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有时我固执地认为,熬茶也是解读青海的密码。几百年中,熬茶浸透了整个青海大地,平川谷地、深山低壑、村头巷尾、田间地头,都有熬茶的影子。民族的发展史、民族的交流史、民族的交通史,甚至整个青海的近代史都与熬茶有关。善舞的藏族、好客的回族、英俊的撒拉族、忠厚的土族们都与熬茶相伴一生,熬茶的味道深深渗进各民族的骨头里。  相似文献   

2.
撒拉族先民从中亚迁徙至中国的历史背景,使得撒拉族从源头上继承了古代中亚民族和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些文化特点,同时,由于撒拉族先民长期和藏族、汉族、回族、蒙古族等民族的接触与融合,最终实现了撒拉族先民中国化的过程,撒拉族也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成员之一。  相似文献   

3.
伊斯兰教自七世纪中叶开始传入我国以后,又传入包括青海在内的西北地区。明清以来,先后在回、撒拉族中兴旺发达起来,且世代传衍,人数日增。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伊斯兰教对回族、撒拉族、哈萨克族的思想文化,以至这几个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日常生活,都有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青海回族撒拉族救助会成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刊讯〕青海回族撒拉族救助会于2004年8月7日在西宁市青海穆斯林大厦隆重举行了成立大会。省、市有关部门的领导应邀到会祝贺,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伊协副会长、青海省伊协会长韩生贵在大会上讲了话。 大会一致通过了《青海回族撒拉族救助会章程》,同时表决通过了救助会常务理事;救助会执行副会长;救助会会长;救助会秘书长、副秘书长等人选。青海穆斯林大厦总经理韩文科当选为会长,马豪等8人当选为副会长,那成英为秘书长。 青海回族撒拉族救助会,是热心于教育事业及其他社会公益事业的各界企事业单位和具有社会影响的穆斯林知名人士…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 天津民族职专是一所培养少数民族人才的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目前 ,学校正积极为甘肃、青海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中级专业技术人才。现已有东乡族、撒拉族和回族共 3 4名学生在校进行为期三年的学习。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和青海省撒拉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曾派常务副县长来津考察民族职专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 ,对学校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并与学校签订协议 ,决定每年向学校输送优秀的应届伊斯兰发展银行行长助理苏莱曼·夏木西丁博士验收二期工程时受到学生们的热烈欢迎 毕业生。学校根据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调整所学专业及课程 ,配备教学经验丰…  相似文献   

6.
人们通常将操藏语的穆斯林统称为“藏回”,其主要分布在两个地区:一是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卡力岗地区,这里的一部分藏族,由于长期与回族往来,归信了伊斯兰教,从而被周围的回族和其他穆斯林民族称为“藏回”①;另一是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居住的部分回族,在清中后期回民起义失败后,为躲避民族屠杀而迁移到藏族地区居住,出于生存的需要,这部分回族较快地学习和掌握了藏族的文化并适应了藏族的生活,但始终认同自身身份为回族,被其他民族称为“藏回”。两支“藏回”的共性是对回族的心理认同,尤其是在宗教上都信仰伊斯兰教,从而被划分为一个特…  相似文献   

7.
在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中,每个民族都有一些独特的社会风俗和生活习惯,且成为与其他民族区别的标识。凡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的习俗大都与宗教信仰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并与本民族形成的历史背景和生存条件相关联,撒拉族便是一例。婚 姻 习 俗撒拉族的婚俗,既有宗教的影响,更具很深的历史烙印。《古兰经》谕示:“你们中未婚的男女和你们的善良的奴婢,你们应当使他们互相配合。”(24∶32)穆圣强调说:“结婚是我的道路,不力行者,不是我的教民”。遵循这些经、训精神,从中亚迁来刚落居不久的撒拉族先民在当时男多女少的境况下,向就近的藏族求婚是很…  相似文献   

8.
我们通常讲中国有十个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这十个少数民族是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塔吉克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很少有人知道在雪域高原之上有一些藏族群众同样信仰伊斯兰教,他们讲藏语方言,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仍然保持着许多藏族风格。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青海高原的9个地区6个民族的了20名9岁与11岁被试的记忆发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撒拉族、回族、汉族儿童的记忆成绩之间无明显差异,但他们与蒙族、土族、藏族儿童的记忆成绩之间有明显差异。蒙族、土族与藏族儿童的记忆成绩之间也有明显差异。不同的历史文化联系,不同的地理环境、经济条件和不同的教育条件及语言因素是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其中不同的教育条件是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因。结果还表明,各族儿童记忆的发展也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济宁回族与清真寺沙彦振马洪彬山东省济宁市是个多民族居住的城市,有回族、藏族、布依族、满族、俄罗斯族、朝鲜族、维吾尔族、蒙古族、高山族等30多个民族。汉族居多,回族是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全市共约有5万人。他们虽长期与当地其他民族杂居,但仍保持着本...  相似文献   

11.
正回族作家冶生福来自于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这里地处青海东部的河湟谷地,是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回族、汉族、藏族、土族等众多民族的人们安居于此。他在一些散文随笔中反复提及自己的故乡,这里不但是他生活的地方,也是他的文学得以真实存在的"精神原乡"。冶生福书写的大都是他所熟悉的普通回族人的日常,那些真实可感的人与物支撑起了他的文学空间。在冶生福身上看不到任何盛气凌人、矫揉造作的东西,相反,你感受到的,是谦  相似文献   

12.
<正>在对云南伊斯兰教的考察过程中,笔者在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走访了位于三坝乡的两个回族村落:龙旺边村和兰家村。如果说迪庆县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的城市,三坝乡则是一个多民族居住的区域,那里生活着藏族、汉族、回族、彝族、纳西族等不同的民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的交汇地区。而在这一区域里,回族又是少数中的少数,在这两个回族村落中,回族约600人。他们在这个距离穆斯林聚居区非常遥远的高原森林中坚守着伊斯兰信  相似文献   

13.
保安族     
保安族是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十个少数民族之一,約有5,000人左右,主要聚居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县的西部积石山南麓的保安民族乡。关于保安族的历史,过去沒有文字記載。据说保安族原来是临夏县南龙区楊妥家一带的人,明朝时候迁往青海省保安(現同仁县)四寨子地方居住,曾与当些信佛教的“于乌人”通婚,但仍信仰伊斯兰教,属于华寺门宦,他們在四寨子住了九代人,因和藏族发生械斗,被迫逃至青海循化撒拉族地方住了三年,1860年(同治元年)迁至临夏县現在住的地方。因他們是从保安来的,故称作“保安人”,他們原来住的大(土冬)、梅坡、甘河滩村子也被称作“保安三庄”。保安族信仰伊斯兰教,又和回族长期生活在一起,一般风俗习惯和回族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妇女  相似文献   

14.
回族作家冶生福来自于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这里地处青海东部的河湟谷地,是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回族、汉族、藏族、土族等众多民族的人们安居于此.他在一些散文随笔中反复提及自己的故乡,这里不但是他生活的地方,也是他的文学得以真实存在的"精神原乡".冶生福书写的大都是他所熟悉的普通回族人的日常,那些真实可感的人与物支撑起了他的文学空间.在冶生福身上看不到任何盛气凌人、矫揉造作的东西,相反,你感受到的,是谦虚而亲切的态度、真诚而善良的情思.  相似文献   

15.
中国有十个少数民族信仰伊斯兰教,他们分别是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东乡族、柯尔克孜族、撒拉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保安族、塔塔尔族,伊斯兰教在这些民族中有着重要影响。在伊斯兰教的生活方式中,饮食禁忌最为严格,礼拜是不可缺少的基本功课,沐浴是日常生活中的组成部分,本文在此重点谈一下这些活动与穆斯林的养生、保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已有干余年的历史。从拉萨到上海,从海南岛到黑龙江,全国各地都有穆斯林。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有:维吾尔族,回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塔塔尔族,鸟孜别克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等十个民族。根据一九五三年六月三十日全国户口登记的统计,全国约有一千万穆斯林。  相似文献   

17.
西部地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我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和众多的自治州、县也大都分布在这一地区,从民族发展的角度来讲,西部大开发就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10个少数民族,除回族部分散居全国其它地方外,也大都聚居在西部地区。新疆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塔尔族、塔吉克族;东乡族、保安族聚居于甘肃;撒拉族聚居于青海;全国近千万回族的百分之六十以上也聚居在西北。因此,西部大开发对我国穆斯林民族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历史契机。借助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使中国穆斯林民族从根本上摆脱目前发展滞后的局面,走向文明富裕,其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18.
正撒拉族清真寺建筑传承弘扬着撒拉族清真寺建筑文化精神,反映着我国伊斯兰教中国化的正确方向,发挥着伊斯兰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中的积极作用。撒拉族是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10个少数民族之一,迄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据史载,撒拉族是元代迁入青海循化的中亚撒马尔罕人与当地的  相似文献   

19.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是个回、汉、东乡、保安、撒拉、土、藏等多种民族杂居的地方。其中,回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人口七十余万,占全州总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三以上。在临夏,穆斯林居住的街道或村庄,习惯上称为“坊”,建有一座清真寺。清真寺规模的大小不同,有的宏伟庄严,有的因陋就简,在建筑风格上也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通联员黄文建)第八届全国"卧尔兹"演讲比赛于2012年6月4日至6月8日在中国伊协礼堂举行。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包括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撒拉族等民族的54名选手参加比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