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书法是以文字为载体的艺术,书法的韵味本身包含了形式美和文词美两个特点,自然也与学问、品味、文化、修养等紧密联系,不管是古代还是近代的一流书法家都是知识渊博、文采飞扬的诗人、文学家,自身都带着那个时代所独特的文学特点和经历故事。长期以来在中国书法品评与欣赏中,形成了重人格品节和学问修养的独特艺术观。  相似文献   

2.
对知情同意书和知情同意过程的探讨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4  
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中,存在着一种现象:重视一张由患者签字的知情同意书,轻待知情同意过程。签字的知情同意书不等于知情同意,知情同意书不等于“生死契约”。知情同意的本义:对患者权利、尊严、人格和自由的尊重,只有在知情同意过程中获得。因此知情同意过程应该重要于知情同意书。医生严格履行好法定的告知和说明义务,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就是尊重法律,也是医生保护自己的最好方式。  相似文献   

3.
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中,存在着一种现象:重视一张由患者签字的知情同意书,轻待知情同意过程.签字的知情同意书不等于知情同意,知情同意书不等于"生死契约".知情同意的本义:对患者权利、尊严、人格和自由的尊重,只有在知情同意过程中获得.因此知情同意过程应该重要于知情同意书.医生严格履行好法定的告知和说明义务,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就是尊重法律,也是医生保护自己的最好方式.  相似文献   

4.
<正>一、为什么说"中国缺乏知识论传统"?就中国学问的传统分类来说,很难找出哪一门类为知识论,也很难说哪一学派专门研究"知识之所以为知识"。金岳霖先生说:"中国哲学的特点之一,是那种可以称为逻辑和认识论的意识不发  相似文献   

5.
来印度工作后,我同三部分人打交道多。一是政府官员,二是企业界人士,三是知识分子。印度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和对弱者的关注,对学问的执著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固守独立的人格 使我感受最深刻的,当然是我经常接触的一批印度知识分子朋友,他们都有着不见风使舵、不昧良心、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可贵人格。印中友协副主席兼卡纳塔克邦印中友协秘书长巴斯克兰先生,一辈子始终是坚定的社会主义者。他因致力于印中友好事业,  相似文献   

6.
信仰与知识     
信仰是相信、承认有一个至高无上的真神,无条件地接受他。而知识是一种智慧的作用,是科学文化灌注人脑,使人认识世界。在天主的启示中,信仰和知识原本是相辅相成、和谐统一在人类理性生活中的,但二者有时也反目、对抗,甚至势不两立。所以今天我们仍有必要对这两者的关系有一个中肯的认识,才不至使青年一代在信仰和知识之间有所偏颇。 我们不否认获得知识对一个人来说是一种光荣,经上说:“有智慧的人如一位荣耀的  相似文献   

7.
文化与人格关系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宋怡  孔克勤 《心理科学》2004,27(1):147-149
文化影响人格发展。在影响人格的因素中,普遍性因素与文化特殊性因素共存。文化的维度,有复杂性、紧密性、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等。许多文献提到在不同的文化中均出现大五人格。然而我们仍然需要谨慎,因为对普遍性的大多数研究并不包括文化特殊性的特质,也不研究那些与西方文化范例有绝对差异的样本。  相似文献   

8.
母亲的风筝     
正天下的母亲都爱操心,我妈妈是天下母亲中最爱操心的母亲。在她眼里,我们儿女全是还没孵出蛋壳的鸡,她必须永远孵着我们。妈妈时常辅导我们功课,尤其是算术。她不希望我们去搞文科,而要我们搞理工科。她明白理工科的基础,在小学里便是算术了。有一次,临近大考,她辅导我"换算"。她一定要问我:"一丈等于多少米?"我说:"老师只要我们知道一米等于多少市尺就行了。"可是,妈妈说:"万一有一道题目是一丈等于多少米,你怎么办呢?"她的逻辑是对的,我想不出任  相似文献   

9.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中提到中国哲学与中国义理学的区别时指出,用哲学方式来重述中国义理学传统的好处在于:可以把义理学传统放置到近代学问的体系中加以审视,获知其在近代知识体系中的位置。这也就是说,哲学是促使传统的学问获得近代知识自觉的方式。在我们看来,在某种意义上,“哲学”是一种类似于海德格尔所谓“再思”(Andenke...  相似文献   

10.
监狱劳教所心理矫治改革20年,仍处于少数人零星试验状态。其症结在于,改造工作的实质是共进文化影响落后人格,改革要领是使监所警察具有时代人格(即先进的精神结构和状态),而我们的注意力长期耽留于改造对象心理研究,致使警察心理文化建设不足,缺乏知识支持后劲和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与全员性。  相似文献   

11.
伦理是一种智慧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古希腊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 :哲学是使人聪明的学问 ,那么我们不妨说 :伦理学是使人明智的学问。伦理 ,也可以说是道德 ,其实就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 ,基于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现实要求所形成的一系列共识 ,是一种“社会整体的契约” (弗兰克纳语 )。在早期的人类社会这种共识是以原始的宗教禁忌的形式存在着 ,人们相信 :不遵守这种禁忌将会给群体带来灾祸 ,即会威胁群体的存在和发展。因而 ,对于不遵守禁忌的社会成员 ,群体将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惩罚。人们为了避免受到惩罚 ,同时也是为了获得群体的认可而遵守这些禁忌 ,以求得融入…  相似文献   

12.
吴根友 《学海》2012,(4):173-185
中国传统学问、典籍体系是"以治道为中心"的。先秦时期大约有五种学问(知识)、典籍的分类范式,两汉以后刘向、刘歆父子开创的七略分类法一度成为四部分类法正式确立之前最主要的学问和典籍分类法。《四库全书》接受并综合以前的四部分类法,正式将四部分类法作为编纂本书的纲领,对近四百年来中国学问、典籍的研究产生了巨大影响。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西方文化的逐渐涌入,特别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西方的知识、典籍、学科的分类法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传统的学问与典籍的分类体系。在当代中国社会,如何重建"国学"学科体系,如何认识本民族学问、典籍的分类体系,将是重建现代中华民族伦理共识、文化身份认同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人格是文化的产物。文化影响了个体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文章介绍了文化对人格模型及自我的具体影响,集体主义文化与个体主义文化有不同的人格模型和自我增强方式,在两种文化下特质理论的意义并不相同。当代心理学主要以西方文化为理论基础,如果我们的目标是理解全人类的行为,就必须首先建立属于各文化的本土心理学。  相似文献   

14.
已有研究表明有效的知识分享有利于组织任务的完成,而人的因素是影响知识分享的核心和难点。该研究采用《中国人人格量表》第二版(简称CPAI-2),探讨中国背景下与文化相关的人格特质(人情、面子)如何影响个体知识分享行为(包括知识收集和知识贡献)。研究结果发现:(1)人情和面子可以显著预测知识分享行为,并通过自我效能和社会价值间接的影响知识分享行为;(2)上述中介作用在知识收集和知识贡献两个维度上表现为不一致的特点。研究结果说明,在中国文化的背景下促进知识分享行为,需要考虑人情、面子等传统人格特质;同时,促进组织成员的知识收集行为与知识贡献行为应该使用不同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对文化的研究可以有多种角度,其中文化与人格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角度。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人人格的影响?这是个庞大而复杂的问题,本文试以“人格三因素论”为参考构架,对这个问题作一点初步考察。一理想人格设计是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争的一个焦点文化有多种定义,笔者采用这样一种说法,即把文化分为“狭义的文化”与“广义的文化”。与此相应,文化与人格的关系也可以分两个层次来考察。所谓“狭义的文化”一般是  相似文献   

16.
明生 《佛教文化》2011,(4):10-10
佛教也是一门关于幸福的学问.禅宗认为清风明月、大地山河非我所有.但都能够为我所用,这就是幸福的。我们现在整理、发掘、弘扬包括佛教文化在内的传统文化理论,探索传统文化在构建幸福人生方面的作用和智慧.对于提升人们的幸福指数.建设幸福社会、和谐社会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一次关于人权的电视访谈节目中 ,采访者突然间说道 ,就他所理解 ,我正在建立哲学与酷刑之间的关联 ,并且问我这种关联是什么。我一时语塞。瞬刻间 ,我试图猜度他何以得出如此结论。我的回应是 :哲学与酷刑之间没有任何关联 ,并且 ,当你以哲学 伦理知识看待酷刑事实时 ,你可以认识到 ,正如通常接受的那样 ,酷刑既不伤害也不“侮辱”酷刑受害者的人的尊严 ,例如在构想《禁止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待遇或处罚公约》这一标题时。酷刑对施以酷刑者的人的尊严造成伤害。我们保护或伤害人的尊严 ,特别是我们自己的人的尊严 ,在于我们…  相似文献   

18.
占有化德育与生活化德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占有化德育以占有物质财富的方式从事教与学 ,在德育中人与知识及相关的分数、学历、科研成果的关系是占有者与被占有物的关系。生活化德育要恢复德育的本来面目 ,道德学问本于生活中的做人做事。生活化德育要扬弃占有心态 ,恢复德育敦品励行的人格涵养功能  相似文献   

19.
“气节”——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国人价值观念的核心,中国人理想人格的表现。 孔子早就提出:“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坚持自己的志向,不动摇,不犹豫,志气不可夺。孟子则将有气节的大丈夫所应具备的人格说得更具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盂子·滕文公下》)“贫贱不能移”的精神从孟子提出后,对中国文化发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百年教育有巨大进步和成绩,也有不足。主要弊端有三:重知识技能训练,轻人格道德熏陶;重理工知识传授,轻人文素养培育,没有中华经典训练;实行工程监管为特征的量化规范管理,用项目课题带动教学科研,个性不能彰显。其后果是培养出大批发育不良的人,一没有道德魂,二短少中国心,三缺乏创造力。针对上述状况,教育要认真反思。学校教育担负着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要恢复中华经典的系统学习,使之正式进入大中小学教学体系。学习孔子,重视人格养成,树立人的尊严。运用儒家道德资源,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学习儒家教育智慧,更新教书育人方式:一是因材施教,破格选优;二是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创造力;三是教学相长,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