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正回回历法一卷(明)吴伯宗译明洪武十六年(1383)内府刻本明太祖朱元璋重视回回天文历法,在他的支持下翻译了回回历法与其他一批阿拉伯天文著作,设立了南京鸡鸣山的观象台和回回钦天监,使回回历法在明代占有一席之地,并与大统历长期参用。回回药方三十六卷明初写本本书是重要的汉文回回医药古籍。从目录来看,全书应包括内、外、妇、儿、骨、烧、神经、皮肤、精神等科的治疗手册,分类繁细,收罗宏富。  相似文献   

2.
正一、汤若望其人耶稣会士汤若望是第一个来华传教的德国人,他带给中国朝廷的是他所掌握的西方知识,他带给西方社会的是西方对中国文化的尊敬感。他是中国明清两大朝代交替,社会变迁的见证者和亲历者。汤若望17世纪20年代来华传播天主教。清朝初年,受顺治皇帝之封,出任钦天监监正,掌管钦天监印务达20年之久,最后被封为光禄大夫,仕到一品。他在观测天象、制造火炮、修历治历以及掌管钦天监  相似文献   

3.
围场地处河北省的最北部与内蒙古接壤,是塞北山区的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历史上,它是北国商道上的重镇之一,特产牛羊、毛皮、山珍等。早在蒙古成吉思汗时期,这里就是回回商旅活动的地域,元初成为开平城(元上都)的“腹里”直接受回回人执掌,围场则是元中央屯兵牧马...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类哲学”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类哲学”研究述评王致钦(首都师范大学政法系100037)一、类哲学的基本内容“类”或作为类的概念由来已久。古希腊,尤其在柏拉图哲学中,就有“种类”、“类的人”,以及“人类”等提法,但它们的本质都是不同意义的思维中的“理念”。到了近代,文艺复兴...  相似文献   

5.
范敏 《法音》2001,(4):38-40
(一)  佛法东渐以来,四川是禅宗最兴盛的地区之一,素有“言蜀者不可不知禅,言禅者不可不知蜀”之誉。巴蜀佛教人才辈出,法宝文物蕴积甚富。《洪武南藏》即是一颗尘封600余年的法宝明珠。  《洪武南藏》又名《初刻南藏》,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后“偃武修文”,于洪武五年(1372)诏集季潭宗泐等名僧于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市)蒋山寺点校开刻,历时27年刻成。全藏收经1600余部,共7000余卷,分作678函,是宋以后历朝官刻的七部大藏经之一。明朝共刻印了三部大藏经,即《洪武南藏》、《永乐南藏》、《永乐北藏》。其中永乐二藏流传较广,…  相似文献   

6.
儒家“无为”说──从郭店楚简谈开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凡繙经绎史及相关学科者不能不注重出土文物──“历史—”。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即要求以考古材料来印证书籍文献;到饶宗颐等人则又有加,提出“三重证据法”,将出土文物分为“有字”和“无字”两种,认为不应忽视后者。我们知道,研究方法的改进、理论视角的变换等,都可能对以往的一些“成论”带来冲击;而出土实物与文献资料的互证则可能从根基上修正或改写以往的学术史,有价值文物的发现促进科学研究的进步乃至“革命”。若没有王懿荣1899年(距今整整一百年!)发现甲骨文,带来中国古史研究的划时代发展,大概就难有今…  相似文献   

7.
400多年前,有一个深目高鼻的西洋人,自由出入紫禁城20多年。须知这可是世界上最宏大、最尊贵、最神秘、最森严的宫廷禁地。这位西洋人,将西方最精密的西洋钟和千里镜带进这皇宫禁苑,他还曾在紫禁城开阔的空场上为崇祯皇帝铸造过20门火炮。顺治皇帝管这位西洋人叫“玛法”(满语的“爷爷”)。顺治皇帝的母亲,尊他为义父。他是中国钦天监第一个洋监正。他是第一个将阳历引进中国的人,并因引进西洋历于古稀之年被判凌迟(最后没有执行)。他官居一品,三代荣受皇封,并且可以世袭。康熙帝6岁继承皇位,也多亏他直言劝阻别的王位觊觎者。他一生不婚,生…  相似文献   

8.
陈霞 《宗教学研究》2000,(2):138-139
所谓“劝善书”是指以因果报应的说教宣传伦理道德、劝人从善去恶的通俗教化书籍,简称“善书”,民间也将这类书籍称为“劝世文”或“因果书”。善书的范围比较宽泛,既指宗教性的道德动化书籍,如道、佛的劝人行善之书《太上感应篇》、《自知录》之类;也指非宗教性的训俗小册子,如《了凡四训》、《迪吉录》等;善书还包括政府为老百姓制定的规章──圣谕之类,如明太祖的《修身大诰》、清康熙的《圣谕十六条》、雍正的《圣谕广训》;也包括民间用于讲唱的鼓励人们积善积德的曲艺唱本,如《跻春台》、《珍珠塔》、《巧姻缘》等。《中国曲…  相似文献   

9.
柳宗元与儒学革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宗元与儒学的关系,长期以来众说纷法。本文主要根据柳集资料,从儒学的历史演变中,试作一说明。一生信奉儒学一有些人认为柳宗元“反儒”,实际上并非如此。先看他40岁前后在永州说的三段话:仆尝学圣人之道,身虽穷,志求之不已。(们民崔黯论为文书》)苟守先圣之道,由大中以出,虽万受摈弃,不更乎其内。(《答周君巢书》)仆尝学于儒,时之不得,以陷于是。(《送娄图南游淮南序》)这些话,意在说明他以前“学儒”,现在仍“学儒”,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情况都不改变学儒志向;贬官永州的不幸在于自己时运不好、时机不遇(“时之…  相似文献   

10.
张悦  金圣基 《孔子研究》2023,(4):101-110
丁茶山作为朝鲜后期实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其《周易》解释的主要学术贡献之一在于出入汉宋易学,通过批判继承汉代象数易学解释方法,提出了以“易理四法”为核心的易学解释体系。茶山《周易》解释的突出特点在于统合象数与义理,由卜筮而转出“成德”的人文意涵。这主要表现在,茶山充分肯定了《周易》作为卜筮之书与改过迁善之书的双重性质,既将《周易》作为卜筮之书从象数角度对其卦爻辞进行了解释,又试图探讨圣人作《易》之本旨,揭示了其道德人文的义理精神。由茶山之天道观和人道观出发,立足于其《周易》解释中提出的“顺天命”和“改过迁善”工夫,即可揭示茶山《周易》解释的道德修养论特质,即在实践中结合外在道德约束与内在道德自觉两种修养功夫。这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性理学重本体轻工夫、重内在道德自觉(内圣)轻外在道德实践(外王)的空疏之弊。  相似文献   

11.
沈括(公元1031年~1095年),字存中,浙江钱塘人(今杭州市)。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同时他博学多才,在科学领域也作出了卓越成就,也是著名的科学家。史书记载:“括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沈括在18岁时,其父为江南东路按察使,他随父任住江宁府(今江苏南京市),因夜晚灯下攻读、写小字染上眼疾,幸得当地名医王琪诊治而愈,“遂能灯下观细字”,从此与医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一个回族人民,讀了“中国穆斯林”第三期有关批判“天下回回是一家”的文章以后,我认为白寿彝先生等人所著的“回回民族的历史和現状”一书里,有些說法是值得討論的。該书第一章第二节回回民族的特点里,有这样几句話:“回回的民族自觉感是很显著的,这經常表現为族內的团結。回回常說的“天下回回是一家”、“回回見面三分亲”,就足以表达这种情感。有人批評“天下回回是一家”,說这缺  相似文献   

13.
姓氏学是一门具有厚重文化内涵的学科。中国汉族姓氏最早是母系社会氏族部落的代号,以后演变为家庭的标志。在三代时“男子称氏,妇女称姓”(通志·氏族略)。到秦代姓、氏便开始合而为一,出现某一人群共有的标志,即所谓“姓”。后在人群中为把彼此区分开来,又出现所谓“名”。两个标志的结合,即成为中国人的姓名。回族姓氏的起源发展与汉族不同。回族先民是唐、宋时期来华的“蕃客”和蒙古西征时从中亚、西亚东迁而来的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等,即所谓“色目人”中的回回。他们的姓名是自已名字·父名·祖父名(或家庭、部…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宁德地区,地处福建省东北部,俗称闽东,依山面海,北邻浙江省温州地区,南接福州地区,管辖九个县(市),人口近300万,由于历史上及自然环境等原因,该地区信仰佛教人数多,现存寺院780座,僧人5459人,在家居士18000余人,寺院及信教群众居全省各地(市)之冠,该地区佛教文物也颇具特色,现简介如下。最早的佛教寺院──霞浦建善寺南齐永明元年(483)在温麻县(县治在令沙江镇)创建“建福寺。”唐代置长溪县,迁县治于今松城镇,景云二年(711)寺随县治徙于今霞浦县松城镇东关华峰山麓。自始建至今已有151O年历史,是闽东历…  相似文献   

15.
一、“圣人有情”论王弼字辅嗣,生于魏黄初七年(226),卒于正始十年(249),是中国哲学史上罕见的天才。虽然年轻早逝,但所著《老子注》及《周易注》都是后世人研究《老子》和《周易》的必读之书,此外还有《老子指略》、《周易略例》及《论语释疑》等著作(参见楼宇烈:《王丙集校释》,台北华上书局1982年版)。他思想的造诣之高,在魏晋是罕有其比的。何晏(19o-249)认识王粥时,三翰才十余岁,何晏便说粥是后生可畏,可以和他讨论关于天人之际的高深道理。有一次王粥在何晏家中,坐客盈门,何晏列举他自认是很得意的理论,叫王迅…  相似文献   

16.
“全国武术之乡”台儿庄,武术源远流长,异彩纷呈。特别是回族武术,更是独树一帜。在回族中长期流传的有:查拳、六家式(为回族六门户老一辈各创一式)、弹腿、洪拳、炮拳等。十路查拳、三路腿拳、十趟弹腿为回族所独有,有“回回拳”、“教门拳”之称。回族的弹腿、查拳、心意六合拳、八极拳、回回十八拐等,均为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习惯上把回族常习的武艺划为“昆仑派”,与少林、武当、峨嵋并列为中华武术四大流派之一。约在清朝咸丰年间,由甘肃派来台儿庄清真寺的阿訇姓杜,其女儿武艺超群,拳术、剑、棍均高人一等。她将…  相似文献   

17.
1949年在银川读中学时,见到解放宁夏的十九兵团先头部队战士手中,有一本装订极简单的小册子,里面用汉字记的全是回回群众口语常用的一些外族人不懂的词语,实际上是些阿拉伯、波斯语词,间或夹有突厥语族中的某些语词,或者是使用汉语的穆斯林约定俗成的特殊汉语———惯用语词(即可谓“经堂语”)。诸如“安拉”、“真主”、“赛俩目”“阿訇”、“伊玛目”、“满拉”、“乃玛孜“、“邦克楼”、“主麻日”、“举意”、“乡老”、“老人家”等词的解释。看后既觉新鲜,又感亲切,作为回民一员,一种受到平等待遇的自尊自豪感油然而…  相似文献   

18.
十诫条解     
《中国天主教》2002,(2):37-41
第一诫:钦崇一天主万有之上这一诫是命我们钦崇一个天主,而且除了天主以外,我们不能把任何一种受造的人或物当神(天主)来恭敬,也就是禁止我们崇拜偶像。(它本非天主,而假若我们把它当作天主来对待,不仅是错误的,而且是理所不许的)。钦崇二字是对天主敬礼的专用词。其含义是指我们衷心承认天主是无限尊高、宇宙万物唯一的真主宰和人类的最高裁判者。在他无限的尊威前,天堂上的天使和圣人都俯伏朝拜,高呼:圣、圣、圣”。(默,四、8),承认天主的无限伟大和自己渺小卑微,因此我们也应该敬畏,孝爱天主在万有之上,并时时感谢…  相似文献   

19.
在古城太原的东南隅,有一座金碧辉煌的佛教寺院──崇善寺。据现存于该寺的《建寺缘由匾》记载,明洪武十六年(1383)四月,明太祖朱元津的第三子晋王朱桐为了补报母亲高皇后三罔极动劳之恩”,特请朱元津思准建立新寺,历时八年有余,至洪武二十四年(1391)终于建成占地245亩的崇善寺。由于崇善寺是朱元津“恩准”的官建大寺,且又具有晋王朱桐家庙性质,所以在兴建中,费竭财力,务求宏丽,所谓“规模宣序,声若仙宫,不惟甲于太原,诚盖晋国第一之伟观”(《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图序》)。寺内现存有一幅明代绘制的崇善寺平面图,展现了…  相似文献   

20.
兰荣桂(1913—2000),上海知名回族企业家。昔年(约1940年创立)上海伊斯兰医疗器械制造厂(以下简称“上伊厂”)的“老板”。如今,若采访老一辈回回,无不追忆他是年高德劭的大乡佬!他(她)们会立即描画出印在脑里的形象:一副和蔼的面孔,一身朴素的衣着,一双眼睛凹陷,山羊胡须飘拂,雪一般洁白,且在颧骨下生出两把,俨然是个阿拉伯人。并会伸出大拇指,啧啧夸赞兰荣桂:中等的个儿收存善良的心地,博大的胸中包涵高尚的灵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