爱心:利用默认选项促进捐赠行为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宋官东 《心理科学》2005,28(5):1174-1179
本研究采用实验室和现场实验的方法检验了默认选项的助推策略是否能够促进慈善捐赠行为。结果发现:(1)相较于把被试费的“保留选项”设置为默认,把“捐献选项”设置为默认时,被试捐献的概率和金额更高;(2)在多个捐款选项情景中,默认选项的设置总体上提高了默认选项被选择的概率;将最大金额选项设置为默认选项有助于提高被试平均捐赠额。这些发现表明,应用默认选项的助推策略能够有效促进人们的捐赠行为。本研究结果对减少募捐成本、提高募捐效率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买房送家电为情境,通过三个实验探索默认选项对赠品选择行为的影响。实验1和2通过情境实验,分别在不考虑家电成本和考虑家电成本的情况下,考察默认选项对选择行为的影响。两个实验结果均表明,在设置默认选项后,个体倾向于选择默认选项。实验3通过现场实验,采用普通居民作为被试,也发现了默认选项效应。上述结果共同表明,设置默认选项可以影响个体对赠品的选择,既成事实的默认选项对选择行为产生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2.
环境设计专业开展项目式教学模式研究实践,经过几年的研究与实践取得如下成果: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面向社会,面向企业,面向生活,选择项目教学的题目,丰富了实践教学资源和校园文化;促进了校企融合,锻炼了教师队伍;推动了学校专业的相互促进、相互依托,促进了学校学科建设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有人说,人一辈子其实就是在做两件事——选择和拒绝。就像我们在做选择题时如果选择了B,同时也就拒绝了ACD其他的选项,当然我们只有经过深思熟虑反复推敲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人生有许多事情更需要我们用心灵做出选择。  相似文献   

14.
王怀勇  陈翠萍 《心理科学》2021,(5):1057-1063
当前,选择超载领域研究的焦点已从验证其是否存在,转向至其何时存在,即边界条件的探讨。本研究基于调节模式理论,分别以决策后悔和延迟选择作为选择超载的指标,开展两个实验探查选择超载存在的调节模式条件及所涉及的内在机制。实验1以决策后悔作指标,运用量表测试法操纵调节模式,初步探讨调节模式对选择超载的影响,结果发现调节模式调节了选项集与决策后悔的关系,即对评估模式的个体来说,面对大选项集比小选项集时体验到更强的后悔情绪,出现了选择超载,而对运动模式的个体而言,两种条件下的决策后悔无显著差异;实验2以延迟选择作指标,通过任务启动法操纵调节模式,进一步探讨调节模式对选择超载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发现调节模式调节了选项集与延迟选择的关系,即对评估模式的个体来说,面对大选项集比小选项集时更倾向于延迟选择,出现了选择超载,而对运动模式的个体而言,两种条件下的延迟选择偏好无显著差异,进一步有中介的调节模型分析表明选择难度可以部分解释这种效应。总之,通过采用不同方法操纵调节模式,选取不同的选择超载指标,数据结果都一致支持:评估模式的个体比运动模式的个体更容易出现选择超载,选择难度在其中发挥着一定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决策中的延迟选择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明  傅小兰 《心理科学》2006,29(1):127-129
延迟选择(choice deferral)指个体在应该作出选择的时候却决定不作选择,包括推迟选择(如选择延迟选项)或拒绝在可选项中选择一个选项。本文首先探讨了影响延迟选择行为的认知因素和情绪因素;随后讨论了当在决策情景中引入延迟选项时,延迟选项对决策者随后情绪体验和决策行为的影响;最后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综合医院临床研究的受试者权益是否得到有效保护,以某综合医院机构开展的临床研究项目伦理初始审查材料为例,进行了回顾性研究。选取2018年~2019年笔者所在医院开展的临床科研伦理审查项目存档资料进行评估。结果发现,在67项申请伦理审查的项目中,提出修改意见的项目占53.7%,其中知情同意书占47.8%;项目申请的主要问题集中于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和风险告知。研究方案设计的科学性、公平性、目的明确性、伦理合理性、风险告知充分等是研究者伦理意识和能力的关键。研究者和伦理委员会的工作能力仍需进一步提高以保护受试者的权益。  相似文献   

17.
陈海贤  何贵兵 《心理学报》2014,46(5):677-690
通过考察时间距离、社会距离和概率距离对跨期选择和风险选择的影响, 探究跨期选择和风险选择心理过程的相似性, 并检验不同心理距离影响决策的相似性。结果发现, 无论是时间距离(实验1)、社会距离(实验2)、还是概率距离(实验3), 心理距离越远, 被试在跨期选择中越倾向于延迟选项, 在风险选择中越倾向于风险选项。研究认为, 在跨期选择和风险选择中, 选项的表征结构和选项整体评价时不同选项特征的相对权重具有相似性。随着心理距离增加, 与高识解相联系的金额特征的相对权重增加, 与低识解相联系的时间和概率特征的相对权重降低, 这使得被试更倾向于选择金额较大的延迟和风险选项。同时, 研究发现三类心理距离对两类决策有相似影响, 进一步验证了不同心理距离的本质相似性。  相似文献   

18.
唐辉  周坤  赵翠霞  李纾 《心理学报》2014,46(10):1549-1563
主流决策理论认为人们当遵从个人利益最大化原则, 基于“价” (value)做选择—— 挑选能直接给自己带来最大获益的选项。但决策者实际上经常会基于“值” (worth)做选择—— 挑选令自己当下吃亏或损失的选项, 并认为“值得”。为探索选择吃亏的选项究竟“值”在何处, 研究1利用情境实验操纵“基于‘值’选择”, 发现选择表面吃亏的“值”选项反而能给个体带来更大的延迟获益。研究2a采用归纳法, 确定了吃亏选项会在“惠、善、义、法” 4个潜在维度上被决策者赋予更大的“值”; 研究2b利用测量4个潜在维度的情境测验, 以销售群体的销售绩效和主观幸福感为真实获益的衡量指标, 验证了“基于‘值’选择”与现实生活中的物质和精神获益间存在正向的线性预测关系。研究首次为中国文化中的“吃亏是福”提供了实证证据的支持, 揭示诱使人们选择吃亏选项的是“后福”—— 赋在潜在维度上的延迟获益。  相似文献   

19.
采用跨期选择任务范式,考察得失情境下自我–他人决策差异。结果发现:(1)为自己决策比为他人决策更偏好于选择即刻选项;(2)损失情境比获益情境下更偏好于选择即刻选项;(3)获益情境下为自己决策与为他人决策在选择即刻选项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而损失情境下为自己决策比为他人决策更偏好于选择即刻选项,表明得失情境下自我–他人决策差异存在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20.
姚秀华 《心理学报》1966,11(2):29-35
问 题 目前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记忆单词的困难,因此研究如何正确而有效地进行单词教学就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的目的是探索初中一年级学生掌握英语单词的主要矛盾;解决矛盾的具体条件;在解决矛盾时,认识过程的特点。从而为编写英语教材和选择教学方法提供心理学的依据。 方 法 实验方法是先培养发音、拼音技能,初步归纳读音规则,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单词教学。实验对象为兰州大学附属中学初一学生58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