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艺术接受不是一个被动和胁迫的行为,它具有主观能动性和倾向性。审美主体的情感重构、创作精神、情感共鸣与审美超越等,共同构成了艺术接受活动中的阐释要素,指导和引领欣赏者深层把握艺术作品的价值和意涵,构建起艺术活动中体验—创作—反馈—接纳的循环模式,完善了艺术活动的整体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2.
书法美学问题是书学和艺术美学的重要分支,主要探讨书法的功能和书法艺术中美的问题。从中国汉字与书法的关系,书法与绘画的对比,书法美学中字形、字构、字质、字律的问题以及学问和人品对书法艺术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书法是汉字书写的艺术.现代书法家沈尹默说:"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能显出惊人奇迹,无色而具画图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引人欣赏,心畅神怡."的确,一件优秀的书法作品令人百看不厌,给人以美的享受.但这并不是说,每个人都能够从中获得美感,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对于非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同样,要能领会书法艺术美,也必须有一双懂得书法艺术审美的慧眼.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一个文化古国,曾出现过许许多多的书画名人.西方艺术家罗丹曾说过:"做一艺术家,须先做一堂堂之人."潘天寿大师也认为"品格高落墨自超".  相似文献   

5.
如今的文化人敲键盘的机会多了,写字的机会少了。书法作为文字的一种书写方式也就越来越成为传统艺术的一个保留节目。平日里时时翻捡些名家名帖,展玩品读,于纷繁嘈杂的现实中偷得几许清静,也对汉字的书写竟何以成为了书法艺术作了一些粗浅的思考。书法是中华民族的一门古老的艺术,探其源至少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汉字连同书法一起辐射到周边国家,如朝鲜、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汉字文化圈,成为了东方文化的精髓。书法也成为了东方艺术的典范。就书法在本土文化中而言,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在审美和批评上与…  相似文献   

6.
田宇 《美与时代》2023,(6):111-113
碑刻书法作为一种古老而独特的艺术形式,不仅展现了文字的美感和艺术价值,而且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义。通过对碑刻书法的历史分析与解读,我们能够深入了解它在不同时代的审美特点和文化背景,进而探讨其在当代社会中的现实意义。通过研究与分析,深入探讨碑刻书法的艺术审美特点和文化意义,并对其进行解读,以期为理解和欣赏碑刻书法作品提供新的视角。此外,也将展望碑刻书法在未来的发展前景,为其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一定助力。  相似文献   

7.
8.
邓欢华 《美与时代》2013,(9):109-109
中国书法最重要的就是线条,线条是书法存在的脊柱,线条中有外在和内在的精神内涵。外在的线条无非是方与圆的体现,方寓于圆,圆寓于方。线条的内在要讲究骨力,更要表现真情,只要有感情的线条,才能体现书法的精神。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当代书法事业的崛起和拓进过程中,书法传媒所起的巨大助力作用不言而喻,然而,其对书法媒体的消极作用却罕有言及。本文在广泛占有资料的基础上,从其批评力度不足、存在拜金主义、有资源过剩趋势等方面,列举和分析了书法传媒对书法发展所产生的消极滞碍作用,并提出了脱困办法。  相似文献   

10.
历来多以尧舜时代为部落联盟时代,是后以夏禹传子家天下为重要标志,中国古代开始步入国家,对此历来颇少异辞。但近几十年新石器时代考古学的一系列重大发现,使人们关于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与国家出现的认识,发生极大转变。如有的学者提出中国古代国家发展阶段的三部曲:古国—方国——帝国。其实在这些考古成果带给人们新的启发之前,一些先哲的论述早已为我们留下颇有价值的见地,如20世纪初“新史学”的倡导者梁启超,就曾提出“尧舜为中国中央君权滥觞”之说[1],质言之,中国古代国家发轫于尧舜时代。试以梁氏所言,参诸最早记述尧舜的文献及孔、孟先哲所论,是为确不可移之事实。  相似文献   

11.
陈晅嵘 《美与时代》2006,(10):85-86
在当今这高度发达的工业文明时代,公共设计艺术教育以其融艺术与科学为一体的特点而成为高师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教育中所承载的科技性、经济性、文化艺术性等多重素质教育功能,将成为当代高师艺术素质教育的探讨方向。  相似文献   

12.
巩绪发 《管子学刊》2006,(4):117-119
篆书是中国书法艺术的最早存在形态。篆书历经殷商、西周、春秋战国和秦代的不断发展,从大篆到小篆,由草而工,最终达到了和谐、规范和整饬的形式美的极致。然而,艺术形式雅化到极点的结果却往往是此种艺术形式的终结。当高度法度化、完美化的小篆在秦代登峰造极之时,随之而来的却是篆书艺术的僵化并直至为隶书所取代。篆书艺术的发展揭示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3.
中国书法艺术审美中,线条美是其审美特征中的一个重要因素。线条美感的形成就线条本身来说,包含了线条圆厚的立体形象,线条节奏韵律的美以及线条的力量感等美的特征,从而形成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4.
公共艺术作为政府、民众与艺术创作群体之间对话、交流与合作的开放性领域,是空间与场所的公共共享,更是社会和政治学意义上的"共同享有"、"共同协作"和民主参与,是公共文化精神的凝聚与显现.而作为当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数码艺术的特点与发展,尤其是其本身科技性和普及性,使得它与公共艺术在公共性上演绎着精彩的协奏曲.  相似文献   

15.
李炅 《美与时代》2006,(11):27-29
随着时代的变迁,一些民俗逐渐消亡;加之传统艺术教育中缺乏基本的民俗学知识训练,使艺术家对于传统的民俗知之甚少,以致在创作实践中出现一些错误的“译码”。本文提出如果艺术教育中引入民俗学的知识,将能极大拓展和增强艺术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也能创作出反映族群心理特征和时代气息的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16.
艺术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的表现手法在不同的艺术家那里更是暗藏着层出不穷的创意。现代艺术引导着人们的审美趋势,带领人们进入了一个瞬息万变的世界;而后现代则是打破传统的界限,所有的风格都被解构,同时根据作者自身意愿融入思想,艺术由此被赋予了新的生命。这为艺术的新发展开启了一盏明灯。艺术品原本只是供人欣赏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艺术作品逐步演变成消费品,所有的变化都与这个社会密切相关。由此,艺术社会学的发展也日趋完善,这一切都是社会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浮雕艺术不仅有着自身的起源与发展,而且与周围事物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浮雕的创作要适应建筑的需要,同时也应充分展现自己独特的存在意义和价值.根据建筑物的功用性及装饰角度和装饰部位不同而又可划分为纪念性、主题性和装饰性三种浮雕类型.浮雕艺术的风格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具象写实型、具象表现型、抽象表现型.  相似文献   

18.
赵琳 《思维与智慧》2023,(24):32-33
<正>清末民国时期的教材审定制度,给予了地方教育部门自主选择或编选教科书的权限。清末时期的小学书法习字帖大部分是由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等编写,由当时书法家手书,直接选用古代名家碑帖的情况较少。190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一套《初等小学堂习字帖》,由当时书法家张元济、唐驼、汪洵、纽家鲁、何维朴、严复等书写习字帖。民国成立至壬戌学制大都延续使用清末小学习字帖。总体来说,民国时期小学书法字帖编选是以古代名家碑帖作为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扩大内需"已成为当今经济增长的主旋律。积极开发利用民俗艺术文化,深入挖掘整理得天独厚、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资源,使民俗艺术转化成商品时形成规模,集聚成产业化态势,既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艺术传播的要素及其互动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艺术的目的在于它的传播,艺术传播作为人类艺术信息交流的一种社会性活动,是由艺术传播诸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组成的动态过程.考察艺术传播的过程,不仅要分析艺术传播的基本要素及其作用,而且要揭示艺术传播诸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