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悲喜交加"是一种同时体验到高兴和悲伤的混合情绪体验,在个体面临有意义的事件即将结束,或即将失去曾经拥有的美好事物时所产生。"悲喜交加"产生的前提是混合情绪体验的存在,其强度可用"高兴"和"悲伤"情绪体验值中的最小值表示。根据社会情绪选择理论,个体体验到该情绪的强度与老化正相关,并能引起注意的积极效应。悲喜交加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文化普遍性,同时也具有文化特殊性。未来研究应拓展悲喜交加情绪在文化特异性、性别差异等方面的研究,促进其在情绪管理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旨在探究小学阶段儿童的混合情绪理解发展状况。以能够引发儿童混合情绪的经典故事情景为材料,对小学1-6年级242名儿童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和测验法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小学儿童混合情绪理解水平存在显著的年龄效应,呈现出随年龄增大混合情绪理解水平逐渐提高的发展趋势。对他人和对自身混合情绪理解差异显著,对他人混合情绪的理解是对自身混合理解的基础,同性质和不同性质(冲突)混合情绪的理解能力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性质(冲突)混合情绪的理解能力发展较晚。因此,混合情绪理解能力在小学阶段快速发展,呈现出年龄、理解的对象、情绪的性质三个方面的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儿童情绪理解发展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近20年来,情绪理解越来越成为大家关注一个的研究领域。作者认为情绪理解可以分为对情绪状态的理解和对情绪过程的理解两部分。情绪状态的理解包括表情识别、情绪情景识别和混合情绪理解等,情绪过程的理解涉及情绪原因的理解、愿望与信念对情绪作用的理解、情绪表现规则知识和情绪调节的理解等。作者系统介绍了情绪理解的研究方法及相关研究成果,同时从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上提出目前研究的局限性,在方法上有必要对研究材料的文化适用性进行标准化,对问题和情景进行严格设计,降低对儿童语言能力的要求,还可以补充自然语言分析等方法;在内容上有必要深入探讨情绪理解过程及其作用的内部机制,开展情绪理解作用的实验研究,加强对情绪理解的个体内部影响因素的考察  相似文献   

4.
幼儿情绪理解层次的发展及其与依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情绪理解测验和儿童依恋行为卡片中文版,探讨幼儿在不同情绪理解层次上的发展特点,并考察其与依恋的关系。114名3~6岁儿童完成了测试。结果显示,不同层次的情绪理解随儿童年龄的增长不断发展:面部表情识别和情绪外因的发展时间相对较早,而混合情绪理解和道德情绪理解相对较晚;不同依恋类型儿童在不同情绪理解层次上存在差异:安全型依恋儿童在情绪理解总分以及情绪外因、基于愿望的情绪理解、基于信念的情绪理解、基于记忆的情绪理解任务的成绩均显著高于非安全型依恋儿童。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170名二、四、六年级小学儿童为对象,运用情境故事法,从情绪状态理解、情绪原因理解和情绪调控理解三个维度探讨其情绪理解的发展特点.结果发现:小学儿童情绪理解的发展是一个平缓而渐进的过程;小学儿章能够对情绪原因做出情境性解释和心因性解释;小学儿童情绪状态理解和情绪凋控理解性别差异不显著,六年级女生情绪原因理解水平显著高于男生;小学儿童情绪理解成分的发展具有层次性.  相似文献   

6.
情绪复杂性:探讨情绪功能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绪复杂性指个体情绪体验的多样性、广泛性和深刻性。可从情绪觉察能力和混合情绪两个角度测量情绪复杂性。情绪复杂性既受个体注意分配能力, 社会认知技能和某些人格特质的影响, 也与所处情境密切相关。此外, 情绪复杂性还存在年龄与文化差异。维持情绪复杂性对个体的认知功能和身心健康有重要意义, 如增加个体的环境适应能力和帮助个体从压力中更快恢复。正念训练和情绪聚焦疗法是两种增进情绪复杂性的心理干预手段。  相似文献   

7.
佟月华  宋尚桂 《心理科学》2008,31(2):375-379
本研究以90名学习障碍儿童和90名一般儿童为对象,采用表情图片和情境故事法, 探讨学习障碍儿童情绪理解特点.研究发现,学习障碍儿童在情绪理解方面存在一定缺陷,具体表现为:(1)表情识别能力差;(2)自我意识情绪识别水平低下;(3)混合情绪识别较差;(4)情绪原因理解落后;(5)情绪隐藏理解较差;(6)情绪改变理解水平低下.  相似文献   

8.
陈满琪  方平  姜媛 《心理科学》2007,30(2):508-511,503
情绪启动是探讨无意识情绪和态度自动激活的有效方法,其研究对于推动情绪和社会认知领域态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指明了近期研究不仅关注情绪启动的产生条件,而且逐步深化了自身研究并发展了新的范式,同时在研究较为成熟的基础上,运用该范式探讨情绪与认知及社会认知领域的一系列问题。此外,文章简评了厂近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方平  陈满琪  姜媛 《心理科学》2006,29(6):1396-1399
情绪启动是探讨情绪和态度自动激活的有效方法,近期其研究范式有了较大的发展,相继产生了经典情绪启动实验、阈下情绪启动实验、向后情绪启动实验以及情绪启动与其他范式相结合的实验等较有影响的研究范式。文章分别梳理了这些范式及其研究结果,并在此基础上,总结研究所采用的范式并展望今后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伪装情绪是指在情绪交互的过程中, 人们展现实际不存在的积极或消极情绪, 放大亦或是压抑原本的情绪。伪装情绪是一种策略选择的结果, 表现者所展现的情绪在当下可能并未发生, 但却能在某种程度上令人信服。目前关于伪装情绪的研究比较分散, 对于伪装情绪人际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还存在着一定争议。现有文献多从博弈过程、亲社会行为情境、组织情境和领导效果四个方面对伪装情绪的人际效应进行探讨, 其中相关的机制包括情绪接受者的情感反应及“以己度人”的内心过程。未来的研究可以从情绪接受者、群体伪装、伪装情绪效价、认知神经机制以及文化等方面, 对伪装情绪展开深入系统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刘国雄  方富熹 《心理学报》2009,41(10):939-946
对情绪的心理层面的理解是幼儿心理理论发展中出现得相对较迟的能力, 他们如何通过愿望和信念等不同的心理状态对人们的情绪做出判断?随着年龄的增长, 他们采用不同策略推测情绪的能力又发生了什么变化?本研究结合主人公愿望是否得到满足的状态, 通过利用图片故事个别测查的方法探查了90名3~5岁学前儿童在“内容错误信念”任务中对他人情绪的推测。结果显示, 年幼儿童、尤其是3岁幼儿的高兴情绪理解受其对情境是否满足愿望的认知的影响, 呈现出显著的“积极情绪偏差效应”; 学前儿童对情绪的认知表现出从不能采用信念—愿望策略到错误地采用信念—愿望策略、到正确采用信念—愿望策略的发展模式, 且其基于信念的情绪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落后于其错误信念理解的“滞后效应”。结果还显示幼儿的惊奇情绪判断不仅由信念成分决定, 也受愿望理解的影响。这些结果突显出心理状态在儿童情绪理解中的重要作用, 揭示出学前儿童相对完整的朴素情绪理论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对人类情绪的探索一直是哲学家和心理学家所感兴趣的,本文从哲学思辨、科学实证和存在现象学上探讨情绪的生物性和社会性,情绪是一种整合性心理组织,是人的生物自然与社会因素的交织,在其中体验感受起着核心作用。但自我的体验是真实存在的,但我不能直接知道,体验到我大脑的活动,这个"心身"问题又重新提出,现有的有关情绪的研究是否抓住了情绪的本质,因此寻找恰当的研究情绪的实验范式成为未来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情绪系统的自组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综述了情绪系统自组织研究的最新进展。自组织理论在心理系统主要强调4个特点,即重复性、突现、固化以及不同时间维度上的相互依存性。目前情绪系统的研究已经开始关注动态的、非线性的研究方法,如在认知-情绪关系,情绪理论建构和父母-儿童之间的关系,以及情绪发展心理学等方面都已经开始运用自组织理论的观点来指导其研究。  相似文献   

14.
马伟娜  姚雨佳  曹亮 《心理科学》2011,34(6):1397-1402
采用情绪理解测验和同伴提名法,探讨7-11岁儿童情绪理解层次发展及其与同伴接纳的关系。结果发现,儿童情绪理解随年龄增长而发展,情绪理解层次发展早晚存在差异,混合情绪和道德情绪理解发展最晚。被拒绝和被忽视儿童的情绪理解测验总分显著低于受欢迎、一般型和矛盾型儿童,矛盾型儿童的总分显著低于受欢迎儿童,他们的情绪调节、混合情绪及道德情绪理解得分也各有差异,表明同伴接纳是学龄儿童情绪理解层次发展的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揭示情绪体验影响个体完成各种认知任务的认知神经机制是研究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以往研究主要采用问卷法和行为实验, 集中考察了焦虑对估算策略运用的影响, 但这种影响潜在的脑机制尚不清楚, 对焦虑以外的情绪体验与估算策略运用之间关系的研究也极其缺乏, 而情绪调节对估算策略运用影响方面的研究基本处于空白。本研究将采用面孔表情图片作为情绪刺激材料, 结合事件相关电位(event related potential, ERP)技术, 采用启动范式, 尝试从外显和内隐两个角度, 考察不同效价的情绪体验在估算策略运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进而揭示情绪调节影响估算策略执行的时间动态特征和大脑激活模式。这将有助于充分认识情绪体验影响估算策略运用的认知与脑机制, 为更好的优化估算策略运用效果提供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6.
研究表明海洛因戒断者的情绪加工异常,但其阈下情绪加工是否异常尚无定论。本研究采用阈下情绪启动范式,考察其阈下情绪加工能力。结果:戒断组的反应时显著高于控制组;两组中,相比不一致、控制状态,一致状态反应时均显著最短;在戒断组中,不一致状态的反应时显著大于控制状态,负性图片的反应时显著大于正性图片,而在控制组中差异不显著。结论:戒断者存在阈下情绪启动效应,阈下情绪加工存在正性偏向,且能力弱于正常人。  相似文献   

17.
他人不同的权力水平会引发个体不同的权力感知,带来不同的情绪体验。以往关于权力与情绪的研究多关注的是个体自身作为权力目标时的情况,而研究通过两个实验来探究个体对他人的权力感知与情绪体验之间的关系。实验一采用回忆法,从情绪效价和趋近/回避动机的角度分析个体唤起的情绪反应,发现个体在与不同水平的权力目标交互过程中均表现出了明显的混合情绪,且相比于远距离的高权力目标,个体与近距离的权力目标进行交互时容易产生更多的积极情绪和趋近动机倾向; 实验二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启动被试的混合情绪,发现以积极情绪为主的混合情绪的唤起会影响个体对他人的权力感知,具体表现为对一定社会距离内的权力目标表现出更高水平的权力感知。  相似文献   

18.
冯夏婷 《心理科学》1999,22(1):88-89
笔者认为,可以从两条线索来认识情绪的发生发展:一是从人类进化、发展的历史考察作为全人类共同的人类情绪是如何产生并发展的;二是从个体成长的线索来考察,从胎儿、婴儿到儿童、成年,情绪的发生发展经历了怎样的历程,有哪些共同的规律。下面,我们就从这两条线索人手,概括前人已有的研究,探索人类情绪产生发展的机制。1人类情绪的发生和发展1.1研究人类情绪发生发展机制的方法人类情绪发生和发展的研究,不仅是心理学家极感兴趣的问题,同时也是人类学家、神经生理学家等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他们在这方面所作的研究,从方法上看…  相似文献   

19.
注意受情绪信息影响的实验范式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研究显示情绪信息对注意会产生特殊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个体特别是某些患有情绪障碍的个体对情绪信息存在注意偏向或注意增强现象。该文围绕该问题,主要介绍情绪Stroop实验、点探测实验、线索提示实验、情绪条件反射实验以及快速序列视觉呈现实验等多个实验范式的研究方法和结果,并分析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第二外语的习得在当今社会变得越发重要,但是即使能熟练使用第二外语的个体在理解情绪性信息时,也会发现二外中的所含有的情绪强度远小于母语,这一现象得到了众多科学家的关注和研究。本文从情绪启动范式、情绪stroop范式、内隐翻译启动范式、情绪词汇判断任务和记忆任务这些不同的实验范式为视角,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做出综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