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论庄子语言观及其对道教内丹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健 《中国道教》2003,(3):33-35
一、正确认识庄子语言观在道家经典《老子》中有不少章节强调语言的局限性,如第1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第25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第56章:“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老子的这些观点在《庄子》中得到了更详细的阐释,如《庄子·天道》:世之所贵道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而世因贵言传书,世虽贵之,我犹不足贵也,为其贵非其贵也。故视而可见者,形与色也;听而可闻者,名与声也。悲乎,…  相似文献   

2.
一、道之义 老子在《道德经》一书中开宗明义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在第二十五章中又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日‘道’。”  相似文献   

3.
台湾、港澳《老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港学者重视对《老子》的研究。台湾中华民国孔孟学会理事长陈立夫主编的《易学应用之研究》一书在“易为中国学术思想的根本”一篇中论道:《易经》乃古代学术思想之根本。至于老子五千言,自首至尾,一贯的都是在阐明“易”义,可以这样看法:一部《道德经》就是《易经》的注文。如云:“万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日道。”这一则见之于第二十五章,其对道之描摩,仿佛包羲氏  相似文献   

4.
《天风》2020,(4)
正读书是一个人生命的沉淀,是一个民族未来的希望,读书的好处自然不言而喻!我国古人以读书分类:"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有人视读书为功成名就、出人头地的方式,于是有了这样的吟诵:"读,读,读,书中自有黄金屋;读,读,读,书中自有颜如玉。"也有人视读书为高山流水觅知音,淡泊了名利,只为实现鸿鹄之志。细细想来,不以物喜又不以己悲的读书之人,岂能不忧国忧民忧天下?读书在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烙印。现代人的生活  相似文献   

5.
道家论“混”“寂”,最早见于老子的《道德经》。《二十五章》有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这里,“混”,即无差别的统合整一。“寂”,即寂寞无声响、寂静。指先于天地而又生育万物的“道”,处于一种与万物无差别地统一整合为一个整体而又寂静无声的状态。唐初重玄学家成玄英、李荣把“有物混成”,理解为“道非有而有、非物而物,混沌不分”和“不可以有无议,不可以阴阳辨”而“能生成庶品”;把“寂兮寥兮”理解成“道体窈冥”、“听之不闻其声响,搏之不得其形状”(强思齐《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卷七)。在《道德义枢》中,“混”与“寂”也不是作为两个对立统一的范畴  相似文献   

6.
马公相伯赞     
天厚地丰,追念马公:龚土功名,学贯西中。著书盈尺,《马氏文通》。倡建铁路,振绩发聋。毁家兴学,科学攻穷。震旦、复旦,双树沪东。桃李天下,海内一翁。侨寇掠华,忿气塞衷!笔伐口休:“人类顽凶”。忧国忧时,浩气九穿!抚我于孺子兮,督我之学以成。教我处尘世兮,待人之心必诚。滔滔  相似文献   

7.
李贽的著作,由于他死后“书益传,名益重”(汪本钶:《续刻李氏焚书序》),“假托者众”(焦竑:《李氏续焚书序》),因而造成了“真书、赝书并传于天下”(张鼐:《读卓吾老子书述》)的混乱现象。这给今天我们研究李贽  相似文献   

8.
庄子“天下”篇叙述道家四派的学说:宋鈃、尹文;彭蒙、田骈、慎到;关尹、老聃;庄周。关于老子学派和庄子学派的资料,有老子和庄子这两部书。关于宋尹学派的资料,有管子书中的“心术”上下,“白心”、“内业”四篇(注一)。关于彭蒙、田骈、慎到的资料就很少了,虽然有“慎子”那部书,但其内容跟“天下”篇所说并不相同。所  相似文献   

9.
屈原没有美学著作传世,也没有系统的美学理论,但是,屈原不仅是一个热情的诗人,还是一个冷静的哲人,是一个理性主义者,许多既成的事实,历史留下的传说,都要经过他自己的理性加以思考,然后决定取舍扬弃。大胆怀疑,大胆探索,追求真理,热爱真理。爱美,追求美,古今中外像他那样为“求美”而殉身的人实在不多。 首先,屈原是主张情感宣泄的。他在《惜诵》中说:“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在《思美人》中说:“申旦以舒中情兮,志沉菀而莫达。”在《离骚》中说:“怀  相似文献   

10.
读者信箱     
《天风》1994,(6)
麦基洗德是什么人? 编辑同工: 我有一个问题,我很不理解,希伯来书七章说到麦基洗德这个人,“他无父,无母,无族谱,无生之始,无命之终,乃是与上帝的儿子相似”。我实在不理解,他无父无母是从哪里来的呢?无生之始,无命之终,又是什么意思呢?只有上帝是自有永有的,为何说他是无生之始,无命之终呢?我知识太少,请编辑部的哥哥、姐姐给我解答。 云南宣威 吕奉珍  相似文献   

11.
老子养生思想新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老子养生思想的宇宙观基础作为道家的创始人和道教的祖师 ,老子通过他的《道德经》提供了一种以“道”为核心的道家思想体系。老子认为 ,“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道”产生的 ,并且是按照“道”的规律运动变化的。那么什么是“道”呢 ?老子说 :道可道 ,非常道 ;名可名 ,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道德经一章》)有物混成 ,先天地生。寂兮寥兮 ,独立而不改 ,周行而不殆 ,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吾强为之名曰大。 (《道德经二十五章》)在老子看来 ,真正的“道”是不可以言说的 ,它在天…  相似文献   

12.
传3:1—14 在传道书3章1至8节中,所罗门讲了28个“有时”。 他首先讲了两句话,就是“凡事都有定期,天下万务都有定时。”他的意思是人生的大小事,时间的古与今,变更的有或无,相对的停与进,都掌握在神的手中,人绝对是难以左右的,永恒的神,全能的神来预定人的一切。  相似文献   

13.
卦变说探微     
《周易》是一部讲变化的书。《易传》所谓“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即是说《易经》六十四卦本身是处于随时变动之中的状态。“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爻者,言乎变者也”、“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趣时者也”,正是这种爻变而成卦象之变的基本思维,引导人们不断地寻求变化之道,并逐渐形成逻辑的理论体系,从而产生了卦变之说。虽然说卦变者言人人殊,但却都遵循一定的体例。历代言卦变者,主要…  相似文献   

14.
梁发 《中国道教》2011,(6):18-19
在道家哲学中,道有体用.道体就是宇宙的本原,是天地之始、万物之母;从其“用”看,道就是法则秩序,能够顺应天地秩序而行的,那就是“常道”,所以能“周行而不殆”.因此《老子》首章就说: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老子》第21章具体地描述了道的面貌: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宋儒对“惚兮恍兮,其中有象”一句,用“心地光明”作为注脚,充分显露出“道”的玄妙性与真确性.  相似文献   

15.
佛教与茶     
“茶禅一味”,为茶人之共识。但对此法语的理解,不仅见仁见智,恐怕至今未必人人会详知其端底。 日本人村田珠光(1422-1502年)是茶道创始人千利休的弟子,在茶道方面很有造诣。一日将军(国家最高执政者)义政询问茶道要义,他说:“一味清静,法喜、禅悦,赵州知此,陆羽未曾至此。人入茶室,外却人我之相,内蓄柔和之德,至交接相之间,谨兮敬兮,清兮寂兮,卒以及天下泰平。” 他以简洁朴素的语言将日本茶道“和敬清寂”的神髓和盘托出,其化神奇为平淡的语言造诣令人叹服。然而他说“陆羽未曾至此”,也就是说陆羽还没有开悟,还没有达…  相似文献   

16.
一、“孔德之容,惟道是从”老子《道德经》的主旨就是言“道”言“德”,因此,“道”与“德”无疑是老子哲学的核心范畴。在老子《道德经》五千多字中,“道”出现七十多次,“德”出现近四十次。作为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道”在老子《道德经》中“身兼数职”,有多重含义、不同用法。首先,老子将自己预设的“道”看作是形成世界的本原:“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道德经》第25章,以下只注章次)“‘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第42章)因此,晨阳先…  相似文献   

17.
庄子对人的“担当”精神进行了消解。他通过“让天下”意象说明担当天下为人生之负累,境界超越的人并不愿意治理天下,放弃担当才是合乎大道的生存状态。他认为天下无需治,也不能治,否则只能事与愿违,越治越坏,并对忧患意识和以治国、平天下为担当的圣人做了批判。在庄子理想的“至德之世”中没有互助与担当的位置。庄子消解“担当”的观念植根于其所处的时代,与对“百家”之学的批判亦密切相关,其对“担当”精神的消解始终对现实具有强烈的批判意义和警醒作用。  相似文献   

18.
灵语心曲     
至圣之心兮神爱泉 耶稣圣心是爱的源泉,又是爱的归宿,他赐予了我们无尽的爱,期待我们什么呢?他是万有的主,什么也不需要。只希冀我们有一颗知恩报爱敬礼他圣心的赤诚的心和  相似文献   

19.
月亮,在中国哲学中不仅提供了穷则思变、乐观豁达的人生启迪,而且在中国文人的审美意识中留下倩影。《诗经云:“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陈风·月出》)相思之苦被月光冲淡,倩影似有似无的意象引起了诗人审美的愉悦。宗白华先生曾赞叹道:“月亮真是个大艺术家,转瞬之间为我们移易了世界,美的形象涌起在眼前。”(宗白华《 美学散步》)月亮的神秘魅力引起中国古人的关注:“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屈原在《天问》中充满赞叹,月亮总出现在阔大苍凉的宇宙,而月的神韵、月的风采是那么冲淡高古,那么浩雅悠长。尽管人世间“逝者…  相似文献   

20.
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也是西方著名心理学家。普汶在他的《人格心理学》一书中,把弗洛伊德称为“盖世无双的天才”。埃汶在他的《个性心理学导论》一书中,认为弗洛伊德“为全人类开拓了心理的新希望”。波林在他的《实验心理学史》一书中,把弗洛伊德看成是“最伟大的创设者,时代精冲的代言人”。他甚至认为三百年之后写心理学史时,如果不提到弗洛伊德的名子,就写不出一本好书。可见弗洛伊德的声誉之高,影响之大。本文主要介绍一点弗洛伊德的个性心理学思想,供读者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