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前中介效应检验主要是基于截面数据,但许多时候截面数据的中介分析不适合进行因果推断,因而需要收集历时性的纵向数据,进行纵向数据的中介分析。评介了基于交叉滞后面板模型、多层线性模型和潜变量增长模型的纵向数据的中介分析方法及其四个发展。第一,中介效应随时间变化,如连续时间模型、多层时变系数模型。第二,中介效应随个体变化,如随机效应的交叉滞后面板模型和多层自回归模型。第三,中介模型的整合,如交叉滞后面板模型与多层线性模型整合为多层自回归模型。第四,中介检验方法的发展,建议使用Monte Carlo、Bootstrap和贝叶斯法进行纵向数据的中介分析。总结出一个纵向数据的中介分析流程并给出相应的Mplus程序。随后展望了纵向数据的中介分析的拓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多层线性模型在纵向研究中的运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盖笑松  张向葵 《心理科学》2005,28(2):429-431
纵向研究中传统统计技术主要是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但是这两种技术存在一些局限性,不能合理而充分地解释纵向研究资料。近年来出现的多层线性模型能够更有效地利用纵向数据。为促进多层线性模型在纵向研究中的运用,简要论述了传统统计技术的局限,介绍了多层线性模型的原理及其在纵向研究中的作用,以一组模拟数据为例对多层线性模型中各种参数在纵向研究中的含义进行了详细讨论,对于纵向研究中运用多层线性模型时须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交叉滞后结构的追踪模型对于揭示变量间纵向关系具有重要作用,也为因果关系的验证奠定了基础。交叉滞后面板模型在一定条件下可转换为其他形式的模型,如何选择适当的模型是重要的议题。研究对各模型进行概述,并从模型结构、预设轨迹、时间点要求等方面进行比较,最后通过一个实例说明如何选择适当的模型。结果表明,不同模型在变量关系的判断上可能给出很不同的结果,实际运用中应当有模型选择和模型比较的意识。  相似文献   

4.
方平  邓希冯  姜媛 《心理学探新》2012,(5):447-453,460
该研究调查了展开模型(GGUM)和优势模型(GRM)对职业兴趣测验反应数据的拟合情况,并对展开模型和优势模型两种测验编制方法在职业兴趣测验中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1)展开模型的模型拟合情况和测量精度优于累积模型,两种模型对被试能力参数估计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极端被试上,对兴趣水平极端高的被试,展开模型的估计值更精确;(2)采用展开模型编制的测验在信度上远远高于Likert方法编制的测验,中间区域题目的增加提高了测验的信度,但两种方法在测验的效标关联效度上没有差异。结果表明,在职业兴趣的测量上,展开模型更精确;在职业兴趣测验的编制上,GGUM和Likert法没有差异,反而Likert法具有简便、易懂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方杰  温忠麟 《心理科学进展》2022,30(11):2461-2472
目前调节效应检验主要是基于截面数据, 本文讨论纵向(追踪)数据的调节效应分析。如果自变量X和因变量Y有纵向数据, 调节效应可分为三类:调节变量Z不随时间变化、Z随时间变化、调节变量从自变量或因变量中产生。评介了基于多层模型、多层结构方程模型、交叉滞后模型和潜变量增长模型的纵向数据的多种调节效应分析方法。调节效应的分解和潜调节结构方程法的使用是纵向数据的调节效应分析的两大特点。对基于四类模型的调节效应分析方法进行综合比较后, 总结出一个纵向数据的调节效应分析流程。随后用实际例子演示如何进行纵向数据的调节效应分析, 并给出相应的Mplus程序。随后展望了纵向数据的调节效应分析的拓展方向, 例如基于动态结构方程模型的密集追踪数据的调节效应分析。  相似文献   

6.
发展级联(developmental cascades)近年来已成为发展心理学追踪研究中一种重要的理论视角。其基本观点是:人的发展过程是一个诸多发展特征不断产生级联效应的过程,某个时间点上个体特征的发展状况会对该特征的后续发展产生影响,并影响其他领域的发展,进而影响到个体的整个发展进程。在发展级联的理论观点基础上形成的相关方法学模型,为探究发展系统中多个因素之间的纵向关联提供了方法学依据与指导。本文介绍了发展级联的相关概念、理论基础、主要观点以及相关的方法学问题,并对其在实证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过广宇  唐薇 《心理科学》2003,26(3):487-490
本文对目前国内外心理学界较为流行的两种人格模型理论进行了比较,从模型的相关性、研究基础、模型结构和描述语言上分别予以了分析,最后揭示出两个模型的本质特点并对其在实践领域的应用提出了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Roger A. Dixon 《心理学报》2009,41(11):1091-1101
两种记忆状况组来自于参与加拿大维多利亚纵向研究(VLS)的老年人原样本。一种是未受损伤的控制组(NIC), 另一种是轻度记忆损伤组(MMD)。在基线水平和纵向水平上(即5次追踪或12年)比较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记忆补偿技术的使用。我们使用多水平模型(以年龄和教育水平为协变量)来检验基线水平的差异和长期的变化模式。基线的结果表明MMD组被试报告了近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记忆补偿策略方面有更大的增长。纵向的结果表明记忆补偿的使用在12年中具有明显的稳定性, 但是与努力相关的补偿机制存在显著组间差异。教育水平这一协变量(可认为是潜在的认知储备指标)和三种记忆补偿策略随时间的不同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9.
应用Markov模型进行临床决策分析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模型进行临床决策分析的研究日益增多,Markov模型就是近年来用于临床决策分析的一种.它优于传统的决策树分析方法,能应用于疾病预后影响因素的研究、筛查试验的评价、疾病治疗结局预测、纵向生命质量资料分析等多个方面.Markov模型用于临床决策分析,是创新思维的体现,是实事求是的典范,体现了认识的辩证过程.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提出四个纵向题目作答时间(RT)模型以追踪潜在加工速度的变化。四者的测量模型一致,差异主要体现于描述潜在加工速度随时间变化的结构模型。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四者均有实践应用性且数据分析结果具有较高一致性。模拟研究表明四者在不同模拟条件下的参数估计返真性均良好。总之,本文提出的四个纵向RT模型具有可应用性且心理计量学性能良好;不仅丰富了纵向RT数据的分析方法,还拓展了纵向潜变量模型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1.
常用的多层线性模型要求因变量是服从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却无法处理因变量为离散变量的嵌套数据.多层多项Logit模型能够处理因变量是无序多分类的多层嵌套数据,但这一模型在我国心理学研究中却鲜有介绍和应用.研究简要介绍了多层多项Logit模型的原理、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然后分别用该模型和传统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个体因素和区域因素对35721名学生进入不同高校就读机会的影响并对结果进行了解释,结果表明多层多项Logit模型比传统Logistic回归模型更拟合数据.  相似文献   

12.
变量的潜在结构是连续的还是分类的不应被随意指定,错误的设定可能导致不正确的结论。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从实证的角度探索网络成瘾的潜在结构。研究采用了来自中国杭州的2511名初中生对Young网络成瘾量表的有效作答数据,比较了Rasch模型、潜在类别模型和混合Rasch模型与数据的拟合情况。结果表明:2个潜在类别的混合Rasch模型可以最好地反映网络成瘾的潜在结构,说明网络成瘾包含两个存在着质的差异的群体,并且每个群体内的个体间存在量的差异。研究进一步比较了基于混合Rasch模型的分类与传统划界分数分类的区别,结果表明:Young的网络成瘾标准可能具有很小的误判率和较高的漏判率;基于Young网络成瘾测验的修订需要考虑有针对性地增加部分题目。  相似文献   

13.
退休是个体在特定年龄领取养老金的行为及动态过程。退休模型包括退休的影响因素模型、退休过程模型和退休结果模型三类。其中,退休的影响因素模型包括前因变量模型和退休多水平模型,分别从个人-环境和宏观角度提出了影响退休的各类因素;退休过程模型包括退休决策三阶段模型、退休时间过程模型和退休适应动态模型,分别从阶段性、个体差异性和动态性的角度揭示了退休过程的心理特点;退休结果模型分析了退休对个人和组织的影响。退休四阶段模型是在西方模型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提出的一个整合模型。未来研究应丰富研究对象的类型、揭示影响退休的心理学变量的作用机制、加强应用性并进行本土化研究。  相似文献   

14.
形成性测量模型(Formative Model, FM)是指标变异导致潜变量变异的模型, 反映性测量模型(Reflective Model, RM)是潜变量变异导致指标变异的模型。FM在模型界定、识别和估计、信效度评价以及模型应用等方面均与RM存在极大的不同。模型界定错误会使参数估计发生偏差, 影响统计结论的有效性, 应当审慎考虑指标和潜变量之间的关系, 选择恰当的测量模型。进一步揭示两者的区别和误用带来的偏差, 完善FM的识别和估计、信效度评价方法、对变量含义的解释以及高阶FM的理论解释和模型估计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The Investment Model (Rusbult, 1980) defines general commitment as a long‐term orientation towards relationship maintenance and feelings of psychological attachment, influenced by satisfaction, quality of alternatives and intrinsic/extrinsic investments. We suggest the importance of additionally assessing moral commitment, defined by an intrapersonal predisposition to remain in the relationship (Johnson, 1991). We argue moral commitment's association to perceived intrinsic investments acting as internal barriers influencing general commitment and promoting relationship maintenance. A correlational study resorting to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ling showed that moral commitment predicted intrinsic investments, which in turn predicted general commitment (Model 1). No direct paths emerged from moral commitment to satisfaction or quality of alternatives (Model 2), nor it emerged as a fourth direct predictor of general commitment (Model 3). Results are discussed under relationships maintenance and dissolution frameworks.  相似文献   

16.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possibility of applying Tesser's (1988) Self-Evaluation Maintenance Model, which focuses on self-esteem, to individual psychological health in interpersonal contexts. The participants consist of 243 college students divided into same-sex friendship pairs. The main findings show that when comparing oneself with an close friend in a domain one finds important, positive self-perception is more closely related to psychological health than a positive perception of the friend. In domains not important to the self, no relationship between psychological health and self-perception was found, regardless of the degree of intimacy.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degree of intimacy with the compared person and the degree of importance ascribed to the aspect being compared are connected with individual psychological health. These findings are discussed in relationship to application of the Self-Evaluation Maintenance Model to psychological health.  相似文献   

17.
The authors investig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ceived American School Counselor Association (ASCA) National Model implementation, supervision satisfaction, and burnout in a sample of 208 practicing school counselors, of whom all were members of ASCA. After school district type, grade level, and consultation hours were controlled, results showed that increases in perceived ASCA National Model implementation and supervision satisfaction were related to decreases in burnout. Implications for the school counseling profession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8.
如何描述发展趋势的差异:潜变量混合增长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追踪研究中,研究者不仅关心某一特质随时间的发展趋势,而且关注个体之间发展趋势的差异及其存在差异的原因。在总体发展同质的情形下,多层线性模型和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方法。但是如果所研究的总体本身不同质,就需要一种能够描述总体中不同质子总体的不同发展特点的方法。该文简要介绍了一种能够描述不同群体不同发展趋势特征的统计模型——潜变量混合增长模型,并通过一个实际例子介绍了这一方法的应用过程,同时说明了潜变量混合增长模型与多层线性模型和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推理心理研究中的逻辑加工与非逻辑加工评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胡竹菁 《心理科学》2002,25(3):318-321
本文对西方心理学研究中有关推理心理学争论的两个热点问题之一:逻辑推理与非逻辑推理之争的发展线索和相互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评述,指出了这两种理论争论中未能注意到的三个问题,并对试图解决这三个问题的“知识和试题双重结构模型”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0.
内隐绩效模型对绩效评估一致性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学军  王重鸣 《心理科学》2003,26(2):212-214
本文在以往研究基础上,对评估者的内隐绩效模型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通过对上级、一级评估者的内隐绩效模型和对下级绩效评估的比较研究发现,上下级主估者的内隐绩效模型存在差异,并对绩效评估的一致性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本文还对内隐绩效模型的形成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