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评齐泽克的激进左翼政治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泽克试图在拉康式的黑格尔主义与反资本主义之间建立密切联系.在批判全球资本主义的过程中,齐泽克与其他左翼知识分子之间存在着分歧.齐泽克虽然区分了拉康"实在界"的几种概念,但他把拉康的"实在界"与资本等同起来,这是一种误解.在如何对待列宁政治干预和决断论方面,齐泽克看到了客观的普遍性原则与理论的具体运用之间所存在的缝隙,但又牵强地把普遍性理解为拉康意义上的空缺的能指.齐泽克左翼理论内在的理论困境,表明了他必须重新反思自身立场的张力.  相似文献   

2.
以拉克劳和墨菲为代表的"后马克思主义"以其理论的晦涩和复杂而著称.拉克劳坦承他们的思想来源于"现象学、后分析哲学以及其他总体上被称为后结构主义的思潮".[1]但若深入探究,精神分析理论,特别是拉康的精神分析学说也是构成了其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源泉.因此,考察拉康与拉克劳和墨菲之间内在联系,就构成了本文的要旨.我们认为,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特别是有关"他者"的理论,是拉克劳和墨菲的后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础,这特别体现在其核心的"对抗"思想中.本文通过对拉康"他者"概念与拉克劳和墨菲的"对抗"理论的考察,以试图沟通二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并力图阐明拉康学说对理解拉克劳和墨菲思想的重要性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3.
主体问题是近现代哲学的核心问题。从笛卡尔到康德和黑格尔,再到拉康-齐泽克,主体被一步步的肢解和瓜分,在笛卡尔那里的自我同一的主体,到康德那里就变成了先验统觉的"我",而再到黑格尔那里,则成为纯粹空洞的思,拉康-齐泽克似乎将主体又充实了,但这种充实并非是主体内部的充实,而是以外部的质料予以充实。因此,在拉康-齐泽克的精神分析哲学中,主体是"我思"和"我在"的悖论式的扭结,正是这一悖论式扭结形成了主体的辩证结构。  相似文献   

4.
拉康哲学的问题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拉康 (Jacques Marie Emile Lacan, 1901—1983) 是当代法国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和魔幻式的原创性思想大家。在今天这个后现代语境中, 他的学术影响似乎一天天增大起来。其实, 拉康的思想属于他活着的那个地方和时代。我以为, 理解拉康的入门钥匙倒不是对拉康文本的独立解析, 而在于首先懂得他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式之历史性缘起。这也就是说, 拉康哲学的难解性主要不是话语的玄虚, 而在于他形上逻辑入口的非常性, 通常话语中的大多数概念在拉康这里几乎都是转喻性的。一依我的理解, 拉康的所谓思想革命发生在存在论之中, 在于他所揭示的人…  相似文献   

5.
1901年4月13日,拉康出生于法国巴黎一个有着天主教传统的商人家庭.早年,拉康曾求学于耶稣教会管理的斯坦尼斯拉斯(Stanislas)中学古典班,在那里熟识了希腊文、拉丁文和数学.少年拉康也是一众同学当中杰出的鬼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拉康的思之起步是文学,其后来的所有理论始终处于一种无从摆脱的浓重的诗学语境之中,缘由大约也在于此.15岁上,拉康便开始用古典手法写诗,并尝试向杂志投稿;17岁时,他结识了乔伊斯等一批著名的现代文学大师.所以,拉康思想的真正基底并非肯定性的实证科学,而恰恰是洋溢着人文价值的诗性批判.此外,拉康很早就对哲学滋生出浓厚的兴趣,特别是斯宾诺莎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拉康是继弗洛伊德之后最具影响力的精神分析学家,他的欲望理论在其理论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拉康建构起全新的主体理论,他提出主体是无意识的主体,而无意识是像语言一样被结构的,是他者的话语。拉康还指出,主体总是一个言说性的存在,要通过言说行为来实现自身,主体的"实现"就是主体的欲望的实现,他运用需要、要求及欲望这一三元组的概念阐述了欲望主体。无意识主体与欲望主体从不同的视角探索了主体的命运。拉康进一步深刻地揭示出,对象a是欲望的对象也是欲望的原因。"人的欲望就是他者的欲望",欲望是在他者中被结构的,是由他者的逻辑决定的。  相似文献   

7.
从其精神分析伦理学的立场出发,拉康对边沁功用主义伦理学进行了一种全新的解读,拉康认为在伦理学的现代转向中,边沁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贡献并非"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原则",而是这一原则的语言学基础:"虚构理论"。按此理论的理解,幸福与善好是人类基于语言所进行的一种必要的虚构,它已完全丧失其在传统伦理学中的实在论基础。由此,边沁的功用主义既实现了同传统伦理学的形上学基础的决裂,同时又开创了从语言学维度对伦理学进行反思和建构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王琳  卢照忠 《社会心理科学》2004,19(1):37-38,82
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包括心理过程理论、心理变态理论和精神分析的治疗技术。拉康精神分析理论为,心理治疗中各种流派方法应用的整合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基督教的进路出发,将拉康对康德伦理学的批判概括为两个主要方面,一是其本质上的律法主义,二是因在原则上未把"爱"确立为与实践质料关系的导向性情感所致的形式主义,而本身具有内在关联的这两个方面使得康德在理论和实践上有悖论性地倒向萨德的危险。通过对基督教的相关学说进行匠心独运的阐发,拉康点明了康德伦理学给其自身乃至整个西方近代伦理学造成的困境,同时指出精神分析伦理学对此困境的超越在于借助"对邻人的爱"的升华而实现的对冷酷律法的扬弃。  相似文献   

10.
与弗洛伊德一样,以拉康(J.Lacan)为代表的现代精神分析理论仍然是以无意识为研究对象的学说。拉康始终声称要回到弗洛伊德,这表明拉康与弗洛伊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思想渊源关系。然而另一方面,拉康的思想体系中也渗透着浓重的黑格尔思想成分。这表明,拉康在20世纪30年代  相似文献   

11.
卢毅 《哲学动态》2015,(2):62-69
在拉康构建其"精神分析伦理学"的过程中,弗洛伊德与亚里士多德伦理学思想之间的微妙关系成了一个重要的突破口,而拉康在很大程度上又是通过深刻指出两者各自实践模式的异同来实现这种突破的。从拉康的视角出发,本文首先概述了弗洛伊德与亚里士多德关于欲望、思维和行动三者间关系的主要观点,由此凸显出这两种实践模式在形式结构上的相似性;其次通过对《尼各马可伦理学》中"不能自制"问题的分析,揭示两者在根本立场上的重大差异;最后通过对相关问题作进一步的深化和展开,彰显出以欲望为核心的精神分析伦理学对以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为基石和代表的整个西方理性主义伦理学传统的突破及其深远意义和宝贵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和发展了雅克·拉康的"资本主义话语",将它与马克思的理论相结合以分析当前的资本主义危机。本文同时吸收了马克思与拉康的观点,主张必须与危机的症状性特征建立联系,而不是倒错地迷信资本主义具有永恒自我更新的能力。特别是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初的教学当中,拉康力图解决一直沉寂的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前提问题,他提出价值——这种根植于人类劳动的、资本主义特有的抽象——源于无意识,换句话说,源于工人本身内在固有的创造性知识,只不过这种知识已经被无意识能指所过度决定。在拉康看来,资本主义的抽象给自己设定了历史任务,那就是将人类知识的无意识实质转换为看起来可计算、可量化的价值以便交换并从中获利,以废除人类知识的无意识实质。对这一困境的分析使我们在探讨当前危机时能够注意到,资本通过剥削人类劳动产生利润的能力正在消失,当前的危机与这种能力的消失而导致的灾难性后果有关。本文对与今天的绿色资本主义的"创新悖论"相关的这一困境加以探讨,并提出以下观点:与相信新一轮的科技攻势所具有的变革能力相对应的是一种具有潜在灾难性的否认。  相似文献   

13.
张一兵先生在《哲学研究》2005年第4期上发表了一篇名为《拉康哲学的问题式》(以下简称张文,凡引该文只注页码)的论文。该文从哲学史(主要是现代人本主义思潮)的角度,运用哲学的论证方法(如证伪法和辩证法),向我们展现了理解拉康理论的一个全新视角,对进一步推动国内哲学界有关拉康理论的讨论不无裨益。张文的论证路子似乎暗合了拉康理论所具有的浓厚哲学色彩,不过,笔者却以为,从哲学角度来理解拉康理论,譬如张文从存在论的角度来解释,并不妥当。本文试就此问题展开讨论,以求教于方家。一张文一开始就亮出其观点:“依我的理解,拉康的所谓思…  相似文献   

14.
萨特在《存在与虚无》中对"注视"的著名分析,在20世纪中叶的法国思想界引发了相当可观的理论效应.在此问题上,作为萨特重要对话者与批评者之一的拉康一方面高度评价了萨特对于注视以及相关问题的天才分析,另一方面又批判性地发展和深化了萨特的观点.拉康从其精神分析的临床经验与理论思考出发,通过借鉴梅洛-庞蒂等不同领域思想家的相关...  相似文献   

15.
涉及精神分析的影片,大都有一个关于"自我"的寻找、建构以及救赎模式,即"自我"这一概念是如何被建构起来并在主体身上呈现的.法国精神分析学家雅克·拉康的理论中,"自我"一开始便是游离于主体自身的.换言之,这种自我概念总是带有很大程度的"他性".  相似文献   

16.
意识形态的崇高对象:悖论与颠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崇高对象是《意识形态的崇高对象》(国内学者将该书译为《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一书的关键词。在齐泽克看来,崇高对象概念并不是拉康本人之发明,它来源于康德、黑格尔哲学,并为拉康  相似文献   

17.
<正>法国著名精神分析学家雅克·拉康(Jacques Lacan)曾以"博罗米恩结"(nud borroméen)来描述其所阐述的想象界(l'imaginaire)、符号界(le symbolique)和实在界(le réel)三者之间的拓扑学结构,并以"核心症状"(sinthome)作为串联起前三者的关键第四环。根据他的观点,一个博罗米恩结至少需要三个圆环组成,但这样的基本结构并不牢固,其中任意一个圆环的脱落都会使整个博罗米恩结散架。拉康用这  相似文献   

18.
禾木 《哲学动态》2005,(1):26-30
在20世纪60年代的法国,拉康一度与列维·斯特劳斯、米歇尔·福柯和罗兰·巴尔特齐名为结构主义冒险四巨头.他对结构主义运动的贡献集中体现在其关于能指及"象征界"的理论上.在其"三界"理论中,"象征界"不仅具有一种优先地位,而且还具有某种至上性与支配性.  相似文献   

19.
在齐泽克对德国古典哲学的阐释中,康德是其着力进行重新阐释的对象之一。透过拉康的视角,齐泽克阐释了康德哲学的二律背反和根本恶等形而上学和伦理学难题,并将其与拉康思想中的性差异和死亡驱力等问题联系起来。在拉康的理论视野中,康德的二律背反和根本恶等难题,通过幻象建构而达到了符号界,因而这个难题在拉康理论中得到了解决。齐泽克通过拉康的视角对康德形而上学难题的解释,至为重要地关涉我们对拉康—齐泽克思想的理解,也必然能够使我们获得一个理解康德哲学的新维度。  相似文献   

20.
黄作 《世界哲学》2006,(2):70-75
来华讲学的巴黎拉康派精神分析师Laurent Cornaz先生与成都的一些同行们主张把拉康文本中的signifiant一词(中文文献中一般翻译为“能指”)翻译为中文的“爻”。我们知道,拉康文本中的signifiant是独特的,根本上是一种没有所指的东西,故确实有必要把它与索绪尔的signifiant概念区分开来,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用一种生成论模式中的基本元素“爻”来翻译结构(系统)论中的基本元素signifiant,是切当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