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与"器"是中国古代的基本哲学术语,《易·系辞》中有"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说法。"道"与"器"虽是不同的哲学概念,但两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技进于道"与"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理论并不矛盾,"道"存在于自然万物和社会生活中,不管是"形"还是"器"或者技法,其最终的归宿都是为了体现"道",或者达到"道"的境界。我国近现代著名的绘画大师齐白石就用他的绘画实践深刻说明了道与器的这一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2.
王小松,近些年来最活跃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之一,以《蠕动的蚂蚁》这一系列作品被人们所知晓。他的这一作品跨越了传统的架上油画与雕塑的界限,创造一个新的绘画观念,三维立体绘画。他的作品即有卢西奥·丰塔纳(Lucio Fontana)的空间主义,也是胡安·米罗的超现实主义,甚至还有纽曼(Barnett Newman)的极简主义。虽然我不能做出明确的界定,但是他作品对我们当代绘画创作的启示与警醒是可以肯定的,艺术作品的创作应该跳出原始的条条框框,传统的学院派架上绘画虽然仍是主流,但新鲜血液的注入是中国当代绘画创新创意的活力。本文意在分析王小松作品对中国新青年油画创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萍踪海外30余年间,张大千坚持致力于中国传统绘画的继承与创新、探索与实践,这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艺术作品不论是题材和技法还是气韵,都具有浓厚的中国画传统特色;二是在世界各地介绍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三是以古为基础,开创泼墨泼彩技法。张大千在海外时期对中国画传统的坚守与创新,成功开创了中国画现代变革的新形式,在国际上宣扬了中国传统文化。张大千的成功之道对当今中国画学习者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画山水序》和《叙画》是中国绘画史上重要的文献,宗炳和王微在这两篇文论中分别提出了"以形媚道""披图幽对""拟太虚之体""故动生焉"的观点。从"以形媚道"到"拟太虚之体",宗炳和王微清晰地说明了绘画本质与道的密切关系,而"披图幽对"与"故动生焉"则共同构成了艺术审美中的二元世界,探索以此来体悟宇宙的精神和生命的秩序。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亚历克斯?卡茨绘画特点展开阐述。他的绘画风格受到了西方传统的绘画、抽象表现主义、波普艺术等绘画潮流的影响,亚历克斯?卡茨绘画艺术在成长的过程中,虽然受到许多艺术潮流的影响,但是他对具象绘画依然保持着深深的情感。亚历克斯?卡茨的绘画不仅是受到艺术潮流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受到电影、戏曲、诗歌的影响。他的绘画里往往可以感受到时尚的气息,这是亚历克斯?卡茨对时代变化与大众审美的观察;在他的绘画中可以看到有许多较大的肖像画,这是借助了电影与摄影技术中对镜头特写处理的运用。亚历克斯?卡茨绘画风格与特点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他亦僧亦道,亦诗亦画,狂放孤傲,冷漠怪诞.清苦多舛、坎坷的人生经历成就了绝顶惊人的绘画艺术."莫把丹青等闲看,无声诗里颂千秋."这句话既可以看作是其绘画创作思想的核心,也是其绘画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强调绘画乃是一种用来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工具.  相似文献   

7.
中国绘画中的"山水"一词,经历了含义的变化与演绎,于是也就有了对于"自然观"与"审美语境"的重新读解-"中国画一旦失去了道技一体,以道御艺的艺术特征,笔墨就失去了精神支持,退化成了一般性的技术手段,这对包涵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中国画而言是致命的.  相似文献   

8.
曹勇,美籍华人画家。1962年出生于河南省新县。1983年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艺术系(现河南大学艺术学院),同年自愿赴西藏工作并任教于西藏大学。1989年赴日本,1994年移居美国,2004年回国,2006年在北京创办曹勇北京国际艺术馆。他从中原到西藏,再从日本到美国,然后走向世界,最后回归祖国,经历了绘画艺术的成长与冶炼。他将现实主义、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相互交融,将世界多元文化进行贯通,创作出了属于他自己的独特的绘画语言。  相似文献   

9.
梁慧 《美与时代》2014,(3):158-158
徐累是一个走在时代背后的画家,他现在的作品,融汇了中西方的传统绘画和现代绘画的手法,并融入自己的观念,其中包罗了中国传统工笔画中宋画的端庄雅丽、超现实主义的奇思妙想以及庞贝壁画的冷寂,他将这几种绘画风格糅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的一种独特的绘画风格“徐氏”绘画。在当代艺术的阵营中,他的绘画既不属于传统,放在现代又不合时宜。他用中国最传统的语言、材料,给我们呈现了一种现代感很强的东西。然而,尽管如此,我们仍旧可以看出,他现在的作品所呈现出的虚无、记忆、梦幻的风格,与当时85新潮时期的作品也是脱离不开的。  相似文献   

10.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家文化对中国政治文化的影响和贡献是不容忽视的.道家思想在理论上的深度与辩证性,是中国哲学思想中所有其它传统哲学体系所少见的.同时,道家文化对中国艺术、绘画、文学、雕刻、设计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齐白石与毕加索的绘画艺术之间的比较这项研究工作的目的在于,首先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的画家,自他的艺术风格成形诞生以来,就成为人们研究和学习中国民间艺术的读本,在国外齐白石的绘画也享有高的地位,他的绘画里简朴的画风投射出的深奥,一直令人思索,人们热爱齐白石、渴求达到齐白石的境界。论文的宗旨是了解齐白石绘画思想对中国近现代中国画的影响,在近代的中国画家的理念里,我们能找到齐白石的影子,就齐白石的绘画而言,一个外国人——毕加索,对他的绘画产生了影响。齐白石出生于寒门,经历了北漂生活,面临时代政局的变迁,承受生命危机时刻内心的痛苦抑郁,而同时代的毕加索的境遇也如此。毕加索是高产的画家,他的绘画寓意深远,大巧若拙的风格从毕加索的艺术中流露,毕加索的艺术风格从诞生之日就影响着西方人们的思想,虽然齐白石本人未必认同毕加索的绘画思想,毕加索也不一定完全理解齐白石的绘画风格,但他们之间却有某种共同点。齐白石是一位大气晚成的画家,长期练习、创新到晚年的领悟,齐白石的作品淡泊、宁静、童趣,和毕加索的绘画精髓契合。毕加索参加过革命,后来云游四方学习艺术,而齐白石从木匠转型到画家,晚年开始"我行我道",他们有可比性。在写论文的过程中,查阅相关资料,获得的主要结论是借中西方的思想来分析齐白石和毕加索的绘画艺术。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与道家哲学思想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在长期演变、发展中,道家思想发生着重要内在作用,通过探究"道"的观点在中国绘画中的影响,进而探究中国传统绘画的画理与画法,揭示中国绘画艺术中的哲理,把握中国画的精髓,对进一步继承传统,进行创新,发扬光大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1839年,法国人达格尔公布了他发明的照相技术,引起了许多画家的恐慌.有个画家曾悲叹道:"从今日起,图画算是完了!"这不是无端的担忧.如果绘画和照相同去争夺逼真对象的皇冠,绘画的前途当然是黯淡的,但是一个半世纪过去了,绘画不仅没有死亡,在一定意义上说,绘画比照相更得到了许多人的钟爱.  相似文献   

14.
石涛在中国画坛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其山水画造诣非常高,花鸟、人物的成就也不容小觑。从发扬传统绘画精髓、变他法为己法这两个方面来谈石涛是如何对传统绘画进行继承与创新的。  相似文献   

15.
林风眠是中国杰出的艺术家,他的绘画艺术对中国现代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绘画强调主观,重在表现,画面抒情味浓烈。他以前驱者的巨大勇气和魄力,摆脱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墨线造型,采用中西艺术“调和”的方式为中国画开拓了一条崭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齐白石是享誉世界的艺术大师,在近一个世纪的漫长生涯中,他以积极探索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在绘画艺术领域不断探索创新,开启了现代绘画一代新风。在中国美术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世界艺术宝库奉献了一笔宝贵的艺术文化财富。齐白石绘画艺术在中西画坛独树一帜,他的笔下,大凡花鸟虫鱼、山水、人物无一不精,无一不新,为现代中国绘画史创造了一个质朴清新的艺术世界。对齐白石绘画艺术的探讨与研究不仅有益于当今中国画论大厦的建设,同时也对当今中国绘画艺术的创作实践起着积极的影响与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道教中有大量的绘画作品,讲中国绘画史,常见列"道释"一门,指佛教题材与道教题材的作品。道教与中国绘画,是无法载然分开的。如何综合以观之,颇不容易。盖当代教育的一个弊端,  相似文献   

18.
石涛是清代杰出的中国画大师,擅长山水画,同时也擅长诗文和中国画的其他绘画种类,人们将他誉为扬州画派的鼻祖。他创作的绘画理论专著《苦瓜和尚画语录》得到了后人很高的评价,这也就证明他是一位杰出的画论家,该书道出了许多画家不传之法。近代的著名画家傅抱石、张大千、郑拙庐、吴冠中、黄宾虹等大师都对石涛的这本书产生了异常浓厚的兴趣,韩林德在《石涛与画语录研究》中指出,"《画语录》发前人所未发提出一画论……开创了中国绘画美学的新局面"。这些专家学者也就系统地总结了石涛的绘画理论。  相似文献   

19.
线作为一种表现手段,是艺术处理中表达感受最直截了当的语言。尤其在中国绘画的发展中,线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画家凭着对线的高度热情对于线技术的谙熟运用是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线作为中国绘画中最基本、简练、概括的造型语言,是中国绘画艺术的精髓所在。历代中国绘画中就是用独特的中国语言参透出"道"。原始绘画中的岩壁绘画,就确定了中国绘画以线造型的基本特征,线自然成为中国绘画主要的造型手段。线是艺术家对物体的高度概括和认识,艺术家线的语言也体现着艺术家的个人特质,在艺术家抑扬顿挫的线条中表现画面的质感和空间感。中国画讲究笔墨,笔墨既成为中国画的核心,所谓"笔"就是指绘画作品中的线。  相似文献   

20.
一、克里姆特绘画的中国情结 19世纪下半叶,西方世界的哲学、科技、文化、艺术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照相技术的产生使艺术家传统的模仿自然的艺术观念发生了改变.这时中国的绘画艺术作品、日本的浮士绘等东方艺术作品大量出现在西方,使得西方一些大胆的艺术家开始借鉴东方的艺术观念和形式,引发了西方绘画从写实向写意的转变.德国和奥地利的新艺术运动诞生了象征主义的绘画流派——"分离派",它强调的是艺术的独创,追求的是强烈的艺术表现功能.作为"分离派"领军人物的克里姆特,他的绘画就受到了中国民间美术及东方绘画很大的影响,当时他对中国画情有独钟,收藏了大量的中国卷、轴画,戏曲人物画等.他巧妙地把欧洲绘画的人物与中国民间美术的形式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绘画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