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柯亨认为,马克思主义者必须拒斥自我所有权原则,乃至自我所有权观念,但马克思主义对剥削的批判却隐含了对自我所有权的认可,马克思构想的共产主义也依然未能告别自我所有权。而事实上,这是柯亨对马克思主义的误判和理论失察。他的误判和失察与其self-ownership概念存在事实与法权的混用、论证上存在循环论证和"先入为主"的理论缺陷有关。柯亨这种拒斥自我所有权的正义并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特别是当下中国。  相似文献   

2.
洛克在《政府论》中通过区分"自然状态"和"政治社会",指明了证成个人财产权的一系列约束条件。诺齐克自认为是洛克思想的继承者,却在弱化前者约束条件的基础上,以"弱的约束"方式与其分道扬镳,转而支持一种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相反,罗尔斯体认到实质平等之重要意义,支持一种比洛克更平等的分配方案。比较之下,洛克、诺齐克与罗尔斯三人的财产权论述彰显出对"自我所有权"的不同信守。诺齐克坚持"完全"的自我所有权,罗尔斯对"自我所有权"存而不论,而洛克允执其中,坚持一种"敏于事实"的自我所有权。这意味着在当代政治哲学视域中,洛克的财产理论既不是诺齐克的自由至上主义式的,也不是罗尔斯的自由平等主义式的,而是锚定在二人之间。  相似文献   

3.
自我所有权效应(Mere Ownership Effect,MOE)是指自我拥有的物品比他人拥有的物品表现出明显的偏好和记忆优势。当前研究主要探索是否无具体形象、生动特点和低想象度的中性抽象词汇也能产生所有权效应。实验一采用购物实验范式要求被试根据抽象名词上圆点的颜色按键反应,将抽象名词放到自己或他人的篮子里。再认测试结果发现,被试对自我篮子的抽象名词的再认率显著高于他人篮子的抽象名词,产生了所有权效应。为进一步验证这种心理所有权效应的稳健性,实验二以卡片的形式呈现抽象名词并以自由回忆为测试方式,结果再次验证了实验一的结果。当前的研究结果将心理所有权效应从具体维度延伸到抽象维度,是对心理所有权效应研究纵深上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以个体劳动为基础的自由主义所有权最终导致了对所有权的否定,这是自由主义劳动所有权理论的悖谬之处,也是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理论起点。正是通过劳动所有权批判,马克思政治哲学的核心从近代政治哲学有关劳动所有权问题转化为资本所有权问题,即从"商品生产的所有权规律"转化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的研究。就此而言,马克思政治哲学与政治经济学批判就不是基于某种需要的"外在嫁接",而是一种根本意义上的"内生关系",正是基于劳动所有权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构筑着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理论基石。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政治哲学是站在全人类的高度思考人类文明形态变革的问题,这是一个大写的"资本论"或者大写的"法哲学"所要完成的任务,也构成了大写的"政治哲学"。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反复使用德文"Eigentum"一词阐明所有权观念,该词在马克思和恩格斯著作中译本中被理解为"所有制"或"财产"。本文通过分析和解读相关问题的背景和本质,阐明马克思所述问题的本旨是对财产占有事实中"所有"权的精神性要素、所有权理念的阐释,是对财产占有与财产所有辩证关系的论述,并非是对经济学意义上的"所有制"的描述,也不是单纯阐述"财产"的意义。正确理解马克思关于所有权的哲学思想,对经济学和法学基本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蔡养军 《学海》2006,(2):120-124
集体和集体所有权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明确了集体的含义也就明确了集体所有权的含义。应当区分集体所有权在宪法、物权法与企业法上的不同含义。宪法意义上的集体所有权构成集体法律制度设计的强制性限制条件。物权法意义的集体所有权应当进行法人所有权的法律构成。集体土地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用益物权实现民事主体的独立性和民事权利的有效流转。企业法意义的集体所有权则应当给当事人的意思自治留下充分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在现行法律框架下,通过文献检索、走访调研以及比较法研究方法探讨我国病历的所有权归属与所有权行使问题.本文认为病历具有物的属性,这是本文展开探讨的前提.基于对患者与医疗机构之间的空白病历买卖合同关系、医疗服务合同关系、医疗机构与医务人员之间的雇佣关系等多重法律关系的分析以及出于对患者隐私权等权利保护的考虑,认为病历所有权应归属于患者.同时,在病历私有说的基础上,分析了病历所有权行使、病历所有权的限制以及病历所有权受侵害时的救济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对物品的所有权意味着所有者对所有物具有多重权利, 如触碰、使用、更改、追踪和转移等。研究发现, 3岁幼儿就能理解, 所有者对自己的物品具有触碰权和使用权, 而他人不具有。但是, 他们理解所有物的更改权、追踪权和转移权, 却相对滞后。这提示对不同所有权权利表征的发展可能是分化的。此外, 3岁幼儿还理解所有者具有赋予他人使用所有物的权利, 还会积极维护这种权利, 并对阻止权利实施的行为表示抗议, 说明他们也能理解二级所有权权利。为什么幼儿对不同所有权权利的表征会出现分化, 其背后的机制需要未来研究的探索。此外, 某些公共物品(如公共汽车)本身存在着所有权权利相分离的情况, 幼儿是如何表征的, 也值得我们进行研究。不同文化对所有权权利的侧重不同, 提示我们有必要对所有权权利认知的发展进行跨文化检验。  相似文献   

9.
林丽雪 《心理科学》2020,(6):1463-1469
作为一种积极的心理资源,心理所有权一直以来颇受中国组织中的员工所重视。本研究以社会交换理论为基础,建立了中国情境下心理所有权的自我维持模型。以一家大型事业单位的467名员工以及103名领导者为样本,本文采用时间滞后设计检验了心理所有权、内部人地位感知、积极过往取向和员工建言行为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员工感知的内部人地位和心理所有权(T2)能够在心理所有权(T1)与建言行为之间起到中介作用,同时积极过往取向能够调节员工的心理所有权与感知内部人地位之间的关系。本文最后探讨了研究发现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以及本研究的优势、存在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基于动机性信息加工理论, 本文首次实证探讨了集体心理所有权对团队创造力的影响机制。一项来自国内企业91个工作团队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 集体心理所有权正向影响团队创造力; 信息深加工中介集体心理所有权与团队创造力的关系; 地位晋升标准显著性调节集体心理所有权与信息深加工之间的关系, 其中刻度型晋升标准增强集体心理所有权对信息深加工的正向影响, 而竞赛型晋升标准则减弱集体心理所有权对信息深加工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1.
劳动在人们的所有权判断中起着重要作用。以往研究虽然考察了幼儿和成人基于劳动的所有权判断,但却忽视了原材料转移方式的作用,且大部分集中在西方国家。本研究以中国3~5岁的幼儿和成人为对象,考察了他们在拿和借两种转移方式下基于劳动的所有权判断。结果发现,4~5岁的幼儿及成人在两种转移方式下的所有权判断存在显著差异。相比于拿条件,他们在借条件下不太倾向于判断劳动者是新加工物品的所有者。4~5岁幼儿在拿条件下更倾向认为劳动者是新加工物品的所有者,而成人在两种条件下都倾向于支持原材料占有者是新加工物品的所有者。3岁幼儿在两种转移方式下的所有权判断不存在显著差异,且不支持任何一方。结果提示,转移方式会影响个体基于劳动的所有权判断,并且从4岁开始幼儿能够区分不同转移方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四个实验,通过整体呈现刺激的新范式探究注意在纯粹所有权效应发生中的作用。实验1要求被试在词表背面写上自己的名字,结果表现出明显的纯粹所有权效应和积极效应。实验2不要求被试在词表背面写上自己的名字,而是加入触摸的动作,结果没有发现纯粹所有权效应。实验3通过“反复交换词表”从而激发被试更多的注意资源以加强自我与词表之间的联系,结果也发现了纯粹所有权效应和积极效应。为控制积极效应对纯粹所有权效应的影响,实验4以代表物体名称的中性名词作为实验材料,采用实验1与实验3的程序,结果也发现了显著的纯粹所有权效应。结果表明:整体呈现实验刺激的新范式可以用于探究纯粹所有权效应;注意可能是纯粹所有权效应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3.
法律先哲们对所有权本源和理念的论证角度和论述方法虽各有不同,但他们的论证思路并非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象——经济基础出发,而是几乎一致地从人的本性、人的生存、人的劳动、人的理性选择、人的自由意志的体现、人格以及人与人之间对物的权利义务关系出发阐述所有权的本源性特征。物权就是人格本身的权利,私有财产的神圣不可侵犯实质上是所有人的人格的神圣不可侵犯。法律保护所有权,其最终目的是保护人的基本权利,维护人的尊严。  相似文献   

14.
所有权的必要性在于它是人的自由可以普遍共存的必要条件,在自然状态之中个人虽然可以在经验上占有某个外在物,却并不因此能够拥有真正意义上的所有权。所有权的权能要求个人的单方的意思表示能够约束所有其他人的意愿,而这只有在存在普遍的外在立法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国家的存在因此是个人的所有权成为可能的必要的构成性条件,而非保护所有权的单纯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
生物样本包括载体、环境暴露信息、遗传信息三个要素,其中遗传信息决定了对生物样本的研究与传统研究所引起的伦理法律问题的不同,主要包括同意的方式、再次同意、保密、样本和数据的所有权问题、利益的公正分配问题、商业化和利益冲突等。类似于建筑物的区分所有权现象,生物样本遗传信息具有多个权利主体的人格权益的局部共有以及财产权利区分所有的特性。"多个权利主体"包括但不限于样本提供者、血亲、族群乃至国家。样本提供者享有生物样本的原初所有权,但不享有研究机构的专利权。  相似文献   

16.
公平正义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目标,从观念层面对社会正义进行理论研究对扎实推进社会公正、界定政府职责有极强的价值意义。自由主义正义观从自我所有权出发,将绝对财产权、自由交换描绘为社会公正的理想图景,进而推崇最小化政府角色定位,而平等主义正义观则反对固化自由任意的交换结果,强调人的平等发展图景,寄望于发挥政府调节贫富差距、促进人的公平发展等职能。在二者的理论辩难中,自我所有权是争论的基础和核心议题。从税收的自愿性维度出发,强调结果平等的正义性和政府超越"守夜人"的积极性定位,不仅能从平等主义正义观中推导出,而且能够从自由主义的自我所有权观念推导而来。  相似文献   

17.
先验自我是胡塞尔现象学的一个核心范畴,同时也是最为容易引起人们误解的范畴。先验自我之所以容易引起人们的误解,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先验自我之"绝对性"容易引起人们的误解。在此,我们致力于澄清胡塞尔先验自我之"绝对性"的含义。总体而言,先验自我的"绝对性"具有两个不同的维度。一种是就意义而言的绝对性,"绝对性"意味着构造意义的先验自我同意义构造物比起来具有一种绝对性的地位,意义构造物依赖于先验自我,而先验自我不依赖于意义构造物;另一种是就实在而言的绝对性,认为先验自我可以完全独立于现实世界,甚至可以构造出现实世界,现实世界依赖于先验自我,而先验自我不依赖于现实世界,这是一种对胡塞尔过强的解读,也是一种误读,是我们所要批判的观点。最终,我们将给出一种合理理解先验自我之绝对性的方式。  相似文献   

18.
儿童基于不同线索的所有权判断及其文化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占星  朱莉琪 《心理科学进展》2016,24(12):1889-1896
对所有权的认知依赖于不同的线索。儿童很早就能通过不同的线索判断所有权。3岁幼儿能够基于先占、劳动、证言、许可控制、刻板印象等线索判断所有权。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会影响幼儿对所有权线索的利用, 如社会经济发展不发达地区儿童对先占线索的利用在发展上会有所延迟, 集体主义文化中的幼儿在进行所有权判断时更保守一些, 表现为当先占线索和劳动线索冲突时更倾向于判断物品属于先占者。未来研究应重视通过冲突线索范式探索不同线索在儿童所有权判断中的权重, 探索儿童基于不同线索判断所有权背后的内部心理机制, 同时尝试利用眼动技术等手段对2岁以下幼儿的所有权认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心理所有权的理论基础,整合了组织心理所有权的基本内涵及其构念,阐述了组织心理所有权与工作态度及工作行为之间的关系:①对组织的心理所有权与员工态度以及工作行为之间具有积极的关系;②心理所有权有助于解释员工的工作责任及其行为;③心理所有权对员工绩效的预测价值还有待进一步验证。并指出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了代词所确定的所有权关系对记忆的影响。实验1为2(参照条件:我的与他的)×3(报告类型:主试跟读、被试跟读与被试自己读)的混合设计,实验2为2(参照条件:我的与他的)×2(报告顺序:自己先报告与他人先报告)的被试内设计。实验中被试按相应的要求报告物品的所有权关系。结果发现,被试对自己的物品的回忆成绩显著高于对他人物品的回忆成绩,表现出所有权效应,说明即使由代词确定的虚拟所有权关系也对记忆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