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素     
B.A.W.罗素(1872—1970),英国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社会理论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对20世纪的哲学有重大影响。从1890年至1894年罗素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数学和哲学。H.西奇威克、J、沃德和G.F.斯托特是他的哲学导师。1895年至1901年罗素是三一学院的研究员,1910年至1916年在那里教授哲学。由于他反对第一次世界  相似文献   

2.
麦道的哲学试图抹去心灵与世界之间的本体论间隙。为了实现这一哲学计划,麦道需要接受某种真之同一论。本文认为,麦道所需要的是真之坚实同一论,并且承诺关于罗素式单称命题。本文首先论证真之同一论论题,然后更进一步,在麦道的哲学计划下辩护真之坚实同一论,认为真命题与世界中的事实同一。本文并非要给出一个对同一论或坚实同一论的完整理论,而是试图在麦道的哲学计划下给出一个对坚实同一论的辩护,认为坚实同一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如果你想看清罗素的重大贡献,那就要观察一下,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年代起在英语世界中发展的主流哲学。另外还要看一看逻辑和数理哲学的发展,20世纪西方世界中道德风气的改变,以及为了防止核武器扩散而进行的种种努力。全面讲述其中任何一个问题都要提到罗素。在上面说的某些方面他只是众多角色中的一个;比如说促成本世纪的道德革命就绝非他一人之力。他在核裁军运动中站在更靠近中心的位置,正如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他在和平运动中的地位一样。  相似文献   

4.
你们当中许多人都知道,二十世纪是从1901年开始的。当时罗素才二十八岁,他已经出版了三本书:一本是讲政治的,一本是讲数学的,还有一本是讲哲学的。到来年夏天晚些时候这个世纪就要过去三分之二了。罗素现在已经发表了四十本书。在这段漫长的岁月中,他在哲学上产生的影响,不管直接还是间接,任何人也无法与之相比。罗素的名字是同数理逻辑分不开的,因为他对这门学科做出了很大贡献,特别是通过罗素,数理逻辑才成为启发哲学家思考的力量。这种新逻辑在罗  相似文献   

5.
姚燕 《哲学动态》2004,(5):43-43
哲学分析可被追溯至芝诺的悖论、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辩证法以及亚里士多德"拯救现象"的方法.现代分析哲学运动始于弗雷格对关涉世界的语言的探究,用命题演算和谓词演算取代古典三段论.同时皮尔士在美国也为哲学分析奠立基础.从罗素、前期维特根斯坦到逻辑实证主义以及希尔伯特、哥德尔等,都将理想(人工)语言的分析置于哲学的中心地位,但它和还原论的"证实"原则都引起争议.  相似文献   

6.
牟宗三的易学是其原创性哲学的重要内容,体现着时代精神。他的早期著作《从周易方面研究中国之元学及道德哲学》,以罗素哲学、数理逻辑、新实在论解读《周易》,阐述了自然哲学和自然主义道德论,对缺乏科学与逻辑并高度意识形态化而成为人性之桎梏的中国传统文化补缺救失;在中后期,面对物质主义和唯科学主义在世界的泛滥,寻求人类的终极关怀,创立道德形上学,其易学即为这一体系的构成部分。牟氏易学的发展既反映了时代的变化,也显示出其视野由中国到世界的逐步开阔化。  相似文献   

7.
张申府认为以罗素为主要代表的逻辑解析哲学的思维特色是"辨而通",而唯物辩证法的要义在于"活而通".他追求和豫相通的哲学归宿,进而提出解析的辩证唯物主义,并提出创建合"孔子、罗素、列宁"而一的新哲学体系.张申府认同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同时推崇西方哲学的精神,却表现出明显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学术倾向.  相似文献   

8.
J.L.奥斯汀通常被看作是战后英国牛津普通语言派哲学的理论权威,以对语言用法精微区分的高度敏锐而著名。对牛津普通语言哲学有一种非常流行的批评意见,即认为它过分着迷于纯语言问题,而对世界不感兴趣。罗素就尖刻地批评牛津哲学家是在研究“糊涂人能说糊涂话的各式各样的方法”①而放弃了“理解世界”这样一个传统的哲学任务。我以下的论述将表明,以罗素为代表的这种批评意见至少对奥斯汀的哲学来说是不适当的。在《为辩解辩》一文中,奥斯汀把他自己做哲学的方式称为“语言现象学”,并明确指出语言现象学所研究的是“在什么情况…  相似文献   

9.
正1929年,犹太籍工程师维特根斯坦进入剑桥大学学习哲学。在这里学习不到半年,维特根斯坦发现,用不着读完书,只要交一篇论文就可以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于是,维特根斯坦将以前写的哲学论文《逻辑哲学论》交了上去。论文答辩主考官是哲学界大腕罗素。这天,罗素走进了考试的房间。答辩过程中,罗素对维特根斯坦的一个观点产生了疑问。维特根斯坦对这个问题做了将近五分钟的解释。说完,维特根斯坦走到罗素面前,  相似文献   

10.
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维度,是对人与世界关系进行哲学说明与构建。世界的现实形态建基于人所作之"事",人自身也在参与多样之"事"的过程中认识自己并获得现实的规定,前者表现为认识世界和成就世界的过程,后者则以认识自我和成就自我为内容。以人与现实世界的关系为视域,中国哲学中具有综合意义的"事",较之单一的"物""心""言",呈现出更为本源的性质;以"事"观之,也意味着从更为本源的层面理解世界和成就世界,理解人自身和成就人自身。较之狭义"实践"的认识论意蕴与"行"的伦理学内涵,"事"既展开于化本然世界为现实世界的过程,从而关乎本体论之域;又兼涉认识活动和道德行为,从而渗入了认识论与伦理学意义。作为广义的人之所"作",中国特有的"事"哲学体现了本体论、认识论、伦理学的交融。  相似文献   

11.
<正>一哲学的深沉、凝重、高深,正在于它是对每一时代包括日常生活在内的生活世界本质的深刻把握。这种被把握在哲学思维中的每一时代的生活世界之本质,就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从历史观层面考察日常生活世界,探究其历史变迁的内在逻辑,这是以往历史哲学和观念论哲学  相似文献   

12.
五分析哲学:牛津日常语言哲学罗素、摩尔等创立的分析哲学被称为剑桥学派,但摩尔不同于罗素的是他没有参加逻辑原子主义和实证主义运动,而是倡导“常识哲学”,注重对日常语言的分析,对英国分析哲学有很大的影响,实际上是开了日常语言哲学的先河,但对牛津学派的形成具有决定性影响的还是后期维特根斯坦的思想。我们已经看到,从弗雷格、罗素、前期维特根斯坦、逻辑实  相似文献   

13.
真之同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一般认为布拉德雷提出一种真之一致论,并在这一点上把他的哲学与被认为赞同真之符合论(a correspondence theory of truth)的分析哲学先驱穆尔和罗素的观点进行对比。S.坎德利施(Candlish)显然没有这做样,他最近论证说,这种对比基于一系列误解,一方面是对布拉德雷的误解,另一方面是对罗素和穆尔的误解。根据他的观点,关于真,穆尔和罗素(至少在其早期论著中)与布拉德雷是一致的。但这不是因为穆尔和罗素是一致论者,也不是因为布拉德雷是符合论者;相反,他们都共同信奉一种被坎德利施称为“真之同一论”(identity theory of truth)的观点。尽管我同意坎德利施的核心论题,但是我不完全同意他关于布拉德雷立场的观点。我在这里不是要与坎德利施争论,而是要讨论真之理论在这些哲  相似文献   

14.
<正>编者按:在逻辑史上,查尔斯·皮尔士和弗雷格都是现代逻辑的主要奠基者,他们为量词设计了记法并几乎同时各自独立地建立起量化理论。19、20世纪的哲学伟人弗雷格、皮亚诺、罗素、维特根斯坦等已在"逻辑万神殿"中居于统治地  相似文献   

15.
<正>一、历史唯物主义"改变世界"之维及其根据马克思早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就明确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57页)任何一种哲学社会科学理论都内在地包含着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的理论追求,但是只有马克思把"改变世界"作为哲学的主题,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真正使命。而且,这个"改变世界"之维不是在一般认识论意义上讨论"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16.
罗素是现代西方分析哲学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也是西方第一个系统阐述、论证和实践分析方法的人。罗素自述他在摒弃康德和黑格尔的哲学之后,便开始用分析的手段解决哲学问题,坚信哲学只有靠分析方法才能发展和进步。他断言,哲学的本质就是逻辑分析,而自己最重要的一个哲学“成见”就是分析方法。的确,追求精确和清晰是罗素分析方法的目的。他明确表示:“我喜欢精确和清晰的线索,我厌恶神秘的模糊性”。他说自己始终渴求发现有哪些可知的东西及其有何种程度的确切性或可疑性,他还认为哲学的使命就是把常识与科  相似文献   

17.
正长久以来,我在自己的法国哲学研习中有一大困惑:我的专业领域和学术方向主要是当代法国哲学,对于我来说,本应属于"自我"之传统的中国哲学反而成为"他者"或"异托邦",本应属于自己的文化家园却成为了陌生、隔绝的世界;那么,作为"自我"之研究领域的"法国哲学"如何接纳和吸收作为"他者"的"中国哲学"?换言之,我应当如何在研究"法国哲学"的同时思考"中国  相似文献   

18.
"兼和"范畴是张岱年哲学的核心范畴,它包括内容与形式两个层次以及多样性、创造性、统一性三种基本要素(基本特征),融贯了形上学、方法论、价值论与人生论,是张岱年哲学的精髓.在一定意义上,我们可以把张岱年哲学称为"兼和哲学"."兼和"反映了宇宙演化和人类社会的客观规律,契合当前我国和世界发展的客观要求,可以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理论提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如何做哲学     
"做哲学"的方式在哲学发展过程中呈现多重形态。在实质的层面,哲学之思展开为对智慧的追求,后者体现为以人观之和以道观之的统一。以人观之意味着从人的现实存在境域和背景出发,以进入人的知行之域为研究和追问的对象;以道观之则意味着跨越知识的界限,贯通存在的不同方面,把握世界的整体,并追问人和世界中的本源性问题。在形式的层面,哲学之思作为以理论思维方式来把握世界的过程,又表现为"运用概念"的思维活动。哲学思想凝结在概念之中,新的哲学思想的形成也通过新概念的提出而实现。今天的哲学思考还需要回到存在本身。所谓回到存在本身,意味着既要扬弃囿于语言逻辑的分析哲学,又要扬弃囿于意识领域的现象学,进而回到具体的、现实的存在本身。哲学之思同时涉及理论与经验、知识与智慧的互动。  相似文献   

20.
庄子哲学是目前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根据牟宗三对康德哲学中自我问题的理解和现象学的意义生成理论分析庄子的自我问题,认为庄子哲学中的"我"有三个意义,即真我、现象我和逻辑我;"成心"不仅可以统摄"我"的三个意义,而且是现象世界或者说我的意义世界的生成论根源;"坐忘"是与意义世界的生成顺序相反的认识真我、回到真我的方法和过程,即庄子的"达道之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