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瘾行为给个体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对成瘾人群时间洞察力的研究成为探讨成瘾行为产生和发展的一个新的视角。过去消极、现在享乐和现在宿命时间洞察力取向的个体更可能出现成瘾行为, 而未来时间洞察力取向则是成瘾行为的一个保护性因素, 它不仅可以减少成瘾行为的发生, 也有利于成瘾行为的康复。从自我调节, 冲动性决策等行为机制和前额叶的神经机制方面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时间洞察力对成瘾行为的影响。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不同成瘾行为者时间洞察力的一致性与特异性; 采用纵向研究方法探讨成瘾者时间洞察力的动态变化过程; 对成瘾者的洞察力进行干预, 增加成瘾者的未来时间洞察力, 减少其过去消极和现在时间洞察力取向来帮助成瘾者实现时间洞察力的平衡, 从而提高其戒断效果。  相似文献   

2.
延迟满足是个体为获得更有价值的奖励结果,坚持目标行为而推迟即时性满足的倾向与行为。其产生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基于未来取向的自我调节。未来时间洞察力对延迟满足的作用可由期望-价值理论、解释水平理论和自我调节周期模型等多种理论进行解释。除行为层面的机制,未来时间洞察力与延迟满足涉及腹侧额叶-纹状体环路等相似的脑机制。未来研究需深化和丰富延迟满足的理论机制,明确与时间洞察力各维度的复杂关系,探究与时间洞察力相同的生理神经机制,促进其应用于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3.
论时间洞察力   总被引:33,自引:7,他引:26  
时间洞察力既是能力特质也是动力特质,是个体对时间的认知、体验和行动(或行动倾向)的人格特质,它可以区分为过去时间洞察力、现在时间洞察力、未来时间洞察力,也可以区分为特质时间洞察力和状态时间洞察力。时间洞察力是决定个人事业与人生成功的关键因素。我们已开始用多维度-多方法对时间洞察力开展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学习倦怠与未来时间洞察力、成就目标取向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989名中学生进行施测,探讨了学习倦怠及其与未来时间洞察力和成就目标趋向的关系.结果发现:(1)未来时间洞察力与成绩趋近、掌握趋近和掌握回避有显著的正相关,并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未来时间洞察力与成绩回避取向和学习倦怠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并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2)掌握趋近取向与学习倦怠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并有预测作用:成绩回避和掌握回避与学习倦怠有显著的正相关,并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3)掌握趋近、成绩回避和掌握回避取向在未来时间洞察力与学习倦怠之间有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时间洞察力的概念及研究方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吕厚超  黄希庭 《心理科学》2005,28(1):166-169
对时间洞察力的概念和研究方法进行了总结、辨析和阐述,认为时间洞察力是一种相对稳定的个体差异变量,是个体在对时间的认知、体验和行动(或行动倾向)上所表现出的人格特质。并对时间洞察力的概念界定和方法学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6.
为考察未来时间洞察力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未来时间洞察力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自尊量表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对756名高校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未来时间洞察力、领悟社会支持、自尊、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两两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2)社会支持和自尊在未来时间洞察力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之间起显著的中介作用。具体为三条中介路径:一是社会支持的单独中介作用; 二是自尊的单独中介作用; 三是社会支持和自尊的链式中介作用。研究揭示了未来时间洞察力与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拓展了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对大学生的职业指导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利用津巴多时间洞察力问卷,采用跨期选择经典范式,考察“现在享乐型”和“未来定向型”两类时间洞察力个体在跨期选择上的偏好,从人格特质角度来探究跨期选择的认知机制。结果发现:(1)现在享乐定向组的延迟折扣率显著高于未来定向组;(2)未来定向组在时间洞察力量表“未来维度”得分与延迟折扣率显著负相关。这说明时间洞察力对个体延迟折扣率具有预测作用,支持了跨期选择的时间感知基础模型。  相似文献   

8.
何文芳  吕厚超  杜刚 《心理科学》2019,(5):1167-1173
基于社会认知双视角模型和人类适应机制,探讨能动性和表达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采用社会认知基本维度形容词词库、未来时间洞察力问卷和幸福感指数量表对全国21个省市居民进行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4071份,其中男性1714人(42.1%),女性2342人(57.5%)。结果表明:(1)能动性、表达性显著正向预测主观幸福,且能动性的预测效力大于表达性;未来时间洞察力显著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2)能动性、表达性能通过未来时间洞察力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个人主观幸福感。本研究结果有利于揭示能动性、表达性如何影响个体主观幸福感体验,以及能动性、表达性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程度,对于提升个人主观幸福感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杨翠蓉  胡谊  吴庆麟 《心理科学》2005,28(5):1167-1173
基于社会认知双视角模型和人类适应机制,探讨能动性和表达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采用社会认知基本维度形容词词库、未来时间洞察力问卷和幸福感指数量表对全国21个省市居民进行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4071份,其中男性1714人(42.1%),女性2342人(57.5%)。结果表明:(1)能动性、表达性显著正向预测主观幸福,且能动性的预测效力大于表达性;未来时间洞察力显著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2)能动性、表达性能通过未来时间洞察力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个人主观幸福感。本研究结果有利于揭示能动性、表达性如何影响个体主观幸福感体验,以及能动性、表达性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程度,对于提升个人主观幸福感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未来时间洞察力的目标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永进  黄希庭 《心理科学》2005,28(5):1096-1099
未来时间洞察力是个体对未来时间的认知、体验和行动(或行动倾向)的一种人格特质,其目标不仅架起了现在与未来的桥梁,也影响个体的认知与行为,并且不同目标还具有不同的动力作用。但个体如何建构未来目标、确立优势目标等,需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杜刚  吕厚超 《心理科学》2017,40(1):96-102
思考未来对个体现在行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研究以1002名初、高中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探究未来时间洞察力与学业成绩间的关系,以及时间管理倾向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学业成绩高低分组在未来时间洞察力各维度和时间管理倾向上差异显著。(2)未来积极、未来坚持、未来清晰和未来计划与时间管理倾向和学业成绩呈显著正相关,未来消极和未来迷茫与时间管理倾向和学业成绩呈显著负相关。(3)未来消极对学业成绩具有显著的直接预测作用;未来消极还通过时间效能感间接影响学业成绩;时间管理倾向在未来迷茫、未来清晰、未来坚持、未来计划和学业成绩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530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考察特质焦虑、压力知觉、未来时间洞察力和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压力知觉在特质焦虑和网络成瘾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特质焦虑既对网络成瘾产生直接影响,也通过压力知觉产生间接影响;(2)未来时间洞察力对压力知觉的中介作用起调节作用,压力知觉对网络成瘾的影响随着个体未来时间洞察力的增加而减少。大学生特质焦虑、压力知觉、未来时间洞察力和网络成瘾共同构成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考察了情绪(敬畏、愉悦和中性)对跨期选择的影响机制,以及时距敏感度和时间洞察力在其中的作用。结果显示:(1)相比中性,敬畏情绪下个体的折扣率更大;(2)相比中性,敬畏情绪下折扣率降幅更大;(3)对于未来取向者,敬畏情绪下折扣率比中性条件下更大;(4)对于现在取向者,敬畏情绪下折扣率降幅比中性条件下更大。结果表明,敬畏情绪通过未来时距的敏感度影响跨期选择偏好,使个体更加偏好延迟奖赏,同时,个体的时间取向在其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杨炳钧 《心理科学》2004,27(3):647-650
时间洞察力是个体对于时间的认知、体验和行动(或行动倾向)的一种人格特质.本文从时间洞察力的研究途径,以及它与情绪、目标设定和学习动机等的关系出发,概述了作为人格维度的时间洞察力研究。  相似文献   

15.
采用未来时间洞察力量表和时间管理自我监控量表对563名中学生进行调查,探讨未来时间洞察力、时间管理自我监控和学业成绩的关系。结果表明:未来时间洞察力、时间管理自我监控和学业成绩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时间管理自我监控在未来时间洞察力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中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因此,未来时间洞察力不仅对学业成绩有直接影响,而且还通过时间管理自我监控间接影响学业成绩。  相似文献   

16.
采用津巴多时间洞察力量表(ZTPI)、一般拖延量表(GPS)和跨期选择任务,考察了时间洞察力对拖延行为的影响,并从时间折扣视角检验了时间洞察力影响拖延行为的中介机制。结果表明(1)对553名大学生的测量数据进行逐步回归和优势分析,结果表明:"未来"时间洞察力对拖延行为具有良好的预测力,解释率最高;(2)对121名大学生的测量数据进行中介分析,结果表明:时间折扣在时间洞察力影响拖延行为过程中起着中介作用。这些结果说明,"未来"时间洞察力对拖延行为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而且未来时间洞察力对拖延行为的影响可能是通过时间折扣为中介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以山东地区两所高校的548名大学生为研究样本,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考察未来时间洞察力和成就动机在大学生成长型思维与坚毅之间的链式中介效应。结果显示:(1)成长型思维、未来时间洞察力、成就动机与坚毅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2)成长型思维既能通过未来时间洞察力和成就动机分别间接预测大学生的坚毅品质,又能通过未来时间洞察力→成就动机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预测大学生的坚毅品质。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过去时间洞察力的心理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厚超  黄希庭 《心理科学》2007,30(5):1037-1041
本研究旨在探索大学生过去时间洞察力的心理结构并编制适合大学生使用的量表。在理论构想的基础上,根据开放式问卷调查结果和前人相关研究,初步确定了大学生过去时间洞察力的结构和量表题项。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大学生过去时间洞察力的心理结构由3个维度、12个因素构成。大学生过去时间洞察力量表最终由53个题项构成,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评估大学生过去时间洞察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19.
采用大学生未来时间洞察力量表、学习倦怠量表、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对219名师范生进行施测,考察未来时间洞察力、学习倦怠对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作用及三者的关系。结果表明:(1)远目标定向、学业行为自我效能、情绪低落和行为不当存在显著差异;(2)未来时间洞察力对学业自我效能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学习倦怠对学业自我效能感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未来时间洞察力和学习倦怠分别对学业自我效能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3)未来时间洞察力在学习倦怠和学业自我效能感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师范生未来时间洞察力和学习倦怠对学业自我效能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未来取向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未来取向是指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偏好未来的方向, 同时也是个体对于未来的思考和规划过程。未来取向心理结构的代表性观点有要素观、过程观和动机认知行为观。主要测量方式包括问卷法、投射法、圆环测验、讲故事技术和完成故事技术。个体的年龄、性别、人格和情绪等是未来取向的主要影响因素。未来取向在健康行为、物质滥用和学业成绩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明确未来取向的功能机制、完善测量工具、采用精巧的实验设计并进一步探讨未来取向的脑机制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