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眼睛注视知觉、眼睛注视线索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等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结果发现:(1)婴儿从一出生就对眼睛注视线索表现出强烈的敏感性,眼睛注视知觉对语言和社会等能力的发展有很大影响;(2)颞上沟是加工眼睛注视线索的特异神经结构,它与实时监控情绪和情感的杏仁核存在神经联结,成为社会认知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3)对眼睛注视线索的早期加工显示出特异的脑电活动模式;(4)眼睛注视线索效应与外周线索的反射式效应相类似,但持续时间较长;(5)眼睛注视线索效应不仅受面部结构信息的影响,也受自上而下加工等高水平认知因素的调节,并显示出明显的个体差异。对眼睛注视线索效应的进一步研究应涉及人格判断、喜好评价和心理理论等高级社会认知活动。  相似文献   

2.
他人的注视线索可诱导观察者将注意自动地转移到该线索所指示的方向上去(注视追随), 但仍不清楚注视方向的知觉在注视追随中起到何种作用。本研究结合注视适应和注视线索提示范式发现:知觉到的注视线索角度越大, 其线索提示效应越强; 知觉适应后被试判断注视方向的准确性下降, 注视线索引起的注意转移量显著减少。可见, 对注视方向的知觉能直接影响注视追随行为, 而注视方向抽取受到刺激显著性(注视角度)和知觉适应等因素的调节。这提示:在意识状态下, 注视知觉与注视追随存在直接联系, 即可能存在从注视知觉系统到注意转移系统的皮层加工通路; 注视追随并非纯粹的反射式加工, 它受自上而下知觉经验的调节。  相似文献   

3.
眼睛注视作为面孔信息的一个重要成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其具有特殊的心理学性质。文章从眼睛注视的特殊性出发,综述了眼睛的特殊形态、心理学功能与面孔识别在机制上的独立性,并重点阐述了其在反射性注意中的行为、电生理和脑成像研究,最后探讨了眼睛注视在心理理论、情绪及自我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有研究发现,他人的注视会使人们倾向于遵循社会规则,但甚少发现他人注视状态对不诚实行为的影响。该研究旨在通过比较眼睛的呈现类型和形式对不诚实行为的影响,来考察哪种注视状态能有效抑制个体的不诚实行为。结果发现,非伴随注视状态下,被试表现出不诚实行为,且不同类型的眼睛对被试的不诚实行为没有影响; 伴随注视状态下,直视眼抑制了被试的不诚实行为,而斜视眼则没有。这表明他人持续的注视可能作为内隐的名誉线索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人们的不诚实行为。  相似文献   

5.
不同年级学生读课文时眼睛注视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采用3200型眼动记录仪,以小学三年级、小学五年级、初中一年级、高中一年级和大学各30名视力正常的学生为被试,记录了他们在有一定阅读任务要求下的眼睛注视方式。结果发现:阅读速度随年级升高而加快,且小学五年级组和初中一年级组、高中一年级组和大学生组之间差异显著;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各年级学生使用两种类型的国视和四种注视课文的方式;回视次数随年级升高而减少,且句间回视次数显著多于句内回视次数;各年级学生读课文时以使用直接和往复注视方式为主,以使用问题和不规则方式为辅。  相似文献   

6.
以往研究发现眼睛注视方向知觉受面孔表情的影响,愤怒面孔相较于恐惧面孔更倾向被判断为看着观察者。虽然研究者对此提出了不同的解释,但目前尚不清楚愤怒和恐惧表情在注视方向知觉中的这种差异影响到底来自于面孔的结构信息还是物理特征信息。本研究采用注视方向辨别任务,计算直视知觉范围(The Cone of Direct Gaze,CoDG)为因变量,分别以直立,倒置及模糊图片为实验材料,试图通过分离面孔结构信息和物理特征信息,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结果发现在保留面孔全部信息的情况下(实验1)愤怒面孔的CoDG大于恐惧面孔;在破坏结构信息加工,只保留特征信息加工的情况下(实验2))愤怒和恐惧表情在直视知觉范围上的差异消失了;在削弱物理特征信息加工,保留结构信息加工的情况下(实验3)二者在CoDG上的差异又复现。本研究结果说明不同威胁性面孔表情对眼睛注视知觉的影响主要来自于二者在与情绪意义相关的结构信息加工上的不同,而二者非低级的物理信息上的差异,支持信号共享假说和情绪评价假说对威胁性面孔表情与注视方向整合加工解释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采用改编的Posner视空间线索化任务,考查6~9岁儿童对眼睛注视、手指指向、箭头指向和代向汉字4种中央线索的注意定向。结果发现,6岁儿童已经能对眼睛注视线索进行注意定向,并随着年龄增长而改善。7岁组和8岁组儿童注意定向的成绩显著改善,7岁可能是儿童对中央线索注意定向发展的特定阶段。而对手指指向和箭头的注意定向,只有8岁和9岁儿童表现出来。对代向汉字线索的注意定向,8岁时开始出现,9岁时表现出显著的提高。结果提示,眼睛注视线索可能是一种独特的视觉线索,有别于其他中央线索引发的注意定向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心想事成,如愿以偿”,这句话似乎成了人们相互祝贺的一种口头禅,然而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违背了这一美好的初衷。一事当前,他们不是想到如何求胜,而是想到的是困难,想到的是失败,他们的勇气和信心在犹豫不决中淹没,成功的希望也在坐以待毙中流失,当然,事情的结果也只能是失败,或者被搁成猴年马月的事。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人们事前的行为退缩呢?心理学家把这一现象称为“人的自毁行为”。人的自毁行为看上去不可思议,却在现实中客观存在着,他是人们心理缺陷造成的。其主要有:一、畏难情绪有些人面临困难或绝境,一筹莫展,即…  相似文献   

9.
刚刚过去的1999年,应该说是我国因特网发展最快的一年,上网计算机数达350万台,上网用户人数达890万,其中在家中上网的占了一半。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计算机网络在给人类社会精神和物质两方面带来巨大的影响并塑造着崭新的社会形态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心理和行为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地影响着人们工作和生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赵亚军  张智君 《心理学报》2009,41(12):1133-1142
采用改进的Posner视-空间线索提示范式, 对眼睛注视线索提示效应(eyes gaze cueing effect)的加工机制进行了探讨。实验一考察注视提示线索对空间Stroop效应的影响; 实验二考察注视提示线索对特征抽取和特征整合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 注视线索提示有效时的空间Stroop效应显著大于提示无效的情景; 在单一特征搜索与特征联合搜索任务中, 注视线索提示效应无差别。这说明, 注视线索通过在头脑里形成空间方位表征诱导注意转移; 注视线索通过影响特征抽取、而非特征整合阶段, 对客体加工产生易化。本研究支持注视线索提示效应属于内源性注意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自闭症谱系障碍(ASD)儿童在不同眼睛注视方向下对面孔情绪的识别能力及视线加工特征,研究选取ASD儿童和普通儿童各17名为被试。结果发现,ASD儿童识别面孔情绪的正确率显著低于普通儿童,而对高兴情绪识别的正确率最高;ASD儿童识别面孔情绪的反应时不受眼睛注视方向影响,而普通儿童表现出对正视面孔情绪更快的识别速度。研究认为,ASD儿童的情绪识别能力偏低,受情绪类型影响显著,且在面孔情绪识别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视线加工障碍或缺少对眼部线索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汪磊  任勇 《心理科学》2017,40(2):283-289
研究旨在对着陆过程中的注视行为特征进行实验研究。基于模拟飞行环境,应用眼动仪实时记录并分析目视着陆中的注视百分比、注视转移次数、注视时间等特征。结果表明:目视着陆绩效优组对舱外景区的注视百分比显著高于绩效差组、总的注视转移次数显著多于绩效差组、对舱内仪表的平均注视时间显著短于绩效差组,注视模式与着陆绩效之间存在较强相关性。研究结论认为目视着陆中应建立更多外景注视参考点,同时提高舱内仪表信息搜索效率。  相似文献   

13.
如果把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时期的经典美术作品放在一起做个比较,就会发现这样一种趋势,即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绘画中,作者的注视高度大多采用略带仰视的角度,80年代则多见俯视,90年代最常见的是近距离的平视,而现在,很多已不是肉眼所习惯的视觉感觉了.这种现象肯定不是偶然的,这里不但能看出作者的态度和情感,进一步也能折射出特定的社会机制和意识形态.新中国60余年的历史变化及其对艺术家的影响,便可以用这种图像学的方法,对其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4.
探讨女性消费心理与行为的特点,揭示女性消费的热点和趋势。结果表明:(1)都市女性消费具有时尚、理性、注重健康、品牌忠诚度高、注重心理享受等特点;(2)其消费热点和趋势主要体现在:网络消费渐成时尚;发展类消费日益攀升;时尚、品质、品位消费成为亮点;消费时尚的全球化趋势;(3)企业与商家在商业行为中若能合理利用现代都市女性消费的心理特点与规律,合理调整营销策略,必能赢得市场。  相似文献   

15.
采用基金投资框架任务,结合眼动技术考察眼睛注视线索与框架类型对风险决策的影响。结果发现:(1)消极眼睛注视线索促进了被试在损失框架下的风险寻求行为,控制组与积极、中性、消极眼睛组的行为结果无显著差异;(2)以均字注视次数为指标的眼动结果表明,积极眼睛组和中性眼睛组对确定损益的关注差异大于对风险损益的关注差异;消极眼睛组和控制组被试对损失的关注大于对收益的关注,对确定项的关注大于对风险项的关注,但两者不存在交互作用。消极眼睛注视线索可能改变了个体对风险性和确定性的感知,并因此影响了人们的风险决策行为,规避消极情绪线索可能有助于减少经济决策中的风险寻求行为。  相似文献   

16.
社会拒绝会使个体在认知、情绪、行为三方面都发生改变。在认知方面,社会拒绝一方面会导致个体智力下降,尤其是在复杂的认知任务上,另一方面会使个体陷入以恍惚、缺乏生气为标志的认知解构中;在行为上,社会拒绝会导致个体产生自暴自弃行为和攻击行为,但在是增加还是减少亲社会行为上存在争议;在情绪方面,社会拒绝是否会引起消极情绪反应也尚没有定论,这些问题可以成为后续研究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7.
员工主动行为因有利于个人和组织的长远发展而受到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以往的研究主要关注主动行为对员工本人的人际内影响,而较少考虑对领导者的人际间影响;同时,考虑到员工在领导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对员工的主动行为如何影响领导的心理与行为反应做理论性整理将极大丰富对员工主动行为的认识。学界基于归因理论、内隐追随理论、自我-他人评价一致性理论等对上述自下而上的影响过程进行了初步探索,发现领导者对员工主动行为的态度评价和行为反应受到多重边界条件的影响。未来研究可具体化员工主动行为所诱发的领导者心理与行为反应,探索员工主动行为与领导方式的循环关系,以及深挖主动行为与绩效评价之间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18.
一、中心概况 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心是被教育部批准列入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之一,也是百所重点研究基地中仅有的两个心理科学的研究基地之一,还是全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中心。该中心是一个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融为一体的、面向全国开放的心理学重点科研基地。中心每年从教育部、天津市教委和天津师范大学获得经费资助。中心用房有两层楼,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主办《心理与行为研究》学术杂志。  相似文献   

19.
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国眼动研究工作的发展,反映两年来眼动研究成果和加强中外眼动研究同行的学术交流,2006年6月8日 ̄10日,在天津师范大学召开了第二届中国国际眼动研究大会。此次大会是由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沈德立教授和世界著名眼动研究专家、美国马萨诸塞大学资深教授Keith Rayn  相似文献   

20.
经教育部批准,原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心,更名为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研究院下设七个研究所:基础心理研究所、临床心理研究所、发展心理研究所、人格与社会心理研究所、学习与记忆研究所、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人力资源研究所,和《心理与行为研究》编辑部。研究院院长由沈德立教授担任。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成立@本刊编辑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