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宗教研究》2021,(3):152-165
回儒代表人物刘智的《天方性理》,被认为是中国伊斯兰哲学的巅峰之作。其中的心性论非常具有特色,其思想来源广泛,理论背景深厚,是伊斯兰思想传统和中国哲学传统会通融合的产物,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试图以苏菲心性论为理论背景,探究《天方性理》心性学说的思想来源,梳理其主要内容,尝试对其中一些晦涩之处做出自己的疏解和分析,并就某些观点同宋明理学进行适当比较。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从哲学史的角度重构刘智在《天方性理》中构建的灵魂理论。根据近来的学术研究,心性问题作为《天方性理》的关键问题逐渐得到学界的接受,这被认为是理解《天方性理》的重要线索。本文将以哲学史传统的"灵魂"问题为切入点来理解刘智谈论的"性",细致地考察《天方性理》的本经卷三及相应的图传,在梳理其中的思想脉络的基础上,重构刘智意图展示的灵魂理论。  相似文献   

3.
正汉语系中国伊斯兰教义学内容宏博、玄奥而精深,其集大成者刘智的《天方性理》文辞典雅、义理幽远。为了说明中国伊斯兰教义学如何认识世界的本原、天地人物的由来、天人物我的关系、人与世界的关系、人的终极归宿、修身养性的方法等基本问题,勉以《天方性理》为据初浅阐释如下:  相似文献   

4.
"心性"是刘智著作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贯穿于《天方性理》和《天方典礼》之中,并成为一以贯之的核心观念。刘智指出:真主造化了宇宙万物暨人类,人类依于"心性"而高出万物,"心性"的保护与其功能的发挥极为重要。故清真饮食的种种规定,其重点是为了保养"心性",伊斯兰教苏菲主义的"三乘"功修等都是为了发挥"心性"之功能,人道五典(伦理)也是"心性"的社会实践,复归于真主是"心性"之终极目标。"心性"不仅使《天方性理》和《天方典礼》的内在精神融会贯通,也已成为刘智思想理论体系的核心观念。  相似文献   

5.
刘智,字介廉,号一斋,江苏上元县(今南京市)人。约生于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死于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他是我国清初的回族著名学者。幼年随父(伊斯兰教著名经师刘汉英)问学,即“好泛览群书”,先后学习阿拉伯文、波斯文和伊斯兰教教义,并攻读儒、佛、道经典及西方自然科学书籍。他的著作有数百卷之多,主要有《天方典礼》、《天方性理》、《天方至圣实录年谱》等。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从哲学史的角度重构刘智在《天方性理》中构建的灵魂理论。根据近来的学术研究,心性问题作为《天方性理》的关键问题逐渐得到学界的接受,这被认为是理解《天方性理》的重要线索。本文将以哲学史传统的"灵魂"问题为切入点来理解刘智谈论的"性",细致地考察《天方性理》的本经卷三及相应的图传,在梳理其中的思想脉络的基础上,重构刘智意图展示的灵魂理论。  相似文献   

7.
<正>明清之际,在我国文化发达的江南地区兴起了穆斯林知识分子对伊斯兰教的汉文译著活动。他们用汉文表达和阐发伊斯兰教的教义、教理和教律,使之与中国社会、文化及思想相适应,进而达到对话交流、调适融合。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汉文译著活动的目的在教内旨在改变以往伊斯兰教“教义不彰,教理不讲”的局面,宣传教义,维护信仰;在教外力求扩大影响,使更多的人了解伊斯兰教,做到“隔教不隔理”。  相似文献   

8.
比较达浦生的著作《伊斯兰六书》和刘智著作的《天方典礼》,可以发现他们两者思想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同异。这种相同,表现了达浦生对刘智的思想理论继承,而相异则反映了达浦生在继承的基础上,所创新,有所发展。达浦生对刘智等金陵学派思想理论的继承与创新,既反映出其学术的基本特点,也反映了金陵学派的精神在现代的延续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回儒是明末清初伊斯兰教与儒家学说交流和融合过程中出现的穆斯林知识分子群体。他们在融会贯通伊斯兰教和儒学这两大文明体系方面的思想和活动能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尤其对当前更好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之实施、促进与沿线伊斯兰国家的民心相通和努力把宗教教义同中华文化相融合,具有十分难得的借鉴作用。回儒们融会贯通伊斯兰教和儒家学说的思想之中,现实意义较强的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对儒学与儒家圣人的基本态度:敬重与褒扬;二是伊斯兰教与儒家学说的关系:相通、同源,互补共明;三是伊儒核心内容的会通:以天道五功人道五典沟通五常五伦;四是处理宗教与政权的关系:强调忠主与忠君不可分割。  相似文献   

10.
儒家文明影响下的中国伊斯兰教与基督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常说的西方文明其实就是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加上基督教。其实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和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也有着不解之缘。伊斯兰教是一种宽容的宗教,也是一种包容性极强的文明。中世纪,希腊的欧几米德几何学、托勒密天  相似文献   

11.
<正>2017年夏,笔者受邀在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专题授课,授课教材为1988年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由张嘉宾、都永浩两先生整理的刘智《天方典礼》,以此探索对伊儒会通思想的继承与转化。一、择先贤1944年,我国著名历史学家白寿彝先生曾在商务印书馆为之出版的单行本《中国回教小史》中这样写道:“汉文译述的发表,始于明末。真正能自成体系,立论正确的译述,从王岱舆开始。岱舆后,张中、伍遵契、马注、刘智都是很重要的译述者。”1此处的“汉文译述”是指关于中国伊斯兰教的汉文翻译与著述。  相似文献   

12.
《天方典礼》中有关围产医学与伊斯兰伦理道德教育的论述李百川《天方典礼》是清代伊斯兰学者刘智有关教义、教典的一部著作,该书以认主独一的信仰为主要脉络,详细阐述了伊斯兰的伦理道德标准与日常行为规范。其中有关围产医学方面的论述,篇幅不长,但言简意赅,耐人寻...  相似文献   

13.
《性理与岐黄》是一部跨学科的研究专著,所跨学科是哲学与医学。书名中“性理”二字代表了理学的整个思想体系,从南宋程端象的《性理字训》到明代胡广的《理性大全》,均以“性理”包含了理学的宇宙观与人性论的诸哲学问题;“歧黄”指歧伯、黄帝,中医奠基之作《黄帝内经》即是岐伯与黄帝的对话录,因而歧黄被视为中医之祖,歧黄既指《内经》,也泛指整个传统医学。然而本书并不是探讨具体的医学问题,也不是探讨纯粹的理学问题,而是探讨医学的哲学问题和理学与医学之间的相互关系。儒学与中医学的关系从来就是密不可分的。用医家的话说…  相似文献   

14.
刘智《天方性理》图传的"最初无称图"中设了三个问题,并以三个问题的逻辑推进为线索解释苏菲认主学的最高本体论原则"最初"或"真体",即绝对存在、本体。所设问题表现出显著的中国哲学问题意识。本文着重从文本上分析刘智《天方性理》"最初无称图"中所设的问题,并在苏菲认主学语境下与本经首段之所从出的《昭微经》进行对比,考察刘智在中国哲学语境下问题意识的转变和丰富。藉此以洞察先贤在伊斯兰中国化过程中进行形上体系建设的智慧。  相似文献   

15.
在人性问题上,刘智的<天方性理>借鉴和吸收了中国传统儒学的许多内容,并与伊斯兰教的有关内容结合起来研究人性.本文从<天方性理>关于人性问题的论述到中国儒学在人性问题上的探讨做一比较研究来说明<天方性理>是将儒家之道与天方之经"择其理同而义合者"编纂而成.  相似文献   

16.
“伊儒会通”(或回儒会通),是指伊斯兰教与儒教(家)的交流、沟通与融合等。伊儒会通涉及的范围较宽泛:包括哲学、修养论和习俗等诸领域,而研究自然也随之而有伊儒哲学会通、伊儒修养论会通等等。总之,此类跨宗教或跨文化的研究已经形成一个专门的领域,许多学者在此领域辛勤地耕耘着。翻开季芳桐教授撰写的《伊儒会通研究》发现,内容分伊斯兰教篇与儒家篇,前者是从伊斯兰教角度探讨宗教会通问题,  相似文献   

17.
明末清初的二百年间,是从域外传入中国内地的伊斯兰教的"定型"时期。其间,外来的伊斯兰教发生的一大深刻变化,是在本土化、民族化过程中增添了中国元素,确立了"以儒诠经""以儒释教"的发展方向。本土化、民族化实质上也是中国化的一种表述。在此进程中,兼通儒、道、佛、伊四教的中国穆斯林知识精英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多年来,学术界就伊斯兰教中国化问题发表了一些有影响的论著,但结合文献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略显不足。本文试图以刘智的《天方典礼》为文本依据,适当结合王岱舆、马注的相关论述,就伊斯兰教中国化的路径、方式问题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正>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也是中国五大宗教之一。自伊斯兰教传入中国以来,中国便开始形成有关伊斯兰的知识体系。新中国建设宗教学学科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的金宜久、吴云贵、周燮藩等前辈学人奠定了现代中国伊斯兰研究的学科基础。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李林研究员的新书《伊斯兰文明:源起阿拉伯半岛》(以下简称《伊斯兰文明》)继承和发扬了老一辈学人开创的学术传统,兼顾中国视角和国际视野,兼顾知识传承和问题启发,兼顾学术性和可读性,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在回应新的时代问题过程中充实了中国伊斯兰研究。  相似文献   

19.
20.
穆罕默德·舍赖弗丁·蒲绥里是中世纪阿拉伯的伟大诗人。 公元1213年,蒲绥里诞生于埃及的蒲绥尔港。因此,诗人就以“蒲绥里”作为自己的姓氏。1296(?)年,蒲绥里与世长辞,埋葬在亚历山大港的一座清真寺里。1936年,我国阿拉伯语学者马坚先生曾访问过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