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信心即自信,它属于对自己态度方面的性格心理特征,在一个人的思想、行为等活动中都具有核心的意义。自信心作为对自我的信心、信念,对人的情绪、情感、  相似文献   

2.
自信心是每个人人格结构的本质因素,聋生也不例外。自信心还是每一个人内在自我的核心部分,在心理学研究中有其特定的意义。真正的自信心是以真正的自我认识为前提的。倘若在聋生自己心中深植了自信心的信念,对培养聋生自己的信心会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农村高三学生自信心提高团体训练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个人评价问卷,选取其中与高中生有较大相关的学业自信心、交际自信心、体育自信心、外貌自信心、交谈自信心等五个维度,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12)对铁场中学高三学生进行实验前后测量,结果表明:自信训练对高三学生的自信心水平提高具有显著效果,学业自信心、人际交往自信心、体育活动自信心、交谈演讲自信心的分数在训练前后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训练后得分高于训练前,外貌自信心的前后测结果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训练后的自我效能感得分显著高于训练前。  相似文献   

4.
日本著名心理学家多湖辉曾说过:“记忆的关键,在于要有‘我能记住’这种自信心。”信心能增强人的记忆力。在记忆活动中,自信心越强,记忆效果就越好。自信心是增强记忆力的内在动力,在决定记忆的诸因素中,它是起主导作用的心理因素,不仅直接制约着记忆水平的发挥,而且也影响着其他心理因素的形成和发展。研究表明,在记忆过程中,主客观因素都会对记忆者产生一定的心理暗示,如果对自身潜在记忆力有正确认识,就能激发脑神经细胞的活性,使大脑皮层上形成一个很强的兴奋中心,使注意力高度集中,所记事物清晰准确。反之,就会令记忆者怀疑、担心或否定自己的记忆能力,由此产生的消极态度和畏难情绪,对脑神经细胞的活性起抑制作  相似文献   

5.
《天风》2020,(7)
正曾经有位传道人在分享时对会众说:"你们当中谁在信仰中从来没有怀疑的,请举手。"结果全场一片寂静,很长时间都没有一个信徒举手,以表明自己坚定的信心。于是他说:"这就对了,怀疑是基督徒信仰历程中必然会经历的事。"不过在事后,有些信徒却对传道人的观点提出意见,认为怀疑是信心软弱的表现,而传道人不该将这个问题拿出来说,这对弟兄姊妹的生命成长不利。不少教会在教导中也  相似文献   

6.
在当今日趋激烈的商战中,要想在生意上取胜,必须拥有良好的心理品质。 自信心 自制力=处变不惊,稳占主动。 很难想象一个信心不足,临场胆怯的人会在战场上打败对手,获得成功,具有坚定的自信心会使你在强大的谈判对手面前不卑不亢,在气势上居高临下,造成对手心神迷乱,而对方的心虚不仅会暴露出他们的弱点,更会在正式的较量中不自觉地出败招,处处被动。生意交往犹如布局下棋,处处有陷阱,处处有希望,所谓风险与机遇并存,成功与毁灭同在。在交易之前任何人都难以十分准确地判断出交易的发展进程,各种各样的不可控因素,常常会在…  相似文献   

7.
日本的富士山山麓上,有一个培养企业领导人的学校。这个学校有一项很特别的课程,就是每天出操,上课时,学生都要大声地呼喊"我能行"!"我能行"!呼声响彻操场,响彻教室。这个学校的创办人认为,一个成功的人,一定要有"我能行"这样一种强烈的成功意识和自信心。人是万物的灵长,是宇宙的精华,我们每个人都具有兴扬生命的本能。为"生命本能"效力的就是人体内的创造机能,它能创造人间奇迹,也能创造一个最好的你。  相似文献   

8.
活着的意义     
曾经有一个对生活失去信心的人找到古希腊哲学家安提丰,愁眉苦脸地向他求教:"大师,请问人活着到底有什么意义呢?"安提丰说:"我至今也没有想清楚这个问题,所以我要活下去!"活下去,也许这就是生活的意义。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然而,现实生活中有几人能真正地"闻道"呢?也许,正因为人们没  相似文献   

9.
感悟信心     
常旭坡 《天风》2011,(10):13-13
[一]对成功者来说,信心是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就人生而言,信心调和着一个人的生活质量。 没有信心的人生,不能说都是悲观人生,但缺乏信心的生命里,就一定缺少了一份坚定与从容。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2×3被试内设计,通过操纵不同性质信息的反馈比例和反馈顺序,重点考察了反馈顺序对决策信心动态建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不同反馈比例条件下,当个体接收到的正性反馈多于负性反馈时,个体的决策信心上升,反之则下降;当个体接收到的正性反馈等于负性反馈时,个体的决策信心下降,表现出"负性偏向";(2)"先扬后抑"与"先抑后扬"的信息反馈顺序对决策信心的动态建构产生了不同影响,表现出类似于"近因效应"的现象,"惊讶假设(surprise hypothesis)"可为此提供解释。本研究表明,在决策信心的动态建构过程中,信息的反馈顺序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例使用焦点解决疗法和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帮助一个高一学生走出抑郁状态,重拾生活信心的案例报告。通过收集求助者个人资料以及进行原因分析,发现认知因素是求助者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于是与求助者协商制定了改变认知,树立自信心等的咨询目标。经过九次咨询,求助者的抑郁症状基本消失,能够通过改变认知来积极应对自己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运用《费城老年中心(PGC)信心量表》调查离退休后再工作对老年人信心、生活满意感的影响。结果表明,离退休后再工作的老年人不论在PGC信心量表上的总得分还是在激越、对年龄的态度和不满足-孤独等三个维度上的得分都显著高于离退休后不再工作的老年人,这表明离退休后再工作是影响老年人的信心和满意感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它如家庭人际关系、家庭经济水平等因素也影响老年人的信心与满意感。  相似文献   

13.
“班集体激励教育”在班集体建设中具有目标的导向、组织的调控激励、活动的发展激励、班风的同化激励、评价的强化激励等诸多主导功能。自信心是一种积极、肯定又切合实际的自我评价,学生的自信心很大程度上反映着班级风貌。因此,班主任要建设好一个班集体,促进每位学生全面主动发展,就必须注重学生自信心的培养。那么,如何利用“班集体激励教育”的诸多功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以下是笔者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的几点尝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4.
曾柱珍 《天风》2005,(3):52-53
基督徒的生活是凭信心而行事为人的,信心生活的动态有绝对分明的两面。要研究这问题,正如研究别的问题一样,除非同时两面兼顾,否则便无法获致完全的了解。换句话说,在成圣的事工上有属神的一部分,也有属人的一部分。这两方面泾渭分明,判然分立,甚至彼此相对。 这就好比两个朋友同去看一栋有名的建筑物,然后回来报告他们所看见的心得。他们一个只看建筑物的北面,一个只看南面。第一个说:"房子的构造和每一层的装潢是如此如此……"第二个便抢着说:"不对,你完  相似文献   

15.
正"人子来,并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参可10:45)基督的教训贯穿了历代的教会。教会是基督道成肉身在地上的延续,自然要履行基督服侍人的使命。一个健全的教会,必定既宣教又兼顾服侍。教会作为社会的一个实体,理应发挥教会的社会职能,主动关爱社会弱势群体,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同时,教导信徒信仰与生活并行,信心与行为一  相似文献   

16.
生命灵粮     
《天风》2015,(8)
<正>做事需要聪明,做人需要智慧。当以圣经来支配你的思想,不是利用圣经来支持你的思想。圣灵充满不是让人"高人一等",而是使人"低人一等",就是更加谦卑地去服侍人。没有信心的行为叫人趋向于假冒伪善,没有行为的信心却把人陷在自欺里面。教会缺少的不是指责破口的手指,而是堵住破口的身体。当我们任凭神时,我们就蒙福无边;但是当神任凭我们,我们就后患无穷了。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词图匹配材料为学习材料,以“大多数人选择的情况”为社会性线索,通过分析行为表现和眼动指标,探讨了社会性线索对内隐和外显元认知监控的影响。结果显示:(1)第一次信心判断时,外显信心判断显著高估,内隐信心判断较为准确。第二次信心判断时,在线索一致条件下,外显信心判断等级显著高于内隐信心判断。(2)在提供社会性线索阶段和第二次再认阶段,与线索一致条件相比,线索不一致条件下被提示项的注视时间更短,而未提示项的注视时间更长,且个体改变选择的次数显著增多。结果表明:内隐和外显元认知监测存在分离,内隐监测的准确性更高,外显监测受社会性线索的影响更大;而内隐和外显的元认知控制受社会性线索的影响趋同。  相似文献   

18.
薛连喜 《天风》2004,(6):7-9
经文:徒4:36-37 据圣经记载,巴拿巴是一个利未人,原名"约瑟",就是"增添"的意思(参创30:24),但其他的使徒却称他为巴拿巴,意思就是"劝慰子"(徒4:36)。路加对巴拿巴及他的工作如此评价说:"这巴拿巴原是好人,被圣灵充满,大有信心,于是有许多人归服了主。"(徒11:24)  相似文献   

19.
陈美麟 《天风》2004,(4):4-5
经文:雅各书2:14—26 耶稣基督从死里复活,让所有信靠他的人坚定了信心,同时明白了一个真理,基督徒要活出信仰必须信心与行为相一致。 雅各书2章14—26节是我们比较熟悉的经文。它主要论述基督徒如何处理信心和行为的关系。这段经  相似文献   

20.
幼儿学习数学自信心培养的追踪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成子娟 《心理科学》1993,16(2):115-118
一、问题提出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一致表明,自信心的高低受制于自己专业能力的认识和评价,自信心又直接制约着人的行为,它对于人的事业的成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从小培养儿童的自信心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在这方面国外学者的研究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比如,Manfr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