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译者导言 如果要寻找伊斯兰传统中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那么无疑是艾布·哈米德·穆罕默德·安萨里(1058-1111)。在众多穆斯林和西方学者的评价中,几乎找不到能与他匹敌的穆斯林思想家,甚至有人赞誉他是“穆圣之后最伟大的穆斯林之一”“伊斯兰史上最伟大的、最受认同的学者”。  相似文献   

2.
安萨里是伊斯兰教历史上一位极其重要的人物。他以罕见的思辨头脑,清晰辩证的文笔,对伊斯兰教各学科的宏大综合所达到的学术成就,使他获得了"伊斯兰教权威"(hujjat al-Islam)和"圣教文采"(zain al-din)的美誉,被穆斯林公认为继教法学四大教法学派教长之后最重要的宗教学者。确实,他是伊斯兰教最伟大的教义学家,又是伊斯兰教最有创见的思想家之一。在伊斯兰教的智力史上,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样,产生过如此强烈和广泛的持久影响。  相似文献   

3.
塔里克·拉马丹(Tariq Ramadan)是当代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穆斯林思想家之一,也是伊斯兰现代主义改革家的重要代表。他是一名欧洲的伊斯兰教学者和活动家,作为英国政府与欧盟顾问、牛津大学教授,他研究伊斯兰、介绍伊斯兰,并呼吁穆斯林保持传统记忆的同时回应变化中的现实,灵活解释和运用伊斯兰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4.
正塔里克·拉马丹(Tariq Ramadan)是当代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穆斯林思想家之一,也是伊斯兰现代主义改革家的重要代表。他是一名欧洲的伊斯兰教学者和活动家,作为英国政府与欧盟顾问、牛津大学教授,他研究伊斯兰、介绍伊斯兰,并呼吁穆斯林保持传统记忆的同时回应变化中的现实,灵活解释和运用伊斯兰的思想资源。一、传承、批判与革新拉马丹认为穆斯林不应固步自封,也不应自怜自艾,而应反求诸  相似文献   

5.
穆斯林启蒙思想家赛义德·阿赫默德·汗思想复杂性的一个方面是矛盾性.表现在他对英国殖民者的态度、对印度教的态度和对伊斯兰世界的态度三个主要方面.究其原因,赛义德"穆斯林"、"印度人"和"英国殖民统治下的臣民"这三重身份互相抵触制约,使他无法保持自己文化身份的完整性,从而最终陷入两难的矛盾境地.  相似文献   

6.
<正>一、引言现代伊斯兰思想重建是穆斯林思想家和学者们在受到现实问题的冲击,面对伊斯兰的信仰与穆斯林社会在时代的发展进程中陷入重重危机的情况下,反思伊斯兰思想传统,试图通过理论更新与重建,走出时代困境的历时逾百年的文化工程。随着历史的发展,出现在十九世纪上半叶的伊斯兰现代主义,带有明显“改良派”的特性:它以埃及人拉法尔·塔赫塔威(1801-1875)译介西方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为开端,  相似文献   

7.
一、中马穆斯林之间的历史友谊中马两国穆斯林之间的历史联系,可以追溯到明代(1368-1644年)。伟大的航海家郑和是云南的穆斯林,受大明永乐皇帝的委任,数次航行到马来群岛,经此抵达非洲东海岸。在他28年(1405-1433年)的航海事业中,许多信息都记录在马欢的《瀛涯胜览》和费信的《星槎胜览》中。郑和的许多同行者是穆斯林,因此,有学者认为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伊斯兰教的发展同郑和有关。  相似文献   

8.
回儒对话——明清时期中国伊斯兰哲学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明清时期中国穆斯林思想家的研究,在国内外已有一些研究成果。我国学者在这一领域就中国伊斯兰哲学思想的总体特征提出了“以儒诠回”、“以回补儒”的观点,凝炼地概括了伊斯兰思想与中国传统哲学之间互动融合的关系。美国日裔学者村田性子认为,中国哲学中“易”的思想内涵与伊斯兰《古兰经》的主旨十分契合。以色列学者若费尔·以色列(Raphael Israel)指出,中国本土的儒学教育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穆斯林中的神职人员,然而中国传统的社会等级观念与伊斯兰的网络状的社会分层的思想格格不入。另一位研究中国伊斯兰的学者德·欧龙(D’Ollon…  相似文献   

9.
在穆斯林看来,《古兰经》是神圣的天启经典,是伊斯兰教的信仰、礼仪、教义学思想和伦理道德的理论基础。"它在穆斯林的世俗生活和宗教生活中,具有神圣地位。"正如美国学者希提在《阿拉伯通史》中说:"《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基础,是一切精神问题和伦理问题的根据,故《古兰经》具有重大的宗教影响……"正是由于《古兰经》的神圣性,穆斯林学者都以一种敬畏的心态慎重地对待它。  相似文献   

10.
如何处理伊斯兰教与现代性的关系,以便在日益剧烈的西方挑战下自保而自强,是一个多世纪以来伊斯兰世界众多思想家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作为当代伊朗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阿卜杜卡里姆·索罗什提出的宗教知识收缩扩张理论以及宗教民主国家理论,实际上是在20世纪伊朗效仿西方的思想文化由盛而衰,诉诸什叶派传统的做法凌驾一切但又频受抨击之后,为身处伊斯兰与现代性困境的穆斯林开出的一套不是西方、不是伊斯兰,实质上努力调和两种文化的"第三条道路"式的处方.  相似文献   

11.
犹太人无国度而幸存千年现象成为学者研究的一个"谜".本文以伊斯兰世界崛起时犹太人为研究切入点,梳理伊斯兰世界犹太人的社会组织、经济生活和文化历史,揭示犹太-穆斯林文化的跨文化关系.这两种文化不断交融,互助共生,创造了犹太历史上最发达的物质文明和最伟大的文化遗产,架起了古代和现代之间的一座宏伟的桥梁,从一个侧面解析犹太人幸存之"谜".  相似文献   

12.
徐蕾 《中国宗教》2023,(4):74-75
<正>自伊斯兰教传入中国以来,在不同历史阶段,中国穆斯林学者对伊斯兰教的教义、哲学、教法、教制、历史、文化等作了不同程度的探讨。最突出的当然是明清之际中国穆斯林学者用宋明理学阐释伊斯兰教经籍的活动,通常称为“以儒诠经”。  相似文献   

13.
<正>传统与现代交融,千塔相映成辉巴基斯坦素有"清真之国"之称,印巴分治之后,成为一个独立的伊斯兰国家,很显然,它是伊斯兰教在南亚传播影响下的结果。著名学者穆罕默德·伊克巴尔提出建立独立的伊斯兰国家的设想之后,穆罕默德·阿里·真纳便开始了实际行动。1947年8月14日,这一设想成为现实,独立后的巴基斯坦显然是南亚穆斯林心目中的"清真之国"。占全国总人口97%的穆斯林自然没有忘记建设他  相似文献   

14.
吕耀军 《世界宗教研究》2011,(5):149-156,194
跨文化人权理论为当代伊斯兰人权哲学提供了新的思路。现代国家观念的发展和国家之间的互动是该理论产生影响的主因。穆斯林学者强调伊斯兰文化中,关于尊严、公正和平等的伦理精神是实现伊斯兰跨文化人权普遍性的基础。这就需要依据经典的原初精神和现代理念,对伊斯兰法做出新的解释。人类社会生活的共同需要、人性的共同趋向和人权的跨文化视角并不会削弱宗教的核心原则的观点,是穆斯林学者主张跨文化人权理论的依据。在此基础上,学者发展了"重叠共识"理论,结合伊斯兰国家人权情况,提出了实现跨文化人权理论的具体方式。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今年是我国著名伊斯兰教育家穆罕默德·特瓦杜尔·庞士谦阿訇诞辰100周年。为了缅怀这位在我国现代伊斯兰教发展史上做出了卓越贡献的伊斯兰教育家、学者,鼓励和鞭策年轻的伊斯兰教育工作者和穆斯林青年,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于6月6日在本会礼堂举行了纪念庞士谦阿訇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中国伊协会长陈广元和副会长兼秘书长余振贵先后在座谈会上讲了话。陈会长在讲话中高度赞扬了庞老爱国爱教的高尚情操,以及他一生追求伊斯兰教门,刻苦钻研学问的执著精神。他说,庞老是一位深受穆斯林群众尊敬和爱戴的学者,我作为他的学生为…  相似文献   

16.
正光阴冉冉,岁月如梭,父亲离开我们已经45年了!几十年来,中国的穆斯林社会一直没有忘记他:《中国伊斯兰百科全书》《中国翻译家辞典》《中国回族大辞典》《中国回族名人辞典》等辞书在介绍他的辞条中均称其为"中国现代伊斯兰学者,翻译家";在其归真40周年的时候,《中国穆斯林》杂志推出了"陈克礼先生归真40周年纪念专辑",中国伊  相似文献   

17.
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总穆夫提、伊斯兰世界著名思想家艾哈迈德·凯夫塔鲁于2004年9月1日归真。筛海凯夫塔鲁官方网站报道了这一消息,他的葬礼于9月2日晌礼后在大马士革伍麦叶清真寺举行,随后他被安葬在筛海艾哈迈德·凯夫塔鲁清真寺附近。筛海艾哈迈德·凯夫塔鲁于1915年出生在大马士革市,他从师于很多大马士革著名学者,并获得了他们的教诲与好评。在其父筛海穆罕默德·艾敏·凯夫塔鲁1938年去世后,他于1946年创建了穆斯林学者协会,并于1951年出任大马士革穆夫提,1958年成为最高教法委员会的委员。1964年他被任命为叙利亚共和国总穆夫提以及…  相似文献   

18.
《原道》2017,(1)
《太极图说》是宋明理学奠基人周敦颐的代表作,他将宇宙生成过程以太极图的形式表述,并以文字进行解释,开儒家系统探究宇宙天地和人类生成之先河,对清代回族穆斯林学者具有中国特色的伊斯兰哲学思想的形成起了巨大作用。清代回族穆斯林学者借鉴和运用了《太极图说》的论证方式和学说,将宋代理学家的思想吸收与融合,并运用其中的"无极""太极""阴阳""动静""五行""四时""人极""修之吉、悖之凶"等术语、理论和思想,以阐发伊斯兰教义、伊斯兰教宇宙观和人生观,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伊斯兰哲学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世界伊斯兰哲学。以王岱舆、马注、刘智、马复初为代表的一大批兼通伊儒学说的回族穆斯林学者,通过著书立说"以儒释伊",承担了把中国理学思想和伊斯兰文化哲学体系融合并推进到更严密更高层次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9.
<正>去极端化是当前中国伊斯兰教面临的重要任务。要尊重中国伊斯兰教优良传统,尊重中国穆斯林先贤的智慧选择和遵行,保持中国穆斯林的传承,形成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教发展道路。伊斯兰教是谨守正道的宗教。穆斯林走"中道",不偏激、不极端是真主的"嘱咐",是穆斯林敬畏的表现。面对极端化思潮的侵袭,中国伊斯兰教如何抵制各种极端的蛊惑,如何避免极端思想的影响,最关键的就是拥有抵御极端的"武  相似文献   

20.
庞士谦(1902-1958)字益吾,河南孟县人。他是继我国抗战时期著名的四大阿訇之后又一位有著名的穆斯林学者、教育家、译著家,毕生从事伊斯兰教的教学、研究和翻译工作,译著颇多,在当代中国穆斯林中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