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朱子的“中和旧说”是对其早期思想的延续和深化。在“中和旧说”中,朱子以生生不息的变化和心灵的不息活动为已发,以使得这一活动得以不息的本原为未发。为了通过已发把握未发,朱子将工夫指向了把握不息之流的一念、瞬间,但这一工夫方向却带来了支离、急迫的难题。为了克服这一困难,朱子调整了对生生变化的理解,在生生变化中确立了本原的相对稳定的完足的呈现形态,这一调整体现在心性关系上就是心灵在未发时节呈现自身具足的天命之性。这一转向既是朱子对延平静中体验未发之教的安顿,更是他本人致思生生变化的思想结果。  相似文献   

2.
赵玫 《管子学刊》2020,(2):101-108
传统观点认为,乾道己丑春(1169年,朱子年40岁),朱子与友人蔡季通讨论中和问题,突然自疑旧说之非并确立新说,中和新旧说遂以此为划界。这容易让我们忽视一个重要事实:新旧说的转变是一个渐进而非顿悟的过程。丙戌,朱子去信南轩确立中和旧说之后,自丁亥年(1167年,朱子年38岁)开始,朱子思想中出现了"识仁"与"持敬"工夫的认识转向,这标志着中和新说思想已经开始酝酿。中和新说的萌芽尤其反映在《答张钦夫》第三十四书("中和旧说"四札之最后一札)中。提出这一点,不仅有利于确定学界一直争论的"中和旧说"四札的顺序,同时看到《答张钦夫》第三十四书在中和新旧说转向过程中的重要性,更有利于重审朱子中和旧新说的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3.
孟子性善论的思想进路有两步:一是"即心言性";二是"以情论心"。这个进路有三个关键概念:心、性、情。它们是一体三面的关系,即性即心即情,只不过性是从自作主宰的存在而言,心是从性之自明自觉而言,情是从心性呈现及内在动力而言。由此就形成了孟子性善论"心性情为一"的义理架构。这个结构可以分别从心、性、情等方面来切入理解,于是就发展出中国哲学史上"以觉训仁""以爱训仁""致敬""致良知"等不同的进路和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4.
许多学者认为朱子"四端之发有不中节"的思想动摇了其性善论的基础.这种看法存在着"双重滑转",既把"四端之发"滑转为"四端",又把"不中节"滑转为"不善",由此对朱子的相关思想产生了严重误解.通过分析可知,"四端之发"的整体过程在时间中包括"发显""持存"和"落实"三个阶段,"不中节"只能指涉后两个阶段,"发显"的四端本身则纯善无恶.因此"四端之发"之"不中节"并不蕴含"四端"之"不善",朱子性善论的基础仍可保持牢固.  相似文献   

5.
在近年出土的战国楚简中,“性”和“情”及其表达的思想特别引人注目,这不能不使我们重新思考传统文献特别是《荀子》中“性”“情”思想的含义。荀子论性,一面认同性乃自然成就,一如白纸;一面又认为它既有恶的倾向,又有善的倾向。荀子论情,是把它放在后天的位置上,并赋予广泛的内容,使之具有善恶一体、两端相对的特征。荀子论性情关系,一个在先,一个在后,经由心的统摄而联为一体,没有性,情无所出,没有情,性无由见。荀子的所谓性恶论,更准确地说应该是情恶论,这一层应该引起特别的注意。  相似文献   

6.
学界一般将先秦儒家人性论划分为性善论与性恶论,许多学者也将孔子人性论归为性善论。郭店楚简和上博简的出土,不但打开了先秦儒家人性论的历史维度,也使得早期儒家人性论的一种重要形态,即孔孟之间的情性论浮出水面。性情论是七十子及后学所建构的人性论,是儒家人性论史上第一个正式的人性论。性情论由发挥孔子性情思想而来,又对性善论和性恶论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从性情论开始探索先秦儒家人性论的历史演变,将会重构原始儒家人性论的发展谱系。  相似文献   

7.
陈来 《哲学研究》2022,(1):41-51+126
随着“气质之性”说的确立,“气”的观念成为朱子晚年讨论已发未发问题时的一个要素。文章从黄榦论性时所引述朱子“气不用事”的思想出发,梳理分析明清朱子学和朝鲜性理学中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对于朱子学中所说的“未发”,如果从性去理解可称为主性派,从心去理解则是主心派。主性派中,又可细分为主“天地之性”说和主“气质之性”说。主心派中,又可细分为“未发为中”说和“未发不中”说。通过这些不同理解,可见有的问题朱子本人虽论述较少,但却成为后世朱子学者的重要讨论对象。正是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形成了朱子学内部的不同观点或派别,这一过程也使得朱子哲学体系中的各种逻辑可能性得以渐次展开。  相似文献   

8.
"继善成性"是易学哲学的重要问题.朱熹解释"继善成性"总体上不是为字义的通顺,而在为他的理学本体论作论证.理上气下的基本原则通过易学的语言进一步得到贯彻.善与性、天与人、未发与已发、天理流行与人物成性等,虽也体现了天人之间的密切关联,但又不能将一般天理与已具形质的人性混淆起来."继善成性"说的优长,就在于它将由天至人的生成序列,解释为一个以天道为本而构筑本性的思辨逻辑,同时兼顾个体形质生成带来的特殊性.而本性只是"存"而非"成",以卫护本然之性纯善无恶的假定.  相似文献   

9.
张捷 《中国哲学史》2012,(1):98-105
山鹿素行是日本江戸时代初期的儒学者,兵法家,古学派的先驱,山鹿派兵法的开祖。早年即接触朱子学,青年时代潜心研究,并节选、抄录、出版朱子著作,中年开始怀疑并著书批判朱子学,主张古学。因此罹笔祸而被幕府流放。流放期间重新审视日本历史,认为本国文化优于他国,尚武的传统万世一系,主张日本中朝主义。本文的焦点将集中于山鹿素行与朱子学的渊源及其朱子批判始末,浅析其批判理由,并探寻山鹿学与朱子学思维方式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常新 《中国哲学史》2015,(2):96-102
"心体"系宋明理学一重要概念,具有本体论意义,它直接肯定道德主体与道德法则之同一性。在李二曲哲学中,对"心体"问题的辨析是其建立道德形而上和道德主体论的拱心石,也是二曲解决内圣之境何以可能的切入点。其"心体"之意大致指心的本然性质、面貌、状态;心之"体"即性之理。二曲"心体"论即像朱子那样重视其认知之义涵,强调心体之"虚明",又继承王阳明重视"心体"作为道德本体之传统,强调心体之"至善"。李二曲"心体"论体系所涉及概念较多,概念之间存在一定差异,这些差异蕴含着主体意识、道德本体、修养工夫等内容。其"心体"论逻辑终点为"人心",它有可善、可恶之可能性,当人心与世运发生冲突之时,李二曲主张"明心"与"体理",使"心体"能明善复初,葆有其性。  相似文献   

11.
朱子思想中的四德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or understanding Zhu Xi's virtue theory as well as its structure and ethical meaning,the first half of this essay analyses Zhu Xi's theory of Four Virtues.And the other half of the essay turns to the theory of universe of Four Virtues from the ethical theory of Four Virtues,then gets the conclusion as follows:in a certain sense,Zhu Xi's philosophy system can be seen from two basic points,namely Li Xue(school of principle) and Ren Xue(school of humanity).From the Li Xue to embody Zhu Xi's philosophy is the ...  相似文献   

12.
朱熹青年时期以《黄庭内景经》为核心文本建构起自己的道教信仰。他的修持方式主要是斋戒、诵经、存思、服气 ,显示了高级文士的修道实践与宫庭和民间宗教行为的雅俗分野。朱熹与道教的因缘对他的诗歌产生了两方面的影响。慕道山栖、离绝尘累的道门宗风使其早期诗歌表现出雅尚隐逸的世外高情 ,热烈的道教情感给他的诗歌染上了浪漫的色彩。总之 ,从《牧斋净稿》中 ,可以清楚地看出道教是此集中的主要宗教祈向 ,而佛教影响在其中只处于附庸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李凯 《中国哲学史》2006,(3):96-103
中国学术和思想的发展历史可谓经学的阐释历史,汉代经学和宋代理学则是这一历史发展的两个关键期。朱熹就是宋代理学确立的关键人物。文章在叙述宋代理学的兴起及发展过程中,探讨了经学向理学转向过程中的阐释学思想的变迁,通过这一历史梳理,说明朱熹在其中的贡献和历史地位。文章包括五部分内容:一、经典文本的重新确立,二、“理一分殊”与本体阐释,三、“尊德性”与“道问学”,四、“六经注我”与“我注六经”,五、朱熹在经学阐释史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试图对朱子关于心、性的结构及其关系的学说提出一些新的见解。按照传统理解,朱子属于理学,阳明属于心学;在理学中心、性是分离的,而在心学中心即是性。这种见解大体不误,能够揭示两派的特点。可是,也有一些当代学者称朱子哲学为心学,如中国的钱穆先生、美国的狄百瑞  相似文献   

16.
"伦"、"理"二字,早在<尚书>、<诗经>、<易经>等经典中已分别出现."伦"有类、辈分、顺序、秩序等含义,可被引申为不同辈份之间应有的关系."理"则具有治玉、分别、条理、道理、治理等义."伦理"二字合用,最早见于秦汉之际成书的<礼记>:"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大约西汉初年,人们开始较为广泛地使用"伦理"一词,以概括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原则和规范.  相似文献   

17.
以对人性的二元理解为基础,荀子把确定性的情欲作为人性的代表,于是"人之性恶"的观点得以提出。情欲之化和心知之化是化性的两个内容,后者尤其重要。荀子化性说的实践方式是起伪。在此过程中,他过分夸大圣人的心知之性,把善的起源仅仅寄托于世间少有的圣人。在强调圣人制礼、以礼化性的前提下,善、恶力量对比悬殊,法治等暴力工具不得不进入化性的理论。荀子政治主张的法家色彩由此而生。  相似文献   

18.
田浩  程钢 《世界哲学》2004,(4):103-107
在余英时先生研究朱熹时代的政治文化这一重要课题期间,我曾与他有过几次电话交谈,深感这项研究使他充满快乐和兴奋.他清楚地意识到这项研究所具有的挑战性,从而格外重视这项研究,这远超朱熹研究中一般所常有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19.
《Women & Therapy》2013,36(1-2):217-236
Abstract

This study examined self-evaluation (self-esteem, perceived physical attractiveness, and perceived social competence) and indicators of psychological stress (physical and somatic symptoms of depression and substance use) among 463 adolescent biracial girls from three different backgrounds: Black-White, Hispanic-White, and Asian-White. Patterns of self-evaluation and psychological stress were examined as a function of both parentage and self-identification as either White or non-White. Biracial girls were compared with nonbiracial girls on all variables. Results indicated that outcomes vary as a function of parentage and ethnic self-identification and that there is broad variability among biracial girls from different backgrounds.  相似文献   

20.
朱熹的德育思想非常丰富,在他的德育方法中,德与智相结合的原则、知与行相结合的原则、立志与践行相结合的原则、引导与约束相结合的原则、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结合的原则,对于我们今天从事德育工作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