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总论理论创新 :语境与问题 (俞吾金·1·11)在关注时代和实践的发展中进行哲学创新———专家学者谈《哲学理论创新丛书》与哲学理论创新 (本刊记者·4·13)历史解释与话语霸权的消解 (韩震·5·2 2 )全球资本主义分析及其理论意义 (胡大平·7·7)让哲学与时俱进、引领实践———访庞元正教授 (本刊记者·8·2 )加强对话与交流 ,创造哲学的辉煌———“世纪之交的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 (本刊记者·11·2 )在科学与人文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研讨会综述 (孙伟平·12·17)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论研究学术研讨会”综…  相似文献   

2.
范·弗拉森的科学哲学,在当今西方科学哲学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他不仅影响着科学实在论从“正统”走向“修正”,而且促成了科学哲学的第三条道路──后现代科学哲学。本文将就此问题作出论述,并指明和解决范·弗拉森思想中的停论。一、范·弗拉森与当代科学哲学转向科学实在论的发展,是当今西方科学哲学的主流。但是,近二、三十年来,由于科学实践的实际状况不断与科学实在论的科学观相分离,因而其阵营内部发生了严重的分化:一方面,科学实在论纷纷转向修正的实在论;另方面,在反实在论的强劲冲击下,形成了后现代的科…  相似文献   

3.
国际动态     
印度学者倡导科学与宗教对话1月5日,"在全球化世界中科学与宗教的对话"研讨会在印度洛瑙拉闭幕,包括大学教授、研究员在内的近百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与会的印  相似文献   

4.
《科学前沿与哲学》是中华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会“七五”规划重点课题。它完成后又作为国家新闻出版署“八五”国家重点图书选题的《当代哲学前沿问题研究丛书》之一,已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于1993年出版。此书出版后得到学术界的好评。为此,本刊记者就有关问题访问了该书副主编林夏水(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科学技术哲学研究室主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兼数学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现将访谈录发表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中国道教》2000,(5):6-7
金秋的北京 ,阳光明媚。中国道教协会闵智亭道长出席联合国“世界和平千年大会”刚刚归来 ,还未来得及换洗行装 ,便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在北京白云观的会长办公室里 ,闵会长首先向记者介绍了联合国“世界和平千年大会”。他说 ,这是一次在世纪之交召开的盛会 ,又值联合国成立五十五周年 ,主题是 :“号召对话 ,发扬宗教领袖在转化冲突中的作用 ,朝向宽恕与和解 ,结束贫穷的肆虐和环境恶化” ,都是世界人民十分关注的大课题 ,因此意义重大。来自世界七大洲的一千多位各宗教的领袖出席了大会 ,盛况空前。由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主席傅铁山主教为…  相似文献   

6.
(天亚社·东京讯)世界宗教和平议会日本委员会于4月12日呼吁北约停止空袭南斯拉夫。委员会主席东京总教区白柳诚一枢机促请北约政府领袖“在未来停止军事行动,以对话及其他外交途径”结束这次巴尔干半岛危机。由白柳枢机签署的《祈求停止空袭南斯拉夫》声明指出,“...  相似文献   

7.
宗教经验是宗教意识的主要内容之一,而宗教意识则是宗教心理学着重研究的对象。文章梳理了詹姆斯机能心理学借助潜意识“中介项”理论,阐释宗教经验的历程,他认为潜意识这个人神相通的“中介项”是宗教神学的“亲密的伙伴”,是宗教与科学对话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2006年11月18日,中印(北京)宗教建筑规划设计院院长王志远与《佛教文化》杂志执行主编凌海成就“宗教·建筑·胜境艺术论坛”的有关问题进行对话,现将谈话记录发表于后。凌:感谢你邀请我出席“宗教·建筑·胜境艺术论坛”,这使我受益非浅。举办这个论坛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关于社会哲学的对话——访《社会哲学导论》课题负责人王锐生·本刊记者〔编者按语〕开展课题立项研究,是发展我国科学事业的一种基本形式。为了更好的反映哲学研究的新动向、新问题、新成果,交流科研工作的心得和体会,本刊从本期起,新辟“课题研究追踪”栏。我们将有...  相似文献   

10.
繁荣逻辑科学促进哲学发展——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逻辑室五学者本刊记者周礼全,1921年12月出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逻辑学会会长,主要著作:《模态逻辑引论》,《逻辑——正确思维和有效交际的理论》(主编)等。张家龙,1938年6月出生,研究员,...  相似文献   

11.
2000年伊始,中国科协宣传部组织了几位专家到北方交大研究生院和10几位学生进行了真诚的对话,对话的主题是“寻找科学精神“。参加对话的专家是:中国科普研究所研究员郭正谊、申振钰,国防大学教授乔松楼,北方  相似文献   

12.
(二)广告词中的逻辑省路被恩格斯誉为“喜剧之父”的占希腊诗人阿里斯托劳曾说过:“唯有聪明人才善于把许多意思压缩在一句话里。”(见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社交广角》)既然是压缩,必须有逻辑省略,跳过某些逻辑中介。广告词是极其精炼的,常常有逻辑省略,受众必须在理解的过程中把“中介”补充上去。所谓中介,就是联系的意思。有时“中介”的含义要狭一点。专指普遍联系中的中间环节,或者叫中项。列宁说:“一切都是经过中介,连成一体。”(《哲学笔记》,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103页)思维过程中,如果搞不清楚起点的规定与一…  相似文献   

13.
访谈录     
本文是2008年1月中央电视台CCTV-9《对话》节目记者采访了美国国际探索中心(Center for Inquiry)常务理事,塔夫茨大学(Tufts University)教授,著名的无神论者丹尼尔·丹尼特(Daniel Dennett)的访谈录。丹尼特教授就“宗教与政治”、“宗教与文化”、“宗教与文明”等诸多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本刊编辑部摘编了这篇采访的内容。这篇访谈录,对于我们了解9·11事件以来,西方出现的关于宗教与文明是否有冲突的争论,给予了多视角的回答,对于我们了解宗教在西方特别是在美国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如何理解文化与宗教的关系等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4.
以389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自我对话量表、自我意识量表和情绪智力量表,考察了三者之间的关系,以说明自我意识在自我对话与情绪智力的关系中所起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自我对话的自我激励维度得分最低,其次是社会评价维度,自我批判和自我管理维度得分最高;自我意识在自我对话和情绪智力的关系中起着完全中介作用;自我意识包含两个维度即私我意识与公我意识,私我意识在自我对话与情绪智力的关系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公我意识在自我对话与情绪智力的关系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并且私我意识的中介效应大于公我意识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5.
日本唯物论哲学家户坂润(1900—1945)的《科学论》(1935年)中的最后一部分“科学世界”,首先用唯物论的反映论观点,从“科学世界”引出“自然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来,并阐述了二者间的关系。 在户坂看来,所谓“科学世界”就是“科学”认识(模写、反映)实在的最后阶段,即“总结果”。它是“科学诸世界的统一”,是  相似文献   

16.
在儒家经典《诗经》中,“奄”字共出现十次,除了两次用在人名中(《秦风·黄乌》中的“子车奄息”、“维此奄息”)外,其余八次,均出现于动词之前。一、《大雅·皇矣》“奄有四方”二、《大雅·韩奕》“奄受北国”三、《周颂·执竞》“奄有四方”四、《周颂·臣工》“奄观艾”五、《各项·门窗》“奄有下国”六、《鲁颂·门窗》“奄有下土”七、《鲁颂·阁官》“奄有龟蒙”八、《南领·玄鸟》“奄有九有”《大雅·皇矣》“奄有四方”,毛传:“奄,大也。”高亨日:“奄,包括。”(见《诗经今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10月版,下文所…  相似文献   

17.
哲学将可能变成什么?——赵汀阳副研究员答问录本刊记者日前,本刊记者就哲学的改革问题与赵汀阳进行了一次对话,现将记录整理如下。问:你近年来提出的一些见解颇具独创性,正在引起学界的关注。我们注意到你主张要对哲学进行“整体上的”改造而不是进行某方面的突破。...  相似文献   

18.
本刊特辑贾庆林主席与全国性宗教团体负责人举行迎春座谈.......................................本刊讯(1·5)中国伊协在京隆重举行古尔邦节招待会......本刊讯(1·6)中国伊协会长陈广元出席马其顿“世界宗教与文明对话会议”.......................................本刊讯(  相似文献   

19.
哲学应该关注人与世界的大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当代著名的比利时科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伊·普里戈金在(与伊·斯康热合作)《从混沌到有序》一书的得论冲指出:“今天,我们的兴趣正从‘实体’转移到‘关系’,转移到‘信息’,转移到‘时间’上。”(《从混光到有序》,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41页)这个观点上的改变,具有普遍的意义,因为它与当代科学发展的总体趋势和当代科学所揭示的世界图景是相适应的。当代的科学发现促使人们形成一种关于世界的机体论的辩证观点,认为世界是一个由无数关系交织而成的无限庞大的有组织的系统。这就要求人们在观察和说明世界的总体或世…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尝试从现象学的生活世界观点出发,对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之“感性确定性分析”中的动作性词语作一个解释学的解读工作,以便发掘出黑格尔辩证法之中介游戏或者间接同一性机制所以可能发生的动态的源初“地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