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僧才的培养,直接关系到中国佛教事业的慧命。湖南省佛教协会自第二届代表会议召开后,在贯彻落实中国佛教协会六代会“抓自身建设”的精神中,不但重视抓寺院道风建设,而且特别重视佛教教育事业的兴办,深知“人才建设是关键”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因为没有大批合格“爱国爱教”的青年僧才培育出来,去开创湖南佛教事业进入21世纪的新局面,湖南的佛教事业就不会有更大的进步。本着这一理念,湖南省佛教协会在当地党和政府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经二届二次理事会议审议,决定在长沙麓山寺这一具有一千七百年悠久历史的古刹开办“湖南佛学院”,…  相似文献   

2.
编后语     
《法音》1992,(3)
本期是佛教教育专辑。今年一月七日至十二日,中国佛教协会在上海召开了全国汉语系佛教教育工作座谈会。赵朴初会长在开幕式上指出:思想、宗教、文化素养和工作能力方面称职、合格的佛教人才奇缺同佛教事业的建设与开展之间的矛盾已成为在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时期内佛教工作在具足良好外缘的情况下所要解决的诸矛盾中的主要矛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逐步得到贯彻落实,佛教教育工作也开始有了起色,中国佛学院、四川尼众佛学院、闽南佛学院等一批佛教院校相继恢复和建立,为佛教界培养了一批人才,多数人在佛教岗位上发挥了积极骨干作用。国家在政策上对宗教院校工作也给予了支持,国务院(1991)6号文件进一步明确:“要支持和帮助爱国宗教团体办好宗教院校,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一支热爱祖国、接受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宗教学识、并能联系信教群众的宗教教职人员队伍。”佛教教育工作具足了殊  相似文献   

3.
正开展僧才的培养、僧团的管理一直是佛教界永恒的课题。千百年来,历代佛门大德高僧始终将僧才教育、僧团管理作为佛教之根本,从隋唐的丛林管理至近现代的新式佛教学院教育,无不倾注着一代代佛门大德对僧宝建设管理的心血与期望。在1992年中国佛教教育工作(上海)座谈会上,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居士曾说过一句令佛教界至今不能忘怀的话:"在当前和今后,  相似文献   

4.
《法音》2005,(6):34-39
一、建校缘起“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佛法的住持与弘扬,需要清净的僧伽,而清净的僧伽则源自于佛教教育,因此,佛教人才的培养,直接关系到佛教的前途和命运,以及佛化事业的盛衰。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说:“大力培养合格僧才,加强人才建设,是关系中国佛教命运和走向的头等大事,是我国佛教事业建设与发展最紧迫、最重要的任务”。无庸质疑,今天不培养佛教人才,明天就不可能有佛教。有中国第一比丘尼之称的隆莲法师,一贯重视教育,深感佛教界人才奇缺,同时也意识到培养佛教人才的急迫性。她为了创办尼众佛学院而四处奔走,积极呼吁,并在…  相似文献   

5.
《法音》1995,(5)
中国佛教协会佛教文化教育基金委员会缘起中国佛教已有千八百余年之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之重要组成部分。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与继承和发扬佛教文化不可分割。振兴佛教文化事业,针对当前佛教情况,必须首先加强佛教自身之建设,即切实加强佛教教育,培养僧才,提高佛...  相似文献   

6.
《法音》1992,(11)
中国佛教已有千八百余年之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之重要组成部分。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与继承和发扬佛教文化不可分割。振兴佛教文化事业,针对当前佛教情况,必须首先加强佛教自身之建设,即切实加强佛教教育,培养僧才,提高佛教徒素质,同时大力组织开展佛教文化各领域之研究。我国现有佛教院校,办学条件差,师资不足,教学手段落后,远不能适应佛教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能超 《中国宗教》2018,(4):43-45
开展僧才的培养、僧团的管理一商是佛教界永恒的课题。干百年来,历代佛门大德高僧始终将僧才教育、僧团管理作为佛教之根本,从隋唐的丛林管理至近现代的新式佛教学院教育,无不倾注着一代代佛门大德对僧宝建设管理的心血与期望。  相似文献   

8.
道风是佛教徒内在信仰的外化,道风建设是佛教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佛教自身建设的根本,也是佛教能否永葆活力的关键。道风建设不能一蹴而就,是一项需要常抓不懈的长期工作。道风建设是佛教事业的命脉,既与佛教的社会形象有关,又关系到佛教的积极作用能否充分发挥,还与佛教的健康发展紧密相连。加强道风建设,严格寺规,精细管理,注重学经守戒,重视僧才培养,意义重大。坚持“四抓”,对道风建设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9.
法界春秋     
《法音》1992,(3)
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汉语系佛教教育工作座谈会上,与会者一致认为:思想、宗教、文化素养和工作能力方面称职、合格的佛教人才奇缺同佛教事业的建设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已上升为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时期内佛教工作在具足良好外缘的情况下所要解决的诸矛盾中的主要矛盾。当前和今后相当时期内佛教工作最重要、最紧迫的事情第一是培养人才,第二是培养人才,第三还是培养人才。为了尽快解决这一主要矛盾,把培养大批合格佛教人才这一件大事办好,会议一结束,中国佛协对会议形成的纪  相似文献   

10.
法尊法师是五台山现代著名高僧、佛学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法师两度入藏,遍访名师,广学经论,译经著书,为汉藏文化交流作出巨大贡献。法尊法师还特别重视僧才的培养,从事佛教教育工作28年,为佛教培养出许多解行并重的僧才,从而形成了一套佛教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1.
圆瑛是近现代著名的佛门领袖,一生创办了多所僧伽教育学校,其教育实践和思想值得总结继承。圆瑛的僧伽教育事业源于对佛教的信心,认为佛教是文化中心、救世根本,佛教教育的根本是僧才教育。新版《圆瑛大师年谱》有关其僧伽教育史料存在诸多错讹和缺漏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杨文会被视为近代中国佛教复兴的开创者,原因之一是他开启了近代佛教新式僧教育的序幕,这与他参与其中的近代东亚佛教现代化运动有着很大关系。出访欧洲的经历以及与南条文雄、达摩波罗等人的交流,使得杨文会的僧材培养理念与实践不同于传统佛教的僧材培养模式。他强调对现代佛学研究方法的运用,构建了以新式教育制度为框架的僧教育体系,创办了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与弘法能力、能够担当振兴佛教重任的僧材为目的的祇洹精舍,从中走出了欧阳竟无与太虚两位民国时期居士与僧伽的代表人物。杨文会的僧教育理念与实践开创了近代佛教僧教育的新局面,为民国的佛教教育事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佛教文化》2016,(6):3-3
为弘扬佛法、培育人才,促进南北传佛教交流等重要目标,台湾“中华人间佛教联合总会”11月6日在高雄佛光山召开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热心耕耘人间佛教的200多位僧信参与盛会,在会中凝聚共识,集思广益,探讨如何落实人间佛教,建设人间净土。  相似文献   

14.
《法音》1993,(10)
在外缘具足的情况下,佛教自身建设是决定中国佛教兴衰存亡的根本内因。以戒为师,大力加强建立在具足正信、勤修三学根基上的道风建设;培养千千万万合格的僧才,提高四众的素质;加强中国佛教协会和地方佛协的自身建设,这是关系佛教的前途和命运的根本大事,必须下大力气抓紧抓好。当今中国的佛教,适逢大好的机遇。国家和  相似文献   

15.
正杭州灵隐寺始建于东晋年间,至今已有一千七百余年历史,是杭州名刹、汉传佛教全国重点寺院。近年来,杭州灵隐寺始终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牢牢把握住人才培养、佛教现代化和文化引领等三大主线,推进佛教中国化不断深入。一、践行佛教中国化,致力高层次僧才队伍建设佛教事业的接班人,是新时代佛教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  相似文献   

16.
编后语     
《法音》1993,(6)
今年6月,是中国佛教协会成立40周年。中国佛协将召开全国佛教代表会,出版纪念文集,举办其它各项纪念活动。纪念自己的节日,最重要的是进一步发扬佛教优良传统,实践人间佛教思想,调动广大教友在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庄严使命中作出更大的贡献。本期发表中国佛学院、五明佛学院以及中解论佛教教育的文章,旨在说明:重视发挥佛教文化教育功能,培养合格的僧才,续佛慧命,冀能引起佛教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佛教教育是决定中国佛教前途的大问题。十几年前赵朴老就曾经语重心长地指出:“当前和今后相当时期内佛教工作最重要、最紧迫的事情第一是培养人才,第二是培养人才,第三还是培养人才。”一向慈祥温和、言简意赅的朴老,在这个问题上却反复强调,“作狮子吼”,可见此事非同小可。“从深层次来说,今天我们培养的人才合不合格,将决定将来中国佛教事业的兴衰存亡,决定中国佛教的走向、命运、前途。”哲人其萎,但此金石之声,仍然振聋发聩,催人猛醒。这些年来,全国已有三大语系的三十几所大、小佛学院,培养了一批佛教人才。但数量还远…  相似文献   

18.
佛教教育面面观默雷摘编为挽救中国的僧教育而奋斗1990年7月,在台湾圆光佛学院举办的“第二届全国佛学院院务研习会”上,大陆的闽南佛学院院长妙湛法师提交了书面报告《为挽救中国的僧教育而奋斗》。此文亦在1991年1月上海举行的“全国汉语系佛教教育工作座谈...  相似文献   

19.
《法音》1991,(2)
新加坡光明山普觉禅寺住持宏船老法师于1990年12月25日下午2时30分安祥舍报,享年84岁。宏老原籍福建晋江,早岁披缁,后赴南洋弘法,开创新加坡光明山普觉禅寺,曾任世界佛教僧伽会副会长、新加坡佛教总会主席等职。宏老生前十分关心中国佛教事业的发展,对各地寺院的修复,僧才的培养,弘法事业的开展,都不遗余力地给予支持。特别是近年来对泉州承天寺的恢复和重建,宏老倾注了极大的心力,使这座千年古刹轮奂一新。宏老在弘法利生事业上的辉煌成就,为恢复和发展中新两国佛教界友好关系作出的杰出贡献,将载入佛教史册,成为鼓舞佛子精进佛事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20.
《法音》1999,(12)
本刊讯河南省首期僧伽培训班开学典礼于11月1日在省佛教协会举行。省宗教事务局及省佛协的领导出席了开学典礼。河南是佛教大省,开放寺院多,但僧才缺乏、素质偏低。举办僧伽培训班旨在提高僧人的综合素质,提高增强他们的政策观念、法制观念、佛学修养及寺院的管理能力,为佛教事业培养爱国爱教的高素质跨世纪僧才。首期参加培训班学习的70余名学僧,来自河南省各开放寺院,大都是各寺院的执事和骨干。河南省佛协举办首期僧伽培训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