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美兰 《思维与智慧》2001,(12):36-36
美国有个推销员奇科,他为一个厂家推销价格为395美元的烹调器具。一次,他到一个城镇推销,他把镇上的人叫到一块,一边示范这套器具,一边强调它节省燃料费用,并把烹调好的食品散发给人们,请大家品尝。这时一位当地著名的守财奴,一边吃着烹调食品,一边说:“他的产品再好我也不会买的。”第二天奇科首先敲开了这位老顽固的家门。顾客一见到推销员就说:“见到你很高兴,但你我都知道,我不会购买400元一套的锅的。”奇科看看顾客,从身上掏出1美元的钞票,把它撕碎,问顾客:“你心疼吗?”顾客对推销员的做法很吃惊,但他说:“我不心…  相似文献   

2.
近日在一家酒店中,几位事业有成的中年男士正围绕在丰盛佳肴的餐桌四周,在那里边吃边喝边闲谈。有一位喝得半醉的成功人士正在提高嗓门,用地道的开封话畅谈起他那生活哲理。他言道:“当前人们就先得把家照顾好,然后再把工作做好就行了,我这话不知你们信不信?”这就是他那对当今人生的看法和生活哲理。笔者驻足细听,他还是在那里洋洋得意,信心十足,一个劲儿地以此人生哲学向在座的朋友们宣讲。看样子,他像是被工作压力弄得晕头转向、焦头烂额似的,乃至喘不过气来后才深深体会到,就连现代经理老总们也用不着天天把脑神经绷得紧紧地没命劳累,甚…  相似文献   

3.
锁住你的暖     
正那一年,他10岁,和班里的同学打架,同学被打急了,一撒手,说我不和你打,你是个野种,你不是你爸你妈亲生的。他一愣,一慌,拽着对方脖领子的手顿时松了开来。然而,没等同学挣脱,他又重新拽住,一边拉扯,一边大声哭嚷,你才是野种呢,你才不是你爸你妈亲生的呢!他哭着跑回家,不吃饭,坐在炕上恶狠狠地盯着母亲。母亲不明端由,把碗筷往他跟前一推,说,吃饭吧,这是怎么啦?他  相似文献   

4.
金微 《天风》2003,(8):31-31
《天风》编辑部: 我们那里有一个弟兄被确诊为癌症,已经到了晚期,他今年只有30岁。他的家人(都是基督徒,还有传道人)都很失望,他们发出“到底有没有神啊?为什么不救这个对神忠诚、对人热心、对教会尽责的好人?”的感叹,请问这是表示病人家属在灵性上软弱吗?年仅30岁就得了晚期癌症,实在是一件伤心的事。30岁正是人生  相似文献   

5.
守住寂寞     
他16岁赴法国留学,学成归国后曾任教于某大学。本想边教书边搞学术研究,但他很快发现自己很难静下心来,每天不是被杂事琐事缠身,就是身陷各种是非之中难以脱身。更让他受不了的是本该是一方净土的大学校园,竟充斥着各种名利之争,虚假学术风气盛行。  相似文献   

6.
经常有这样的事儿,说话者所说的意思到了听话者那里的理解完全不是一回事儿。这类事情常常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记得有一年复天,我领小外甥(当时还不到五岁)出去玩,路上给他买了一支雪糕,他紧着半边吃,另外半边眼看快要掉下来,我急忙说:“你吃雪糕要一边转一边吃”,他一听,也不含糊,一边身于转着囵,一边继续吃那摇摇欲坠的雪糕,看得我忍俊不禁,说,“你要转雪糕,不是转你的身子”,这下他才明白过来。当时想想有点恼他,怎么一点听不值我的意思,事后想来这不失为一种幽默,回来讲给别人听,让大家也乐不可支。这就是一种“…  相似文献   

7.
有一则故事:一个后生从家里到一座禅院去,在路上他看到了一件有趣的事,他想以此去考考禅院里的老禅者。来到禅院,他与老禅者一边品茗,一边闲扯,冷不防他问了一句:“什么是团团转?” “皆因绳未断。”老禅者随口答道。 后生听到老禅者这样回答,顿时目瞪口呆。 老禅者见状,问道:“什么使你如此惊讶?” “不,老师父,我惊讶的是,你怎么知道的呢?”后生说,“我今天在来的路上,看到一头牛被绳子穿了鼻子,拴在树上,这头牛想离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一个约四岁的幼儿在地板上玩球,妈妈坐在屋内另一端,球滚开不见了。小孩问:“我的球到哪儿去了”?妈妈说:“球在这儿”,孩子就在自己的周围仔细寻找。找不到,就大嚷:“这儿没有!怎么这儿没有”?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因为“这”、“那”、“这边”、“那边”等指示代词的指称对象是不固定的,需随语言环境的变化而转变的。同一个  相似文献   

9.
我正埋头伏案整理心理咨询案例,一个人悄无声息地走进屋来,等我发觉时,他已在我的对面坐下。这是一个眉清目秀长得很帅的小伙子,此刻一脸沮丧的神情使他的帅气也荡然无存了,显得心事重重。 “是不是遇到不顺心的事儿了?”我边整理收拾资料边漫不经心地问。 他点点头,没有马上回答,好像在整理思路。我静静  相似文献   

10.
正那时候宁宁还小,五六岁的样子,剃了一个小光头,前面留一撮略长点的头发,看上去有些古典的范儿。他活泼,调皮,一副人见人爱的模样。和他一起出门旅行,他总会在我耳边不停地聒噪,什么时候能到啊?还有多远啊?怎么还不到啊?急死人了!真是太远了!真盼着能快点到!他的问题太多了,他的每一句话后面不是问号就是叹号,加重语气只是强调他内心的焦急,太多的  相似文献   

11.
附耳轻说     
韩国的古书,说过一个小故事。一位名叫黄喜的相国,微服出访,路过一片农田,坐下来休息,瞧见农夫驾着两头牛正在耕地,便问农夫,你这两头牛,哪一头更棒呢?农夫看着他,一言不发。等耕到了地头,牛到一旁吃草,农夫附在黄喜的耳朵边,低声细气地说,告诉你吧,边上那头牛更好一些。  相似文献   

12.
朋友访美归来,没有和我谈及美国华尔街的繁忙景象、纽约夜晚的璀璨灯火,也没有对我描述华盛顿、西雅图、迈阿密、芝加哥的都市风光,而是特别向我提到一位两岁的美国孩子和一位93岁的女士。我的朋友应邀到一位美国友人家中做客并探望其可爱的孩子小约翰。朋友到访时,年仅两岁的小约翰正坐在大水盆中玩水呢。他一边往身上撩水,一边欢快地叫着,玩得很惬意、很投入。朋友忽然感叹:做孩子真好啊,能永远做孩子就好了,那样便能永远与开心快乐不分离。  相似文献   

13.
齐格是美国一位烹调器推销员,他推销的烹调器每套价格是395美元。一次,齐格到一个城镇推销,把镇上的人叫到一块,一边示范这套烹调器,一边强调它能节省燃料费用,并把烹调好的食品散发给人们,让大家品尝。这时当地一位著名的守财奴,一边吃  相似文献   

14.
早在五十年代我还是小学生时,经常听祖父给我们讲一些属灵的故事。有时他边讲边看书。我们好奇地问:“爷爷你看的什么书?”他风趣地说:“这是从天上刮下来的。”虽然当时我们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指《天风》说的,可幼小的心灵里一直认为这本书里的故事都是从神而来的……  相似文献   

15.
可惜一杯茶     
朋友,您会饮茶吗? 嘿!谁不会?无论"琴棋书画诗酒茶"的传统文化,或"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百姓日常生活之中,哪一样离得了它? 您可知有一则发生在唐代的佳话:著名的投子禅师门下有一侍者名阿章,非常勤快,一天,阿章做完当天的劳动工作,投子禅师为了犒劳,于是赐给他一杯茶,禅师一边替他倒茶,一边自  相似文献   

16.
填满空缺     
为了让4岁的儿子身体更加强壮。我买了一个足球让他踢。有一天闲着,就告诉他,足球上面黑色的块块是5个边的五边形,剩下的白色的块块是6个边的六边形。儿子问我这个足球上有多少五边形和六边形。这我还真的不知道,于  相似文献   

17.
正有一阵子我有个理想,想把儿子的言行集结出版,如同孔子的门徒记下来的《论语》,书名就叫做《子曰》,差不多也可以给大人做教材。这个想法萌发是因为一件小事。一个朋友问我儿子今年几岁,他答五岁。朋友逗他,那你爸爸今年几岁?他答也是五岁。朋友问这是为什么?他说:"他是我爸爸啊。"当时我就愣在那里。那时他的表达能力还欠缺,其实他想表达的是我当爸爸五年,自然和他同岁。  相似文献   

18.
他是妻子班上最穷的一个学生。“我们得关心关心他呢。”妻子说。于是一个姓赖的学生,被妻子领到家里来。他是那么瘦小,害羞。问他父亲呢,他说父亲把最后的一点钱塞到他手里,就去打工了,说父亲50岁不到,头发都白了,耳朵也聋了。问他母亲呢,他说母亲在他7岁的时候就彻底疯了,就跑出去活不见人死不见尸,至今下落不明。我的心就一痛。到了放寒假的时候,他说陈老师,能到我家里去玩一天吗?我说好吧。于是跟他一起搭班车到了大悟县的一个山脚下,又搭当地农民开的“三轮”爬到这座山的山半腰。三轮再也不能往上爬了,我们就下来往上攀。“陈老师,把…  相似文献   

19.
三国时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年少时就胸怀大志,常把自己比作春秋时的大政治家管仲和军事家乐毅。15岁时,为逃避战乱,他随家人离开山东老家,辗转来到湖北襄阳避难,后隐居在城西的隆中边种地,边修学,边静观天下,待机而出,人称“卧龙先生”。  相似文献   

20.
1896年前后,不到二十岁的冯玉祥已经是个有数年军龄的保定府的老兵。那时每次关饷之后,他总喜欢花几文制钱并情愿多跑几里路、绕过东关、到南大街去吃平老静的牛肉饺子。他为什么舍近求远呢?原来这平老静在当铺里当过一副镯子,后来赎当时(正是大年三十之夜)当铺伙计弄错了,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