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雪峰 《天风》2013,7(7):20-21
教会崇拜中,唱赞美诗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好的赞美诗拥有穿透一切的力量,能够直抵人的心灵深处。古今中外的很多优秀圣乐作品,经历时间的洗礼而不朽,甚至在教内教外,遍地传唱。当前,也有不少教会选择在礼拜中采用新歌,觉得这样更活泼。传统诗歌与新歌,究竟哪个更合适呢?以下是两位同工的文章,虽为一家之言,却见仁见智,引发我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教唱与领唱     
《天风》2016,(3)
正在教会所有的音乐服侍项目中,会众唱诗通常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一项。教会史上有"会众唱诗应是一个教会发展及改进音乐侍奉的第一优选目标"的说法。本文将从中国教会礼拜时常见的教唱与领唱入手,以期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教唱曾几何时,教会在礼拜开始前会安排一项有意义的事工——"教唱"。虽有"崇拜前的热身"、"用歌声预备己心并歌唱着等待未到的弟兄姊妹"等各种说法,但毋庸置疑,"教唱"某种程度上发  相似文献   

3.
我爱《赞美诗(新编)》。改革开放后,刚恢复聚会时,信徒们都是靠记忆唱圣诗。这时,基督教全国两会出版了《赞美诗(新编)》,令我们如获至宝,这是雪中送炭,是饥饿时的食物,是干渴时的泉水。我爱《赞美诗(新编)》,因为这些圣诗,很多都是我从小会唱、爱唱的,看到它们如同见到了久别重逢的亲人。我爱《赞美诗(新编)》,因为这些诗歌的内容太好了,说出了我们想说但又想不到的话,供应我们灵性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崔元荣 《天风》2014,(10):20-21
<正>目前中国教会确实存在健康的教会音乐、诗歌资料不够丰富充实的问题,以至于造成一些并不正规也不健康的诗歌本在教会中通行无阻,《赞美诗歌1300首》就是其中之一。其实,被人特别是被多数人喜爱的东西不一定是好东西。我认真地从头到尾翻阅了一下《赞  相似文献   

5.
参与编辑《赞美诗《新编》补充本》感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圣洁 《天风》2009,(12):48-50
从“新编”到“补充本” 30年前,当教会重新恢复礼拜时,圣经和赞美诗是最急需的出版物。中国基督教协会成立以后首先主持这方面的工作。当时编辑部为了使《赞美诗(新编)》(以下简称“新编”)及早出版,曾经在金陵协和神学院和杭州思澄堂集中工作。感谢神的恩典,“新编”出版后已在全国各教会广泛使用。其中有些新创作的赞美诗(如“基督永长久”、“与主同去”、“圣夜静”、“早起赞美”等)且被外国教会诗本所采用。  相似文献   

6.
16世纪英国改教时,英国教会对教会音乐也进行改革,在圣诗歌词的选用方面选择加尔文路线,与加尔文改革宗一样继承了早期教会的音乐传统——诗篇;另外,为了能保持圣经原文且符合英文语言特点,在音乐方面创立了"安立甘颂调"(Anglican Chant),以此曲调颂唱散文诗篇。到了启蒙运动理性主义兴盛时期,英国教会正统基督教信仰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被历代教会推崇为"英国赞美诗之父"的以撒·瓦茨(Isaac Watts,1674一1748)于18世纪开始对英国教会传统圣诗进行改革,提倡"唱福音",开创了基督教赞美诗的新时代。他不仅改革英国教会的传统圣诗,而且藉着神赐给他的恩赐创作很多圣诗,并将他那时代的教会,带进一个属灵的复兴。同时,他的改革还激励了后来众多神所使用的仆人,藉着时代的语言和文化,将自身从神那里所得到的启示、灵感、亮光、经历,写成许多宝贵的赞美诗,使后世的众教会获益无穷。本文首先叙述瓦茨改革前英国教会传统圣诗的发展概况,其次阐述十八世纪瓦茨改革英国教会传统圣诗的基本见解以及他的创新理念对后世教会的影响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南伯 《天风》2002,(4):22-22
唱好赞美诗的关键是在唱赞美诗时注意歌词内容,深刻领会歌词含义。不要偏面地追求音乐美,只注重唱歌(声乐)的技巧,忽略了歌词的重要性,这对赞美诗的效果是有损的。听赞美诗确实很美,怪不得  相似文献   

8.
小事不小     
一年前,我住在教会的一个聚会点隔壁。见聚会时唱的灵歌、赞美诗,都是由一同工口授教唱,大家唱得很认真,音调也还准。但由于文化水平不齐,因而其中有的人只能和着唱。于是,我就毛遂自荐,把他们准备学唱的诗歌,预先用粉笔抄在黑饭上,字尽量写得端端正正,一笔不  相似文献   

9.
正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既需要理论研究,也需要实践探索,尤其需要从广大信教群众的信仰生活细节入手,把宗教中国化的理念转化为信教群众的日常行动,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唱赞美诗是基督教最常见的宗教活动之一,是每周礼拜、团契活动乃至信教群众每日"灵修"必不可少的环节。  相似文献   

10.
曹圣洁 《天风》2016,(10):5-7
正(一)1982年,我开始负责《赞美诗(新编)》(下称《新编》)编辑部的工作。当时,我们在中国基督教协会会长丁光训主教和圣诗编辑委员会主任郑建业主教的领导下,定下了这本赞美诗的编辑方针:它不仅要收集信徒普遍熟悉的赞美诗,还要有历史性、地域性的代表作,以表示中国教会尊重历史传统,是普世教会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要反映中国教会的现状,要贯彻联合礼拜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基督教历史中,有一些古老的、稀缺的、珍贵的圣乐遗产。这些古圣诗不仅具有崇拜礼仪的歌唱价值,而且具有历史文献的研究价值。由于历史语言原因,这些圣诗歌词艰深难懂。为了保持文字和音乐风格的多样化,尊重不同信仰传统的宝贵内容,体现基督的丰富,教会的合一,因此文字虽较古雅,但因其历史意义,仍保持原文刊出。~([1])使徒保罗教导哥林多教会的基督徒要用悟性歌唱,~([2])意思就是要理解歌词的内容,要明白所唱的信仰。本文列举四首著名的古文体风格的中国基督教赞美诗,从历史背景和歌词意义角度进行剖析,期望有益于读者领悟这些诗歌。  相似文献   

12.
罗黎光 《天风》2004,(3):34-35
赞美诗创作的根据是什么?杨周怀教授在《基督教音乐》这本书中开宗明义地提出来:“赞美诗的内容是宣扬基督教的信仰和灵性经验”,“所有赞美诗都是根据圣经创作的”,“其神学根据是《使徒信经》和《尼西亚信经》”。这些  相似文献   

13.
正基督教是歌唱的宗教。唱赞美诗是基督教宗教仪式的重要内容。赞美诗包括歌词和音乐。早在20世纪初,随着民族意识的觉醒,基督教赞美诗就已经开始了中国化的历程。最初是以歌词的中国化为开端。1908年出版的《青年诗歌》是最早由中国基督徒独立编译的歌集。此后又陆续出版了一些歌集,其中1931年出版的主要由赵紫宸翻译的《团契圣诗》,被称为  相似文献   

14.
唱好赞美诗     
《天风》2015,(10)
<正>信仰上帝的音乐巨人贝多芬说过:"领悟音乐的人,能从一切世俗的烦恼中超脱出来。"更何况,我们用圣乐来赞美耶和华,用诗章、颂词赞美我们的神,我们要把一切的忧虑卸给神。歌唱赞美诗,是我们属灵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功课。一、赞美诗是作者灵性经验的提炼一首好的赞美诗首先在歌词内容上要有这样的特点:一要有  相似文献   

15.
陈小鲁 《天风》2005,(7):44-45
以中国基督徒作词、作曲或用中国民间曲调加以改编具有民族风格的赞美诗问世,是基督教赞美诗中国化的一个重要体现——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英国伦敦福音会传教士马礼逊抵达广州,成为第一个来华的基督教新教传教士。随后新教的各国教会派遣来华的传教士纷至沓来。他们带来各自编译的赞美诗,以供本教派在中国内地的教会使用。至清末民初,新教及其他教派编辑刊行的赞美诗集已不下百余种。  相似文献   

16.
严锡禹 《天风》2016,(2):22-23
正音乐是基督教崇拜的重要组成部分,赞美诗是会众参与崇拜的必要形式。景教传入唐朝后,赞美诗歌也必然随之到来。1908年法国汉学家伯希和得到了一批敦煌写卷,其中就有一首景教赞美诗,名为《景教三威蒙度赞》。它可能是中国基督教史上最早的赞美诗歌,时间可上溯至公元9  相似文献   

17.
基督教的爱国赞美诗杨周怀●基督教是一个歌唱的宗教,在世界上,基督教信徒唱的歌最多,音乐发展最快。基督徒们的歌唱中,除去歌颂上帝的公义、救恩、和平、慈爱之外,他们还经常唱一些热爱自己祖国和民族的颂歌。基督教《圣经》中诗篇第137篇是一首著名的爱国赞美诗...  相似文献   

18.
《赞美诗(新编)补充本》将于明年出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约瑟 《天风》2008,(24)
自从《赞美诗(新编)》出版以来,已经印行超过1700万本。在这20多年的教会崇拜中,对中国教会的信徒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但随着教会的发展,400首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弟兄姊妹在敬拜中的需要。从2003年起,全国两会就计划出版一本适用于正式崇拜、能够满足信徒在崇拜中赞美神之需要的《赞美诗(新编)补充本))(下称《补充本》),很多教会的弟兄姊妹也都在盼着它早日出版,但因种种原因一直未出版,何时才能见到这类诗集出版?目前有何进展?带着不少问题,笔者趁《赞美诗(新编)补充本》编辑委员会会议在沪召开的机会,采访了负责这一事工的相关同工。  相似文献   

19.
《天风》2020,(8)
正《赞美诗(新编)》收录的四百多首诗歌中,有许多首令我百唱不厌,每次都能从中汲取灵性滋养。其中之一,是178首《神工妙笔歌》。按"五线谱本"注,这首赞美诗是陈泽民牧师所作,曲调由中国古琴曲改编。初信时,我曾固执地以为这是首很古老的赞美诗。但在进入神学院念书后,在与圣乐班同学交流这首赞美诗时,圣乐班同学  相似文献   

20.
我们的圣乐,我们的赞美,在教会里既是圣工,又是事工,也是加强中国基督教神学思想建设和教会兴旺发达的重要组成部分。感谢天父的恩赐,感谢圣乐委员会在圣灵的带领、充满下,于1982年3月经过一年的辛勤播种挑编、创作了400首赞美诗和42首《短歌》。这本(新编)内容丰富,形式内容多样、多彩,比较广全地推介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色彩的赞美诗(西方创作298首,我们创作102首),既有“阳春白雪”,又有“下里巴人”。她带领我们众信徒走灵程已有16年了。通过我教众信徒唱诗,教唱诗班唱诗,如今,众弟兄姊妹们都强烈要求圣乐委员会再出一本《中国赞美诗》,因为圣乐当有时代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