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朱子在道体思想的论述中,提出了所谓“与道为体”思想。万物“与道为体”指道体之发见流行处,在此意义上“与道为体”可谓道体之“用”。但是,“与道为体”之“体”指形体,道之本然之体无形体,有形体之万物不能成为道体,万物只能成为道体通过此形体体现自已的一种场所。朱子为解决以上两种论点之冲突,不采取如“太极为体,阴阳五行为用”的说法,而采取“无体之体”与“与道为体”。这对待关系更胜于单纯的体用模式。这关系更具体体现于“道底骨子”思想。  相似文献   

2.
马熙 《中国宗教》2023,(6):86-87
<正>在中国宗教研究中,唐代佛教是一个具有恒久魅力的领域。20世纪后期以来,国内外有关唐代寺院、丝绸之路的佛教研究,有向纵深推进的趋势,近十年间更成为新的热点。在这方面,十分引人注目的,是湛如教授近作《西明东夏:唐代长安西明寺与丝绸之路》(中华书局,2022年)。该书不但对以西明寺为中心的佛教史事彰往考来,更于寺院史研究发凡起例,可谓“外有以极其规模之大,而内有以尽其节目之详”。  相似文献   

3.
儒教的成立除开功能考察描述,还需对其内部神学系统给出交代说明,因此,对“孔教之本”《中庸》的阐释无疑变得十分重要和关键。文章认为《中庸》是从属于《易传》的天人之学系统,以“天命之谓性”为前提,以“慎独”为起点,以“致中和”为原则,以“成己成物”为内容,以参赞化育为目标。由于朱子对《中庸》的心性论改造影响巨大,文章将自己的解读与之对照,从训诂和义理诸层面进行分析考察,在更广阔的思想背景下给出进一步的论证。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失衡、人性失范等重重社会问题凸显的今天,既有政治制度的寻求解决,亦有信仰观念的解决之路探索,更甚有法治的解决不断完善,纵观所有解决之径,却不见对于人性的拯救。人性之所失,乃社会之祸。唯有先正人性,后才有社会之清明。美是世间之永恒,审美更是人性之使然,提升审美,对于提升个体人生观、价值观有重要作用,正确的借力美的力量,能够在当今科技发达的条件下,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王羲之云:“书者,玄妙之伎也,若非通人志士学无及之。”卫夫人亦有“自非通灵感物,不可与谈斯道”之论,张怀瓘更把书法看作“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可谓“玄之又玄”。那么,书法到底为何物,如何才能学好书法?不妨先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无形之相”——关于书法概念的解读首先,从形式来看,书法是通过书写汉字,体现运动、节奏、张力,有着无穷变化的点画线条元素及其递进组合态势的线条艺术。其次,从内涵上看,书法还有意余象外的特点,即通过可视的形象表达作者内在的思想、性情、审美和学养等。  相似文献   

6.
旧时有联曰:“阅尽人情知纸厚,踏穿世路觉山平。”这里以“纸薄”托出“人情更薄”,以“山不平”托出“世路更不平”。还有层层托出的:“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里以一般山之美托起五岳之更美,又以五岳之更美托起黄山之至美。  相似文献   

7.
与诸子普遍强调天人的统一性不同,荀子更注意天与人不一致的侧面。“明于天人之分”意味着人与自然的静态分界,更意味着人不同于自然的实践使命。与天之不再具有道德人伦意义相应,和自然之天相连的自然生命,也丧失了天赋善端的可能,成了某种价值论意义上的一无所有者,由此而有对后天之“为”与“学”的强调。礼义和人道的内涵,都只有在这种后天的动态追求过程中,才能得到透视。孟子理解的性命之道,具有内倾的,往往局限于精神领域的特点,荀子理解的人道,则突出了人的外在实践性努力,突出了作为社会结构现实的礼乐制度,呈显出相对外倾的性格。荀子这种不同于孟子的展开向度,大大提高了儒学之道对文化结构的涵摄与生成功能。  相似文献   

8.
高梅进 《管子学刊》2011,(2):107-109
爱美之心,人人有之,追求容貌之美并不是现在女性的专利,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化妆已在平民妇女中逐渐流行,他们不仅以粉饰面,而且两颊涂抹胭脂,修眉饰黛,点染朱唇。妇女化妆多姿多彩,除化妆,发式也有了多种多样的变化及装饰,更增添了女性的婀娜多姿。  相似文献   

9.
孔勤 《法音》2000,(3):38-39
江苏泰兴庆云禅寺,始建于北宋成平二 年。元驸马都尉蔡梦祥舍宅增广,于是“殿宇 矩丽称名蓝”。然而时间推移,世事变迁,雕梁 画栋,渐有废圮,“寺旁隙地渐没入民间,僧徒 遂散去”。明嘉靖末,寿州(今安徽寿县)李道明 来到泰兴,据庆云寺为碧霞宫,“更佛、菩萨像 为东岳、天妃”。虽有吕炯、高桂两任县令为僧 作主,将占寺者逐出,但都去而“复潜人”,“蟠 居如故”。万历中,县知事段尚绣查处此案,改 换门庭垂15年的梵刹回归僧家。不久,“寺之 故址尽复”,为此“邑之士民父老皆踊跃欢 庆”。可是此时的庆云禅寺已是面目全非…  相似文献   

10.
对天、地、日、月等八种自然物的祭祀活动在太公封齐之前即已在齐地分散存在。随着原本相互独立的八种祭祀活动在战国后期被整合入同一个祭祀体系之中,八神祭祀开始以整体面貌出现,并实现了由东夷祭祀之俗向齐国祭祀之礼的地位跃升。由于八神祭祀与关中雍地诸畤祭祀分属不同的宗教祭祀系统,所以在后者成为国家最高郊祀礼的秦代及西汉初年,八神祭祀复由齐国祭祀之礼蜕变为统一帝国内部的地方之俗。在西汉武帝朝变更秦制、更立汉制的时代背景下,八神祭祀所具有的崇拜自然神祇、重视“神圣空间”等祭祀理念,藉由齐地方士传入关中,并通过与国家祭祀之“礼”的深层次互动与交融,直接促成了武帝朝汉家郊祀体系的重构。  相似文献   

11.
正"德能"与"才能"相比,孰轻孰重?在这个问题上,中国传统文化为我们提供了近乎完美的答案:才能固然重要,但德能与才能相比,德能更根本更核心更重要。中国传统文化中,为了说明德能的重要,用了很多比喻,比如把德能比喻成三军之帅,把才能比喻为三军之资用;把德能比喻成树之根,把才能比喻为树之叶;把德能比喻成一家之主,把才能比喻成一家之仆。凡此种种比喻,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就是德能和才能相比,德能更根本、更重要。  相似文献   

12.
曹操与道教     
曹操与道教,有政治军事的关系,有养生的关系,也有文学的关系。探究曹操与道教的政治军事关系,可以更清楚地揭示东汉末及三国的政治史页中一个较晦暗的篇章。而对于曹操与道教养生术的寻踪,也可展现我国古代养生术发展到三国时的水平,有助于对道教与中国古代科技的关系有更深层次的认识。至于说曹操的文学创作受道教意象之刺激,更可循此而发见道教与我国古代文学的瓜葛;这正是从前治文学史者所忽略之处。一言以蔽之,从曹操与道教关系之个案的研究切入,可追寻汉末魏初道教与政治军事、科技、文学之一般风貌。  相似文献   

13.
中华圣母     
圣母玛利亚既然是天主之母,教会之母,世人之母,也就成了中华之母。天主耶稣来到世界上是为救人的灵魂,我们的救主基督不愿意丧失一个人的性命,愿意所有的人都能得救。正如福音所载,耶稣说:“不是无病人的需要医生,而是有病的人需要医生;我来不是为了拯救义人,而是使罪人悔改。”救主耶稣不会弃舍任何人,因此耶稣不会舍弃中国教会,更不会舍弃中华儿女。圣母玛利亚是耶稣救赎工程的偕同教赎者,圣母也一定像耶稣一样眷顾中国教会,爱中华儿女,保护中华儿女都能战胜三仇,稳度人生。保持忠贞纯洁的信仰,在追随耶稣指示给我们道路…  相似文献   

14.
圆瑛法师于近代中国佛教实具举重之位。一在其弘宗演教之能,二在其躬身实务之功。法师反对人们视佛教为"迷信",主张如欲救世,须得佛法昌明,更践之以大乘菩萨道入世济世。法师行化一生,不仅广涉三藏,开演佛法大义,利乐众生,更积极躬身社会实务,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患难。当此可言,法师实堪为近世护国爱国僧人典范。  相似文献   

15.
汶川特大地震灾害造成数万人罹难,数十万人受伤,一场国难,让山河为之呜咽,草木为之哭泣,举国为之悲痛,世界为之震惊。在抗击这场天灾中,中国共产党人、中国政府、中国人民用生命至上、人性至尊,向人类递交了一份答卷。  相似文献   

16.
狮子大王有一次听到群兽议论道:唯有时间之神是威力无穷的。狮子大王为此百思不得其解。狮子大王认为自己是百兽之王,自己威力无比,时间之神有什么威力呢?百兽之王很渴望与时间之神比试一下到底谁更有力量。  相似文献   

17.
李若晖 《现代哲学》2023,(1):111-119
清华简《系年》第九章述晋灵公君位失而复得。诸大夫主立“强君”,是以称职为居于君位之必要条件。襄夫人却巧妙地将称职理解为君主的下位概念区别特征,亦即称职只是君主的一个类型而非所有君主的必要条件。进而分析君位传承诸要素并排列组合,可得出以称职为充要条件者为禅让制,以称职与血脉为必要条件者为族内尚贤,以血脉为充要条件者为传子制,传子制的极致为嫡长子继承制。在历史进程中,嫡长子继承制最终成为君位传承的标准制度。由于嫡长子继承制不以称职为居于君位的必要条件,而是凸显继位者乃是生而统御的天选之子,因此君权不必以君职所规定之君位与君主相结合,从而不仅构造出不受制约的君权,更培育出肆无忌惮的君主。  相似文献   

18.
有着“诗哲”之称的方东美极为重视道家的艺术精神。在他看来,道家感受到世间 存在的大量相对价值及由此产生的纷争、动荡,选择了一条艺术化的精神超越之路。道家之艺术 精神经历了人间世的种种层面,却不沾滞,“提其神于太虚而俯之”,使精神上达“寥天一”高处而与 大道契合、与真宰契会、与宇宙生命脉动相连。然后将“天地之大美”、宇宙之盎然生意向下流注, 投放回人间世,将人世间点化为艺术天地;艺术精神更将宇宙的生香活意透过自己注入中国的艺 术作品之中,深远地影响了中国传统艺术。  相似文献   

19.
本文旨在对于多年来所提“道的错置”做一销解,首先指出“良知学”与“父权压迫”、“专制威权”的异化关联;其次,进而阐明了“良知的自我坎陷”之理论,并未清楚区分“理论的次序”、“发生的次序”与“学习的次序”之异同;再者,又点明了从“心性修养”到“社会实践”之问题,强调须得由“主体性”,更而及于“生活世界”一概念。指出牟宗三先生之开出论乃是一儒学知识化的前提,此是一咒术型的转出。之后,我们由一精神病理史的深度理解,指出由“孔子到阿Q”是一严重的异化。本文以为当留意一存有发生学的方法来思考问题,儒学不停留在本体的唯心论,更而有其方法的唯物论向度之开启。最后,强调须得解开“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让儒学来参与、调整现代化,并且也让现代化来调整、参与儒学。  相似文献   

20.
看重自己     
老子曾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拿破仑曾给你忠告:做你自己的主人。人是万物之灵,更应该“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