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现代汉语中,量词的使用是很常见的。黄伯荣、廖序东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称量词是:“表示计算单位的词”:张静先生主编的《新编现代汉语》说:“数量词是数词和量词的合称,‘数’表示数目.‘量’是单位”:张志公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写道:“表示人或事物的单位的最词是名量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的量  相似文献   

2.
隋雪  毕鸿燕 《心理科学》2007,30(5):1065-1067
采用眼动记录技术探讨被试阅读不同汉语量词的即时加工过程。考查名量词和动量词,以及名量词内部的差异。结果发现:(1)被试在阅读理解过程中对名量词和动量词的眼动特点存在显著差异,名量词获得更多的加工;(2)被试在阅读理解过程中对不同名量词的眼动特点也存在显著差异,个体量词比集合量词和临时量词获得更少的加工。由此可知,不同量词在阅读理解中的信息加工难度是不同的,对于篇章理解而言,其信息含量和信息的重要性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3.
“多数”是自然语言中常用的一个表示事物数量的语词,对其进行精确的逻辑分析,不仅是自然语言逻辑研究的必然要求,而且有助于提高逻辑自身的表达能力。因此,本文力图结合有关的理论,对其进行探究。 一、“多数”的特性及经典一阶逻辑的局限性 “多数”与自然语言中表示事物数量的其它词,如“所有”、“有的”等,具有类似的语法性质和功能。它可以被用作代词,也可以被用作形容词。而“所有”、“有的”等词,能被经典一阶逻辑看作逻辑量词,做精确分析,那么,“多数”能否作为逻辑量词来解析呢?  相似文献   

4.
只要我们仔细阅读作品,就会经常发现一些量词锤炼得十分精彩的例子,如“一叶扁舟”、“一钩新月”、“一方砚台”等。例中量词“叶”、“钩”、“方”不仅表示了事物的单位,而且形象地状出了事物的形貌,读来能使人产生某种联想,有助于更  相似文献   

5.
不少语言学家称汉语量词为“华人所独”,并指出汉语量词是汉语的特征之一。从汉语量词独具的特点而言,确实是很有道理的。现代汉语量词丰富、发达、而且具有很强的表现力。这在世界诸种语言中确实是比较少有的语言现象。因而研究、探讨现代汉语量词的规律和特征,显然是有价值的。现代汉语量词之所以有着很强的表现力,不仅因为它具有理性意义,而且具有色彩意义。这种色彩意义还是多方面的。现代汉语量词的色彩意义,有形象色彩,情感色彩、  相似文献   

6.
张积家  刘红艳 《心理学报》2009,41(7):580-593
个体量词是汉语的特色词类,是名词的限定词。关于个体量词的通达,目前主要有两种假说:直接选择假说和间接选择假说。实验1和实验2采用图词干扰范式考察了名词短语和简单名词产生中个体量词的通达。实验3采用启动范式考察了言语理解中个体量词的通达。结果表明,无论是在言语产生中,还是在言语理解中,都存在量词一致性效应:当启动词和目标词量词一致时反应时短,错误率亦低。整个研究表明,个体量词的通达涉及个体名词系统和个体量词系统,涉及双向选择的组合网络。个体量词的通达是直接选择和间接选择的有机结合。个体量词在名词短语产生的早期就得到了通达。  相似文献   

7.
被动句是和主动句相对而言的。主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的施行者,是施事主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的受事者,是受事主语。被动句的谓语都是由及物动词充当的,上古汉语中一般不带宾语,因为宾语充当了受事主语。被动句可分为两大类:一、概念上的被动句;二、形式上有标志的被动句。下面分别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8.
潘开祥  张铁忠 《心理科学》1997,20(5):466-467
1引言儿童自幼便用模糊概念,模糊概念是概括地反映事物模糊性的概念。模糊语词在儿童的交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正如理解精确概念一样,儿童对模糊概念的理解也经历从不确切到确切的发展过程。与大小有关的差别量词是典型的模糊词,没有清晰的内涵和外延,但在儿童语言中出现损率较高,所以本实验想就这类差别量词作一初步研究.2目的探讨4-10岁儿童理解大小概念(差别量词)的年龄特点,及达到成熟水平的发展过程,为幼儿园或小学儿童的概念教学提供心理学依据.3方法3.1被试把4-10岁儿童按年龄分成七个组,分别对应于小、中、大班,小…  相似文献   

9.
4—6岁儿童掌握汉语量词水平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富熹 《心理学报》1985,18(4):48-56
本研究用实物图片对说普通话、粤语和双语儿童掌握常用量词的情况作了测查以及用人造词命名新奇物品的方法探讨了儿童掌握量词的概括过程。结果表明,4岁儿童掌握量词还很差,但整个学前期掌握量词水平迅速提高,到学前期末已能较为正确地运用一些常用量词,方言和外国语的语言环境是影响汉语量词掌握的重要变量,儿童掌握量词水平的发展是跟抽象概括的认知能力的提高紧密联系的。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词典》)对“性质”和“属性”分别作了如下定义: 性质:一种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属性。属性:事物所具有的性质、特点(1)。在日常生活中,“性质”一词固然有时被用如“一种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属性”这一意义,例如: “这个问题是个什么性质的问题?”“人性,即人的性质。”两例中的“性质”都如此解。但是,“性质”一词还有一常用义,即统称“个别事物形状、颜色、气味、动作以及其他的较复杂的运动形态”,如苹果具有“红的、圆的、香的”等等性质,而这些性质  相似文献   

11.
目前,语言产生领域的多数研究都集中在口语词语产生方面,许多研究者针对不同的语言系统的特色,对功能词进行了大量跨语言的研究。汉语量词是汉藏语系独有的功能词,本研究采用词图干扰范式,以名词短语和简单名词两种不同的图片命名任务,探讨了汉语量词的产生过程。实验结果发现,在名词短语命名任务下,存在量词的一致性效应;在名词命名的任务下,则不存在这种一致性效应。研究还发现语义干扰效应在两种不同命名任务下出现了分离。语义干扰效应只在命名名词的任务下出现,在命名名词短语的任务下未被发现。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词汇中,双音词占绝对优势。随着社会的发展,三音词也以其日益增多的趋势,在社会交际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试看,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以“闹”作词头的合成词里,双音词有16个,三音词就有13个,以“半”作词头的合成词里,双音词有16个,三音词却有22个。可见,研究三音词的结构方式及共特点,对于掌握现代汉语词汇的结构规律,提高运用词语的能力,是很有帮助的。三音词按其内部结构形式可分为单纯词与合成词两大类。单纯三音词大多是音译外来词,如“迪斯科、麦克风、巧克力”,这不在本文分析之列。本文讨论的是由两个或三个语素合成的三音词的构词  相似文献   

13.
直到不久以前,构成人类认识对象的事物基本上可以归结为两大类:简单而有组织的事物和简单而无组织的事物。然而,进入本世纪以来,人们不得不越来越多地和系统打交道。今天,“系统”一词已成为用来表示人类生存环境的基本概念。对系统这种复杂而有组织的对象的研究构成系统科学。新的研究对象要求有与其相应的新概念,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汉语的动词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不表示动作行为的动词,如“是、为、等于、应该、应该能”等等,这一类动词为数不多;另一类是表示动作行为的动作动词,如“走、跑、跳、飞”等,是构成汉语动词的主体。动作动词一般是表示“动”的,但也有些动作动词,在一定句式如存现句中,表示“不动”,象“躺、跪、住、翻”(在”书翻着”中)等。 表示“动”的动作动词与表示“静”的动作动词之间,无论在句法上还是在语义特征上,二者都有明显的差异。请看下述例子:  相似文献   

15.
个体量词是汉藏语系的特色词类, 它一般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 只有与名词组合在一起构成计数名词短语以后, 才能够灵活地使用。个体量词的存在顺应了汉语语音、语法的发展要求, 体现了汉民族具象思维发达的思维特点。它按照一定的规律有选择地搭配名词, 并且在认知加工中对名词发挥着重要的选择与限制作用。研究个体量词的存在价值、个体量词在认知加工中的作用、个体量词与名词之间相互关联的实质, 对个体量词的理解和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双系统”和“双向选择组合网络”理论认为,在汉语使用者的心理词典中存在名词系统和量词系统,两者之间存在双向选择关系。采用启动范式考察在名词短语产生和理解中量词的名词搭配量、名词的量词拥有量和量词-名词定配率对个体量词通达的影响。结果表明,量词的名词搭配量、名词的量词拥有量和量词-名词定配率显著地影响量词的词汇通达,量词和名词之间是双向选择关系。量词通达是直接通达和间接通达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7.
否定副词“不”的作用,在比较通行的现代汉语著作中都认为:“不”表示一般的否定,用在动词、形容词之前,对人或事物行为、动作、意愿,或者事物的某种性状进行否定。譬如张志公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就认为:“‘不’一般用在动词、形容词前头,作状语,表示对某种行为、动作、意愿或者事物的某种性状的否定。”可否定副词“不”是否还有其它作用呢?请看下而几例: (1)舞龙的过来了,台上台下都喧闹起来,人们喊着跳着,真是好不热闹啊。△(2)他娘喊着: “回家(口来)——吃饭(口来),再不家转,妈打不烂你哎。”乔  相似文献   

18.
吴映群 《心理科学》1999,(6):563-564
1前言本研究选用中文句子做识记材料,用单字或双字词做探测项,探讨中国人对一般中文句子的信息提取特点。选题的出发点是:①句子比单词更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更接近人们的实际生活应用,而相应的研究至今很少。②汉语的字、词与拼音文字的字、词具有不同的特点。汉语的字、词本身的形态、意义比较固定。③中文句子中的词相对于句子中的字来说,能更好地表达完整的特定的意思。④汉语的词有80%是双字词,这些双字词是不能再被分解的独立的意义单位。如“白菜”是一个双字词,如果被分解为“白”、“菜”或“白的菜”,便失去了它原…  相似文献   

19.
“部分”与“有的”都是表示没有断定全部的量词。但是二者也有区别,我们不能把用“部分”和“有的”作为量词的判断,简单地视为同一种判断。“有的”是表示“至少有一个”的意思。至少有一个是多少?数量是不确定的,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还可以是全部,它是一个特称量词。“部分”是表示“至少有一个,但是并非全部”的意思,它所表示的数量是比较确定的。因为“部分”不仅表示“至少有一个”,同时还表示“并非全部”,所以我们称它为复合的特称量词。  相似文献   

20.
汉字义符在汉语动作动词意义认知中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张积家  陈新葵 《心理学报》2005,37(4):434-441
通过4个实验,探讨汉字义符在汉语动作动词意义认知中的作用。实验1探讨汉字义符对认知动作动词的动作器官意义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义符与动作器官一致时,会促进对动作动词的动作器官意义的认知;当义符与动作器官不一致时,会抑制对动作动词的动作器官意义的认知。实验2探讨汉字义符对认知动作动词的动作工具意义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义符与动作工具一致时,会促进对动作动词的动作工具意义的认知;当义符与动作工具不一致或无关时,会抑制对动作动词的动作工具意义的认知。实验3探讨汉字义符的作用是否随词频而变化。结果表明,当义符与动作器官一致时,对高频词和低频词动作器官意义的认知不存在显著差异;不一致时,对高频词动作器官意义的认知比对低频词快。实验4探讨汉字义符与动作器官是否一致对具体性不同的动作动词的动作器官意义认知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义符与动作器官一致时,对具体性高的词和具体性低的词的动作器官意义的认知不存在显著差异;不一致时,对具体性高的词的动作器官意义的认知比对具体性低的词快。整个研究表明,汉语动词的结构特点影响对动作动词的动作器官或动作工具意义的认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