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哲学发展史上,马克思哲学所实现的革命性变革,实质上是以实践思维方式否定了一切旧哲学的思维方式,我们应从实践视域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相关问题。以实践思维方式理解马克思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所说的"真正的实证科学"是现实的、实际的科学;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历史"是表征实践改造"自然、社会和人自身"三大基本维度统一的"总体性"范畴,而不是"狭义的领域"范畴;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根基是"实践",而不是"生产力"。  相似文献   

2.
象数思维管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易》在我国思想史上,形成一脉相承、独具特色的思维传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象数思维方法。象数思维方法,几千年来不断充实,久而弥新,对我国古代的科学思维方法,有着持久的魁力。象数思维,是一种特殊思维方式,在思维过程中,离不开卦象和交象。八卦即八种象。所谓"卦者,挂也"。挂上一种直观的象,以引起人们的联想与想象,目的是便于论理。《周易》蕴含的象数思维模式,可分两大类。一,"取象"比类,即因象以明理,着眼点在"象",可称为象学;二,"运数"比类,属"极数通变"思维途径,着眼点在'"数",可称为数学。二者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3.
屈原的生命精神是个体与社会绝对统一的绝对集体主义,具有"无我"的"准宗教"性。这种"准宗教"性的生命精神具有走向悲剧的必然性,其原因在于他把"知性思维"推上了"形而上学"的极端。这也是屈原不同于儒道之避免悲剧的根本原因。"知性思维"与"辩证思维"一样,也是人类运用自己的理性把握世界及自身的思维方式,是人的"知性理性"的具体展开,是人性被激发起来的一种存在状态。因此,屈原因其知性思维方式而促成的生命悲剧不是浅层次上的生死观问题,而是在人性层面上显示出来的深度悲剧。  相似文献   

4.
庄子就是典型的"无所谓"者."无所谓",就是没有一个可以依据的对象,可以横说竖说,正言反言,不可以在行为、活动、话语、写作、辩论之前,预先设立一个或多个公开的或潜在的标准.谓,即可以说是"无所谓",也可以说是"谓他谓".庄子所谓"吾丧我"就是"谓他谓"的别一种说法,为一种中国式的"横向逻辑"传统,有别于亚里士多德形式逻辑的"垂直性"思维传统.  相似文献   

5.
形而上学思维是一种与辩证思维相对立的思维方式,指用绝对同一、孤立、静止和片面的观点进行的思维活动。因而是一种不科学的思维方式,用这种思维方式不能完全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这种思维方式可以是形象思维类型的,也可以是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类型的。绝对同一观点是形而上学思维的根本特征。所谓绝对同一观点,就是否认事物自身的内在矛盾,不承认内在矛盾是事物运动、发展和变化的根本原因,它认为“是就是,否就否,除此以外,都是鬼话。”这种绝对同一的观点必然导致形而上学思维的外因性、孤立性和静止性。所谓外因性,即不是从…  相似文献   

6.
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既不是关于"思维和存在"的问题,也不是关于思维和存在"如何统一"的问题,而是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作为"问题"而予以批判地"反思"。哲学的"反思",并非一般意义的"对思想的思想",而是揭示隐匿于思想之中并强制性地规范人的思想活动的"不自觉的和无条件的前提",这就是"思想的前提批判"。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思想的前提批判是相互规定的:反思"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构成"思想的前提批判";"思想的前提批判"就是反思"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7.
逆向思维是一种反习惯、反传统、反常规的思维方式,它与一般的、传统的或群体的思维方式相区别而独具特色。逆向思维最早可以追溯到道家文化中老子的哲学思想。老子的"无为而治"就是从"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理论为出发点。这种思想,就是逆向思维的智慧。  相似文献   

8.
客观事物的整体性是整体思维的前提。整体思维就是把客观对象的浑沌抽象的整体加以系统分析和系统综合,并使之具体化的整个思维过程。客观整体在思维主体的显现中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由各个部分机械相加构成的;另一种是按其内部固有的特性构成的。前者不能在思维中逻辑地再现客观整体;后者则能,而它正是整体思维。整体思维是属于辩证思维,也就是辩证逻辑研究的内容,在思维层次的划分上应该属于辩证思维层次,而不是什么更高的思维层次。整体思维在辩证逻辑中作为一种独立的思维方式,其特定的原则和规律可归纳为三:第一、连续性原则,即当思维对象确定后,思维主体就要从许多纵的方面去反映客观整体,把整个客观整体视为一个有机延续而不间断的发展过程,不要人为地中断整个思维过程;第二、立体性原则,即当思维对象  相似文献   

9.
王弼易学的根核在其"本体论"思维方式,此思维方式构成了魏晋玄学不同于两汉经学的特有思维形式,而王弼易学中的"生成性思维"则远承《周易》,是延续中国哲学本身普遍具有的思维方式,具有超时代性。王弼的"适时说",是以爻为主,"适""卦时",表现了一种主体与所处大时势之共律关系;"主一说",则是以卦为主,统爻之众,体现了一种从"至变"之源统摄万变之纷的思维方式。两种思维方式,都体现了《周易》内在的"生成性思维"。王弼的"言象意"关系理论中,意生象,象生言,较汉易更能符合生成思维之本身特征。  相似文献   

10.
脱域与重构:反思现代性的中国问题与哲学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全球化时代,中国的反思现代性出现了本土化的"脱域"与"重构"两大特征。所谓本土的"脱域",就是中国的现代性正处在一种"时空倒错"的格局中,原本在西方依次出场的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在新全球化语境中于中国共时出场或错序出场;所谓"重构",即与全球一系列后现代特征对接的中国现代化既不是经典现代性,也不是后现代,也不是西欧"新现代"或"反思的现代性"的跨界平移,而是立足中国本土的"新现代性",从而形成了具有本土风格的中国问题,需要我们以中国立场、全球视域来观察中国问题,建立中国新现代性理论。  相似文献   

11.
正"去极端化"将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借鉴国际社会经验,做好宗教领域"去极端化"工作,必须具备战略思想,采取多种方式,综合施策,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宗教极端思想的产生和传播。极端主义由极端思想、极端主张、极端要求和极端的行为等要素构成,宗教极端主义也不例外。宗教极端主义不是宗教,不是教派或学派,而是打着宗教旗号的社会政  相似文献   

12.
"自然"是道家哲学、道家思想的核心观念。"自"不是"他",也不是"我","自然"不是"他然",也不是"我然"。"然"不是"是",也不是"为","自然"不是"自是",也不是"自为"。"自然"之"自",所突出的是与生俱有的、天然如此的、甚至不可改变的性质,所强调的是随性而发、率性而行、不执意、不强迫的性质。"自然"之"然",强调的是"非为",突出的是"非执"的性质。"自然"有两层排斥性意涵:一是排斥"他然",即排斥外在力量的强迫;二是排斥"我然""自是",即排斥内在力量、自我意愿的驱使。  相似文献   

13.
陈亮的政治思想并不是对儒家传统道德哲学的背叛,而是通过思维起点反思和思维方式跃迁,使天理的必然性在思维的逻辑中得以继续,让政治生活的道德法则在功利的追求中得以保留。陈亮批判朱熹理学"不免于二"的命定分裂,揭露出"理一"和"气异"的逻辑矛盾,展示出形上天理作为至善尺度的消极边界;用"体一"代替"理一",使有限绝对的天理获得了整体性超越,实现了道学逻辑起点的更替;以"定"为中介将分殊组织为"体一",达成了思维方式从两极向中介的转变。陈亮重新发现人在公共生活中的自我规定,使道德和功利在政治生活中得到和解,在公利中使道义政治得以重塑。  相似文献   

14.
正"中庸"不是折中,不是中立,不是首鼠两端,也不是"既要、又要"式的全面,而是做出抉择。"中庸"之"庸",通"用",中庸即"中用",也就是"用中"。"中庸"是在"两端"之间,做出最优的抉择。《中庸》里"择乎中庸"之语,一个"择"字,道出其义。因此,"中庸"是"用"的,用于抉择——有判断、有衡量,有取舍、有决断。什么是"中"呢?程颐以"不偏"释"中",偏矣;朱熹以"不偏不倚"释"中"(朱熹《中庸章句集注》),更偏。  相似文献   

15.
张汝伦 《哲学研究》2012,(6):77-84,128
<正>一在当今世界,谁要把教化视为政治的主要任务,一定会被指控为前现代的专制思维,因为在许多人眼里,现代性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世俗化过程,而世俗化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政教分离。尽管政教分离的 "教"不是教化之 "教",而是宗教之 "教",但很多人会从作为一个政治概念的教化想到宗教对人思想的统治。在他们看来,教化就是统治者用自己的意识形态来统一人们的思想,以维护他们的  相似文献   

16.
春秋前存在两种指意截然不同的"兴",一种属于音乐内容及演唱形式,即瞽矇乐师"六诗"之"兴";另一种是国子教育"乐语"之"兴",属于正式场合富含道德性的言说。孔子继承二者,《论语·阳货》中的"《诗》可以兴,可以观",即指乐语系统之"赋诗言志"与"观诗知志"。孔子发挥此意以为教,并进一步赋予"兴于《诗》"以道德意涵,即借《诗》中对自然万物的感发,兴起对天地之道、内在仁性、礼乐政教之体认。此思维方式亦推广应用于《诗》之外,如伯夷叔齐之事迹。这种道德认知、体悟上的启发,适合士君子的自我道德修养;而对一般人民百姓,孔子则提出了"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更加强调道德情感之联结、感染与共鸣。  相似文献   

17.
从近代到现代,西方哲学思维方式发生了明显的转变,这种转变表现为一种本体论的哲学思维方式向非本体论哲学思维方式的转变,不同哲学学派的非本体论哲学思维方式虽然各不相同,但大都表现为一种"人的回归",强调人的主体性地位和价值。探讨西方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能够加深人们对哲学思维方式变革意义的理解;另一方面,能为我国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8.
<正>去极端化是当前中国伊斯兰教面临的重要任务。要尊重中国伊斯兰教优良传统,尊重中国穆斯林先贤的智慧选择和遵行,保持中国穆斯林的传承,形成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教发展道路。伊斯兰教是谨守正道的宗教。穆斯林走"中道",不偏激、不极端是真主的"嘱咐",是穆斯林敬畏的表现。面对极端化思潮的侵袭,中国伊斯兰教如何抵制各种极端的蛊惑,如何避免极端思想的影响,最关键的就是拥有抵御极端的"武  相似文献   

19.
论哲学在场的方式——关于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意义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哲学的在场与在场的哲学一种哲学在场不是形式上的,而是内容上的,进言之,哲学不是仅仅作为一种材料、知识、概念而成为训练哲学思维的工具,它是一种思维方式和一种价值立场。以此种标准看待,哲学的在场就不仅仅是指一种哲学正在言说着。哲学的是否在场在于以何种方式言说:倘若以常见或意见的形式言说,不能见出时代的精神来,它就只是在世而已,因为言说者是在世的。在场与在世不同:首先,它是在关键的时候出场,出场就是显现,但显现不是一般性地立在那里,不是不作为,而是有所为。其有为的方式就是言说时代要求它说出的那些东西。这些东西是…  相似文献   

20.
近十余年间,特别是在"9·11"事件之后,反对恐怖主义成为国际社会主流政治话语,引起各国广泛关注。但国际社会"反恐",基本上不问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并努力加以消除,加之一些西方大国在"反恐"问题上施行"双重标准",引起许多负面效应。重要的负面效应之一,是认识上的"误区",人们没有花大气力去对恐怖主义的思想基础之一,即宗教极端主义进行深入系统的调研,似乎恐怖主义与宗教极端主义是互不相干的两个问题。在国内,也有论者认为,极端主义与伊斯兰教无关,这种论调实际上是认定"宗教极端主义"概念本身是一种"话语失范"。本文作者坚持认为,宗教极端主义是非主流宗教思想,它与宗教既有许多表面联系,故而具有欺骗性、煽动性,又有本质区别,因而反对极端主义不是反对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宗教。本文希望通过对伊斯兰极端主义思想三种形态的解析、研判、评述,深化对宗教极端主义思潮的理解和认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