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荒诞”是现代西方历史语境中一个独特的现象,它既是20世纪西方现代派文学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一个现代审美范畴。它突破了传统悲剧、喜剧的界定,以喜剧或闹剧的形式反映了西方现代人陷于普遍生存困境的悲剧性内容。  相似文献   

2.
现代荒诞意识本来是西方理性崩溃与信仰失落的产物,但新时期中国后现代特征影视也有集中展示。就其本质而言,荒诞是以破碎的艺术形式描绘一个破碎的世界,是以丑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一个丑的审美对象,它来源于理性原则与客观现实的矛盾。  相似文献   

3.
著名学者王国维在其《红楼梦评论》认为: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示人以解脱之道。如何从人生之苦痛中解脱,即是一部《红楼梦》的主旨所在,其意趣与禅宗可谓不谋而合。以此意义看,《红楼梦》正是一部难得的“禅话”,而解开这部“禅话”的密钥就在于领悟佛家所说的“不二法门”。  相似文献   

4.
"德性伦理"研究述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德性伦理”的研究现状2 0世纪晚期以来 ,“德性伦理”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在西方 ,由于以麦金太尔等为代表的社群主义和伦理学中的“反理论”等思潮的努力 ,出现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新伦理学运动 ,它以反思西方传统伦理思想的面目出现 ,对以功利论 (边沁、密尔 )、义务论 (康德 )和新契约论 (罗尔斯 )等为代表的新旧规范伦理学思想进行批评 ,力图恢复古典的亚里士多德主义德性伦理传统 ,建构现代德性伦理学。西方学者对现代德性伦理的系统研究是从 2 0世纪 80年代初开始的。麦金太尔 1 981年出版的《德性之后》可以说是现…  相似文献   

5.
杜章智同志在今年第一期的《现代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研究》上,同时发表《谈谈所谓“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和《“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含糊的、可疑的概念》两篇文章,就“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一些问题,提出和我商榷的意见。我觉得,只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精神,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可以得到正确的研究,从而把“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引向深入的。但是,我觉得杜章智同志文章之所以值得重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古往今来绝无仅有的“文化小说”,从所有明清两代重要小说来看,没有哪一部能象《红楼梦》一样具有如此广博而深厚的文化内涵。在《红楼梦》中,曹雪芹以他的彩笔,使我们看到了中国古人如何生活,如何  相似文献   

7.
情境主义国际 (SituationistInternational 1 957- 1 972 ,简称SI)是 2 0世纪中后期欧洲非常重要的一个社会文化思潮。它是直接影响到欧洲现当代先锋艺术和激进哲学话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思想母体。在法国 1 968年的“红色五月风暴”中 ,情境主义作为一种批判的艺术观念在西方近现代历史进程中第一次成为所谓新型“文化革命”的战斗旗帜。其主要代表人物德波[1] (GuyDebord)的著名论著《景观社会》[2 ] (1 967)和范内格姆[3] (RaoulVaneigem)的《日常生活的革命》 (1 967) ,深刻影响了后来的鲍德里亚和哈维等人 ,成为消费社会批判理论和…  相似文献   

8.
寂寞高手     
中国有“红学”,是研究《红楼梦》的,法国也有“红学”,是研究《红与黑》的。  相似文献   

9.
钱捷 《现代哲学》2006,(6):66-72
存在主义作家伽缪在其《西西弗的神话》中通过“背谬”概念表达了对于人的存在意义的反思。这一意义体现于人的有限性和其完美与大全的理念(超越性)之间无法消解的张力。该文在确定这一点的同时,指出了这种背谬意识是西方文化隐密的本质,也是其异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根据。  相似文献   

10.
如果从王国维写《红楼梦》评论开始算起,那么中国人对西方美学的研究和介绍已有近一百年的历史。但是,真正把西方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现代学科进行系统性的研究,从它的历史发展、人物  相似文献   

11.
芮执俭 《管子学刊》2005,3(3):111-113
“六峜”在中国古籍中仅见于《管子》.对“六峜”一词的解释,近、现代研究《管子》的学者均释为“六法”或“八卦”.本文对“六峜”提出新的释义,指出“六峜”实际上是中国远古时代“天文始祖”伏羲在“立周天历度”中所创造的对八卦的一种运用方式.  相似文献   

12.
我们一般把西方美学理论引入中国的时间定在20世纪初,翻阅当时有关文献,“美学”、“美”、“美术”(“美的艺术”)这几个词比较多见,“审美”却不多见,人们普遍关心的重点是“美”。较早运用“审美”一词的恐怕是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1904),他引了...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与佛教难解难分,人所共知。贾宝玉披着猩红斗蓬站在白茫茫的雪地上,身边虽是站着一僧一道,似乎佛道各占一半,但他毕竟剃光了头,还是做了和尚的。这是曹雪芹心境的一种外化。在他的意识中,佛与道的比例大约就是这样有所侧重。所以。研究佛学的人看《红楼梦》,几乎处处是禅、节节谈佛,并非没有道理。唯有一点让人不解的是那个统领全篇的“太虚幻境”,如果说它与佛教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兴起,存在主义文学同时变成潮流,荒诞的观念深入人心,萨特和加缪,存在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然而在他们的代表作《恶心》与《局外人》中所表现的荒诞意识却有所差别。  相似文献   

15.
试论朱谦之《周易哲学》中的"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用 《周易研究》2007,(3):77-82
本文以朱谦之《周易哲学》中“情”这一概念为中心,梳理其对《周易》中“情”的本质、特点和方法的考察,阐明“情”的丰富内涵,评析其本于《周易》而建立和倡导的唯情哲学的意义。朱谦之试图以“情”重建儒家的形而上学,并使古老的《周易》不断涌现出现代的意蕴。  相似文献   

16.
张爱玲一生痴迷于《红楼梦》,并将其视为"一切的源泉"。张爱玲前期的小说散发着浓烈的"红楼"风格,后期则摸索着质的传承,她坚守着传统的审美趣味,在创作中将古典小说情调与现代小说模式相生相融,并掼进十年光阴写成红学考据之作《红楼梦魇》。为审视张爱玲与《红楼梦》的情感渊源,考察她与曹雪芹在人生境遇、精神特质以及审美追求上的共性,有助于拓宽红学研究的领域,理清文学传承间的内在脉络,为深入研究张爱玲的创作意识与文本意义提供了新的考察视角。  相似文献   

17.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希尔加德(E·R·Hilgard)1980年在《心理学年鉴》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现代心理学中的意识问题》的重要文章。①他在这篇文章中指出,“六十年代初,意识问题才重新进入美国心理学界”,“意识经由机器而回到心理学中”。我们知道,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出现在美国的现代认知心理学是一种用计算机的信息加工原则说明人的认知活动的心理学。医此,希尔加德的上述观点实际上就是:由于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出现,才使得意识问题重又受到研究。现代认知心理学是如何看待意  相似文献   

18.
中国哲学关于理性的学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理性”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名词。但是,理性一词,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却属罕见,理性是一个来自西方的翻译名词。中国哲学中有没有与现在所谓理性相当的观念呢?回答是肯定的。我认为,《中庸》所谓“德性”,《易传》和《大学》所谓“明德”,就是指理性而言。而宋儒所谓“义理之性”就更与理性相似了。理性的意义、性质与作用,是哲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  相似文献   

19.
儒家文化是我们得天独厚的精神财富,“以孝治天下”是儒家突出的特色。千古流传的圣贤教导,已经形成深厚的民族社会心理积淀,渗透到亿万炎黄子孙的骨髓。不难看出,作为中国古代小说巅峰的《红楼梦》,也深受儒家孝观念熏陶。这些孝道,有值得弘扬和继承的东西,也有必须加以抛弃的糟柏部分。本文把《红楼梦》中的孝分成真情之孝和封建之孝两类,并用儒家思想来解释这些“孝行”。希望通过这些分析让我们更深刻的理解《红楼梦》中独具儒家味的孝。  相似文献   

20.
弗雷格是现代德国著名数学家、逻辑学家和哲学家。作为数学家、逻辑学家,弗雷格被当代西方公认为“十九世纪现代逻辑的最大天才”(肖尔兹:《简明逻辑史》,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第55页),“他的各种发现具有划时代的性质”(罗素:《西方哲学史》下卷,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390页)。1879年他发表的《概念语词》,制定了命题演算的第一个公理系统,他提出的蕴涵、否定、量词和同一概念是他留给现代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