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帝国主义"是一个非常流行但争议很大的术语,用来说明欧美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文化渗透"的活动,更具体地说主要是针对西方世界的"领头羊"美国,与美国大众文化在发展中国家传播引起"美国化"这一现象密切联系在一起,尤其是美国媒介对世界各地大众生活的影响甚至控制."文化帝国主义"话语在学术界有着很大的影响,但在解释全球"美国化"上也具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美国政治神学家莱因霍尔德·尼布尔有"新保守派之父"之称.在9.11事件之后,他的思想再次得到了人们的关注.但由于尼布尔思想的复杂性,也导致了对他的种种误读.要想真的理解他的复活,就必须进入到他后期的应用政治神学中去.尼布尔对美国力量在世界事务中的使用的看法具有一体两面,即对美国历史的反讽和对帝国力量的承担的思考.作为一个公共哲学家,尼布尔的思考很能代表美国基督教思想,特别是不同于欧洲基督教界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我国著名文化学家黄文山创建文化学的目的是要解决实际的文化问题,为中国及世界文化寻找出路.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化出路问题讨论中,他创造性地提出了采借中西文化之长、建设"现代化新中国"的方案,以复兴中华民族.1949年旅美以后,他在批判西方现代文化的基础上,提出以"中庸"法则做根据,建立以"中庸型文化"为核心的浑融的"会通文化",作为解决中西文化出路的最终方案.黄文山的这一"文化出路"观,对于当代中国文化体系的建构与实现世界文化的和谐共存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一、历史唯物主义"改变世界"之维及其根据马克思早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就明确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57页)任何一种哲学社会科学理论都内在地包含着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的理论追求,但是只有马克思把"改变世界"作为哲学的主题,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真正使命。而且,这个"改变世界"之维不是在一般认识论意义上讨论"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宗教与生态的关系即受到越来越多的注意,召开有多次会议、办起了刊物和培训,1996-1998年期间在哈佛大学世界宗教研究中心举办了十几场宗教与生态的研讨会,出席的600多名代表中有宗教学家、科学家、伦理学家、性别研究学者、经济学家、公共政策制定者等,围绕佛教、儒家、道教、基督教、印度教、犹太教、锡克教、伊斯兰教、神道教等宗教与生态的关系展开讨论.《道教与生态》论文集就是这些系列会议的成果之一.在当代西方关于环境问题的讨论中,道教和生态常被当作天然的伙伴,道教也因此在西方越来越有影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环境伦理学》等重要刊物中均有专题文章讨论道教与生态的关系,也有《亚洲传统思想中的自然:环境哲学论文》等著作梳理道教的生态智慧.而《道教与生态》论文集则专门就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广泛的探索.该书由哈佛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全书收录美国、欧洲、加拿大、中国、新加坡、新西兰等国学者的文章20多篇,分"提出问题"、"道教典籍的生态意隐"、"文化背景中的道教与生态"、"走向道教环境哲学"、"当代道教实践对生态的关注"五个部分,对道教能否有助于生态学、在哪些方面能促进或影响环境伦理学的发展提出了见仁见智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美国的医学人文教育:历史与理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大体上考察了美国医学人文教育的发展情况.首先,对医学人文研究加入到美国医学教育计划中的原因与方式进行考察.其次,对美国医学人文运动的历史进行考察,决定医学人文的诞生的原因,并讨论医学人文领域中的学者是如何定义"医学人文"的.最后,从理论视角对医学人文的目的与教育方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经济主体缺乏诚信,交易行为则难以进行.企业诚信的实现离不开企业自身的努力,更需要生长的环境,政府在培育诚信的生长环境这一公共资源上,起着关键的作用.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政府,通过法律的手段,使得伦理要求制度化,帮助他们的企业建立伦理自控机制,明确并落实伦理责任,以实现诚信.在世界范围内,美国比较早地由政府通过立法,运用"胡萝卜加大棒"的手段帮助企业建立伦理自控机制,明确伦理责任,切实有效地维护诚信的生长.美国于1991年11月1日颁布并开始实施的"组织的审判准则"就是这样一项法规.它不仅对美国国内企业诚信的维护起了推动作用,对世界上其他国家(包括澳大利亚、欧洲诸国、加拿大、南非等)企业诚信的建立也起了促进作用.本文通过介绍和分析"组织的审判准则"(以下简称"准则")的内容和影响,说明政府在运用法律,建立企业内在自控机制,落实伦理责任,实现诚信中的作用,以期对中国经济伦理的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8.
西方生态伦理学研究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伦理学,又称环境伦理学,或环境哲学.它的科学思想是由法国学者施韦兹的《文明的哲学:文化与伦理学》(1923年)和美国学者莱奥波尔德的《大地伦理学》(1933年)提出的.但是,当时他们提出的新的伦理学思想没有被社会接受,他们的著作只为少数人知道,只是到60年代末,在轰轰烈烈的世界环境保护运动中,才被重新发现,并兴起关于生态伦理学的热烈讨论,现在这种讨论正在成为一种世界性潮流.  相似文献   

9.
夏福英 《现代哲学》2017,(3):148-154
"和同"问题是中国哲学中一个重要命题,古代学者一般从自然观、政治观、伦理观方面来讨论"和同"问题,现代学者则从文化观方面来讨论。从自然观上说,世界最根本的特点是差异性,自然界的根本规律是"和而不同"。因此,承认世界是万有不齐的差异性的和谐统一,是人们认识这个世界的基本原则。在政治上,君主应善于用"和而不同"的观点,吸取不同意见中的合理成分,取长补短,集思广益,以做出万全之策。在伦理观上,人们可以从"和同"观上来区别"君子"与"小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在文化观方面,"和而不同"命题可以作为世界不同文明对话的基本原则。对待世界上各种不同文明与文化,人们应采用世界有识之士所共同倡导的"文明对话论",而非"文明冲突论"。  相似文献   

10.
从哲学视角审视哈萨克族著名医学家乌太波衣达克《哈萨克医典》一书.首先,介绍此书的发现,国内外专家评价;然后,讨论其中阐述的"六行学"的含义及其特点和矛盾分析方法;最后,对巨著书中叙述的世界无限"六元"与人体的有限"六元"之间的关系等医学哲学思想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