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金志成 《心理学报》1993,26(4):52-60
用回归旋转设计研究倒摄抑制。实验数据最后用二次方程逼近并取得拟合检验的显著性水平(P<0.01)。本实验揭示了(1)影响倒摄抑制的四个因素中,先前材料的学习程度(A)和后继学习材料的长度(C)这两个因素起主要作用。当A足够时,不论C的长短,倒摄抑制相对而言总是最小。这说明A因素起最主要作用;(2)在A足够的前提下,C因素与倒摄抑制成正比函数关系。本研究的成功实验表明,回归旋转设计不仅适用于心理学研究而且能揭示心理现象在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变化的函数关系。因此,它比心理学研究的传统设计方法又前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2.
“提取练习”对记忆保持的促进效应在过去10年获得了研究者的高度关注与认同。在此基础上, 研究者开始将提取练习研究的关注点由记忆保持转向对教学实践更具价值的意义学习上。本文从提取练习对意义材料学习的促进效应、提取练习在意义学习评估指标上的优势以及提取练习与其它意义学习方法的比较三个方面回顾了提取练习促进意义学习的实验证据, 介绍和比较了两种解释提取练习如何促进意义学习的理论假设, 并且梳理了在真实的课堂教学中获得的提取练习促进意义学习的研究成果。综述表明, 提取练习与重复学习和精细加工学习相比, 在促进意义学习方面更具优势, 值得且可以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推广。但是, 现有研究中纳入的意义学习的评估指标体系、所涉及的知识类型以及与之比较的意义学习方法都较为单一, 且内部机制的解释理论也存在争议, 在以上方面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蒋杭英 《心理科学》2011,34(4):882-888
以汉字为实验材料,以学业优秀者和学业不良者为被试,探讨学习材料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性质对倒摄抑制产生的影响,以及两类学生学习两类材料时的倒摄抑制差异。并通过指导语,逐步揭示结构化材料中的规则,迫使被试采用有效的学习策略,来观察倒摄抑制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一、与非结构化材料相比,学习结构化材料表现出更好的记忆绩效,但未发现两者对倒摄抑制的不同影响;二、和学优者相比,学业不良者的记忆绩效较差,倒摄抑制值也较大;三、对材料规则的提示会促进学业不良学生的记忆绩效,降低倒摄抑制,但对学习优秀者的影响不大;四、一些汉字识别特征影响倒摄抑制,如当干扰项和目标项构形相同时,会降低倒摄抑制。  相似文献   

4.
语境学习是成人获得词汇意义的主要方式, 大量研究者使用语境学习范式考察成人母语词汇意义学习的问题。已有研究将词汇意义学习分为两大阶段:习得词汇的对应概念阶段和将新词的意义整合到已有的语义网络中的阶段。基于词汇意义学习两大加工阶段中语境学习的相关研究, 梳理了词汇、语境、被试因素对成人词汇意义学习的影响, 指出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关注新概念学习、隐喻意义学习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教材内容的情感性分析及其处理策略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5  
卢家楣 《心理科学》2000,23(1):42-47
人们对教材的教学心理学分析研究相对较少,仅有的也多囿于认知维度。奥苏贝尔在其意义学习理论框架下研究了教材的意义性及其学习条件问题,并提出了著名的处理教材内容的先行组织者策略,然其研究仍属认知维度。其实,教材也是构成教学中情感现象的一个重要源点,对其进行情感性分析研究,将有助于从情感维度系统优化教学。故本文对教材内容进行较系统的情感分析,归纳为蕴涵显性、隐性、悟性和中性情感因素的四大类,并在教学实验  相似文献   

6.
学习困难学生语义分类编码策略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杨心德 《心理学报》1996,29(4):375-379
通过对38名学习困难学生与48名学习优秀学生使用语义编码策略的比较研究,发现学习困难学生不能像学习优秀学生那样自觉地在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中使用学习策略;学习困难学生不使用学习策略的机械学习成绩与学习优秀学生无显著差异;教育训练有助于学习困难学生将语义编码之类的活动运用于信息加工过程而促进学习。  相似文献   

7.
王雨函  李红  莫雷  金花  陈琳  乔佳佳 《心理学报》2012,44(11):1443-1453
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技术对熟悉主题说明文阅读过程因果推理加工进行研究, 探讨说明文阅读过程中读者是否能够自发进行因果推理加工, 以及阅读焦点的存在是否会对说明文阅读过程中的因果推理加工产生影响。结果表明, 读者在熟悉主题说明文阅读过程中能够自动进行推理加工, 负责推理加工的主要脑区为额叶(尤其是额下回)、顶叶下部及双侧楔前叶等区域。在熟悉主题说明文阅读过程中, 阅读焦点的存在一定程度上使读者的认知加工资源集中在对与焦点相关的推理关系的加工上。  相似文献   

8.
王重鸣  成龙  张玮 《应用心理学》2010,16(2):180-186
Savage于1954年提出"确定事件原则"这一概念,Tversky和Slafir(1992)通过实验发现,人们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过程中,会出现违背确定事件原则的现象,并把这种现象称为"分离效应"。尽管已经有很多对于二次赌博中分离效应的机制研究并产生很多分歧,但对于囚徒困境范式中是否存在分离效应以及其机制并没有一致的结果。本文对囚徒困境中的分离效应进行了验证性实验,虽然整体结果上与Shafir与Tversky(1992)的结论相吻合,但被试专业背景对结果有显著效应。同时,按照Lambdin和Burdsal(2007)对分离效应的操作定义,结果发现分离效应没有出现,文章对其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概述了语言的群体间偏差现象,这一现象的表现为:个体在描述正向或负向行为时,会由于描述对象是否与自己属于同一群体而在描述语言抽象性上存在差异.通过使用固定和自由反应研究范式,用实验方法进行研究,结果验证了这一现象在汉语背景下的存在.通过讨论这一偏差现象在刻板印象的维持与传播中的作用,及其在测量偏见上的应用,指出语言的群体间偏差现象在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基本特征水平的知觉学习与注意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基本特征水平的知觉学习的研究中是否存在注意与反馈的作用,是一直存在着争论的问题。该研究通过线索不同的有效性来控制注意的分配,探讨了在基本特征水平的知觉学习中注意与反馈的作用,共进行了两个实验,实验一采用内源和外源性线索影响注意分配,探讨基本特征刺激加工过程中注意的作用;实验二对基本特征刺激的知觉学习过程的特性进行研究。学习和探测任务都是让被试从所呈现的刺激中寻找靶子英文字母L。结果发现:在基本特征水平的知觉学习中存在有注意的作用;其学习过程存在反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用特征结合错误率为测量指标研究早期知觉过程的实验称为IC实验,它是研究早期知觉过程的有效工具。通过它可以研究:(1)视觉特征整合中的组装问题:注意的“聚光灯”怎样将特征整合起来?(2)知觉基本单元问题:视觉系统如何首先编码基本特征?(3)知识的表征问题:在人类认知的最初阶段是如何编码、表征信息的?(4)记忆现象:是否存在真正的感觉记忆?(5)大脑半球功能优势效应:在早期加工阶段的特征抽取是否存在优势化?(6)字词识别过程。  相似文献   

12.
归纳推理是从特殊推导至一般的高级认知过程, 其认知神经机制是当前研究的新方向。对已有研究进行分析发现:(1)归纳推理的核心过程与前额叶和晚期ERP成分密切相关; (2) 归纳推理可能存在双系统; (3)归纳推理过程中大脑偏侧化的现象存在争议。以上三个问题需要后续归纳推理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3.
具身认知理论的代表知觉符号系统认为知识表征具有知觉特点,并假设语言理解中对于所涉及概念及其隐含属性会即时进行知觉模拟。当前研究采用句图匹配范式,通过三个实验探讨句子理解中是否会对物体隐含颜色属性进行知觉模拟及其具体条件。实验1沿用经典范式验证语言理解中对物体隐含颜色存在知觉模拟过程。实验2通过变化句子前语境考察语境是否支持对于物体隐含颜色知觉模拟的影响。实验3进一步考察当颜色属性与其对应物体存在稳定关联时(即具有高颜色诊断性的物体),在不同语境作用下是否会引起知觉表征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语言理解中知觉模拟过程是灵活的,语境改变会引起读者所激活的物体颜色知觉表征发生变化,并且对于高颜色诊断物体,即使缺乏支持语境,读者仍然会对句中隐含的物体特定颜色进行知觉模拟。  相似文献   

14.
面孔再认是社会生活中重要的认知过程,是对保存在长时记忆中的面孔信息的提取。面孔再认包括学习和再认两个阶段。本文对面孔再认中存在同性别偏向现象进行了介绍,并从面孔信息的完整性、面孔的呈现方式、面孔的表情以及加工阶段的注意力四方面论述影响面孔再认中同性别偏向现象的因素,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近年来,皮亚杰的理论受到挑战,人们批评皮亚杰虽然强调社会因素对于认识发展的作用,但在实验中并未真正加以研究。具体到三山课题上,已有的研究多是在儿童单独作业条件下分析儿童关于三山课题认识发展的过程、自我中心现象的变化趋势以及知觉经验在儿童掌握空间表象中的作用。而儿童间的相互作用对儿童掌握空间表象是否存在影响,至今尚未见到过实验研究报告。本实验试图通过对儿童在单独作业和相互作用两种条件下进行训练,然后对比两组儿童对空间表象的掌握情况,分析两组间是否存在差异,为进一步完善皮亚杰的儿童空间认知发展理论提供实验上的依据。研究方法被试随机抽取一至四年级学生200名,其中一年级40名,二年级50名,三年级50名,四年级60名,按所在年级分成四个年级组。初试后,将各年级回答错误的儿童,按等组法的原则分成单独作业组与相互作用组两组。两组儿童的初试成绩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试图探求人们在进行三段论推理加工时是否存在形式和内容双重标准。由既掌握形式逻辑推理规则又知道构成推理题的两个前提是否正确的被试所进行的推理结果支持下述观点:人们在进行三段论推理过程中,在判定推理结论的正误时,存在着与试题结构相应的两种内在的判定标准,即“形式标准”和“内容标准”。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运用ERP技术来检验概率贴现和时间贴现是否反映了相同的神经机制过程。在本研究中,我们在一个刺激中同时操纵概率贴现(风险vs.安全)和时间贴现(1个月后vs.今天)水平。通过对两个过程上的ERN以及全时间段的ERP分析来确定它们是否反映了相同的认知过程。结果发现,这两者在ERN上存在差异,同时这两个效应在ERP的时程和出现的电极点上都存在差异。这些差异表明这两者可能包含着不同的神经机制过程。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采用眼动追踪技术,通过对预期性和词频、预期性和笔画数在词汇识别过程中是否存在交互作用进行考察,以探讨预期性效应对词汇识别产生影响的加工阶段。结果显示,预期性和词频、预期性和笔画数之间均不存在交互作用。由此表明,预期性、词频和笔画数均独立地对中文文本阅读中的词汇识别产生显著的影响,该结果符合E-Z读者模型的研究假设。  相似文献   

19.
何更生 《心理科学》2003,26(5):912-913
1 问题提出  现代学习心理学主张 ,学生写作能力是一种学习结果 ,这种学习结果是由写作内容知识、写作技能和写作策略性知识构成的1。写作内容知识即陈述性知识 ,或者说是关于文章“道”的知识。它在写作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常直接决定作者“写什么” ,对作品的质量特别是对文章的材料是否切题、是否充实具体等有重要影响2 。中小学生在写作文时常常感到无话可写或“无米下锅” ;写出来的文章也往往存在言之无物、内容空洞等现象。用现代教学心理学来看 ,出现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长时记忆中缺乏与作文要求相关的写作内…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室内设计行业中有很多设计师在进行设计过程中,存在着模式化的空间功能布局和建筑造型形式美方面考虑过多与跟随潮流、盲目从外的现象,而忽略了对本土的传统文化中的精髓的运用。针对这种实际情况,笔者就其在室内设计中设计思想的应用和设计的方法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