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阿祥 《学海》2005,(4):42
(81)1103页:“荥阳、晋武帝泰始元年,分河南立。”按:《晋志》司州荥阳郡“泰始二年置”。考《三国志·魏书·傅嘏传》,魏正始年间,傅嘏“起家拜荥阳太守”,则荥阳郡魏时已置。又《水经·济水注》:“魏正始三年,岁在甲子,被癸丑诏书,割河南郡自巩、阙以东,创建荥阳郡,并户二万五千。”杨守敬《水经注疏》云:“《晋志》、《宋志》皆言晋泰始初置荥阳郡,《寰宇记》同。盖魏建郡旋废而晋复置也。《魏志·傅嘏传》,为荥阳太守,在正始末年。又《晋书·魏舒传》,迁宜阳、荥阳二郡太守,在晋文王时。”然则荥阳郡初置于魏正始三年,魏末暂废,而晋泰始…  相似文献   

2.
(39) 10 6 0页 :“宋末失淮北 ,侨立兖州 ,寄治淮阴。”按 :宋末兖州寄治淮阴的具体年份 ,《南齐志》北兖州 :“宋泰始二年失淮北 ,于此立州镇” ;又《宋书·恩·阮佃夫传》 :泰始“六年 ,出为辅师将军、兖州刺史 ,戍淮阴 ,立北兖州 ,自此始也。”疑作泰始六年是。(40 ) 10 6  相似文献   

3.
(93)1120页:“黾阳令,何志不注置立。晋末平吴时,峡中立武陵郡,有黾阳、黔阳县,咸宁元年并省。”按:“晋末平吴时”有误。按晋起泰始元年(265年),及泰始八年,以王濬为益州刺史,濬造大船,准备伐吴。咸宁五年(279年)十一月,晋伐吴,次年三月吴亡。又所谓“西晋”,止建兴四年(316年),至于所谓“东晋”,更延至元熙二年(420年)。如此,“平吴时”及“咸宁元年”都决非“晋末”。疑此处“晋末平吴时”当作“晋未平吴时”,“未”、“末”盖形近致讹。(94)1121页:“僮阳令”按:《水经·沮水注》:“沮水东南流,迳沮阳县东南。县有潼水,东迳其县南,下入…  相似文献   

4.
51) 10 77页 :“临汝令 ,汉旧名。”按 :临汝 ,《续汉志》扬州豫章郡领县 ,“永元八年置” ,与此泰始失淮北后侨置的汝南郡所领者别。所注“汉旧名”不确 ,当是“新立”。本志司州刺史南汝南太守 :“临汝令 ,新立。”(5 2 ) 10 78页 :“陈郡太守 ,别见。《永初郡国》无苌平、谷阳而有扶沟 ,别见。何无阳夏、扶沟 ,徐无阳夏。”按 :此陈郡系宋明帝泰始年间失淮北后始置于淮南的侨郡 ,注“别见”可矣 ,而历述《永初郡国》、何、徐领县云云 ,则似宋武帝永初时已有此侨郡县 ,非是。《宋志》乃误将豫州刺史陈郡太守领县沿革情况在此重述 ,实当移…  相似文献   

5.
胡阿祥 《学海》2005,(3):36
(72 ) 10 93页 :“青州刺史 ,……孝武孝建二年 ,移治历城。”按 :青州移治历城 ,《宋书·自序》作孝建元年 ,《宋书·垣护之传》及《资治通鉴》皆作孝建三年 ,此作孝建二年。当以孝建三年为是。据《宋书·孝武帝纪》 ,孝建二年十一月以垣护之为青、冀二州刺史 ,次年五月 ,“木连理生北海都昌” ,垣护之以闻 (《宋书·符瑞志》)。考北海郡都昌县 ,本志云“寄治州下” ,即寄治青州治所东阳城 ,可见孝建三年五月时 ,青州尚未移治历城。又青冀二州 ,冀州为侨州 ,割成实土 ,治历城 ;青州实土州 ,宋孝建三年至大明八年 ,青州帖治冀州历城 ,合成青…  相似文献   

6.
(64 ) 1 0 85页 :“汝阳令 ,汉旧县 ,属汝南。何故属汝阴 ,晋武改属汝南。按晋武分汝南为汝阴 ,何所言非也。”按 :何所言不非 ,魏时本有汝阴郡。详下第 (65)条。(65) 1 0 85页 :“汝阴太守 ,晋武帝分汝南立。”按 :《晋志》豫州汝阴郡 :“魏置郡 ,后废 ,泰始二年复置” ;又本志豫州刺史汝阳太守汝阳令 :“何故属汝阴 ,晋武改属汝南” ;又《元和郡县图志》河南道三颍州 :“在汉则汝南郡之汝阴县也 ,魏、晋于此置汝阴郡 ,司马宣王使邓艾于此置屯田。……汝阴县 ,本汉旧县 ,属汝南郡。魏文帝黄初三年属汝阴郡。”然则魏时有汝阴郡明矣 ,后废 ,…  相似文献   

7.
汉、鹤鸣山,属益州蜀郡江原县地(今四川省大邑县境)。始建鹤鸣化治馆。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23《郡国志》:“蜀郡,秦置。有江原县。” 后晋刘煦监修《唐书·地理志》:“武德元年,改诸郡为州。贞观元年,以益州置剑南道。剑南道领成都府及彭、蜀、眉、邛等三十八州。邛州、临邛郡,武德元年析雅州置,显庆二年徙治临邛郡,领县七临邛、依政、安仁、大邑(注云,唐咸亨二年析益州之晋原置)、蒲江、临溪、火井”。  相似文献   

8.
(2 4 ) 10 4 9页 :“东莞太守 ,晋武帝泰始元年 ,分琅邪立。”按 :考《三国志·魏书·臧霸传》 ,尹礼为东莞太守 ,事在东汉建安初。则东莞置郡由来已久。魏仍置东莞郡 ,《三国志·魏书·胡质传》 :黄初中 ,“为常山太守 ,迁任东莞。……在郡九年 ,吏民便安 ,将士用命。”此云“  相似文献   

9.
(124)1142页:“河阳令。别见。”又1164页校勘记以为“河阳”当作“阿阳”。按:校勘记以为当作“阿阳”者是。《宋志》秦州刺史天水太守正作“阿阳”:“阿阳令,汉旧名,《晋太康地志》无。”所谓“别见”,正指此也。(125)1143页:“华山太守,胡人流寓,孝武大明元年立。”按:东晋本置华山郡,及刘宋永初中侨置,宋孝武大明元年成为实土。考华山郡,汉、西晋无;《晋书·姚兴载记》:“兴率众寇湖城,晋弘农太守陶仲山、华山太守董迈皆降于兴。”则东晋时有华山郡。又《梁书·康绚传》:“华山蓝田人也。……宋永初中,(绚)祖穆举乡族三千余家,入襄阳之…  相似文献   

10.
胡阿祥 《学海》2005,(4):80
(83)1104页:“河内寄治河南,领温、野王、轵、河阳、沁水、山阳、怀、平皋、并汉旧名。朝歌二汉属河内,《晋太康地志》属汲郡。晋武太康元年始立。凡十县。”又1114页校勘记:“领温野王轵河阳沁水山阳怀平皋朝歌凡十县《廿二史考异》云:‘今数之只九县。’”按:“晋武太康元年始立”者,指汲郡,《水经·清水注》“又东过汲县北”云:“县故汲郡治,晋太康中立。”而《晋志》司州汲郡注“泰始二年立”,与此异。又河内郡侨治河南,即侨治今河南洛阳市一带,所领十县,数之只九县,当有脱漏,对照《晋志》司州河内郡,疑脱“州”一县。(84)1105页:“孝武…  相似文献   

11.
(34) 10 5 6页 :“《永初郡国》又领临涂、晋、宋立。”按 :“晋、宋立”文义不通 ,依志例 ,当作“晋末立”。“宋”、“末”盖形近致讹。(35 ) 10 5 7页 :“怀德令 ,孝武大明五年立。又以历阳之乌江 ,并此为二县 ,立临江郡。”按 :《宋书·孝武帝纪》 :大明七年二月 ,“割历阳  相似文献   

12.
唐末五代著名道士杜光庭,编录道教神学地理集《洞天福地狱渎名山记》,其中有一部分为《灵化二十四》。灵化二十四。或称二十四化,即二十四治。传为东汉张陵在蜀境创建五斗米道过程中,所设立的二十四处道教活动据点或教区。讬言“太上(以)汉安二年(公元143年)正月七日中时下二十四治,上八中八下八,应天二十四炁,合二十八宿,付天师张道陵,奉行布化。”各治“置以土坛,戴以草屋”为祭祀之所。“置男女官祭酒,统领三天正法,化民受户,以五斗米为信。”以后为张  相似文献   

13.
简寂先生即陆修静,道教南天师道的创立者,曾对江南天师道组织进行整顿和改造,他积极搜集整理道经,制订道教斋醮科仪,推动了南朝旧道教的改革和士族新道教的形成,与北魏寇谦之改革的“北天师道”一样,在道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特别是他在孝武帝大明五年(461年)至宋明帝泰始三年(467年)七年间隐居庐山修炼,对庐山道教的发展和全国道教的影响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推动了南朝道教的发展,为南天师道的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简寂先生其人简寂先生(陆修静),南朝刘宋时期著名道士,字元德,谥简寂先生,宋徽宗时封丹元真人,出身江南著名…  相似文献   

14.
(68 ) 1 0 89页 :“庐陵太守 ,庐陵本县名 ,属豫章 ,汉献帝兴平元年 ,孙策分豫章立。”按 :《续汉志》扬州豫章郡庐陵刘昭注亦云“兴平元年 ,孙策分立庐陵郡” ;又《水经·赣水注》 :“汉献帝初平二年 ,吴长沙桓王立庐陵郡” ,“初平”一作“兴平” ;又《元和郡县图志》江南道四吉州 :“献帝兴平二年 ,分豫章于此置庐陵郡。”考《三国志·吴书·孙策传》、《周瑜传》及裴注 ,孙策以兴平二年 (1 95年 )渡江。按庐陵置郡当在孙策渡江以后 ,如此 ,庐陵置郡不应在初平二年 (1 91年 )或兴平元年 ,因那时孙策尚未得豫章。郭黎安《读史札记三则》(…  相似文献   

15.
胡阿祥 《学海》2005,(4):100
(87)1105-1106页:“安陆太守,……领县二。……安陆公相。”又1114页校勘记:“领县二按此云领县二而下实安陆一县,疑脱去应城县。《南齐书·州郡志》有应城县。《元和志》、《寰宇记》并云分安陆立。本书《孔季恭传》言‘大明中安陆应城县民张江陵’云云,则宋世安陆郡有应城县至确,今《宋志》无之,盖脱去。”按:杨守敬《补校宋书州郡志札记》云:“‘领县二’当作‘领县一’,下文安陆、江夏二县平列误也。江夏立县始于隋,故《齐志》亦无江夏县。《隋志》江夏县但云‘旧置江夏郡’,不云何代置县。《寰宇记》,隋平陈后,以江夏郡为县,居旧汝南县…  相似文献   

16.
张珊 《管子学刊》2014,(3):113-116
左芬是西晋最重要的女作家,围绕其入宫时间、名号等问题,争议颇多,根据对祥瑞、册封礼及与她同时的其他妃嫔资料等的钩沉,本文推测,左芬入宫的时间可能在泰始八年之前,到泰始八年为修仪,晋武帝执政后期为贵嫔或贵人,而她的集子在梁代就已出现了名字讹误,误为《左九嫔集》,之后误会不改,一直沿用。  相似文献   

17.
成玄英     
(生卒年不详) 唐初道士和道教学者。字子实。陕州(治所在今河南陕县)人。隐居东海(今属江苏),贞观五年(631)召至京师,加号西华法师。永徽(650—655)中流郁州(今江苏云台山)。成玄英对《道德经》、《庄子》推崇备至,并致力于注疏。《道德经》“道者,万物之奥”疏云:“道者,虚通之妙理,众生之正性也”。又释“玄之又玄”为:“有欲之人,唯滞于有;无欲之士,  相似文献   

18.
八不中道之说, 是隋唐时期佛教三论宗创始人吉藏 (549— 623年) 在疏释印度哲学家、佛学家龙树 (Nāgarjuna) 之名著《中论》 (Madhyāmakasāstra) 的《中观论疏》中, 提出的一个重要观念。在吉藏的书中, 此种说法共四见: (1) “能说是因缘, 善灭诸戏论下第二, 明教用, 即是辨二智中道, 以佛智能说八不中道灭诸戏论, 即是教之用也”, 此言佛智依据八不中道, 息灭诸戏论, 即是教之作用; (2) “此之四人并不悟八不中道, 不发生正观, 故成四种失”, 此言诸家因为不理解八不中道, 故造成种种理论过失; (3) “论主体八不中道发生正观, 方…  相似文献   

19.
胡阿祥 《学海》2005,(3):65
(76)1098页:“中水令,前汉属涿,后汉、《晋太康地志》属河间。孝武大明七年,自河间割度。”按:此前、后汉及西晋所属,为中水旧县(治今河北献县西北)情况;大明七年云云,则东晋、刘宋中水新县(确址无考,当在今山东邹平、桓台等县一带)情况。《宋志》合旧县、新县于一处而并叙之,易致误解。《宋志》冀州述郡县沿革类此者甚多,下不一一论及。(77)1099页:“平原太守,……平昌令,汉旧县。后汉无。《晋太康地志》曰西平昌。”又1113页校勘记:“后汉无各本并脱‘无’字。成孺《宋书州郡志校勘记》云:‘《续汉志》无西平昌,后汉下当是脱‘无’字。’…  相似文献   

20.
道斋即北宋县、州、太学中的道教专科,因于学中“别置道斋授道徒”,故称。道斋的始废均在徽宗朝后期,存时虽短,影响较大,系道史中之特殊事件,是今日道教院校之滥觞。为此,笔者拟作如下钩考,供同仁参阅。一、设置目的和规模道斋始设于重和元年(1118)八月。对此,宋徽宗的目的有二:一是为道教神霄派培养骨干。徽宗为端王时始信道教,即位后,为平息社会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