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哲学史这门学问是新文化运动的产物。1919年2月,即“五四”运动发生前夜,胡适出版了《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这本书模仿西方哲学史的写法,把中国古代思想中西方人称之为哲学的那部分单独加以述评,使中国哲学史从一般学术史中分离出来。中国哲学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问至今只  相似文献   

2.
郭齐勇 《哲学研究》2022,(8):47-52+128
应重视中国哲学史中的问题与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指认识活动中的怀疑、追索的心理状态,是推动研究的关键。古代经典大都是启发式的,思想家的提问方式、问题意识都有所不同。问题意识在哲学史上常常转化为命题、词语、范畴系统、思维方式,成为一定的范式。长期以来,中国哲学家最重视的是天人、性命的问题。与西方哲学相较,中国哲学存在其自身的特殊性。我们对中国哲学史的主体性应有自觉。中国哲学是生命的学问,中国人依照自本自根的哲学而生活、实践。中国哲学的理论、观点、方法具有丰富的普世价值。研究中国哲学应具有健康的心态与高尚的境界,打好做学问的基础,做到逻辑与历史的一致,重视经典诠释中的追问与创新。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顾名思义,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和发展的历史,它必须反映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及其各个原理的提出、丰富、修正的过程,但作为一门科学,它本能停留在对历史线索的叙述上,而要去揭示历史发展中的规律,换言之,它应该是历史与逻辑的统一。然而,这不是马哲史的主要特点,因为任何一门历史、一门思想史、一门哲学史,作为科学,都应该揭示历史发展中的规律,都应该是历史与逻辑的统一。那么,马哲史区别于其他哲学史的主要特点有哪些呢?  相似文献   

4.
海德格尔与黑格尔之间的对话关乎思想的历史性。无论是海德格尔的存在历史思想,还是黑格尔的思辨-辩证的哲学史,都以赫拉克利特为开端性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在海德格尔与黑格尔"之间"为对话提供"中介"。黑格尔从辩证法与哲学史的统一出发,把赫拉克利特规定为哲学的开端,但这一"开端"尚未满足哲学的主体性要求。海德格尔则在赫拉克利特的开端性中看到了另一种"尚未",即我们尚未满足开端的要求。两者之间的差异为我们理解哲学史提供了富有张力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1956年 ,我幸运地考取了北京大学哲学系。在学期间 ,我对中外哲学史发生了强烈的兴趣 ,根据我自身的条件 ,确定以中国哲学史为专攻重点。这时 ,我也到历史系选修课程 ,还自学了中国文学史等课程。从北大毕业 ,来到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教研室工作。这是我人生旅途上的又一个转折点。我选择了魏晋南北朝隋唐时代的哲学作为重点研究的对象 ,把中国哲学和中国佛教作为自己的专业研究方向 ,成为我学术活动的基本内容。我之所以选择佛教而又矢志不移 ,主要考虑了以下几点 :一、从佛教的内容来看 ,佛教是人类历史上最庞大的唯心主义思…  相似文献   

6.
本体的反思与表征--追问和理解哲学的一种思路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在我看来 ,追寻本体是哲学存在的根据 ,对本体的反思与表征则是哲学存在的方式。一、追寻本体哲学为何存在 ?这是对哲学的最朴实无华而又最切中要害的追问。这个追问不仅直指哲学存在的根据 ,而且直接把哲学存在的根据诉诸于人类的存在。哲学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在人类创造自己的生活世界并实现人类的自我发展的各种基本方式中 ,哲学的不可或缺和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和独特价值何在 ?这就是对哲学存在的人类性根据的追问。这种追问 ,把对“哲学为何存在”的追问诉诸于对“人是怎样的存在”的追问。人的存在就是人的生命活动。人的…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与逻辑统一的原则,作为哲学史研究的重要方法,似乎早为哲学史界所接受。但如何正确理解和贯彻这一原则,至今尚有争议。最近,肖萐父同志在《中国哲学史方法论问题争议》一文中,提出了许多新见解,尤其突出了历史与逻辑统一的原则。他说:“哲学史方法论问题是多方面的。……但就哲学史这个特殊领域来说,历史和逻辑的统一,是一个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指导原则和方法。这是由于哲学史这门科学既属史学又属哲学这种特殊的性质所决定的”。他抓住了哲学史这门边缘学科的本质,指明了哲学史研究的特殊方法,正确地揭示出“以唯物史观为前提的历史和  相似文献   

8.
胡塞尔交互主体性现象学自提出之日起就一直受到"唯我论"的批评:批评者认为他仍是从自我出发构造他我、理解他我,因而最终陷入唯我论。但问题是:一方面,现象学作为现象学必须要从一个绝对明见无疑的开端出发,而这个开端在胡塞尔看来只能是"本我我思";另一方面,胡塞尔通过对"本我我思"的"自身思义",又发现就世界或实事本身的奠基秩序来说,真正构成最初开端或最终根据的恰恰不是单个自我及其意识,而是超越论的交互主体性。于是胡塞尔的交互主体性现象学中就包含着双重开端:一是哲学沉思活动本身所要求的明见开端,即本我我思;二是哲学所要揭示的实事本身的开端或本原,即交互主体性。前者是方法论意义上的开端,后者是本原论意义上的开端。与此双重开端相应的则是两种不同的现象学还原:向超越论自我的还原和向交互主体性的还原。  相似文献   

9.
哲学还会有什么新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哲学”是一门很古老的学问 ,它所讨论的问题 ,似乎也是从古到今一直都在那里纠缠不清。事实上 ,哲学史上纵有多次的变革和革命 ,但“本体论”和“知识论”的哲学基本问题 ,仍是众人最为关心的传统问题 ,这大概和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本性有关。这些问题 ,不会有一个固定的答案  相似文献   

10.
哲学被认为是艰深的学问,却没有一门学问象哲学这样“糊涂”:作为人类最古老的学问之一,几千年来它竟然一直没有弄清楚自己的对象、方法、特点与功能,直至今天哲学家们还在讨论“什么是哲学”“哲学研究什么”之类基础问题。和科学的欣欣向荣相比,哲学显得不很景气。哲学虽然孕育了科学,但是近代以来科学却逐渐联合起来想把哲学驱逐出学问的殿  相似文献   

11.
这篇文章的作者之一约夫楚克是六卷本《哲学史》(现已全部出版)的主编之一,近年来他曾写过几篇关于哲学史方法论、哲学史分期的文章,这篇文章则专门谈论哲学史科学在苏联发展的阶段问题。作者把苏联的哲学史科学的发展划分为三个时期,文章分别阐述了这三个时期的哲学史研究工作。整篇文章贯穿着明显的修正主义观点。作者的主要意图之一,就是想把哲学史变成为一门纯客观的、非阶级性的科学。作者在论述苏联哲学史科学发展的第二个时期时,大肆攻击斯大林,列举了他在哲学史问题上的一系列“罪状”,说他“片面地有时甚至虚无主义地对待普列汉诺夫的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著作”,说他在评价德国古典哲学和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的作用上犯了严重错误,说他毫无根据地批评了恩格斯的一些著作,等等。他们认为日丹诺夫在1947年的哲学讨论会上关于哲学史的对象的定义的提法是“片面的”,“没有揭示出哲学史过程的认识本质,也没有赋予哲学史中的继承性以应有的意义”,说日丹诺夫的定义会“引起对一些唯心主义思想家在哲学史上的作用估计过低”。作者认为,在现代的哲学史方面的著作中,主要是研究哲学学说、体系和思想家的观点,这在哲学史研究的第一阶段上是必要的,第二阶段则应当研究哲学问题本身的产生和发展及其解决,研究哲学范畴和概念发展的历史。这样,他们就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两种对立世界观的阶级斗争从哲学史中抽掉了,把哲学史变成只研究哲学范畴和概念发展的历史了。鲍格丹诺夫是哲学副博士、苏联哲学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约夫楚克是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哲学博士。  相似文献   

12.
<正>一哲学史研究和哲学研究具有一种特殊、复杂的关系。一方面,黑格尔曾经说过,哲学就是哲学史。①这当然不是试图将哲学变成一个杂然纷呈的哲学史上的各种观点、意见的集合,更不是浅薄地主张哲学应当是一个关于哲学的历史故事集,而是深刻地揭示了哲学思想的历史特性,将它建立在人类思想发展的特殊历史进程之中。②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又看到由分析哲学家所一般持有的观点,这  相似文献   

13.
迄90年代,中文世界里的通史性中国哲学史著作,据笔者不完全统计,达上百种之多。这些以“中国哲学史”为名目的著作,不同程度地加深了我们对哲学史的认识,同时它们自身也成为我们研究中国现代哲学的历史文本。从诠释学的观点看,“哲学史”实际上是解释者(写哲学史的人)与被解释的对象(哲学史的实际)之间的“视域融合”。哲学史作者所拥有的视域有其自身的界限,在这个意义上又可以把它称为“视界”。我们回顾、评判某一“哲学史”著作,首先就要考察它的视界。在构成视界的那些因素中,有关哲学、哲学史的观念以及相应的方法论是…  相似文献   

14.
编者的话     
哲学学是一个新词儿,不过,因为已经有了科学学、史学学等名词,它也就是不难理解的了。正如科学学是关于科学本身发展的学问、史学学是关于史学本身发展的学问一样,哲学学也应当是关于哲学本身发展的学问。它要研究哲学的对象、方法、作用,以及哲学各个学科的具体发展规律等  相似文献   

15.
黑格尔的著名命题"哲学史是哲学"引发了对哲学与哲学史关系的重新思考。黑格尔对这个命题及其逆命题的论述,都存在着明显的思想前提。但无论从逻辑上分析还是从历史上考察,"哲学就是哲学史"这个命题都是不成立的。通过对哲学与哲学史之间的思想关系的分析,我们可以对哲学的性质给出否定性的定义,即哲学不是科学,不是宗教,也不是思想史,因为哲学是没有对象的,是不需要权威的,也是自由的。  相似文献   

16.
哲学与哲学史是密切相关的。恩格斯曾说:进行理论思维的锻炼,“除了学习以往的哲学,直到现在还没有别的手段”。研究哲学必须通晓哲学史。作为一个中国的哲学工作者,更必须通晓中国哲学史。当然同时亦必须对外国哲学史有较深的了解。西方英美德法各国的哲学家都尊重本国的哲学传统。这种精神是值得注意的。以前西方学者写西方哲学史,书名就称为“哲学史”,意谓西方哲学就是哲学的全部。这是西方中心论的表现,罗素比较谦虚,他所写的哲学史书题为“西方哲学史”,晚年又著“西方的智慧”,表示西方以外东方也有哲学,这是客观的态度。近十年来,国内出版了多种“中国哲学史”著作,这是好现象。但因受日丹诺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哲学史这门学科自上世纪20年代前后诞生以来,已经有了一百年的历史。虽经过胡适、冯友兰、张岱年、任继愈、冯契、萧萐父、汤一介、李泽厚、陈来等数代专家学者的耕耘,这一学科仍处在成长与发展之中。百年来,凡讨论中国哲学史,必先涉及关于哲学的定义。哲学是人们关于宇宙、社会、人生的本源、存在、发展之过程、规律及其意义、价值等根本问题的体验与探求。在远古时期,各个大的种族、族群的生存样态与生存体验,既相类似又不尽相同,人们思考或追问上述问题的方式亦同中有异,这就决定了世界  相似文献   

18.
4月12日天津市中国哲学史学会和南开大学哲学系联合举办纪念王船山逝世290周年学术报告会。会上南开大学哲学系付教授方克立作了题为《船山学的回顾与展望》的报告,天津社全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杨柳桥同志作了题为《船山的易学方法》的报告。方克立副教授在报告中指出,船山学作为一门以王船山的学术思想和生平活动为研究对象的专门学问,有它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追溯其源,可以说这门学问从1692年王船山逝世以后就开始了。至今已有290年的历史。回顾它的发展历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9.
金岳霖在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之“审查报告”中,认为“中国哲学史”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写法是“把欧洲的哲学问题当作普通的哲学问题”来对待,同时“把欧洲的论理当作普通的论理”来对待;另一种写法是“把中国哲学当作中国国学中之一种特别学问”来对待,同时把欧洲论理学当成一种“特别的”而非“普通的”论理学来对待。第一种写法是把中国哲学史写成“在中国的哲学史”,第二种写法是把中国哲学史写成“中国哲学的史”。如果按照第二种写法去写,则有两个根本的设定:欧洲的哲学不是普世哲学,而只是诸多哲学之一种;欧洲的论理不是普世论理,…  相似文献   

20.
正一、关于哲学哲学是思想的花朵,精神的王冠,是文明的活的灵魂!哲学是在根本层面上追问自然、社会和人本身,以彻底的态度反思已有的观念和认识,从价值理想出发把握生活的目标和历史的趋势,展示了人类理性思维的高度,凝结了民族进步的智慧,寄托了人们热爱光明、追求真善美的情怀。道不远人,人能弘道,哲学是把握世界、洞悉未来的学问!哲学是通向未来的幸福,思想解放,自由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