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色彩是中国工笔花鸟画中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传统工笔花鸟的色彩观与中国哲学有着密切的关联,而当代工笔花鸟画则在传统工笔花鸟画的基础上,吸收西方科学色彩观以及中国写意绘画,将当代工笔画色彩观拉向新维度。文章主要以中国当代工笔花鸟画色彩为基础,对当代色彩的赋色法则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2.
工笔花鸟画本身展现的都是色彩斑斓的大自然,这也将色彩推向了我国当代工笔花鸟画的重要地位。得益于对我国传统工笔花鸟画的传承和发展以及外国绘画色彩理论的借鉴和开发,我国当代工笔花鸟画色彩具有了更为鲜明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为个性化、多样性和文化性等。而它的色彩分布、色彩渲染以及色彩创新等也进一步加强了我国当代工笔花鸟画对于色彩艺术的展现。  相似文献   

3.
工笔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以及工笔花鸟画艺术创作的不断创新,工笔花鸟画色彩语言不断变化,色彩风格也呈现出鲜明的个性化、多元化发展特征。色彩教学是高校工笔花鸟画教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在工笔花鸟画课程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工笔花鸟画人才培养中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文章对高校工笔花鸟画的色彩教学进行了相关探索,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工笔花鸟画融合了我国古典文化的精髓,是中国古典绘画当中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工笔花鸟画的艺术表现形式也在不断更新。很多表现形式都融合了时代的气象和精神风貌,使工笔花鸟画的表现形式不断丰富和完善。现代工笔花鸟画也融入了现代的创作意识和绘画元素,在创作过程中,我们得以用新的视角对工笔花鸟画在绘画形式及绘画语言上进行新的解构,使工笔花鸟画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时代的审美意识相符合。  相似文献   

5.
工笔花鸟画是我国传统绘画体系里的一种绘画方式,绘画作品中表现出浓厚的装饰意蕴。工笔花鸟画无论在造型还是在绘画色彩、表现形式与绘画方法中都体现出了高度的样式化与程式化。这和强调绘画理性的主观归纳及其规律性的装饰性绘画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对传统绘画功能与形式中的装饰性因素做简单分析,旨在厘清装饰性因素对传统花鸟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装饰性是艺术作品的审美特征之一,它使美术作品拥有一种独特的魅力。装饰性语言在工笔人物画中的表现主要为线条组织的装饰性、图案运用的装饰性、意象造型的装饰性、色彩构成的装饰性。它不仅在古代传统工笔人物画中作用突出,在当代工笔人物画中也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花鸟画是秦晋时期出现的一门绘画科目,经过唐代发展后于宋代逐渐成熟,并成为一种艺术创作潮流。工笔花鸟画是中国画中历史较为悠久且辉煌的一类绘画,其经过长期发展以及各类大师的绘制,已经成为一类具有极强独特性的画作样式,并被赋予独特的精神面貌。花鸟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类型,在宋代时走向成熟。宋代的画作技巧较为领先,后人学工笔花鸟者无不将宋代工笔花鸟画作为入门的临摹对象。通过分析宋代工笔花鸟画的艺术特点,介绍其技法与表现形式,以总结其临摹技法。  相似文献   

8.
丁芳 《美与时代》2023,(3):54-56
写意就是写“我”之意,是画家借助绘画创作来表现内心情感的一种手段。工笔花鸟画是传统中国画中历史最为久远的绘画形式之一,在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一直广受人们的认可。工笔花鸟画中承载了丰富的写意性特点,画家们也正是通过工笔花鸟画创作中的写意性来表现自然,从而更好地抒发内心的所思所感。介绍工笔花鸟画写意性的基本概念,研究写意性在工笔花鸟画中的具体展现,探索工笔花鸟画写意之新变,旨在推动当代工笔花鸟画在理论层面的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传统绘画中,工笔花鸟画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也是世界艺术宝库中极为璀璨的明珠。“新”工笔花鸟画画家在保留传统花鸟画特色的基础之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极大地增强了工笔花鸟画的表现力。阐述“新”工笔花鸟画发展的概况,分析“新”工笔花鸟画的审美理念,探讨“新”工笔花鸟画的创作特点,并结合部分当代“新”工笔花鸟画画家的作品,深入研究“新”工笔花鸟画的创作技法,及其在绘画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希望能够促进当代“新”工笔花鸟画的研究与学习。  相似文献   

10.
花鸟画自秦晋时期萌芽,到宋代时期已基本成熟,成为宋代画作的一种潮流。工笔花鸟画在中国画中具有悠久而辉煌的历史,从唐代独立成科到清代已经传承了千余年,在历代大师手中,成为一种独特的画作样式,并被赋予独特的精神面貌。花鸟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类型,在宋代时开始走向成熟,其画作技巧都较为领先。后人学工笔花鸟者无不将宋代工笔花鸟画作为入门之临摹对象。因此文章从宋代工笔花鸟画的技巧和表现形式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1.
工笔花鸟画是中国绘画中最富有民族文化特性的表现门类,以丰富多彩的艺术形态参与了中华文化精神和人文气象的构建.当代工笔花鸟画在观念上已经被赋予新的意识形态,艺术观念得以更新.我们在创作实践中要以全新的视角和思维方式构建新的空间表现图式,灵活使用新材料,借助其它绘画门类的表现方法及现代构成理念,使多样化的表现方法运用到艺术创作中,去探寻符合时代特色的工笔花鸟画的表现形式,来展现当代社会的多样性,去挖掘这个时代的真、善、美,形成自由多样的绘画风格形态,赋予花鸟形象以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于非闇与陈之佛是20世纪初中国画坛涌现的两位杰出的工笔花鸟画大家,他们的艺术实践为中国当代工笔花鸟画从传统走向现代开辟了道路。文章对两位画家所处的社会背景、艺术理念与创作特点进行比较研究,为当代工笔花鸟画的传承与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李影影 《美与时代》2014,(3):102-102
工笔人物画是中国画中历史最悠久的画体,它的形式特征之一是装饰性。从线条、构图、色彩等方面进行探讨,对工笔人物画的装饰性特征进行理性分析。分析了中国工笔人物画装饰性风格发展的核心动力,即“工”取其质,“美”取其饰的审美观,论证了装饰性特征在中国工笔人物画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从原始彩陶装饰中可以看出工笔花鸟画在很早就发现了"线"的作用:它一是造型,二是审美。这既是工笔花鸟画的用线技法,同时又体现出"线"在工笔花鸟画艺术美学中的作用和价值。色彩在工笔花鸟画中占有重要地位。一幅工笔花鸟画的雅与俗,其构思、构图、形象刻画和白描勾勒,固然都是重要因素,而用色的成败,却是最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中外文化的深入交流,工笔花鸟画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工笔花鸟画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需要思考如何与当代的审美观念相融合。因此,分析工笔花鸟画的表现形式、色彩语言、章法布局、精神内涵等,以促进其在当代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花鸟画古朴典雅,意境清幽深远。宋代是中国花鸟画发展的顶峰时期,遗存的宋画经过历史的沉淀,出现了斑驳模糊之感。当代众多画家为了表现宋代画韵,积极探索新的绘画技法。传统的工笔画中讲究“三矾九染”,现代工笔则以水彩画中不断“冲洗”的洗染法来表现当代新工笔的审美趣味。洗染法对画面的色彩、肌理、意境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新工笔花鸟画家运用此技法表现出自己独特的艺术见解和思想情感。洗染法为画面创造出了一种清新淡雅、梦幻朦胧之感,深化了新工笔花鸟画中画家的情感表达。  相似文献   

17.
何亚峰 《美与时代》2007,(10):48-49
工笔花鸟画在中国绘画中有悠久的历史并且独立成科,宋代是中国工笔花鸟画发展的鼎盛时期.《出水芙蓉图》是宋代工笔花鸟画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作品独特的构图、用线、设色,体现出宋代绘画的艺术形式美.  相似文献   

18.
艺术的发展会受到哲学、经济、文人思想的影响。分析"崔吴变法"的历史成因,人们可以了解到北宋时期传统的工笔花鸟画艺术,不仅受到了当时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是文人在物质追求满足后转向野情野趣的精神需求。面对当今工笔花鸟画的异化现状,艺术家需要借鉴传统工笔画的文化内涵,色彩技法,形式组合以适应当代人的审美追求,建立属于自身的民族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同时审美意识和个人修养也得以提升。人们对于艺术作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工笔花鸟画作品已无法满足当代人的审美需求,因此对当代工笔花鸟画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笔花鸟画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为当代画家带来了挑战,画家需要在继承传统笔墨的基础上立足当代人的思想意识进行创新。平面构成理念的介入使当代一些工笔花鸟画家有了新的灵感,他们将平面构成中的点、线、面元素以及对比构成、重复构成、分割构成、密集构成等形式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拓展了创作空间。画家在抒发自己感性情感的同时运用平面构成的理性方法创新工笔花鸟画作品形式,创作出既有传统工笔花鸟画韵味又有时代感且能满足当代人审美需求的高水准的工笔花鸟画作品。  相似文献   

20.
王旸 《美与时代》2023,(4):54-56
新工笔花鸟画是一种新的绘画现象,最先活跃于南京。新工笔花鸟画以传统工笔花鸟画为基础,又融入当代思维,并且在跟随时代的发展中找到了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新工笔花鸟画在中国画领域的热度居高不下,不但继承了传统中国画的技法,也继承了传统中国画的绘画理念“笔墨当随时代”。其有别于传统工笔画的点就在于画面中独特的空间构成与色彩,不再以常规空间中的物体出现,而是以传统表现手法为基础,在空间构成上不断进行突破,如多元空间、虚拟空间以及空间的解构重组,隐晦地表达出画家思想。其最重要的一个特点是打破了现实世界中的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