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规律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生态环境问题是当代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具有全球性质的社会问题。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关系问题已成为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所热烈讨论和研究的课题。本文试图从社会历史观和社会发展规律的角度对这一课题作些探讨,并说明探讨这方面的问题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自身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多年来的经验证明,注重从哲学的层次上探讨和回答当代实践与科学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并以此带动和促进哲学基础理论研究,是处理哲学与时代、哲学与现实的关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行之有效的正确途径。这也就是通过发挥哲学自身的功能来丰富和发展哲学的过程。本刊自1986年以来开展讨论的商品经济与道德进步的关系问题,就是一个在改革实践中提出来的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个问题的讨论中,一些研究者已经意识到我们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研究和伦理学基础理论研究的薄弱环节,并力求通过哲学原理研究和伦理学研究的结合,来克服过去对原理的简单化、公式化理解。应当承认,要科学地解释和回答当代社会生活实践提出的诸多异常复杂的问题,决不是轻而易举的,这需要理论工作者以高度的责任感,从实践发展的需要出发,从头开始,重新钻研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例如,要真正科学地解决商品经济发展和道德进步的关系问题,就要具体地研究: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殊本质和功能,是通过什么样的具体形式和环节受基础所决定的,又通过什么样的具体形式和环节来实现其特殊功能的?它跟经济基础的关系,同上层建筑的其他成分跟经济基础的关系,有什么区别与关联?对这类问题的深入考察,又要求对整个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的关系中实际存在的而非臆造的一系列问题作系统而深入细致的考察。近年来人们普遍感受到,社会生活的整体化趋势,要求我们运用系统性思想来分析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过程,但这是否意味着唯物辩证法的一整套方法论已经过时?在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总体关系,上层建筑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各种因素内部的不同成分之间关系(例如同一社会中道德上不同体系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上,还要不要彻底贯彻唯物辩证法?如果在这些因素和成分之间客观存在着矛盾,是否就一定意味着它们相互间是不适应的,而如果基本上是适应的,是否就意味着没有矛盾?还有,构成社会形态的这些因素和成分之间的关系又通过什么样的具体形式体现为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各种关系(主体与客体,目的、手段和结果,认识与价值,理性与非理性,自觉性和自发性,等等),这些关系和矛盾怎样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又怎样在实践活动中解决,等等。对于诸如此类问题的扎实研究,将丰富和深化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加强伦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基础,也将为解决实践中的各种难题提供方法论的指导。当然,象这样一些重要课题,并不是没有人意识到。问题是,学科之间缺少沟通与合作,加剧了研究的难度。我们希望以这个问题的讨论为新的起点,加强哲学同其他科学部门以及哲学原理同其他分支学科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促进现实问题研究与基础理论研究的密切结合。我们这里发表的《经济与道德关系问题研究中的一个方法论问题》、《对道德适应关系的辩证思考》两篇文章,就意在推动上述一些问题的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邓小平同志坚持和发展唯物辩证法的理论成果,它充满着唯物辩证法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我国国情出发,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点;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现代化具体买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是唯物辩证法的精髓;掌握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新体制,实现第二次伟大的革命,是唯物辩证法在社会领域中的运用和发展。我们认真理解和领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唯物辩证法,有助于我们深刻领会和运用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4.
辩证法作为一种哲学理论,自哲学产生以来它就存在了。但是,对于什么是辩证法,不同的哲学有着不同的规定。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唯物辩证法,并对唯物辩证法作出了规定。恩格斯指出:辩证法“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154页)。这在表面上是关于唯物辩证法的定  相似文献   

5.
蔡婉琪 《哲学动态》2022,(11):16-25+128
“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对此,中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逻辑学家潘梓年找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锁钥——唯物辩证法。以唯物辩证法为研究地基,潘梓年所作出的卓越的哲学贡献包括:创新性地构建了唯物辩证法的内容体系,明确提出了“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运用唯物辩证法科学阐明了中国过渡时期的经济基础。他对唯物辩证法基本理论的阐释和探索,是中国本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研究和创新唯物辩证法的优秀典范,其哲学贡献为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合理理论形态提供了可能路径,为唯物辩证法在中国语境下的理论创新和实际运用提供了经验借鉴,并深刻影响了众多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的思想建树。  相似文献   

6.
我在拙作《论系统方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一文中曾指出,系统方法是在科学方法论三个层次(哲学层次、一般科学层次、具体科学层次)上都有所体现的方法论体系,其中,作为一般科学方法,是为人们所公认的,作为具体科学方法,也不难为人们所接受,问题是作为哲学方法,却不为人们普遍认可.本文拟就此提出一些不成熟的见解,以期引起讨论,明辨是非.  相似文献   

7.
我们认为,结合现代科学成果,对哲学范畴在确切把握其含义的基础上,对其所反映的对象进行分类研究,也是哲学改革的一个重要途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它的一系列概念和范畴都具有普遍的意义。但是,唯物辩证法所讲的普遍性并不是脱离特殊性的抽象的普遍性,而是包含着丰富的特殊性的普遍性,即如列宁所说:“不只是抽象的普遍,而且是自身体现着特殊、个体、个别东西的丰富性的这种普遍”。(《哲学笔记》第98页)唯物辩证法之所以不同于唯心主义  相似文献   

8.
哲学形态学研究的使命在于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进一步发展之可能形态,为哲学研究工作提供科学的指导。哲学形态学是哲学反思自身形态的内在发生、外在条件、历史发展和现实结构的理论,而哲学形态则是哲学的形式和内容在社会实践基础上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其外延大体包括:  相似文献   

9.
主编罗森塔尔在导言中写道:“本书的宗旨是:阐述马克思主义奠基人是怎样在批判地吸取前人哲学发展的全部经验、把握科学最新成就和人类历史实践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唯物辩证法这一科学的”。按照这一宗旨,全书分三篇,十四章。第一篇,唯物辩证法的形成过程;第二篇,唯物辩证法在马克思  相似文献   

10.
布耶娃(哲学科学博士、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个人的才能发展及其预测问题。我们认为,人的社会决定性与人的能动性的辩证法、人作为社会关系的主体和一种社会经济形态向另一种社会经济形态过渡时活动的主体之地位与作用的变化,以及人的主观世界的特征、意识和世界观在历史创造中的积极作用的增长,这些都是具体科学和哲学思考和解答的最迫切问题。在现有的哲学文献和具体科学文献中,最重视的是人的意识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唯物辩证法理论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果是显著的。这不仅表现在对原有理论原理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刻,而且也表现在已从具体科学中概括出了某些具有普遍性的新范畴。尽管这方面的研究还刚刚开始,带有探索的性质,但对于丰富和发展唯物辩证法来说,毕竟是一种非常有益的尝试。然而,相形之下,对于唯物辩证法理论体系的研究,就显得比较薄弱一些,有待于深入展开。本文仅就这个问题谈些粗浅看法,作为引玉之砖,以期得到批评和指教。  相似文献   

12.
本文拟从社会发展的事实和价值两个维度,尝试对近代以来发展哲学的]变理路进行探讨,揭示社会发展问题的深层根源,理解马克思发展哲学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一、科学世界观与近代发展真理论主流以事实和价值两个维度对发展哲学进行界定,可以把发展哲学划分为发展真理论和发展价值论。这种划分并非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只是理论倾向性所体现的程度不同而已。如在马克思的发展哲学那里,事实维度和价值维度就是“一体两面”地统一在一起的。发展真理论的形成与近代科学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由于自然科学的伟大成就及其社会效应,自然科学成了近代…  相似文献   

13.
对于哲学,应否“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已不存在。“理论联系实际”不但被我们反复重申,而且被看成哲学的价值所在和哲学争得自己应有社会地位的根本途径。但是,理论怎样联系实际却是一个严重问题。由于一直忽视制定实现这一哲学要求的方法和技术,这一要求实际上已沦为空洞的口号和美好的愿望。现在,不断激荡的哲学反思终于艰难地触及深层问题,开始追问“理论怎样联系实际”,但又不幸遭遇学术性与现实性问题的思想死结,成为制约中国哲学建构的瓶颈。因此,我们应该深刻剖析这一现象的社会根源、思想史根源和认识论根源,进而寻找理论联系实际的…  相似文献   

14.
关于“价值与认识”问题的讨论已初步展开。有的问题,如有元价值真理,几种意见已经明朗;但有些问题,如价值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作为哲学范畴的价值的科学规定,它与具体科学中价值概念的关系,价值与认识、实践、真理的关系,价值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作用等问题,还刚开始研究。搞清楚有关价值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理论,有助于正确解释人同客观世界的关系、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等根本问题。因此,注意研究各门具体科学提出的价值理论和社会实践中的价值问题,从不同角度考察价值范畴,可能推动价值问题研究的深化。这里发表的一组短文,是5月20日至24日在杭州召开的“价值与认识”阿题讨论会(由浙江省哲学学会、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杭州大学哲学系和本刊编辑部联合举办)上的部分同志的发言摘要。  相似文献   

15.
哲学工作者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但要注意哲学自身的特点,防止简单化、庸俗化。为此,在哲学的应用中要注意几个问题。首先,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不能贴标签。具体分析必须把一般哲学观点与具体科学及经验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具体方法,必须对具体事物进行全面深入地调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分别讨论了这一哲学“意识形态化”过程中的七个方面和随之而来的这一哲学“泛意识形态化”过程中的九个问题,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识形态化”与“泛意识形态化”之间的具体关系,进而,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泛意识形态化”问题,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来说,已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中应该高度重视和值得充分研究的一个焦点。  相似文献   

17.
辩证逻辑这门学科是在近代科学和人类辩证思维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当代科学的发展已证明,它不仅是被用之于研究辩证现象的一种强有力的思维工具,而且它本身也因被广泛应用而获得发展,并成了哲学中的一门独立分支学科。一辩证逻辑是一门思维科学。它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而出现,主要是由于它与唯物辩证法相  相似文献   

18.
越是深刻而全面地揭示我们正经历的时代的性质,当代社会和科学技术革命改造过程越是复杂和成熟,就越是感觉到创造性地研究唯物辩证法的精神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增长,因为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根基,是马列主义世界观的核心,是对旨在按照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改造人类和人本身的科学和实践进行哲学-方法论证的核心。只有依靠由于对生活中新现象的认识从而创造性地丰富了的唯物辩证法的范畴工具,才有可能在极为复杂交织变化多端的现代事件和冲突中科学地确定方向,在政治和意识形态视野内把握住社会进步的主要历史路线,揭示其规律性和趋势,制定和实现符合时代命令的政治、经济战略。  相似文献   

19.
简讯     
浙江省哲学学会于4月4日至7日在杭州召开了第四届年会。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省各地哲学工作者135人,提交论文40篇。会议着重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问题,进行了哲学的探讨。大家一致认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一项伟大的、创造性的工程。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唯物辩证法共性与个性、普遍与特殊辩证法统一原理的具体运用和发展。哲学工作者要以马克思列  相似文献   

20.
在 2 0世纪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迅速发展 ,重大成果层出不穷 ,为辩证法与认识论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材料 ,给辩证法的生存与发展以深刻的影响。自 80年代下半期以来 ,我国哲学界积极探讨唯物辩证法的前沿问题 ,主要是围绕三个方面进行的。一是唯物辩证法与现代系统论的关系 ;二是决定论与非决定论的论战 ;三是社会主义辩证法的深入研究。一 .唯物辩证法与现代系统论的关系系统科学是 2 0世纪科学的重大发现之一 ,它是本世纪 4 0年代以来兴起的一门以系统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学科群 ,它主要包括一般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耗散结构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