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公平是目前教育研究领域非常热门的一个话题,大家在谈论“教育公平”时,一般着重关注的是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和教育过程的机会均等,但是对于教育结果公平的关注似乎太少了,甚至是置若罔闻。所谓“教育公平”,《教育大辞典》的解释是:“教育平等作为一种社会性平等,包括受教育的权利平等和受教育的机会均等。”这是社会学的立场,但是,对于教育公平问题,教育学的立场同样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2.
有关艺术作品和自然现象的美学概念的发展问题使人想到应对美学教育和艺术教育加以区分,这也正是本文之意图所在。同时,本文还将对二者之间必然存在的相互关系加以分析。按照兰辛的说法,“艺术教育”的目的是在学生中培养艺术家和艺术鉴赏家。艺术教师“必须承认他们的目的是培养鉴赏家”。兰辛提出的这一“艺术教育”的双重目的可成为定义和区别美学教育概念与艺术教育概念的恰当的出发点。我们可以说,艺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艺术家,而美学教育的目的,明确地说,是培养鉴赏家。  相似文献   

3.
教育:一种“未来生产力”刘福森教育既不是单纯的上层建筑现象,也不是一种现实生产力,从本质上看,它是一种“未来生产力”。这与教育在社会生产中的特殊地位及特殊功能直接相关。为生产提供劳动主体,是教育的特殊社会功能。从性质上说,教育是属于“人类自身生产”的...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加速科技进步,大力发展教育”,“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科技兴国,教育为本这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10多年来广大人民群众形成的思想共识。  相似文献   

5.
瀚青  国新 《中国道教》2002,(4):25-27
葛洪作为道教学者和教育家 ,有着丰富的教育思想。本文仅就他培养“上士”的教育目的和以道为主 ,兼采各家教育内容作一探讨 ,敬希方家教正。一、培养“上士”的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道家一般把所培养的人才称为“真人”、“至人”等。这是道家推崇备至的理想人格。所谓“真人”就是修真得道之人。他以修身养性为要 ,达到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葛洪把“真人”、“至人”的培养目标进一步具体化为“上士” ,有时亦称“长才。”“上士”和神仙是有密切联系的 ,而且是神仙中最高级的。葛洪说 :“上士得道 ,升…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从“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党的基本路线”等方面,来探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对教育哲学的影响和意义。 一、“发展生产力”主要地决定着我国教育的本质。发展生产力,这是有中国特  相似文献   

7.
论人的主体性与主体性教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由于科学技术革命所引起的社会巨变 ,人的“主体性问题”成了当代理论和实践发展的一个生长点 ,弘扬人的主体性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呼声 ,这就要求担负着“培育人”的重任的教育界把高扬主体性作为当今教育倡导的基础和核心。但是 ,由于传统教育的影响 ,长期以来 ,在我国教育界存在着一种可以称之为“主体性缺位”的现象 ,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一现象及其成因的剖析 ,把哲学理论所探讨的主体性问题与当今教育理论相结合 ,认为应在当今教育中贯彻“主体性教育”的理念 ,这既是教育理论的发展所趋 ,也是当今社会实践状况的要求。一、主体性理论—…  相似文献   

8.
告别了童年时代,青少年迎来了人生黎明风景般的青春期,这是一个“急风暴雨”的时期,也有人称之为“第二反抗期”、“最难接受教育的年龄期”、“最易见教育成效的年龄期”、“最危险的年龄期”。随着青春脚步的迈进,青少年在感觉到青春热血涌动的同时也体验到性意识的萌动。性意识是人对性的认识和态  相似文献   

9.
一、研究背景 在中小学的教育界掀起学习郭思乐的“生本教育”理念的课堂改革的浪潮中,怎样实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首要的问题是如何进行“合作学习小组建设”,这无疑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六年级开展了“生本教育”体系下的合作学习小组建设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正>“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丹阳市第三中学虽是一所百年老校,但愈久弥新。“抬头、挺胸、望远,做阳光的中国人”是丹阳三中的办学理念。在此基础上,学校提出了“阳光教育”这一办学主张。“阳光教育”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阳光教育理念继承并发展了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和积极心理学理论。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天性,它的教育目的就是“教育即生长”。积极心理学强调以最好的正向力量培育人,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指出,“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要让孩子们上好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这充分说明教育事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和全局性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12.
教育应不应该涉足爱情的领域?我认为这是一个教育无法回避的问题。在教育改革日益深入的今天,我们的教育越来越关注人的发展,越来越趋向教育的本质,而爱情作为人的内心世界的一种圣洁的情感,是不能被排除在“人的发展”这一教育话题之外的。  相似文献   

13.
儒家重视教育、教化,从这个意义上说,儒学又被称为儒教。儒教就本来的意义说,是指儒家之人伦教化,教育是其中一方面的内容。兴私学,办教育,自孔子始儒家学者已经在这方面付出很大的努力,并保留下来很多宝贵的教育思想。从根本上说,儒家的教育是成德之教,首先要成就的就是一个“成人”,而不是具有某方面技能的专家。但成德之教归根到底是每个人自身的事情,儒家虽重视“先知觉后知,先觉觉后觉”的启发式教育,但更强调的是每个人的自我修养,此即《中庸》所说的“修道”之“教”。历史地讲,儒学或儒教并非宗教,但在人文教化中所…  相似文献   

14.
方华 《法音》1994,(11)
赵朴初会长强调要“抓紧培养佛教人才,提高整个佛教界的素质,这是关系续佛慧命,关系中国佛教事业前途和命运的头等大事,必须唤起各民族佛教界的大德长老和各级佛协组织的高度重视。”这是具有前瞻性的主张。中国佛协已把“培养人才,提高僧伽素质”做为中国佛协工作的重点之一来抓,这是一个重要的决策,也是一个明智的决策。我们佛教界应积极响应这一决策,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当前僧教育应继续强调加强学僧的道德教育.这是关系到佛教教育的成败问题,这方面,已有人提出“学修一体化”的主张,是明智的.是合乎佛教人才的成长。以前…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指出,“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要让孩子们上好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这充分说明教育事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和全局性的战略地位。民族教育是我国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加快民族地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中,  相似文献   

16.
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本文旨在澄清混淆已久的三个概念: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一)概念释义的困难2.不知从何时起,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被并称为“思想政治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也许从一开始这三个概念就已被混用,至少还未见到有人对“思想政治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作过明确规定和释义,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因习用已久虽“耳熟”而未“能详”,因你用、他用、我用、大家都用,因而对其区分并未意识到实属必要、已属必然.  相似文献   

17.
观阶段农村初中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多数孩子出生后父母就外出打工,把教育抚养孩子的任务推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留守儿童”现象严重。这些年迈公婆的教育理念远远跟不上现代信息社会的需要,只一味地满足孩子的需求,导致学生产生“小皇帝”“小公主”思想,这就给学校教育特别是班主任工作带来新的压力。因此,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1 审美教育对医学创新人才品质培养的作用1 .1 美育塑造完美人格席勒曾明确地指出审美与人格塑造的关系 ,并把理想的人格称为“优美的灵魂”。他说 :“有促进健康的教育 ,有促进认识的教育 ,有促进道德的教育 ,还有促进鉴赏力和美的教育。这最后一种教育的目的在于 :培养我们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体达到尽可能的和谐[1 ] 。”医学美育的塑造创造性人格功能首先表现为它作为高级的社会的情感活动 ,具有一种影响、调节人的心理状态的作用 ,而心理状态是审美过程向人格特征过渡的“中间环节”[2 ] 。美育通过“形象教育”、“移情作用”等环节 …  相似文献   

19.
《四川心理科学》2014,(17):26-27
教育是充满生机和灵性的鲜活过程,教育涌动着生命之流,绽放着成长之花,展现着智慧之境,培植着理性之魂。……在成都“半小时经济圈”内,有一所以幸福教育闻名的学校——蒲江中学实验学校。这是一所堪称奇迹的学校,建校短短7年,却蜚声全国,成为教育部“全国农村基础教育改革试验区”建设的首批项目学校,荣获“首届中国当代特色学校”、“四川省川派名校”、“成都市新成长型学校”、“成都市课程改革先进集体”等诸多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20.
<正> 孔子作为教育家陶伟大之处,主要在于他不仅在教学实践上成绩卓著,而且在教育理论上有系统的、深刻的见解,这些见解还往往提到世界观的高度给予阐发。他首揭“有教无类”的旗帜,这在中国教育史和中国教育思想史上都有非常深远的影响。“有教无类”是孔子教育思想的精华之一,是他的教育哲学的基本观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