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地球人的地球伦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地球伦理的意义1、对于人及人以外事物的“人之道”伦理学通常可以说是关于人类和人们之间相互关系有关道德的学问.它是研究道德的起源、发展、本质、规范等等.伦理学这个名词,在日本是由哲学家井上哲次郎(1855—1944)开始采用,作为ethics一词的翻译.如果伦理是关于道德的学说,此道德即“人应行之道”,伦理学和道德学从本质上应该是相同的,是关于“人之道”的学说.所谓“道”不只是“人应行之道”,不但指人类走向何处,还要使所走的道路成为最容易、最方便和最有秩序的和行得通的道.“道”在现实生活中,以“任何人的行为应该遵循”的“道”表现为最普通的义务性概念.  相似文献   

2.
一、“自在之物”与作为“存在问题”的引论如果说自然这个有待解码的“大文本”在康德那里是用数学、物理学语言写成的,那么在海德格尔那里就可以说是用诗(思)的语言写成的;海德格尔的存在之思在很大程度上是与传统思维格格不入的。但是,一般说来,海德格尔的自然阐释理论是从康德哲学出发的。海德格尔自己把对《纯粹理性批判》的解释视为“存在问题”的引论,而试图把康德建构的现代科学认识论世界还原到“在世界之中存在”的结构。众所周知,自康德划分“现象”与“自在之物”的原则区别以后,自在之物问题就是康德哲学中最费解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最常用、最普通的交际手段。但什么时候说什么话,怎样说,却“大有说法”。倘若有事求助于人,则不可随心所欲,口无遮拦、直来直去,而应委婉含蓄,讲究策略。  相似文献   

4.
海德格尔指出:“无”乃是最广泛、最深刻、最原始的问题,是形而上学的基本问题。传统形而上学只知问“有”而不知问“无”,而海氏认为只有在“无”中,存在者之可敞开状态才是可能的。中国古代的老子对有与无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老子的学说对海德格尔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海氏关于“无”的论说是在老子学说的基础上形成的。  相似文献   

5.
流行语小议     
语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成份,也是最敏感变化得最快的成份。随着我国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的发展,一个接一个的流行语蹦跳出来,令人眼花缘乱应接不暇,成为无论在口头还是在书报上使用频率极高的词句。流行语言广为流传的微妙,也许就是表达最细微最独特语义的一种方式。流行语既是言语交流更是情绪快递,如“走后门”、“关系户”、“碰钉子”、“扯皮”、“大锅饭”、“小儿科”、“倒爷”、“跳蚤”、“穴头”、“大款”、“老外”。这些流行语或描绘事物的行为动作或陈述性质情景状态,用单纯的比喻把动作行为的具体方式形象地表现出来,通…  相似文献   

6.
关于中医理论特色 ,人们常以“整体观”、“系统论思想”、“功能状态描述”、“模型论”等概之。然与西医学详加比较 ,我们不难发现 ,西医学亦有自己的“整体观”和“系统论思想” ,更有对机体详尽的“功能状态描述”和许许多多的“模型”。那么 ,中、西医学理论间还有什么更重要、更本质的差异呢 ?笔者认为 ,中医基本理论建构的虚拟性是其重要特色 ,这与西医基本理论建构的现实性之间的差异 ,也许是我们进行中、西医比较与结合研究时所不应当忽视的。虚拟 ,是人对世界、对象、活动、意义等的人化形式的构建 ,这些人化形式主要是语言、符号…  相似文献   

7.
“说”与“看”胡传胜1.那最初的、最源始的言词必然“诵”着生命之最初的、根本的讯息,必然保持着与生之最初的、最密切的关联。“诵”和“关联”的实质并不是某一词代表生命的某一方面或特征,而是从整体上使人处于对生命的“亲切体验”或“看”的状态。或者说,原初...  相似文献   

8.
“侃”是从“侃侃而谈”一词里来的。“侃侃而谈”本指的是一种说话的状态、一种气氛。但自从“十亿人民九亿侃,还有一亿在发展”的顺口溜风靡神州并成为一种现实写照后,人们即认同“侃”是一个动词,一种口若悬河,眉飞色舞的说话状态!只是,讷于言辞、并奉行“言多必失”、“好哨的鸟没肉”之价值观的国人,为何在一时之内兴起好侃之风呢?恐怕大多数人都承认,“侃”的策源地是发动于惯有语言表现放和政治敏感性的北京人。以李冬定和企玲间的斗嘴(《编辑部的故事》)为代表的“侃”派的兴起,很快便有了冯巩、李金斗等相声小品的成串…  相似文献   

9.
J.L.奥斯汀通常被看作是战后英国牛津普通语言派哲学的理论权威,以对语言用法精微区分的高度敏锐而著名。对牛津普通语言哲学有一种非常流行的批评意见,即认为它过分着迷于纯语言问题,而对世界不感兴趣。罗素就尖刻地批评牛津哲学家是在研究“糊涂人能说糊涂话的各式各样的方法”①而放弃了“理解世界”这样一个传统的哲学任务。我以下的论述将表明,以罗素为代表的这种批评意见至少对奥斯汀的哲学来说是不适当的。在《为辩解辩》一文中,奥斯汀把他自己做哲学的方式称为“语言现象学”,并明确指出语言现象学所研究的是“在什么情况…  相似文献   

10.
论可能世界的名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能世界”是模态逻辑语义学的核心概念,一般也可以称为“世界”、“点”、“状态”、“时间”以及“情境”等。模态语言本质上是研究通常一阶模型论意义上的关系结构的简单、且具有丰富表达力的形式语言,但是,传统的模态语言没有一种机制来指称关系结构中的个体并对其进行推理。以传统模态逻辑为基础,在句法中引入“可能世界的名字”作为第二类原子命题、引入相应的算子和约束词而得到的语言称为混合语言,这一语言既发扬了模态语言积极的一面,同时又克服了模态语言前述的重大缺陷。本文首先介绍“可能世界的名字”引入的逻辑背景和主要思…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代西方哲学中,分析哲学运动被称作“这个时代最典型的精神风潮”。这场运动为哲学研究引入了“高度严格的标准”,它的主要特征在于“与理性精神和科学的结盟,并致力于推翻思辨的形而上学和消除哲学上的神秘性。在方法论上,它是与新的逻辑作为哲学洞见之来源相关联的,并且后来在哲学的语言转向之后与主要地和细致地关注语言及其用法相关联...  相似文献   

12.
幼儿语言学习的认知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的主题是幼儿学习语言,开始时不是依赖语言,而是先确定言者要想对他们所表达的意义,进而弄清这意义与他们所听到的叙述之间的关系。换言之,与其认为幼儿以语言作为意义的线索不如认为意义作为语言的线索。这一论点是所谓意义在语言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的理论之强有力的格式。这方面最有影响的著作是布朗(1958)的“原字游戏”。然而,  相似文献   

13.
普通语义学     
沙夫用波兰文写的《语义学引论》已译成英文(《Introduction to Semantics》,伦敦1962)。《普通语义学》是《语义学引论》中的第四章。译者是从英文本译出的。沙夫简略地介绍了普通语义学。沙夫说,普通语义学是和卡尔纳普、塔尔斯基等人的语义学完全不同,也和莫里斯的符号学不同。卡尔纳普等人的语义学是关于科学语言的意义的理论,和逻辑密切相关。莫里斯的符号学则范围较广,涉及了各种记号的各种意义以及符号与语言在社会中的交际作用。而由美国柯日布斯基所创立的普通语义学,却是“研究人类个人对于语义环境的神经语义的与神经语言的反应的科学”,或者说,是研究“人如何使用语词与语词如何影响那些使用它们的人”的科学。普通语义学认为,人  相似文献   

14.
“和谐”一词,近年来或见于报纸、杂志、电视及立体媒体,或出于各级领导干部之口,或现于普通民众之街谈巷议、茶余饭后之中。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甚至某项具体工作均套用上“和谐”二字,可谓铺天盖地,群起而趋之,已成为最时髦之话语。  相似文献   

15.
杨帆 《四川心理科学》2014,(23):109-109
导入技能是教师集中学生注意力,激起学习兴趣,引发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的最有效的行为方式,人们常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课堂的导语设计的合理,就预示着整堂课的成功,而新颖巧妙的导语设计,更能将学生最佳心理准备状态进入到良好开端。它不但能够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随后的智力活动提供愉快的背景。而且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之由被动的“接受”学习状态转为主动的“进入”学习状态,从而为轻松达到教学目标服务。  相似文献   

16.
在儿童心理的发展中,语言的发展是核心的课题之一.众所周知,“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儿童识了字,只能说他们掌握了语言的符号;但要使其语言表达某种观念,还需表示其观念的“词”.所以,我们说:词是儿童从言语向语言过渡的桥梁.构成语言单位的是词,“词汇反映着语言发展的状态,词汇越丰富、越纷繁,那末语言也就越丰富、越发展”.  相似文献   

17.
白奚 《哲学研究》2022,(6):62-69+126-127
《老子》之前,“虚”“静”是两个普通词汇,虽有一定的意义抽象,但并未成为哲学概念。《老子》对“虚”“静”进行了关键性的哲学提升,使之成为描摹“道”的存在状态和“无”的表现形式的哲学概念。“虚”“静”由此被纳入关于“道”“无”的本体论表达中,且呈现出密切的意义关联。“虚”“静”在《老子》中还具有工夫和方法的意义,体道、为道离不开致虚、守静的工夫,“虚”“静”也是形上之“道”通向现实应用的一座便捷的桥梁。战国时期,道家等各个学派从不同的向度发挥和应用了“虚”“静”的哲理,最终两词联结起来而成为了一个独立的范畴。  相似文献   

18.
认为副词不能重迭使用,特别是表示同类事物相比较而达到顶点极端的副词“最”.更不能重迭使用.这似乎早已成了语言学界的定论。1 尤其是在十年动乱时期,林彪一伙把“最”的重迭使用推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一时间“最最”“最最最”“最最最最”充斥报章杂志,成为极时髦的用法。由于“最”有了这样一段被污染了的经历,人们对它的重迭使用持否定态度,就不仅是从语言规律出发,而且是从政治因素出发了。然而,副词“最”果真不能重迭使用吗?否!从事实上看,重迭使用“最”的现象却是“青山依旧、绿水长流”。请看: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周易》的阴阳世界观注重的是阴阳间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又有两个重要状态,一个是“空无”,另一个是“中庸”。对于这两种状态的不同态度形成了古人不同的人生态度和理想追求。同时,本文还认为,《周易》所运用的是取象比类式的象数推演体系,它不同于概念式的演绎体系。人类生活有很多重要内容不能通过概念式的语言去思维和表达,而这些“不可言说”的内容却往往可以用“象征语言”和象数思维来表达。  相似文献   

20.
拜读李德顺教授的近著《价值新论》(中国青年出版社1993年版,以下简称《新论》),一股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概略地说,这一著作的“新”处有三: 一是语言清新,可读性强。价值理论素有哲学上“最繁难的领域”之称,而本书又有相当的部分是在讨论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