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二个论题:真主的古有 我们说:世界存在所需要的原因是古有的(????)。(1)因为,如果他是新生的,就必定需要另一个原因;若另一个原因也是新生的,亦必再需要另一个原因。如此这般,造成无限推演。这是荒谬的。是故,原因之序列必然终止于一个古有者,停止在他那里。他就是我们寻求的称为世界之创造者的主宰。我们必定要承认他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正第二个属性:知识我们说:真主全知一切认识对象,包括所有存在者和非存在者。存在者可分为古有者和新生者,只有真主的本体和属性是古有的。凡认识他者的,更应认识自己的本体和属性。所以,若能证明真主认识他者,必然肯定他认识自己的本体和属性。  相似文献   

3.
瑟南古《人的原始本质沉思录》是 19世纪转折时期的重要作品之一[1] 。瑟南古在这本书里描绘了一幅符合他那个时代的科学思想的世界图画。那是一幅机械力学的必然性占统治地位的图画 ,善恶之分在其中不再时兴。上帝根本不存在 ,世界也不是上帝创造的。瑟南古没有表示任何遗憾 :大自然中一切浑然无别 ,因为一切皆是必然 :一切皆美 ,因为一切皆有定。个人若是孤立的 ,就微不足道 :他的原因 ,他的目的皆在其身外。一切绝对单一地、不可战胜地存在着 ,除其自身之外不存在其他原因、其他目的 ,除了其本性的规律之外不存在其他规律 ,除了他的永恒…  相似文献   

4.
正第四个前言一、本书的证明方法你应当知道,证明的方法有很多种,我在《思辨的试金石》(????????)中提到了一部分,在《知识的准则》(??????????)中进行了全面的阐述。为了简明扼要,避免繁琐起见,本书将回避那些深奥、晦涩的方法,仅限于使用以下三种证明法:第一种方法:搜查(???)和划分(?????),即我们首先把事情分成两份,然后否定其中之一,从而肯定另一份。例如,我们说,世界要么是新生的,要么是古有的;它不可能是古有的;这无疑会得出结论:它是新生的。这个结论正是  相似文献   

5.
《天风》2005,(4):56-56
·普世教会举行神学和解放的世界论坛 1月21日至1月25日,来自世界各地的180位神学家在巴西的愉港(Porto Alegre)举行了关于神学和解放的世 界社会论坛(World Social Forum)。论坛的主题是"另一个世界是可能的"(Another world is possible)。此 次世界社会论坛由世基联和几个拉丁美洲的普世组织合办,为明年的世基联大会作准备。明年2月世基联大会 的主题是"神啊,在你的恩典下改变世界"(God,in your grace,transform the world)。巴西圣公会的Or lando Santos de Oliveira牧师说:所指的另一个世界,不是超出现在的,而是现在我们存在的世界,他强调 要把神学应用在现代社会的生活中。"我们要在处身社会中,使新宗教和社会运动对话。"古巴的基督改革宗长 老会总干事Ofelia Ortega牧师强调在改变中,人需负的责任。她说:"我们的任务是完成神的爱,而神的爱是基 于恩典和改变世界的正义。"她把世基联的主题略作改变来表达她的看法,变成为"神啊,在你的恩典下,帮助 我们顺从你的呼召,成为改变这世界的代表。"  相似文献   

6.
《法音》2016,(6)
正作为一名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佛教徒,玄奘的内心时时处处有两个世界:一个是佛教的佛国世界,另一个则是承载其家国情怀的"天下"。前一个世界在玄奘心目中占有重要位置,后一个世界则时隐时现。事实上,宗教不会脱离国家而单独存在,即使那些有意避开俗世、隐遁于山林的修行者,也不可能不受到国家的影响。尤其是当一个僧人置身于本国之外时,会无意间流露出国家情怀。玄奘作为虔诚的佛教徒,宗教感情是他人生的主  相似文献   

7.
刷存在感     
<正>"存在感"一词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尤为流行,其意是一个人希望得到他人重视、受到关注的心理需求。其实,这就是马洛斯需要层次理论中"被尊重需要"的另一个说法。而加一个"刷"字,就有种故意人为的做作之意了。曾听同工抱怨:他跟朋友一起出去玩,蹲下来系个鞋带,抬起头发现,同伴们已说说笑笑走很远  相似文献   

8.
原因和结果是哲学史上的一对重要范畴,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经常使用。波普对因果联系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因果联系的演绎解释的理论。休谟认为,人们只是在经验中看到某一现象通着另一现象而产生,但经验不能说明前者与后者之间的必然联系。Post hoc(在这以后)决不能确证propter hoc(由于这)。他说:“一个事件随着另一个事件之后而产生,但是我们却根本不能观察到其间有任  相似文献   

9.
毛国民 《现代哲学》2016,(4):103-108
"墓祭"是儒家文化中一项重要的礼仪,但"古"代是否有"墓祭"一直存在争议,需要进一步厘清。究其缘由,主要有三:一是"墓祭"概念界定不清,二是"古无墓祭"之"古"的时间节点不清,三是墓祭"非礼"与"有无"因不属于同一层次的话题而纠缠不清。"非礼"属于价值层面的话题,而"有无"属于事实层面的问题。从价值上看,狭义墓祭乃"非礼"勿容置疑;从事实层面看,广义墓祭在秦汉之后已经"成俗"。  相似文献   

10.
卢龙光  叶菁华 《天风》2005,(6):22-23
上帝信仰的重要性上一期探讨了信仰是什么,今期开始探讨我们信仰的对象。《尼西亚信经》开首宣认“我们信独一上帝”。这个信念是基督教任何信念的出发点:假如没有上帝, 这个世界和人类就不会是被创造的,世界的存在目的和人生的终极意义也就无从谈起。假若没有上帝,耶稣就不可能是上帝的儿子,而只是一个普通人(无论他如  相似文献   

11.
正最近,一个叫雷海为的外卖小哥刷屏了,因为他的另一个令人惊叹的身份竟然是《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总冠军!这件事让我们看到平凡人的尊严和光芒。当雷海为一夜爆红,很多人拿梦想说事,"有梦想谁都了不起"云云。话固然没毛病,但却失之空泛。雷海为的梦想,未必有明确的指向,也不一定是诗词大会的冠军。他只是喜欢诗词,而碰巧有这么一个机会,机缘巧合,遂成正果。  相似文献   

12.
"一切免费"     
健美 《天风》2007,(6):21
他如同我们生命的粮食,满足我们生命的所需,凡亲近他的人一定有切身体会:"到我这里来的,必定不饿;信我的,永远不渴。"(约6:35)  相似文献   

13.
小时候曾以为新生的婴儿应该是白白胖胖的,啼哭声洪亮。后来才得知新生儿的样貌各有千秋,或是红皱的皮肤,或是茂密的头发,或是半睁着眼睛,或是需要新生儿ICU的医生帮助呼吸。凝视封面的插图,我们发现这是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在一棵树下思考的故事,对于世界的认知,他无法用言语来表达,但是他内心的世界一定是绚丽多彩的,他吮吸着奶嘴,...  相似文献   

14.
张曦 《道德与文明》2020,(2):122-129
《哪吒之魔童降世》是一部"成长文学"主题的动画作品。它高扬一种"伦理唯我论"的伦理信念,将一个充实"他人"、因而难免存在偏见的社会世界全然视为主体能动性建构的障碍和陷阱,倡导和呼吁一种"自我决断"的生活主张,并将这种生活主张视为卓越人生得以成就的哲学基础。但这种伦理唯我论式的生活主张只是一个"神话"。尽管卷入由"他人"所组成的意见世界注定意味着我们将饱受偏见和无知的折磨,但对于任何一个试图在意见世界成就功业的人来说,坚实稳固的主体能动性的真正养成恰恰依赖于同真实意见世界的遭遇。  相似文献   

15.
施璇 《世界哲学》2015,(2):62-72,161
在《灵魂的激情》一书开篇,笛卡尔就提出说:"尽管施者与受者通常十分不同,但是活动与激情必定总是一回事,只是为了解释两个与之相关的不同主体而有了两个名字"。笛卡尔关于激情与活动的这段文字,不但对于理解他的激情理论本身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还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有助于揭示笛卡尔与他的亚里士多德主义经院哲学的前辈之间的关系。最近一些学者对笛卡尔的这一十分重要却又经常遭到忽视的说法重新燃起了兴趣。当笛卡尔说"活动与激情必定总是一回事"的时候,他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在这篇文章中,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笔者首先在对文本的梳理与分析的基础上表明笛卡尔是在两种不同的意义上来使用"激情"与"活动"这两个术语的,我们应当小心地区分开这两种不同的意义或者说用法。其次,笔者将批判性地讨论最近对笛卡尔关于激情与活动的说法所提出的三类解读。最后,笔者将提出自己的解读并对笛卡尔关于激情与活动的说法做出解释。  相似文献   

16.
心意更新     
高欣  新望 《天风》2002,(2):41-41
圣经罗马书第12章2至3节中有宝贵的经文: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叫你们察验何为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要心意更新,不是光凭人自立的决心,而是要让我们的灵在圣灵里重生,新生之灵有真理和灵感,心意就会更新;真理在这新生之灵里面运行,就使之活泼常新,日新月异。只有我们心意更新了,才能察验神的旨意,知道何为善良、纯全,并可得神的喜悦。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是物质的世界,是色彩缤纷的一个万花筒,变幻无穷,气象万千,众生百态,冷暖无常,生活在社会群体  相似文献   

17.
《倾听弦外之音:音乐美的文化之维》一书,是刘承华教授继《中国音乐的人文阐释》出版十年之后的又一音乐美学力作,汇聚了他近十年来的23篇论文。这些论文虽各自独立成篇,但互相间的延续性和系统性,又使全书成一严谨、有机的整体。总体来看,该书更加明确地锁定了著者多年来形成的研究理路,即从文化学角度,强调以"人文阐释"的方法,来审视中国音乐美学的文化特性,音乐意义的文化景深和古琴音乐的文化精神等美学理论问题。该书提出:我们生活的世界有两个:"物理的世界"和"意义的世界"。"弦上之音"是物理的世界,"弦外之音"是意义的世界。我们是通过"弦上之音"去把握"弦外之音",再用"弦外之音"来激活"弦上之音",这既是人的感知所具有的能力,同时也是人文学科的真正使命。音乐是一个"意义世界",它的文化意义就在"弦上之音"中。  相似文献   

18.
司禅·山门     
《佛教文化》2011,(3):96-99
我们何以不快乐我们生活在两个极其复杂的世界。一个世界,是关于我们的外在,比如我们生活的环境。我们的地位、职业,我们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等。另一个世界是我们内心的精神世界,只属于我们自己的世界。从小到大,我们几乎都被教育要用一生去探索和认识我们所处的外在世界。我们需要获取,需要拥有。  相似文献   

19.
穷与通     
正庄子在《让王》中说:"古之得道者,穷亦乐,通亦乐,所乐非穷通也。道得于此,则穷通为寒暑风雨之序矣。"我们知道,庄子强调"乐天安命",所以对人的现实处境,采取一种随遇而安的态度。穷也好,通也罢,都能乐而开怀,要做到是很不简单的。读《周易》,我们发现,古人对于穷通,可能还有另一种认识。《周易·系辞下传》中  相似文献   

20.
专题二:宽容原则与中国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对宽容原则的解释在戴维森富有影响的理论框架中 ,宽容原则认为 ,当我们解释他人或另类的时候 ,我们必须坚持这样的前提 :他们是理性的存在 ,他们与我们谈论和生活在同样的世界里。否则 ,如果我们固守信念或只进行概念的论述 ,我们就根本不可能理解他们。戴维森在他最近有关解释的著述中指出 ,他以前倾向于用“最大化”一致信念这样的字眼来解释“宽容” ,而在他的思想中与这个论点相关的另一个更有价值的论点是应当“尽量完善”一致的信念。我们需要的不是“最大多数”的一致性、而是“正当的”一致性来理解他人。而在认识到不仅应当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