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半个世纪前,我在江南读书时,就在报上见到李笑白的剪纸。剪纸艺术的民间品格,署名笑白的文人风趣,雅俗迥异,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后来,有缘得识李笑白先生时,回想昔日臆断,不禁莞尔失笑。眼前的笑白先生,除了眼中闪烁着智慧的神采外,完全是一位庄稼汉的模样。  相似文献   

2.
“孔颜之乐”的体验由“道德束缚”转变为“道德美感”,是源于这种美是生命主体在悟道、得道、践道的过程中,消融了道德在人生命中的紧张感、异质感,在美之陶冶中自然而然检点身心,从而自觉追求道,自觉运用礼。这种“乐在其中”体验是在道与人之生命相统一后的精神和谐。作为儒家传统命题的“孔颜之乐”在宋代以后多次被理论阐述,宋明理学家对“孔颜之乐”的诠释虽然见仁见智,但相互之间亦存在着共同点,他们在获取“乐”时重视对超越物质基础之上的内在涵养工夫,使“乐”没有摆脱儒家伦理道德成分,指向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的和谐。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图通过考察马克思科学实践观的形成过程,揭示其规律和特点。 实践是主体作用于客体的关系范畴。马克思在理论上对于人与周围环境,哲学与外部世界的关系的探索可以追溯到他的中学时代。 马克思对这类问题探索的努力,反映在他的《博士论文》中。他推崇伊壁鸠鲁的原子偏斜运动说所寄托的向往自由的社会政治思想,但是他把自由理解为人与人的全面交往、人对周围环境的改造斗争,而不是逃避现实的“不动心”。这一时期,马克思热诚地追求人的自由,在理论上大胆地探索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关系,并且朦胧地意识到它们之间的实践关系,看到实践对于改造世界、获得自由的必要性。但是在唯心主义的世界观之下,不可能有科学的实践观念,他也和历史上的哲学家一样,只是在思维的领域里把握实践。  相似文献   

4.
在流行病防控等公共卫生工作中,为了维护公共健康不得不侵犯传染病患者的个人权利,这是公共卫生领域不同于临床医学的特殊伦理冲突。虽然有学者分别依据“效果论”、“差异原则”和“公共善优先”为公共健康的优先性进行了辩护,但都不能与医学伦理学的个体论视角相融洽。实际上,固守单一的理论视角是伦理冲突和解的最大障碍,只有改变单一视角,才能开启理论的兼容性。伦理辩护必须转化为实践智慧,即必须在公共卫生实践中实现国家权力与个人权利的有序协调,使国家权力和个人权利坚守各自的界限。  相似文献   

5.
已有研究对于双语平衡度是否与三语音系习得水平存在联系并未达成一致。本研究以双语平衡度,即哈萨克语-汉语双语者的非优势语言(汉语)熟悉度水平作为自变量,探索其对三语(英语)音位学习的影响。根据双语平衡度水平将被试分为两组,分别完成哈萨克语元音感知、汉语元音感知和英语元音感知任务。结果发现:首先,高、低双语平衡度组的英语元音识别能力不存在显著差别,但其英语元音感知混淆模式存在很大不同,低双语平衡度组的英语元音感知混淆较高双语平衡度组呈现出更为复杂的混淆模式。其次,低双语平衡度组中的优势语言不能有效地解释三语音位感知,非优势语言的音位感知水平对三语音位感知能力的解释率高于高双语平衡度组。这说明双语平衡度影响了三语元音感知。此外,双语间越不均衡,非优势语言的音位感知水平对三语音位感知的解释率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