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代的绘画与西方古典主义绘画都代表了当时东西方写实的最高峰,作为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物,这两种写实有许多异同之处。宋代绘画的写实是从理学思想及其绘画对前人继承性的方面来分析,古典主义绘画的写实则是从西方传统的哲学思想及笛卡尔的唯理主义思想来分析。文章试图从二者的社会背景、官方体制、感性与理性思维方式及空间意识的表现形式方面来比较宋代绘画与西方古典主义的写实精神。  相似文献   

2.
从道家思想的最初理论觉醒,从道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哲学思潮的发展演变和人们的精神生活中的作用,以及在现代观念背景下道家思想所获得的理解和确认,都显示出它可能会是属于未来高文化、高理性人类的一种哲学选择。  相似文献   

3.
冯友兰的“新理学”思想体系具有鲜明的理性特征。一方面,他借助于逻辑分析的理性思维方法,创建了“新理学”的形上学体系;另一方面,虽然冯友兰以理性来定义人的本质,但是由于他仅仅强调其中作为思维分析方法的逻辑理性,而完全忽略了价值层面上的理性的批判向度以及与理性密不可分的人的自由本质,以至于从根本上严重制约了“新理学”对中国传统人生哲学的变革。  相似文献   

4.
正洛学向心学的转化,我曾依循洛学的谱系通过王蘋与张九成作过分析。(1)本文希望脱出谱系,从宋代理学共同的经典诠释中进一步观察洛学向心学的转化,以期理解宋代理学的延异及其内在逻辑。一、《童溪易传》之于《伊川易传》的意义依其自身的学术形式,宋代理学的建构是以经典诠释来展开并完型的。其中,《易》是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经典,它不仅为整个宋代理学提供了理论架构,而且还提供了系统的概念体系。作为北宋理学的代表,洛学程颐的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的《伊川易传》中,此书从根本上阐明了理学的精神,呈现了理学  相似文献   

5.
刘依平 《现代哲学》2012,(6):122-126
《大学》经典地位的抬升和确立是宋代理学发展的产物。北宋学者对《大学》的理学化诠释推动了《大学》由礼学研究范式转向理学研究范式,也使得《大学》由经典诠释的边缘迅速进入中心。南宋朱熹最终赋予了《大学》权威性、超越性、完整性、普适性、系统性和唯一性的经典属性,确立了《大学》"四书之首"和"群经之要"的经典地位。《大学》作为宋明理学发展的文献符号,蕴含了宋代理学的整个目标,也表征了理学发展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6.
“宋代哲学与中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高秀昌会议于1993年4月12日至14日在河南开封市召开,由河南省中原文化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河南省社联、河南省社科院等单位发起主办。来自全国各地和国外、港台的专家学者近百人参加了研讨会。与会学者围绕如下问题展开了讨论和交流。一、宋代哲学的内容和特点与会学者一致认为,宋代理学是宋代哲学的主流。宋代理学是义理之学或心性之学,它以复兴儒学的形式出现,实际上是受到了佛道思想的深刻影响,在哲学上突出地表现为重视本体论的建构和心性哲学中心地位的确立。崔大华认为,宋代理学将原始儒学所具有的“天命”、“礼”和“仁”的三个道德理论层面归纳为道德根源(“理”或“心”)和修养方法(“穷理”、“明心”)两个理论层面。与先秦儒学相比,宋代理学的形而上学性质增加了,理性程度提高了。石训认为,宋学(即宋代理学)的形成标志着儒学经魏晋隋唐演进而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哲理化形态,其基本特点是更加重视社会发展的哲理性研究。台湾学者董金裕认为宋代理学思想虽杂揉道佛之说,但仍以儒家思想为宗主,故又有新儒学之称。理学的规模基本上是按照新经学的体系而建立的,亦即依四书的义理系统而建立的。其特点是规模宏阔、义理精微、承  相似文献   

7.
宋代是我国经济文化高速发展时期,在工艺美术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其工艺美学风格逐渐改变了唐人崇尚博大、色彩绚丽以及装饰奢华的取向,转而推崇温润、典雅、简约、严谨和理性。工艺美学风格的转变与当时宋代哲学思想的影响有很大关联。理学崇尚实用、克制、严谨,禅宗推崇“顿悟”、亲近自然等思想,都对宋代工艺美学影响极大。随着理学和禅宗传入日本,一个成为日本统治阶级主流思想,一个对日本人的生活产生了极大影响,其工艺美学取向也影响了日本。通过日本的古代以及当代设计,不难发现其尚简约、重禅意的设计风格与理学及禅宗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8.
宋朝人才辈出,由于统治阶层对绘画艺术的热爱与重视,宋代绘画得到了空前发展,无论是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风俗画,还是绘画理论等,皆成绩斐然,这些都离不开二程理学的推动。哲学是促进时代蓬勃发展的内在动力,反映时代的精神并引导着艺术家的审美取向。二程理学是宋代产生的哲学流派之一,这个时期的理学思想从各个方面影响着人们,因此其对绘画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文章对此进行深入阐释。  相似文献   

9.
中医和中国哲学中身体的意义:以梦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梦这个精神现象的考察可从多个角度进行,中国医学和哲学范围内的几种释梦思路反映出对精神状态的一贯重视,但这种重视必须联系身体观念才构成完整的体察。中医把梦视为身体疾病的信号,道家的"至人无梦"说和宋代理学对"孔子梦周公"问题的讨论则涉及两种释梦思路间的转移,即从视梦为精神状态和精神修养的指针到兆示吉凶的征兆。脱离身体的精神化解读暴露的中国古典身体观念和崇圣传统之间的张力,是造成这一转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和前代相比,宋代学者对《管子》"轻重"内容的分析,更为深入细致;对"轻重"的总体评价与年代作者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宋代学者对"轻重"近乎一致的否定评价,受到当时理学思想的直接影响;他们对"轻重"著作年代与作者的辨伪,与当时的疑古思潮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正> 从宋代开始,中国封建社会进入了后期发展阶段,社会的政治、经济等方面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人民群众反抗封建统治的斗争更为激烈。同时,宋代又是国力较弱的一代,它始终面临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和骚扰而又无力抵御。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锐以至激化,使得封建统治十分不稳,也迫使统治集团中的一些人积极寻求救治方案,以摆脱危机,挽救统治。受宋代社会现实的影响,宋代的理学家,如北宋的程颢、程颐,南宋的朱熹、陆九渊等人,都提出了有关变法改革的思想主张。宋代理学可分为“理学”和“心学”两大流派,尽管二程和朱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陆九渊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心学,在哲学观点上分歧很大,但他们的变法思想却有着许多共同之处。本文的主旨即在于探讨二程、朱熹、陆九渊等理学代表人物的变法思想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2.
宋代理学是中国思想史的重要发展阶段,可以说,它是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国思想史发展的高峰.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者们对理学思想颇为关注,从哲学史、思想史的角度进行的研究屡有创新,为宋代理学的研究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3.
程志敏 《现代哲学》2002,(4):123-128
理性实为人类思想之根本。近代理性哲学,主要是在认识论的层面探讨精神何以可能的问题。理性是一种行动指南,更是一种批判的能力。理性的定位既是人类的自我重新定位,又是思想复兴的表征和开端。  相似文献   

14.
冯秀莲 《美与时代》2013,(7):101-102
宋代建筑形式一般呈现出尺度缩小、布局随意、清雅柔逸、装饰细致的基本格调。这一格调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程朱理学中蕴含的深沉美学思想的熏染,对当时及后世的建筑形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一、程朱理学中的美学思想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继汉唐之后第三个繁荣时期,科技、文学、艺术和手工业高度发达,在思想方面也有新的发展。两宋时期,学术思想界出现了一种以"理学"著称的学派。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程颢、程颐学派和朱熹学派,世称程朱理学。程  相似文献   

15.
孙斌 《现代哲学》2007,(3):44-48
该文试图从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的一个小问题入手,来探讨这部著作在思想传承上对于阿多诺所具有的意义。首先,我们考察了这个时代所普遍存在着的对理性的误解。接着,我们通过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对面相学和头盖骨相学的论述,分析了一种反理性的倾向。最后,我们在阿多诺的研究中发现,这种反理性的倾向在当代通过占星术的形式更为貌似合理地深潜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之中,对此,阿多诺是一个洞悉者和批判者。这种洞悉和批判是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理性传统的承继。  相似文献   

16.
该著以北宋时期的儒家理学为主要内容,将礼学放在宋代儒学发展和哲学思想演变的脉络当中,并结合北宋时期特定的政治背景和历史发展,采取以哲学思想的分析为主,结合经学文献、社会政治以及礼仪制度而形成了一种较为综合的研究。作者重点研究了《周礼》与北宋儒学发展的关系,宋代学者围绕王安石《周官新义》而引发的争论及其思想史的意义,集中讨论了宋代新型的理学与传统理学之间的复杂关系,礼学的义理化过程,以及礼在天理论的叙述模式中的地位和意义。北宋的礼学不但是宋代儒学的重要内容,是理学的有益补充,而且也是儒家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独特的价值和重要的思想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蒙培元先生的儒学情感理性思想的核心是“情即理”,它既不是情感加理性,也不是符合理性的情感或情感与理性的混合体,而是情感本身自有理。这是一种完全不同于西方传统理性概念的理性思想,能够真正将中国哲学的理性思想与西方哲学的理性思想区别开来。蒙培元先生所首创的儒学情感理性思想是他对中国哲学和哲学最为重要和最为独特的贡献,这一思想从新的视角揭示了中国哲学不同于西方哲学的本质的精神特质,为中国哲学的现代化转化开辟了新的道路,树立了新的范例。  相似文献   

18.
<正> 理学在思想文化领域占据统治地位长达六百多年,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学术界,特别是哲学史工作者对理学本身作了大量研究,但对理学产生和发展同教育的关系尚缺乏足够的研究。本文试图用历史学综合考察的办法,研究教育与宋代社会和理学与宋代教育的关系,透过两宋学校教育内容在不同时期的变化,探讨理学从一个默默无闻的经学流派逐渐发展壮大,最后主宰全国教育的过程和原因。  相似文献   

19.
亚里士多德在《论灵魂》第三卷第5章中提出了“主动理性”的概念。关于“主动理性是什么”以及“主动理性与人的理性是何种关系”的争论从古代的漫步学派延续至当代,从未停歇。以托马斯·阿奎那为代表的解释认为主动理性是人的理性灵魂的内在部分,以阿芙罗蒂西亚的亚历山大为代表的解释认为主动理性是与人的灵魂和身体相分离的神圣实体,而当代的物理主义者认为主动理性仅仅是亚里士多德解释理性活动的理论预设。本文支持一种经过更新的“主动理性是神圣实体”的解释。它表明,《形而上学》十二卷第6—9章补充了《论灵魂》第三卷第5章的内容;主动理性不是形式和知识的全体,也不是理性活动的普遍动力原则,而是在作为宇宙的“原初动力因”和“最终目的因”的意义上“制造”了可思对象和人的理性活动。  相似文献   

20.
刘华 《伦理学研究》2006,(2):107-108
胡潇教授的学术专著《意识的起源与结构》一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这是作者在人类精神生活的沃野里潜心耕耘多年,奉献给学术界和广大读者的一项丰硕成果。这本近46万字的煌煌大作从三个方面展开了作者的思想经纬和学术建构:一是以“理性的滥觞”为篇名,全面勾勒了人类意识的起源及其理性智慧的发展流变;二是以“心灵索引”为篇名,展示了人们对精神生活现象孜孜不倦的探索经历以及作者对此的评析与新见;三是以“意识形态的认知”为篇名,阐释了人类精神生活的诸方面及其生成的意识形态各门类反映社会生活、经济基础的认识机理。全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