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美学与科学     
美学与科学陈华中“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庄子·知北游》)我国哲人在两千多年前就把“原天地之美”和“达万物之理”并举为圣人的两大使命。用今天的语言表述,前者研究美,归于美学领域,后者...  相似文献   

2.
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文明阶段,用雅斯贝尔斯的“轴心时代”命题来解释:那个时代,古希腊、以色列、中国和印度的古代文化都产生了“极关怀的觉醒”,换句话说,从那个时代开始,在这几个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人们已经开始用理智的方法、道德的方式来面对这个世界.我国古代的美学思想体系正是于这个时代建构在阴阳五行观念思维模式上的中行思想.即“以法自然的人与天调为基础,以‘中和之美’为核心,以宗法制的伦理道德为特色的美学思想体系”[1].这种中国人特有的“关联思维”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中国古代人们的宇宙观念以及生发的哲学思想和态度,也塑造了中国人特有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的文字、绘画、书法、雕塑、建筑、音乐之美,具有浓厚的东方神韵,受到世界的瞩目。中国艺术之神韵美,与中国传统的美学不可分;而美学与自然哲学又是相联的。 一、中国传统美学的基础——自然哲学 在中国先秦时期,美学已具雏型,概括说有: 一是儒家学派。儒家重现实,以充实为美。孔子提出“里仁为美”(《论语·里仁》),认为邻里有仁德,即是美。孔子所说的美,是道德上完满、和谐之美。荀子则提出:“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为美也”(《荀子·功学》)。既然,“不全”“不粹”不可称之为美,则“完全”、“精粹”才是  相似文献   

4.
《五岳真形图》在晋代就已作为道教修炼的重要物质材料,后发展出多种抽象的视觉形式。本文从文献和图像出发,分析其视觉特征;其次阐释“真形”乃是道教生命本真的状态,显现为千变万化的“气象”,道教徒借助特殊、神秘的符图实现与“洞天”世界的互动;在美学意义上,《五岳真形图》体现了道教的抽象思维和象征思维,道教徒企图通过特殊的视觉形象控制超自然的力量,维持体内小宇宙与身外大宇宙的平衡。  相似文献   

5.
<正> 《易传》是中国思想史上一部重要著作。《易传》虽然不是一部美学专著,但它所阐述的“天人合一”思想、“《易》者象也”思想,不仅影响了古代的理论思维,而且也影响了形象思维,从而为中国美学追求“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以及强调形象思维在艺术和审美中的重要意义,提供了哲学的依据。另外,《易传》在对客观世界的变化以及《易》象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作出解释时,使用了“阴阳”、“刚柔”、“乾坤”、“知几其神”、“通变成文”和“修辞立诚”等范畴和命题。《易传》对这些范畴和命题的深入发挥,同样对中国美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所以,从中国美学史的角度讲,不了解《易传》,就不可能真正把握中国美学的特色。  相似文献   

6.
正《美与时代》上旬刊即《美与时代·创意》,作为设计美学专业刊物已经走过了九个年头,成为全国艺术设计界的重要期刊,有的高校还将其作为“核心期刊”对待。根据中国知网的统计显示的统计,自2015年改版以来《美与时代·创意》在全国艺术类学术期刊网上文献下载及被引用率大幅度提高,影响因  相似文献   

7.
正《美与时代》上旬刊即《美与时代·创意》,作为设计美学专业刊物已经走过了九个年头,成为全国艺术设计界的重要期刊,有的高校还将其作为“核心期刊”对待。根据中国知网的统计显示的统计,自2015年改版以来《美与时代·创意》在全国艺术类学术期刊网上文献下载及被引率大幅度提高,影响因子在艺术设计类专业期刊中更属前列  相似文献   

8.
“中和美”与“和谐美”是先秦儒家哲人与古希腊先贤在各自不同的历史境遇中,针对自身所面临的问题而分别独立建构的美学话语体系。把外在的宇宙精神与内在的个体修养融合在一起,使外界的宇宙之“和”立基于人类本性内部,从而把“美”的追求与“善”的设定统一起来,这是儒家“中和美”的独特品性;古希腊先贤则从个性的独立发展,个体欲望的满足出发,把数学和形式逻辑作为其和谐美学理论的基石,使审美与认识相结合,把古希腊的和谐美学同客观自然之“真”统一起来,形成了西方美学的科学理性传统。  相似文献   

9.
宗教都讲“真善美”,研究宗教应该从这三者的统一上来考察其文化内涵,但学界真正从其美学思想的角度研究宗教内在的文化特色者少,而道教美学研究正在起步。道教思想中反映出来的,以老、庄道家美学思想为基础的宗教美学思想意识,实际上是近二千年来中国人美学思想的一个特定的分支,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史不可忽视之重要部分,包含着中国人传统的美学意识、美学观念,体现着中国人具有民族特色的“爱美之心”。同时,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明显保留了更多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特色。《道德经河上公章句》认为大“美”在“生”,而“生”即“道”;《南华经》认为“至道”才是“至美”;《太平经》有“出真文”,“除邪文巧伪”的美学观点;《抱朴子》有“非染弗丽,非和弗美”的推崇艺术美的说法;《化书》有“忘手笔而知书”和“师心”的艺术创作论;《本相经》有“随染即著”艺术美论等等,加上《玄珠录》、《坐忘论》、《水云集》、《悟真篇》、《初真戒说》……等道书所蕴藏的丰富美学观点,构成了一部从语言表达到思想内容都十分富于中国色彩的、富于发展性的宗教美学思想史。中国道教美学思想不仅源远流长,而且别具特色,继道家美学思想之后,自汉代以来,同佛教一样,一直以宗教文化形态影响着中国人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0.
<正>《美与时代》已创刊28年。在上世纪80年代"美学热"中与之同时创刊的几种美学杂志都早已停刊,使《美与时代》下旬刊《美与时代·Beauty》成为了全国仅存的唯一公开发行的美学专业刊物,也是美学界、艺术界的重要期刊,有的高校还将其作为"核心期刊"对待。当然,由于多方面原因,《美与时代》还存在许多不足。特别是,我们注意到,近几年有几种更高端、专业的美学"集刊"不定期出版。这说明《美与时代》需要进  相似文献   

11.
正《美与时代》上旬刊《美与时代·创意》,作为设计美学专业刊物已经走过了八个年头,已成为全国艺术设计界的重要期刊,有的高校还将其作为"核心期刊"对待。根据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4版》对2013年的统计,《美与时代·创意》在全国艺术类学术期刊网上影响因子的排名大幅度提前,特别是在艺术设计类专业期刊中更属前列。当然,由于条件所限,《美与时代·创意》还存在许多不足。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在现有条件下,尽快使其发展成为艺术设计领域高端学术期  相似文献   

12.
《山海经》作为记载中国上古神话最集中的典籍,已经成为中国神话研究的基石,其中的原始神话思维具有美学发生学意义.《山海经》中的审美意识具有推崇自然美、以“怪诞美”为主、爱憎分明、主张物我合一、崇尚生命、重视伦理价值等独特而丰富的美学特征,对中华美学精神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美与时代》上旬刊《美与时代·创意》,作为设计美学专业刊物已经走过了八个年头,已成为全国艺术设计界的重要期刊,有的高校还将其作为"核心期刊"对待。根据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4版》对2013年的统计《美与时代·创意》在全国艺术类学术期刊网上影响因子的排名大幅度提前,特别是在艺术设计类专业期刊中更属前列。当然,由于条件所限,《美与时代·创意》还存在许多不足。现在摆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14.
正《美与时代》已创刊30年。在20世纪80年代"美学热"中与之同时创刊的几种美学杂志都早已停刊。《美与时代》下旬刊《美与时代·Beauty》也因此成为了全国仅存的唯一公开发行的美学专业刊物,美学界、艺术界的重要期刊,有的高校还将本刊作为"核心期刊"对待。当然,由于多方面原因,《美与时代》还存在许多不足。特别是,我们注意到,近几年有几种更高端、专业的美学"集刊"不定期出版。这说明《美与时代》需要进一步提高专业性、学术性,以满足学界对高端美学期刊的需求。为此,本刊将在现有条件下,与全国朋友共同努力,使其尽快向高端学术期刊  相似文献   

15.
成玄英《庄子疏》“知与不知,通而为一”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玄英《庄子疏》“知与不知,通而为一”的思想蔡方鹿本文对唐代道教学者成玄英“知”的思想和认识论作了探讨。指出成玄英融合道、佛,以明道为认识目的,主张“境知两忘,能所双绝”,提出“知与不知,通而为一”的思想,并区分真知与俗知。其理论的思辨性,反映了唐代...  相似文献   

16.
正《美与时代》上旬刊《美与时代·创意》,作为设计美学专业刊物已经走过了八个年头,已成为全国艺术设计界的重要期刊,有的高校还将其作为"核心期刊"对待。根据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4版》对2013年的统计,《美与时代·创意》在全国艺术类学术期刊网上影响因子的排名大幅度提前,特别是在艺术设计类专业期刊中更属前列。当然,由于条件所限,《美与时代·创意》还存在许多不足。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任  相似文献   

17.
《易》思维是华夏美学话语的思维原型之一。李定先生在《符号学视野下的易学》中也阐述了相关问题,他认为要理解这一始原性思维必须回到卦爻符号的语境,进而建构现代易学,此可谓别开生面。另外,他还认为刚柔是《易》之美学思想的基础,与此同时重点论述了《易》思维的中和之美及其特性,从而为研究中国美学的核心话语中和之美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18.
李享 《中国宗教》2022,(5):74-75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山水画具有清逸脱俗、简淡玄远的美学风格,追求人与自然浑然一体的审美意趣,讲求气韵生动的表现手法,在各个方面都包含了丰富的道教美学思想,是“道”的艺术体现。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的兴起道教美学思想源自老子。《道德经》指出,“道”是最高范畴,当然也就是道教美学的标准。《道德经》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其实也是道教美学的总纲:凡是与“道”相协调的,符合自然无为的宇宙规律的就是“美”的。  相似文献   

19.
我时常静静地沉淀在丰富多彩的大自然的角落里,寻找着美。寻来寻去,终究无果。到最后,我还是回到了最开始。“一个自己返回到自己的圆圈。”[1]在自我的世界里审视着美,那种美的直觉让我莫名安心、简单和幸福。不用在意旁人的眼光,该与不该随心而定,做最真实的自己。从自己的亲身体验去感受,从自己的内心深处去领悟,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世界中去发掘、感知我们的“真心”;并到找到“真心”的“真我”中去展示我们的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20.
正《美与时代》上旬刊即《美与时代·创意》,作为设计美学专业刊物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成为全国艺术设计界的重要期刊,有的高校还将其作为"核心期刊"对待。根据中国知网的统计显示的统计,自2015年改版以来《美与时代·创意》在全国艺术类学术期刊网上文献下载及被引率大幅度提高,影响因子在艺术设计类专业期刊中更属前列学术质量明显提升,受到学界及广大读者、作者的充分肯定。当然,由于条件所限,《美与时代·创意》还存在许多不足。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在现有条件下,尽快使其发展成为艺术设计领域高端学术期刊。为此,本刊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