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突然想念起我的乡村,想念那个"天堂的桌子/摆在田野上/一块麦地"的乡村,想念我曾守过夜的麦草堆。但我不敢贸然闯进乡村的胸怀,尽管村头那棵筑着鸟巢的歪脖树守望在晨光暮色里,还有金黄色的丰收盛宴展示在十月的麦场上。  相似文献   

2.
一九八八年某日广西某县钓鱼村的村民正忙着在自己承包的田里收小麦。村民陶木生和欧冬苟也正在赶收,天色已晚,还剩一部分没有运回家,两户人都把剩下的麦捆集中好,堆在各自的地里,准备第二天一早拉完回家。第二天天蒙蒙亮,欧冬苟到自己的田去挑麦捆时,发现麦捆少了十二捆,又到隔壁田的麦堆里看了一下,就直奔村治保主任罗福才的家,对治保主任说:“我田里的麦捆少了十二捆,我一查看,发现就是旁边田的陶木生拿走了。他把我的麦捆、混在他的麦捆堆里,这个人真不要脸,快帮我去解决。”  相似文献   

3.
"妈妈,我知道,今天是 我的生日,我会和朋友一起 过,我在这里一切都很好,放 心吧!妈妈。"放下电话,我趴 在路边的水泥柱子上放肆地 哭着,心中的委屈和想念妈 妈的情感一下子涌上心头。 雨,在浙沥沥地下着。今 天是我的生日,想起往年的 生日家人总是把我的生日当 作很隆重的事情来庆贺一番, 亲朋好友也会送来声声祝福 和精美的礼物。可是,今天我 一人孤独地在异乡,一种失 落,一种孤寂,想念家人,想 念我的同窗好友的情感使我 的心情非常不好。我擦干眼  相似文献   

4.
已经有好几个晚上了,我从睡梦中惊醒,脸上热泪滚滚。我想念父亲了。我的儿子小树和同学打架,失败后向人示威:"我太阳公公的骨头是铁做的。"太阳公公就是我的父亲,他力气很大,一掌下去,砖头应声断开。拍一下桌子,所有的空碗都要一阵乱跳。就是这样的父亲,除了感冒和牙  相似文献   

5.
向内走     
正诗人大解的一首诗叫《向内走》,诗云:"我曾不止一次寻找道路/试图走向远方/而实际上,一个人走遍天涯也离不开自身/倒是回归自我者获得了安宁/因此我决定,向内走/也许穿过这个小我,就是众生。"这就是作家穆涛所说的"内装修"。在这个越来越浮躁、功利的时代,向内走,不失为明智之举。可是,很多人把精力和时间放在对名利的追逐上,对利益的算计  相似文献   

6.
《天风》2020,(4)
正我曾遇到一件事,在一个教会,一位姊妹问我:"教会的传道人在团契上说,'受难周要到了,大家都要保持严肃的态度,想念耶稣基督的救赎,在这个时期里,不能有任何娱乐活动,甚至脸上也不可有笑容'。听了传道的话,我感到很为难,我是一名服务员,每天要接待八方来客,不苟言笑是对客人的不尊重啊。我该怎么办?"受难周是普世教会最重要的节期,是纪念耶稣受难的日子。基督徒需要在此期间敬虔度日,减少娱乐嬉戏,默想主的救赎的  相似文献   

7.
袅袅炊烟起     
正炊烟的根在乡村,乡村的魂在炊烟,炊烟是乡村生活的特有标志,有炊烟的地方就定会有一处或大或小的乡村,静静地卧在那里。我的故乡也就是其中的一个,它曾经静静地卧在丹江岸边。故乡,尽管是土坯房子,但是规划整齐,这是"后靠"的功劳。我认为,每一次搬迁,都是一种进化,至少是从无序到有序。中国人建房子讲究风水,一般都坐北朝南,村庄也不例外。有趣的是,我们那里的人修锅台  相似文献   

8.
见字如面     
正我与父亲九年未见,想念自不待言。依稀记得,那是夏天,我将刚在文学期刊上发表的文章"推荐"给父亲,父亲戴上花镜,读完,脸上的表情腼腆而怡然。文章重温了少年时代我与父亲之间发生的故事:女儿倔强贪玩冒险,父亲严厉粗暴柔肠。那时,我已然做了母亲,儿子的年龄与文章中的"女儿"相仿。写父女的文章不止一篇,给父亲看过的却仅此一篇,这是为什么呢?我从小惧怕父亲,即使已为人母,面对父亲,自觉矮了  相似文献   

9.
正诗人龙泉写了一首诗叫《半个我》,诗中写道:"老师说我,上课不够用心/前一段还可以,后一段只有半个我在听/领导指出,如果你工作100%投入/你的人生将比现在精彩几倍/妻子说,你每天早出晚归/有时几天不回。是不是也在提醒/只有半个我在跟她一起生活/这半个我,让我胆战心惊/那幽灵一样飘荡的另一半/在哪里……"其实,每个人都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在做一件事的时候,我  相似文献   

10.
故乡的草垛     
正在乡村,草垛的存在就像炊烟一样普遍,是最自然,最淳朴的乡村标志。故乡的草垛是由麦秸秆堆积而成的,每一个在乡村长大的孩子对它都像亲人一样熟悉,每一个离开乡村的游子脑海里或多或少都有着对草垛的记忆。我的童年也有着和草垛分不  相似文献   

11.
妈妈的厨艺     
正我妈说话爱用比喻,那些比喻很俗气但又像菜市场上浓妆艳抹的女人,让人印象深刻。她在外婆膝下做女儿时,不会煮饭,她这样形容自己:"我做小姑娘时,连水和米是怎么成亲的都不知道!"都说环境造就人,我妈为人妻、为人母后才有了相当了得的厨艺,烹炸煎煮全部得心应手,无师自通地成为了一名乡村厨子。每一个身处童年时期的小孩子,都像原野上的草般疯长。而"长"常常伴随着一个字"吃"。幼时的我们问得最多的话就是:  相似文献   

12.
《学海》2022,(1)
组织体系是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的关键环节。建设"一核多元"的新时代乡村治理组织体系,既是习近平对新时代乡村治理组织体系建设探索的一个新创举,又是新时代乡村治理组织体系自身的演进逻辑;既是中国共产党对新时代乡村治理组织体系建设的经验总结,又是中国共产党对新时代乡村治理组织体系建设的实践回应。从实践上看,新时代乡村治理组织体系仍然存在结构上的"碎片化"、内部关系上的"紊乱化"、功能上的"梗阻化"等困境。因此,要建设"一核多元"的新时代乡村治理组织体系,就必须坚持"三个注重":一是注重优化新时代乡村治理组织体系的基本结构,走出结构"碎片化"困境;二是注重理顺新时代乡村治理组织体系的内部关系,走出关系"紊乱化"困境;三是注重整合新时代乡村治理组织体系的基本功能,走出功能"梗阻化"困境。  相似文献   

13.
不要忙     
晓洁 《天风》2007,(24):7
偶然看到了一个小故事,讲的是有一个人在院子劈柴,汗流浃背地干了一下午,柴却劈得很少。邻居看他工作了老半天,好奇地问:"你在忙什么啊?"他摇摇头指着那一堆木柴说:"忙了一下午,这大概是世界上最硬的木柴了,我简直劈不动它。"邻居看看那些劈不开的木柴,笑着说:"让我瞧瞧你的斧头。"他接过去看了一下就说:"难怪你会这么辛苫,你看,斧头上的刃口都钝了,先把斧头拿去磨一磨,那就可以省去许多力气。"结果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14.
我工作的地方离老家只有一百多里路程,工作不是很忙的时候,我总要抽空回去一趟,去父亲的坟前看看,对父亲说说心里话。跪在父亲的坟前,我不知道,长眠在泥土里的父亲,一个人会不会孤单。我也不知道,当我无数次梦到父亲那清癯的面容时,他同样是不是也在土地的深处,挂念着他的亲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父亲的逝去都会促使我对生命进行无解的思考:亲人们离开了我们世俗意义上的村庄,住进了那些在贫瘠田野中,用泥土垒成的村庄里,会不会害怕,会不会想念与他们不同世界里的亲人。他们能够感知我们对他们逝去的悲伤和思念吗?  相似文献   

15.
为爱而活     
10岁那年,由于家庭生活困难所迫,我不得不在求学的同时,开始另一种活法——捡破烂儿。我当时所居住的地方离长春市第一汽车制造厂的一号门只有四五里路。在这段路的中间,有一个专门倾倒垃圾的地方,人们都叫破烂堆。可别小瞧那一车又一车、一堆又一堆的垃圾,里面不但有用来烧火取暖做饭的油布、纸盒、木块,还有废铜、烂铁、霉铝等可供换钱的物品。记得有一次,一个大我5岁的男孩还在垃圾堆捡过一块国产手表和5元钱呐。每逢冬季,家里总是买不起可供取暖的木材和煤。先是母亲去捡破烂儿,后来,又轮上我。一个一心想圆作家梦的小学生,只好穿上一套破烂不堪  相似文献   

16.
正美国大地上,每年发生无数次飓风。在一场场瑰丽壮观的风暴前进的道路上,有一群人始终追逐其后,用镜头记录下转瞬即逝的自然奇观,以热情和勇气与风暴共舞。这群最忠实的风暴追随者,被称为"风暴猎人"。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摄影师麦  相似文献   

17.
正我的两个姐姐大学毕业后,都相继跟随两个姐夫远嫁他乡。因为离着远,工作又都很忙,所以回娘家的次数实在是少之又少,为此,每次回家她们皆大包小包地带一堆礼物,吃的、穿的、喝的、用的,一应俱全。可妻子对这两个大姑姐的评价却截然不同,虽然在迎来送往以及日常相处上都一样亲如姊妹,但私下里常在我耳边念叨:"还是大姐好。"到底为啥,我心知肚明。说起来,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两个姐  相似文献   

18.
正偶遇一套陶泥彩色"三不"娃娃,甚是喜欢。乡村田园风格,活泼的造型,憨朴的神态,手工捏制的痕迹,都令我爱不释手。三个娃娃的动作充满了童真,一个遮眼,一个堵耳,一个捂嘴,即不看、不听、不说,故称"三不"娃娃。据说这个"三不"娃娃与我国古代的守庚申习俗有渊源。中国道教认为人体中有作祟之神三种,叫三尸虫。《太上三尸中经》记载:三尸虫"为人大害。常以庚申之日上告天帝,以记人之造罪。"为了防止三尸虫殃人,逢  相似文献   

19.
思乡令人老     
正一个人的故乡,是滋养他心灵的家园,不论岁月多久长,相隔有多远,都无法将它挥去。我在故乡生活了五年,那是生命最初的幼年时代。1978年我一周岁时,父母因为生计所迫,把我寄养在乡下。从此,乡村成为我的成长家园:在荒芜的田埂上嚼着草根,在滚滚的麦浪里纵情奔跑,与天地间一切放养的生灵相依相伴,昆虫、禽鸟、牲畜以及溪流、泥土。记得被父母接回身边时,我被妈妈戏谑成"小叫花子"。他们重新装扮了我,试图在心灵与身体上重塑一个光鲜的女孩子。然而,我的骨子里  相似文献   

20.
正因为是艺术生的缘故,高三下半学期我才重新回到学校上课,学校还十分不留情面地把各个艺术生按艺考成绩重新分了班。糟糕的艺考成绩,陌生的宿舍和班级,让我的情绪长期处于紧绷状态,我一边要自我催眠、自我激励,一边又忍不住自我嫌弃,想要破罐子破摔。大家似乎看起来都很忙,一大堆的书要看,一大堆的题得做,我只好把这些情绪全部藏起来,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一个人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