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当代各种思潮中的一种。“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宗教观既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不同,又保留了马克思主义以宗教分析的某些遗产。它们是当今自称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家、哲学家对当今宗教问题的思考。本文对这些思考作评介,旨在拓宽研究的视野,为我们思考现代社会的宗教问题提供一些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的对象世界有实践世界、科学世界和哲学自身。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视野,就是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自觉面向和密切关注当代实践、当代科学和当代哲学。当代世界的时代精神深含在它们之中。当代实践、当代科学和当代哲学已形成全球性的大实践、大科学、大哲学,这里的“大”,不仅是空间意义上的,也是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当代大实践、大科学、大哲学的形成和发展,反  相似文献   

3.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的逻辑延续和当代表达。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点,我们有必要关注马克思主义生态学思想的问题域和历史逻辑,即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以及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开创性的、秉承绿色发展理念的论断:其一,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的方法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密切相关,为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分析当代生态危机和社会转型的独特视域。其二,马克思主义阵营的分裂集中体现在辩证法对自然界的适用性以及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这一问题上的不同立场。其三,马克思立足资本积累展开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生态批判,《资本论》同时还可以被理解为生态经济学批判。其四,空间的边界乃是福斯特提出的人类安全空间问题,是对马克思新陈代谢断裂理论思想的推进。其五,在人与自然的持续和谐相处中,推进全球绿色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理解间距"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要达到客观准确的理解,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根据解释学的研究,有两个要素对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有重要的意义,一个是时间,一个是语言。这就是所谓的时间间距和语言间距问题,它们一起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理解间距问题的主要内容。这个问题值得问题作出比较深入的探索。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的客观性要求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的客观性必须清除两种错误观点或认识。一种是将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凝固化的理解。这种理解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存在一个所谓不变的“原意”,要达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相似文献   

5.
要发展马克思主义,首先必须构建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基点和平台。实现马克思主义与生态学的结合,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点之一。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试图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揭示马克思主义与生态学的关联,揭示资本主义的反生态性质和社会主义与生态发展的兼容性,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试图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尝试。  相似文献   

6.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作为哲学形态何以可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什么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①?这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前提性问题。对于这一问题,我国学术界通常从内容上进行定义,认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思考和解决当代的生态问题。我们认为,这个定义只触及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表层,并未切中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因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在思考和解决当代生态问题时,首先必须建立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才能把生态问题纳入其研究视野。因此,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不止是内容,同时还是形式。事实也是如此。20世纪90年代,北美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们在着手创立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时…  相似文献   

7.
列宁曾经明确指出“物质利益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整个世界观的基础。”①但是,一方面,在以前我们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并没有利益问题的地位,利益问题往往被当作伦理学、政治学或者经济学的内容而被排斥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域之外。另一方面,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当代人类社会中的利益问题又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内容、新特点。就此而论,弄清马克思主义的利益理论已经成为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完善内在要求和在新条件下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的前沿性问题。本文仅就利益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谈一些自…  相似文献   

8.
有机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生态世界观的结合,是一种后现代马克思主义,是过程思想或过程哲学的一种形式。有机马克思主义并不像它的一些主张者们所说的那样"超越"了经典马克思主义或马克思的马克思主义,但它对于在当代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仍然具有多方面的意义:首先,有机马克思主义的一些思想和主张有利于澄清当今世界人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歪曲和误解;其次,有机马克思主义对全球资本主义作了比较深刻的批判,有利于人们认清对资本主义进行变革的必要性;再次,有机马克思主义强调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生态重塑",凸显了当代加强马克思主义的生态维度的理论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最后,有机马克思主义所主张的"文化嵌入式的马克思主义"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也昭示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一 当代对艺术进行理论化的努力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即不仅存在着人们在各个学科中都可以看到的那种诸多理论相互角逐的情景,而且在理论究竟应该如何构建方面存在着两个极不相同的观念。宽泛地说,现代以来关于艺术的理论研究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理论努力寻求揭示艺术确定的本质。它们所关心的可以说就是艺术这个概念本身。尽管艺术哲学涉及得比这更多,我仍愿意将这类理论称作“哲学的”理论,因为它们的源头都可以追溯到苏格拉底和柏拉图那里,这两位古代哲学家都试图通过对事物的精确定义而理解它们。与这些哲学的理论正相反,相当晚近产生的第二类思潮可以被不太严格地称作是社会学的,因为它们主要是把艺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来关心的。取哲学美学而代之的社会学研究可以在不同的标签下集合起来。马克思主义美学、结构主义、批判理论、解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是当代艺术批评中一些耳熟能详的术语。而要精确了解这些标签的含义总难免使人误入歧途,因为用以阐释它们的各种观念之间本来就有大量重叠。而所有这些观念的根源又都可以在马克思主义那里找到。这些社会学研究的目标就是把艺术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或一个社会结构来理解,而正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确立了这样一批术语,依靠它们才可以实现这种目标。如果社  相似文献   

10.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性质的研究近况边立新(中共中央党校100091)我国哲学界根据马克思主义精典作家的原本和当代社会现实,重新思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问题,进而产生了不同的理解,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以下五种意见。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解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相似文献   

11.
国外马克思主义可分为三个阶段,即重思马克思主义正统性的奠基阶段;以哲学本体论和方法论的不同理解为核心的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的分化阶段; 1968年之后在各种新社会运动基础上出现的各种思潮。当代马克思主义要有效地介入现实并展现其理论价值,就必须在两个方面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一是把经典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批判加以扩展,不仅要考虑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力、生产关系和政治权力等核心因素的作用,而且考虑现代性中生态关系、性别模式、族性模式、文化系统等其他因素的作用;二是不仅要看到经典马克思主义所强调的劳动和生产解放的核心意义,而且意识到性别平等、自然解放、社会团结、价值认同和个体独特性等新的社会要求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不久前 ,笔者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这一国家课题的研究 ,设计了一份调查表 ,请国内若干著名的学者畅谈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的理解。令我高兴的是 ,我很快收到了包括黄楠森、肖前、高清海等在内的近 2 0位学者的“回信” (填写好的调查表 )。他们在回答我提出的问题时 ,不仅扼要地表明了自己最有代表性的学术观点、研究思路和风格 ,而且对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等一系列理论问题作出了极具个性的回答。在此 ,我主要就后者予以综述 ,以飨读者。问题一 :究竟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恩格斯基于对19世纪西欧工业化进程中生态问题的研究,形成了他们的生态理论。这个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人的彻底解放学说的理论结构中,是一个有着重要地位的支柱性理论。这个理论和基本观念包含有: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是人与自然物质代谢关系的自觉调节者;消除资本主义造成的人与自然"物质代谢的断裂";创造条件实现"人与自然和解";等等。这些基本观点可按逻辑顺序加以展开和获得说明。科学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生态理论及其重要地位,对全面系统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精神和当代发展走向,以及促进人类生态文明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当代资本主义研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中必须回答的一个重要问题.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围绕"重新认识资本主义"、"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等主题,学界已经为这一研究的深化提供了丰富的学术储备和开阔的理论视角.在此过程中,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理解史的研究被摆上了台前案头.具体说来,应当重视和加强对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历史生成、第二国际时期经典资本主义理论向帝国主义理论的过渡、苏俄(联)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理解,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西方左派经济哲学视域中的和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与激进话语中的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构建当代中国话语体系既是时代提出的重要课题,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话语体系构建这一时代课题,要求我们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为基础,着重探讨现代化进程中当代中国话语体系的构建问题。一是要从理论上回答现代化进程中当代中国如何摆脱"挨骂"的问题;二是要从理论上回答何为当代中国话语体系、如何构建当代中国话语体系、当代中国话语体系对中国与世界现代化的发展有何重要作用与意义等问题。在构建当代中国话语体系的过程中,还要防止走入无视问题以及有关方法论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误区,才有可能在国际上拥有自己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6.
西方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潮进入我国学术界已经有了20多年的历史。20多年来, 随着我国学术界“学术”志趣的迁移, 西方马克思主义从最初的多方招致责难到近年来逐渐获得较为广泛的“认同”, 经历了引人注目的变化。虽然至今仍有学者坚持西方马克思主义是“非马克思主义”, 但大多数学者早已或正在“是其所非”; 不仅如此,一种更加激进的倾向也由隐及显, 浮出水面, 一改往日那种羞羞答答、闪烁其辞的默契, 走向某种审慎的大胆和直率。但变化虽著, 问题却依然, 那就是: 究竟应当如何研究和评价西方马克思主义? 此问题的尖锐性不仅在于怎样定位西方马克思主义, 而且更在于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在新的现实和学术背景之下, 后者还隐含着一系列值得深思的问题, 诸如: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当代形态? 它在何种意义上成为我们研究、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一种思想资源? 等等。所有这些, 无论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中还是在我国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中, 都是不应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20 0 2年 6月 9日《哲学研究》编辑部和山东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在济南联合举办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学术讨论会 ,3 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有没有价值、有什么价值、如何实现它的价值等问题展开了讨论。1 从现实问题出发去看待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8.
有机马克思主义是美国思想界正在兴起的一种新的思潮,代表人物是柯布等人。有机马克思主义试图把怀特海的过程哲学或有机哲学与马克思主义进行结合,寻求解决当代生态危机的新途径。有机马克思主义高度评价我国正在进行的生态文明建设,强调中国传统文化对于解决当代问题尤其是生态危机的意义,这些思想值得进一步重视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二十世纪的变化与马克思主义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在政治经济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席卷亚洲、欧洲、拉丁美洲和非洲等地;在文化与哲学上,马克思主义经过还原后,以“新马克思主义”(NeoMarxism)之名,不仅成为一种造资本主义社会之反的意识形态,更与当代主流思潮发生有机的结合。可以这么说,不理解新马克思主义,便不能深刻把握当代主流思潮的核心本质;不研究新马克思主义,也便不能全面把握当代主流思潮。  相似文献   

20.
作为当代生态危机意识的一部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以其对现代性生产-消费体系的批判性观点,在当代生态理论和社会思潮中占据重要地位。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较为深刻的地方在于,将当代生态危机的本质引导到特定的生产方式中,因而其主要的理论成绩是:通过异化劳动概念对当代生产-消费的总体结构进行多重的批判性分析,并通过这种分析提出相应的变革性方案。由于缺少社会现实的基础定向,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缺陷表现为其批判性观点的主观主义和浪漫主义倾向,致使其变革方案往往局限于主观构造中。探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产-消费观并把握其基本得失,对于我们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