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当前我国已进入消费需求持续增长、消费结构快速升级的重要阶段,如何快乐消费——如何花钱"购买"幸福的问题引起了政府和民众的广泛关注。研究发现相比实物性消费,消费者从体验性消费(如旅行)得到的快乐体验更好更持久。而且金钱启动与时间启动会激活"经济价值最大化"与"情感效用最大化"这两种不同思维定势,进而影响行为决策。基于此,本项目从双加工理论视角出发,结合行为科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方法,从"消费行为-认知加工-脑神经基础"三个层次,深入揭示消费决策双认知加工现象的本质特点和规律,阐明金钱、时间、消费与幸福间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2.
伦理消费(Ethical consumption,EC)是指消费者在获取、使用或处置产品时考虑到个人消费行为对社会、环境或动物福祉的影响。虽然伦理消费日渐流行,但在金钱支付时伦理消费的态度却往往难以转化为实际的行为,即言行不一。本文从解释水平理论视角出发,以"心理距离→解释水平→个体反应"为分析框架展开。从时间维度上来说,在态度评价阶段和产品选择阶段两个时间点上,消费者与伦理产品的心理距离远近不同,分别激活了高低解释水平表征;高低解释水平下个体在动机和认知上又存在诸多差异,这种差异导致两个阶段的反应不同,继而出现伦理消费者态度与行为的分离。未来研究应重点关注如何根据解释水平理论有效提高伦理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3.
环境问题的加剧使得人们广泛关注如何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消费者在环保事业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虽然,国内外已有一些关于绿色消费的研究,但是,对绿色消费心理机制的探究还不够系统和深入。借助社会认知视角下的道德认同理论探讨影响消费者绿色消费的心理机制,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探索道德认同与绿色消费的中间机制,以及这一中间机制发挥作用的边界条件;(2)考察调节道德认同与绿色消费关系的变量;(3)检验道德认同表征与道德认同内化对绿色消费影响有何差异。基于社会认知视角下道德认同理论探讨绿色消费心理机制不仅可以丰富和发展道德认同和绿色消费相关理论体系,而且为政府和企业如何引导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时间与金钱是影响人们消费行为决策的两种不同的重要资源。消费者在进行产品购买时, 常常会受到商家广告语和购物环境中所隐含的时间或金钱概念的影响, 从而做出不同的决策。具体而言, 时间与金钱概念会对消费者的购前决策、购中决策及购后决策三个方面产生不同的影响。从双加工理论的角度来看, 产生这种不同影响背后的心理机制在于时间与金钱概念启动了个体不同的认知加工方式和思维定势, 进而影响了消费者不同的购买决策。未来的研究方向有:(1)细化时间和金钱概念启动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不同影响; (2)考虑时间与金钱的权衡对购买决策的影响; (3)进一步探究时间和金钱概念的激活对购前决策的不同影响; (4)探讨时间概念与金钱概念对购买决策不同影响的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5.
时间与金钱都是人的两大重要资源,是有限的,故如何能够进行合理的利用一直是人们研究的主题。从心理角度出发,研究探讨大学生怎样进行时间分类、使用以及估价,其与金钱是否有类似之处,有助于时间心理的研究。而当前国内外都对于时间是否等于金钱的理论研究较少,研究会使得此理论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6.
邵建平  韩雪  柳武妹 《心理学报》2018,50(12):1428-1437
以往关于时间与金钱奖励选择问题的探讨主要从员工工龄视角着手。但这一视角不能直接解释外部环境资源短缺时, 员工对时间与金钱奖励选择偏好的差异问题。本文依据生命史理论, 探讨外部环境资源(如就业资源和自然资源)短缺与否对员工选择时间和金钱奖励偏好的影响及内在机制。本文以即将步入职场的大学生和企业员工为样本, 发现不管是外在就业资源短缺还是外在自然资源短缺都会促使员工更加偏好金钱而非时间奖励, 内在机制是外部环境资源短缺时人们的心理表征更具体, 并且这一现象在高物质主义者身上更为明显(实验1和2)。本文结尾讨论了对资源短缺、时间和金钱等研究领域的理论突破与推进。  相似文献   

7.
尽管有学者认为自我控制资源和认知资源应该是两种独立的资源,但近期的研究却表明两种资源是互相影响的.以往研究从执行控制的角度解释两种资源为什么相互影响,但却没有指出两种资源如何影响执行控制,以及缺乏考虑神经机制和自我控制资源调节变量在其中的作用.为更系统地解释两种资源相互影响的机制,作者提出了一个整合模型,该模型指出:(1)两种资源相互影响的主要原因是两者都受到执行控制和前额叶皮层的影响;(2)个体进行自我控制或认知加工会消耗能量,产生心理疲劳,降低执行任务的动机,表现为前额叶皮层激活水平下降;(3)前额叶皮层激活不足进一步限制了执行控制在随后的自我控制和认知加工任务中的作用,因而影响后续自我控制或认知加工任务的表现;(4)自我控制资源调节变量通过提高个体对疲劳的耐受性、补充能量和提高动机等方法,使前额叶皮层和执行控制在完成前一阶段任务后仍然能够正常发挥作用,从而维持个体在后续自我控制或认知加工任务上的表现.未来的研究可考察自我控制资源与其他认知加工的关系;用动态的认知神经研究方法,建立前额叶皮层激活水平在前后两阶段任务之间的中介作用模型,以及研究自我控制资源调节变量的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8.
在物质主义价值观盛行的当今中国社会, 如何推进绿色消费这一举措是值得关注的问题。以往研究对于物质主义与绿色消费的关系得出了矛盾的结论。针对这一现状, 本研究以绿色产品本身的特征(炫耀性/非炫耀性)为切入点, 首先考察物质主义影响绿色消费的边界条件, 即绿色产品炫耀性的调节作用, 然后进一步探究物质主义促进炫耀性绿色消费及抑制非炫耀性绿色消费的心理机制, 最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自然接触的干预研究, 以期为解决现有研究分歧提供全新的思路, 同时为企业和政府引导绿色消费提供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9.
金钱启动研究是利用启动方法探索金钱心理的一种新取向。该领域现存在三种相关理论: 自足理论、社会资源理论及心理定势理论; 金钱启动研究的现有研究方法可以归纳为: 混词组句任务、呈现金钱(影像)或提示金钱问题、回忆/朗读与金钱有关的经验/故事。作者在评论部分指出了金钱启动研究的贡献及三种理论的各自不足; 在展望部分提出了对金钱启动研究内部机制的见解, 并指出未来研究应探索金钱启动的理论边界问题, 同时将个体自主与能动性一起考虑。  相似文献   

10.
环境恶化及消费对环境的巨大影响,使得顾客进行绿色消费的意义重大而深远.企业希望能够掌握绿色消费的特点和机制,从而能够拉动绿色需求.绿色营销研究多针对企业,而针对顾客的研究甚少.为数不多的绿色消费研究甚少关注顾客在进行绿色消费时在自身短期利益与社会长远利益之间的两难选择,对绿色消费机制的研究也很缺乏.本研究试图从该两难选择入手,使用自我控制、利他行为、自我构建等理论,采用实验方法,从顾客的视角来研究个体因素、文化因素与情境因素是如何通过影响“关注长远利益”、“关注社会利益”,从而影响绿色消费的,并研究这两种机制的边界条件、冲突及自我构建对自身短期利益与社会长远利益两难选择的调和.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环境问题恶化,越来越多企业开始实施绿色创新战略,即在传统产品基础上制造出环境友好程度更高的新产品。创新型绿色产品虽然环保价值较高,但由于属于新款产品其流行度也一般较低,所以表现为高环保-低流行的特点。根据解释水平理论,我们认为,在远期购买情境下消费者更关注目标价值(产品环保度),属于道德驱动;而在近期购买情境下更关注目标可行性(产品流行度),更容易受到他人影响,属于人际驱动。所以,人们更倾向于在将来而不是在现在购买,从而导致绿色创新消费的不作为惰性。在回顾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我们将围绕时间参照对绿色创新消费不作为惰性影响的表现形式、过程与机制展开,以期为市场干预提供启发。  相似文献   

12.
随着“碳达峰”与“碳中和”纳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绿色发展成为当代企业管理必经之路。环保服务型领导作为企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引起学界关注。环保服务型领导指领导培养员工的环保价值观与环保知识技能,服务于员工环保活动。为探究环保服务型领导的影响效果及作用机制,本文建立了一个多层次模型:环保服务型领导促进员工环保行为与创新、团队环保绩效、组织环保绩效;资源保存理论、角色认同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自我决定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是解释上述效应的主要理论机制。未来研究可从本土研究、双刃剑效应、认知—情感机制、研究层次与方法、行业对比分析以及影响因素等视角完善或拓展环保服务型领导研究。文章既为国内学者厘清环保服务型领导研究的效果与机制,又能指导企业如何通过领导实践促进绿色发展,助力国家“双碳”目标的执行与实现。  相似文献   

13.
在消费者行为学领域,以往有关绿色消费的研究多聚焦于促进和阻碍消费决策的客观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并分析绿色营销策略在消费者心理或行为层面的积极效应,却很少对产品绿色属性信息的负面结果效应进行探讨。本研究以企业绿色产品策略为研究切入点,在划分绿色属性信息内容维度的基础上,探讨产品绿色属性信息对消费者决策行为的双刃剑效应。首先,基于风险-收益、认知平衡和积极情感多个研究视角,构建起产品绿色属性信息影响消费者行为决策的多层次整合模型;其次,从个体心理表征因素和外部情境因素出发探讨减弱负面效应的边界机制。  相似文献   

14.
王财玉 《心理科学》2005,(6):1416-1421
绿色消费虽然备受关注但消费者积极性却不高,这可能和个体差异性有关。为了考察绿色消费的积极性,本研究从个体差异的视角出发,引入购买时间距离这一变量,以揭示面对绿色产品的矛盾性消费者究竟更愿现在购买还是将来,决策模式是否会存在个体差异。研究发现,时间距离调节绿色消费观与产品购买意愿的关系,而产品价值感知部分中介了该调节作用。具体来说,绿色消费者不会受到时间框定的影响,而非绿色消费者则表现出时间框定效应即更倾向于在将来而不是现在购买绿色产品;这是因为绿色消费观以自上而下的方式影响绿色消费者动机加工,使绿色产品的价值感知较为稳定,而非绿色消费者的价值感知则根据购买时间距离的不同而变化。研究结果说明在生态文明建设日益紧迫的当下培育个体绿色消费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财玉 《心理科学》2019,(6):1416-1421
绿色消费虽然备受关注但消费者积极性却不高,这可能和个体差异性有关。为了考察绿色消费的积极性,本研究从个体差异的视角出发,引入购买时间距离这一变量,以揭示面对绿色产品的矛盾性消费者究竟更愿现在购买还是将来,决策模式是否会存在个体差异。研究发现,时间距离调节绿色消费观与产品购买意愿的关系,而产品价值感知部分中介了该调节作用。具体来说,绿色消费者不会受到时间框定的影响,而非绿色消费者则表现出时间框定效应即更倾向于在将来而不是现在购买绿色产品;这是因为绿色消费观以自上而下的方式影响绿色消费者动机加工,使绿色产品的价值感知较为稳定,而非绿色消费者的价值感知则根据购买时间距离的不同而变化。研究结果说明在生态文明建设日益紧迫的当下培育个体绿色消费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雷明  陈明慧  赵维燕  赵光 《心理科学》2018,(4):1017-1023
推理是人类高级认知过程的一种,相关的心理学研究一般将其分为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两个方面。归纳推理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过程,与之相对的演绎推理则是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的关系问题是当前心理推理研究领域的一个重点问题。这一问题主要有两种理论解释:一种是单过程理论,该理论认为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本质上是同一个认知过程,以单过程理论为基础构建的推理模型称为单维模型;另一种是双过程理论,认为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是两个不同的认知过程,并不同程度地受到启发和分析过程的影响。未来研究可多关注推理的时间进程,以及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各自理论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7.
稀缺是由资源的真实缺乏或感知缺乏所引起的个体欲望和需求得不到满足的一种状态。稀缺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对个体的情感、认知、以及行为方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但是不同类型的稀缺(以食物、产品、资金为代表的有形资源稀缺vs.以时间为代表的无形资源稀缺)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是否存在共性与差异?梳理文献发现, 有形资源稀缺会使个体产生珍惜性行为、补偿性行为和趋近性行为, 而无形资源稀缺只会使个体产生珍惜性和补偿性行为。未来研究应关注稀缺影响个体行为的边界条件, 以及时间稀缺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金钱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概念。国内外有关实证研究发现, 启动金钱概念会诱发自足感、经济型心理定势、自由市场的价值观以及利己自我图式(社会认知模型), 从而导致亲社会行为减少。文章探讨了金钱概念启动对利他性亲社会行为、遵规与公益性亲社会行为、关系性亲社会行为和特质性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未来的研究应该进一步关注:(1)金钱概念启动在组织管理中的研究; (2)贫富差异在金钱概念启动与亲社会行为关系中的调节效应; (3)深化时间概念启动影响亲社会行为的研究; (4)金钱概念启动影响亲社会行为的神经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19.
王财玉 《心理科学》2020,(1):144-149
绿色消费属于道德范畴,消费者在助推绿色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然而,绿色消费会降低指定性道德约束或增强禁止性道德选择,消费者会变得不再绿色甚至自私(如享乐、撒谎或偷窃),这便是绿色消费的许可效应。从时间维度上来说,绿色消费许可效应的产生包括启动效应-绿色消费-许可效应三个阶段。有关该效应的理论解释是道德自我调节。从根本上来说,化解该效应需要消费者养成绿色生活方式,它包括两个路径:一方面,从绿色行为到绿色自我,抽象化表征行为,将绿色行为与自我概念相连接,采用自下而上加工方式实现;另一方面,从绿色自我到绿色行为,基于价值观-行为一致性原则,会促进个体产生更多绿色消费以及节俭和利他,采用的是自上而下加工。文章最后指出未来一些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王财玉  雷雳 《心理科学进展》2015,23(7):1245-1257
社会责任消费是指消费者通过个人努力来促进促进环境保护和社会良性发展的一种消费模式。社会责任消费结构与测量从单一维度逐渐过渡到了多维度, 并涵盖了从产品获得、使用到购后垃圾处理的整个过程。从影响社会责任消费的心理距离来看, 社会责任消费的形成机制主要包括三类:进化心理机制阐述了作为人类进化结果的亲社会偏好是如何影响社会责任消费的, 属于远端机制; 社会规范机制阐述了外部的社会规范(命令性规范与描述性规范)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属于中端机制; 态度-行为(意愿)模型则主要阐述了消费者内部心理因素的影响, 属于近端机制。随着消费者社会责任消费影响力的扩大, 企业纷纷重视其自身社会责任行为, 并由此衍生出以企业社会责任为导向的营销策略, 然而其效果受到诸多因素影响。文章最后指出了已有研究尚未解决的问题以及未来的一些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