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康德把审美对象区分为自然美、艺术美和道德美,而黑格尔只承认艺术美。康德还区分了优美和壮美,黑格尔对此几乎完全忽略。在这两方面,黑格尔有失偏颇。壮美作为道德美的本质特征是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对应于康德所说的自由的自律。黑格尔把美定义为理念的感性显现,强调了美是理性和感性的统一。对于审美的感性直观的特征,康德有所忽略,因而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2.
康德和黑格尔都地肯定了人格与自然之间有着内在关联:康德明确地把保护动植物当作道德人格应尽的德性义务,黑格尔则认为现实的法权人格必须将外部自然物当作自己的财产来加以占有,因而确认了法权人格必须在自然中获得自己的定在即实现。不仅如此,黑格尔还明确批评了法权人格那种片面地对待自然的实践态度。  相似文献   

3.
《学海》2019,(4)
定在概念在德国古典哲学中扮演着言说现实性的重要角色。康德对于定在概念的运用总体上是非反思的,定在概念只有在与非存在概念并用时方才具有现实性的内涵。黑格尔对于定在概念的界定最具代表性。一方面在《精神现象学》和《逻辑学》中黑格尔将定在概念理解为体现普遍性的具体规定性,以及变的环节中的否定性,另一方面在《法哲学原理》中黑格尔则用定在概念来把握商品交换社会的语境中的社会普遍性和原子式个人的结构。费尔巴哈则将定在理解为人的自然本质,在面对宗教批判的任务,提出了"揭露定在"的任务。德国古典哲学对于定在概念的理解,有助于我们把握马克思的定在概念。  相似文献   

4.
我们已经进入了这样一个时代,差不多每次政治运动,每个政府,每个政党,甚至教会,都设法表示是自由的支持者。在这个大多数人受压迫、甚至缺乏基本人权的时代,谁也不承认自己是自由的敌人。今天自由就象母亲一样,谁都喜爱它,至少在口头上。可是现在  相似文献   

5.
Sitten和Moral是西方实践哲学中的两个核心概念,然而它们在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含义和在中文译本中的翻译却存在诸多模糊和混淆的地方,亟待澄清。因此,本文试图扼要阐明Sitten和Moral在康德、费希特和黑格尔实践哲学中的用法和含义,并梳理它们的演变特征。本文指出,康德在这两个概念的使用上是不甚明确的,他更多地是在道德的含义上使用伦理一词,费希特在康德道德学的基础上建立起了真正意义上的伦理学,而黑格尔带着对古希腊伦理生活的思乡之情,站在绝对观念论的高度,对Sittlichkeit和Moralitt进行了彻底改造,用法将两者统一起来,使之变成绝对精神的发展环节。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认为,就针对怀疑论的反驳来看,理性派(笛卡尔)的反驳是虚假的;经验派(摩尔)的反驳带有任意性。唯有康德跟维特根斯坦的反驳具有特别的意义。维特根斯坦通过语言游戏理论对怀疑论的反驳在实质上跟康德极为类似,两人观点的不一致之处以及康德理论所忽略的东西,都可以通过维特根斯坦对康德理论的修正得到理解。  相似文献   

7.
贺磊 《哲学研究》2022,(4):96-107
黑格尔对康德伦理学的形式主义所作的批评是富有影响力的,他指责康德的纯粹实践理性概念无力在内容上阐明道德的本质。而当代康德主义者在回应这一批评时,却未能在道德现象中揭示纯粹实践理性与客观价值的实质关联,也因此不能彻底反驳黑格尔的批评。通过对康德道德哲学的分析,本文将表明:一方面,形式主义进路服务于论证纯粹实践理性的可能性,并构成了对道德现象的哲学诠释的一部分;另一方面,该诠释成功地揭示了道德意识的意向结构及其事实性要素,并导向了“目的自身”的概念。因此,康德的形式主义伦理学所导向的道德目的论可以构成一种实质价值学说。在与道德目的论的关联中,康德伦理学的形式主义及其纯粹实践理性概念能够得到恰当理解和有效辩护。  相似文献   

8.
从道德的角度看改革、发展与稳定夏伟东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人们比较注重经济本身的问题;政治和法制方面的问题也比较受重视;文化方面的问题也开始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这些都是题中应有之义,毋须多言。但是有一个问题似乎被重视得不够,至少被普遍重视得不够。什么问...  相似文献   

9.
韦尔默在其《伦理学与对话——康德和对话伦理学中的道德判断要素》一书中基于康德道德哲学之困难,考察对话伦理学为克服其困难所做的尝试并分析其成败得失,他把康德的绝对命令理解为一种以推己及人的方式检验准则确立法则的程序,并认为这只有在预设人类可能的"共同意志"的前提下才能成立,这种对绝对命令的颇具经验主义色彩的解读因忽视康德道德哲学的理性主义基调和道德普遍主义立场而难免误读之嫌。作为道德性的最高原则,绝对命令并非程序性原则,而是表达"理性地行动"这一自主道德的要求。由此引出的论证和应用的问题是康德道德哲学的两个重要问题,也是其困难所在。就对话伦理学与康德道德哲学的关联性而言,相比于韦尔默重点分析的哈贝马斯版本的对话伦理学,阿佩尔先验语用学路向的对话伦理学更好地继承了康德的理性主义精神,紧扣康德道德哲学的问题并尝试对之进行"改造"。  相似文献   

10.
道德的功能和本质——兼评肖雪慧、夏伟东等同志的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年初,肖雪慧同志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题为《人的主体性是一切道德活动的原动力》的文章;半年后,夏伟东同志在《哲学研究》刊文与肖进行商榷;次年,肖亦在《哲学研究》载文作答。自此以来,我国伦理学界在一系列全国性或地方性的学术会议中,也将肖、夏所争论的问题作为研讨的重要内容之一,并先后写了不少文章。至今,这场争论仍在继续之中。肖、夏之争主要是围绕着道德的功能与本质问题展开的,其他同志的有关文章或会议发  相似文献   

11.
对"价值合理性"和"选择意识"的重视是哈贝马斯合理性概念的价值追求所在。在哈贝马斯看来,哲学自形而上学、黑格尔之后,正在向合理性理论归拢,这就赋予合理性以哲学准绳的使命,一切形态的哲学理论必当接受合理性的审视。康德、罗尔斯的道德义务论以不同的方式宣示着其理论的普遍性,但经由哈贝马斯合理性概念的审视之后,他们立论前提的"工具性"、"封闭性"和"主体性"等有限性特征暴露无遗。由此可见,把立论前提置于"开放性"和"主体间性"之上,有助于促进义务论的普遍性重建。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本适合大学二年级学生阅读的道德哲学教程的简明读物。它有助于以这样一种方式构建主题,即人们能够依靠这本书,在一些不同的哲学方向上构建主题。它概要地说明了语言学的元伦理学研究,把道德哲学与其他重要哲学问题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3.
康德为人的最高价值与尊严提出许多不同的理由:自律带来原则的自我一贯性;自律体现无条件的、最高的善;人格性具有绝对的崇高性;设立道德法则的立法者拥有普遍有效的权威性;自由构成了行为负责能力和诸内在价值的根源,等等。笔者认为,基于崇高性和基于内在价值来源的论证是康德哲学基础性的深层论证,而自由构成内在价值的来源是康德为道德提出的最好理由,对当代哲学思考仍然有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国内学术界对于德文的Person和Personlichkeit这两个词长期以来没有统一的译法,因而导致了在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等人的经典文献的翻译中,涉及这两个概念的地方往往出现令人困惑的混乱局面。关键问题在于应该对Person一词最初在康德那里的准确含义进行细致的梳理,它不能被理解为一般的"人"、"人身"、"个人",而必须将其理解为"人格";相应的Personlichkeit则应为"人格性",它是人格的纯粹理知的属性。用这一理解来考察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和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的相关论述,许多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5.
牟宗三通过对道德理性三义的确立与对儒家的"当下呈现"即是康德所谓智的直觉之肯定,建立了道德的形上学。他进而认为康德只证成了道德理性之第一义,而未能证成其第二义,亦未能透显出第三义,衡定康德只有道德的神学而无道德的形上学。通过对康德理路的分析可以发现,康德建立的道德的神学在《判断力批判》中亦有道德的证明,而非只有《实践理性批判》之单纯分解地形式地建立,与儒家以良知为本体建立道德的形上学的思路有不谋而合之处。  相似文献   

16.
《原道》2015,(2)
关于信仰与道德的关系,中国佛教净土宗第十三祖印光的"儒佛双美论"强调,"得到阿弥陀佛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净土信仰能使净土宗信众内心变得十分纯净,并且生发出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此力量可引领信众"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成为世俗的道德楷模;而在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看来,对"至善"的追求和对上帝和天堂的信仰能引领人们严格地实践道德,认真履行自己的道德义务,不畏惧因坚守道德而吃亏。由此可见,以信仰引领道德,道德因信仰而周全,此乃印光和康德在思想上的一个契合点。从这一契合点出发,我们关注和思考当代社会道德危机的根源与出路。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一种知识谱系学(希腊思想传统意义)的考察,在理解道德的基础上,试图在实践理性意义上证成道德能力.道德能力是自由意志实践过程中将主观精神与客观实践相统一、实现自身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利益和道德关系问题是伦理学的基本问题之一。从利益的角度,道德可以分为无利益诉求的道德和有利益诉求的道德,而有利益诉求的道德又可以分为有物质利益诉求的道德和有精神利益诉求的道德。有利益诉求的道德与无利益诉求的道德,两者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社会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进步。  相似文献   

19.
这本书包括五篇有内在联系的论文,两篇是S.塞耶斯(Sean Sayers)写的,三篇是R.诺曼(Ri-chard Norman)写的。这两位作者都认为马克思的辩证法是哲学的一片硕果累累的园林,饱含着黑格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现在依然是一个绕不过去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关于这一关系,人们一般会想到黑格尔,但如果不追溯到康德,很难说会对马克思和整个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能有个准确的把握.因此,讨论马克思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至少得理清康德、黑格尔、马克思之间的思想脉络.在解读马克思哲学的历史中,始终存在着康德传统和黑格尔传统之争.本文将从这一问题切入马克思和德国古典传统关系这一主题,首先结合历史背景和解释者的实践倾向对这两种解读传统做一种知识社会学的梳理,藉此说明这两种传统的相对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当前马克思解读中的康德和黑格尔之争进行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