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利塞人舍本逐末〕法利塞人和一些从耶路撒冷来的经师,聚集到耶稣跟前。他们看见耶稣的门徒中,有人用不洁的手,即没有洗过的手吃饭,就问耶稣:“为什么你的门徒不遵守先人的传统,竟用不洁的手吃饭呢?”原来,法利塞人和一般犹太人都拘守先人的传统:若不仔细洗手,就不吃饭;从市集上回来,若不先沐浴,也不吃饭。还有其他许多历代拘守的繁文缛节,比如怎样洗杯、洗壶、洗铜器、洗床榻等。  相似文献   

2.
李世峥 《天风》2013,(12):38-39
《马太福音》20章记载:“耶稣上耶路撒冷去的时候,在路上把十二个门徒带到一边,对他们说:‘看哪,我们上耶路撒冷去,人子要被交给祭司长和文士,他们要定他死罪,又交给外邦人,将他戏弄、鞭打、钉在十字架上。  相似文献   

3.
耶稣开始传教活动后,从追随者中拣选了12位门徒作为自己的助手。这12人被称为“十二门徒”,亦称“十二使徒”、“十二宗徒”。他们是天主教第一批神职人员,是耶稣开创的传教事业的继承人。耶稣的这12个门徒为天主教的广泛传播立下了汗马功劳,教会专门设立各种瞻礼日,以纪念他们对主耶稣的忠诚和对教会的贡献。伯多禄(Peter基督教称为“彼得”),原名西门(simon,亦译“西满”),是加利利的渔民,家住迦百农,他和弟弟安得烈是最早跟随耶稣的门徒。伯多禄性情刚猛,对耶稣忠心耿耿,是耶稣最亲密的三个门徒之一,在门徒中威信很高,被公认为十二门徒…  相似文献   

4.
《天风》2015,(10)
<正>耶稣基督于复活后继续留在地上有四十天之久,并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向众门徒多次显现。《约翰福音》20章就记载了其中的几次显现:向抹大拉的马利亚、众门徒以及多马显现。我们若稍留意耶稣向抹大拉的马利亚和多马显现的情景,就会发现当中有一处明显的不同。耶稣对马利亚说"不要摸我"(参约20:17);而对多马则说"摸我的手"(参约20:27),同样是复活后的显现,为什么耶稣会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要求?相对而言,我们较能理解耶稣为什么会对多马提  相似文献   

5.
那时,若翰的门徒来到他跟前说:“为什么我们和法利塞人多次禁食,而你的门徒却不禁食呢?”耶稣对他们说:“伴郎岂能当新郎与他们在一起的时候悲哀?但日子将要到来,当新郎从他们中间被劫去时,那时他们就要禁食了。”(玛:九,14-15) 这则比喻玛窦、路加及马尔谷三圣史都有记载(谷:二,18-20及路:五,33-35)为了更明了这个比  相似文献   

6.
陈丰盛 《天风》2012,(9):46-47
在《马可福音》中记载了耶稣行神迹的故事,我们俗称“平静风浪”(参可4:35—41)。在经文的记载中,我们看到35节是以耶稣为主语,由主语耶稣向宾语门徒说:“我们渡到那边去吧!”这表明故事本身的主角是耶稣。不过,在36节,经文用主语的转换,使我们看到另外一个场景。主语和宾语互换,变成门徒为主语,  相似文献   

7.
《天风》2016,(3)
正人总是有限的,就算是再坚强的人,也会有软弱、力不从心的时候,因此,也会有缺乏信心、忧虑担心的时候。耶稣知道他的门徒在他们侍奉的道路上,一定会经历各种磨砺,甚至也会有失望灰心的时候,在他对门徒的临别教导中,耶稣特别强调门徒在他里面的平安,并让他们放心,叫他们要有勇气。耶稣说:"我将这些事告诉你们,是要叫你们在我里面有平安。在世上你们有苦难,但你们可以放心,我已经胜了世界。"  相似文献   

8.
耿卫忠 《天风》2004,(10):27-30
序言 约翰福音对耶稣事工的记载与前三福音有所不同,前三福音记载耶稣在加利利的工作较多而且详细,而约翰福音则更多地记载了耶稣在耶路撒冷的工作和教导,比如约翰多次记载耶稣进圣城(2:13;5:1;7:10;12:12)。最后一次记载耶稣上耶路撒冷除了他为门徒洗脚之外则是长达近六章(12-17章)的临别赠言。而在这长篇语重心长的告别辞中,重点体现出的是耶稣对门徒的爱,"逾越节以前,耶稣知道自己离世归父的时候到了,他既然爱世间属自己的人,就爱他们到底"(13:1)。接着耶稣就用行动来  相似文献   

9.
(四)瞎子领瞎子双双掉深坑 “那时,门徒前来告诉耶稣说:“你知道法利塞人听了这话,起了反感吗?”耶稣答说:“任何植物,凡不是我天父所种植的,必要连根拔除。由他们吧!他们是瞎子,且是瞎子的领路人,但若瞎子领瞎子,两人必要掉在坑里。”(玛:十五.12~14)  相似文献   

10.
肯为主付出     
黄有治 《天风》2005,(9):2-3
经文:路14:25—32门徒从狭义上来讲:是特指耶稣的十二个使徒,是与耶稣朝夕相处、有着亲密交往的门徒,他们放下自己的工作跟从耶稣到各处传道。从广义上来讲:是指凡相信耶稣是基督、是神的儿子,并信从耶稣的信徒都可称为门徒。经上告诉我们:“有极多的人和耶稣同行。他转过身来对他们说:‘人到我这里来,若不爱我胜过爱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弟兄、姐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门徒;凡不背  相似文献   

11.
李世峥 《天风》2011,(10):9-11
耶稣所到之处,总会引来众人的关注,他们蜂拥而至,为要聆听他那与众不同的教诲。这一天的加利利海滨,又“有许多人到他那里聚集”,“耶稣就用比喻教训他们许多道理”(参可4:1—2)。结束之后,耶稣连稍事休息的时间都没有,“当天晚上”,又要与门徒渡到海的对岸,  相似文献   

12.
慈父的爱     
李珊  ;吴新望 《天风》2014,(8):16-18
《路加福音》15章中,耶稣对众人讲道,众税吏和罪人都挨近耶稣,要听他讲道.法利赛人和文士十分不服气,窃窃私语,对耶稣接待罪人并与他们吃饭很不理解.于是耶稣用了迷羊、失钱、浪子的比喻,告诉他们天父上帝莫测高深的爱,使他们明白:一个罪人的悔改在天父眼中的欢喜与价值是何等的大!让我们通过耶稣所说的父亲对浪子的爱,来领悟上帝对每一个人的爱.  相似文献   

13.
李世峥 《天风》2013,(5):28-29
施洗约翰是先知传统中断400年之后的首位先知,所以他一出现,就引来众多犹太人的关注。当他"在犹太的旷野传道"时,"耶路撒冷和犹太全地,并约旦河一带地方的人,都出去到约翰那里,承认他们的罪,在约旦河里受他的洗"(参太3:5—6)。此人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然而,这位先知的辉煌时期并不很长,就在事工开展得如火如荼之际,与他同龄的另一位先知——耶稣——出现了。约翰曾向他的听众推荐过耶稣,而现在的耶稣却正在全面超越约翰,并且大有取而代之的趋势。面对此种境况,约翰的门徒看不惯,也想不通,于是愤愤不平地报告老师:"拉比,从前同你在约旦河外,你所见证的那位,现在施洗,众人都往他那里去了。"约翰门徒的话中,流露出对耶稣的妒忌和不满,似乎有制止他的冲动。面对"后来者居上"的现实,约翰门徒的心态符合一般规律,但没有得到老师的认可。约翰如此劝勉门徒:"若不是从天上赐的,  相似文献   

14.
孙宏赦 《天风》2009,(8):58-59
道成肉身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成就和睦的事,使神在基督里悦纳卑微的人类,使人类进入他的祝福中。从漫长的教会历史来看,“合一”问题一直困扰着教会的健康发展。早在耶稣时期,门徒们就因为权位争论过,因此主将要离开世界的前夕,向天父祈祷说:“我不但为这些人(包括门徒)祈求,也为那些因他们的话信我的人祈求,使他们都合而为一……像我们(圣子与圣父)合而为一……”(约17:20—26)。  相似文献   

15.
信徒与门徒     
陈志华 《天风》2014,(9):52-53
在教会中,弟兄姊妹都比较习惯用“信徒”或“基督徒”来自称,以说明自己是相信耶稣的人;相对而言,较少自称为“门徒”来表明自己是跟随耶稣的人。但如果我们翻开新约圣经,就会发现一个令人惊讶的统计数字。1.“基督徒”在圣经中共出现3次,“基督徒”的原文Christianos是由“Christos基督”加上拉丁语尾“anus属于……的人”所构成,即“属于基督的人”之意(参徒11:26,26:28;彼前4:16)。  相似文献   

16.
陈志华 《天风》2013,(10):53-53
一位少年财主,潜心寻道,实在难得可贵,"耶稣看着他,就爱他"(参可10:21)。但面对耶稣叫他"变卖家产分给穷人,积财宝在天上"的要求时,他却变了脸色,忧忧愁愁地走了。面对此情此景,耶稣说出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倚靠钱财的人进神的国是何等地难哪!骆驼穿过针的眼,比财主进神的国还容易呢。"(参可10:24-25.)读罢此言,我们也会像门徒一样发出相同的疑问:"这样,谁能得救呢?"到底如何理解骆驼穿过针眼的意思?  相似文献   

17.
颜敏 《天风》2008,(2):30-32
上次我们查考的经文是关于耶稣要从伯大尼上耶路撒冷去过逾越节,耶稣在城门口被犹太人夹道迎接,最后,荣耀地进入耶路撒冷的事件.以及在耶路撒冷时耶稣最后的公开讲论.其间,几个希腊人求见耶稣,标志着人子得荣耀的帷幕拉开了.虽然犹太人中还是有人不信,但是,耶稣把他剩下不多的时间都留给了门徒.也就是说,耶稣接下来的宣讲和传道都是对门徒而言的.今天,我们要查考的内容是耶稣替门徒洗脚,以及耶稣给门徒的新命令.  相似文献   

18.
圣经故事     
[讨论守斋]有人对耶稣说:“施洗者若翰的门徒经常守斋(fast,禁食),公行祈祷; 法利塞人的门徒也是如此。而你的门徒却又吃又喝。”耶稣对他们说:“当新房的伴郎们和新郎在一起的时候,你们能叫伴郎们守斋吗?但日子将要来到,新郎将从他们当中被提走。那时候,他们就要守斋了。”——按犹岱亚风俗,婚宴为期八天。在这八天内若  相似文献   

19.
李世峥 《天风》2013,2(2):54-55
荣入圣城之后,耶稣径直“入了圣殿,周围看了各样物件”。由于“天色已晚,就和十二个门徒出城,往伯大尼去了”。这一次短暂的巡视中,耶稣发现了很多问题,所以次日清早便再次来到“圣殿”。此番进殿,他所看到的情景与头一天相似:牛羊鸽子的嘶鸣声此起彼伏,银钱贩子的叫卖声接连不断。上帝的殿宇怎么成了这般模样?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耶稣“赶出殿里做买卖的人,推倒兑换银钱之人的桌子和卖鸽子之人的凳子,也不许人拿着器具从殿里经过”。“圣殿”里做买卖的事情已经不是。天两天,所以普通民众早已司空见惯,甚至麻木不仁。  相似文献   

20.
玛窦福章第5章一开头(5:1-2),作者对山中圣训(5至7章)的时机和场景做了细致的交待,要领会山中圣训以及作为山中圣训开篇的真福八端的真正意义,这句短短的话不可不留意,而这可能也正是我们日常读经最不经意的地方:耶稣一见群众,就上了山,坐下;他的门徒上他跟前来,他遂开口教训他们说(5:1-2):如果我们拿玛窦福音与其他福音比较,就会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